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国企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分析

时间:2024-04-24

王海军

摘 要:国企的资金来源有国家财政支持、自筹资金等方式,虽然国企相比较中小企业来说企业的社会信誉比较高,筹集资金的能力更强,但是也需要完善财务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有充足的资金进行企业经营。而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国企的财务管理也应该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的所有资源进行整合,使全面预算与企业所有的经营规划相重合,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促进国企的发展。

关键词:国企;全面预算;问题;策略

基于现代化制度背景,企业在激烈市场环境中实现长久稳定发展,需有效开展企业预算管控,以此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以及指导性,重视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优化企业竞争实力。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对风险进行有效调节和控制,保证企业实现健康发展。目前,现代化企业制度不断完善,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内部管理工作,在这一角度上,对企业内部环境中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建设效果予以提升,对最终管理水平进行提高,控制企业内部风险,帮助企业经营发展策略的统筹规划,对企业市场竞争力以及市场调节能力进行提高。

一、加强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国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制定的战略规划中,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是全面预算管理,通过相关分析总结工作,针对营运资金的灵活应用,实现企业经营成本的全方位计划和分配,可对预算管理的效果进行提升,依据全面预算管理措施,对企业区间内的经营效果进行掌握,全面预算管理本身属于系统性以及全面性的工作。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其更加重视的方面是预算编制以及执行,过程中,会联系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以及经营活动,过程中倡导员工积极参与其中,以此落实管理职责。此种管理模式更加重视过程和结果上的均衡性发展。通过这一管理方式需在其范畴中纳入所有经营活动,比较常见的采购或者是研发均在其中,以上均是管理构成的基本要素。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可强化内部管理水平,国企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可在预算管理中融合生产运营环节的不同方面,员工方面:可在预算管理中吸引员工主动参与其中,预算编制可获取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以此提高员工参与意识,提高员工责任感,保证预算在企业执行过程中获取员工广泛支持;业务方面:可在预算范围中融合企业全部业务,例如针对生产、销售、薪酬以及成本等实现精细化预算管理,企业可实现对应利润指标;管理方面:国企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可监督经营管理全过程,实现预算工作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全过程控制,以此保证企业经营管理不脱离主旨,强化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其次是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可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编制全面预算管理是将企业各个部门的资源需求以及经营计划组合起来的过程,国企可借助全面预算管理比对企业创造产值以及资源需求,确保国有企业资源在不同部门的分配比例更加合理,确保国企经营效果体现最直观的方案。除此之外,国企可利用全面预算编制确定企业经营所需材料以及配件的采购数量,借助合理调配以及规模化采购,有效节约成本,以此方式提高国企资源使用有效性。基于此,国企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可对企业各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调整,促使企业有限资源达到最佳状态,防止企业资源浪费,以此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数值。在全面预算管理执行过程中,处于市场经济发展条件背景下可对企业经营目标进行全面统筹规划,实现企业与市场的协调发展。相关管理部门可借助预算工作正确评估企业自身以及市场,对国家产业规划下的市场发展正确走向进行有效判断,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相应决策,促使企业稳定发展。

二、国企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預算管理意识不强

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国企更加注重企业经营效益提升,不重视企业内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开展,现阶段,一些国企在企业内部预算管理过程中仅仅局限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不重视企业其他资源管理,并没有在全局角度上综合性分析企业长期发展规划结果。在预算管理小组设置以外,其余部门工作人员并没有意识到预算管理的关联性,企业整体没有提高宣传和培训效果,造成普通员工思想认识程度较差,参与度较低,对企业预算管理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国企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理念,认识不够健全,造成企业预算管理规划以及决策等造成偏差,经常出现预算宽松或者是过紧等问题,造成企业资源使用不合理,直接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

(二)企业预算管理制度不合理

目前,全面预算管理基础在国企方面较为薄弱,其发展趋势主要为多元化,在市场挑战性限制因素下,企业基于发展过程中,其战略推行过程中,需注重自身经营范围的有效拓展,通过此种方式助推国企成长,企业发展也能够降低风险,但由于其发展环境具有复杂性,因此多元化的发展方式会造成企业面对较大风险,部分企业由于自身战略管理不合理等因素影响,制定机制阶段,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因此其面临的后果是程序更加复杂,并且效率较低,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约束力效果不佳,处于制度执行区间,出发点均为部门利益,管理人员的权利较小,组织程序局限于形式化层面,难以发挥管理作用。结合现阶段国企实际管理效果分析,其在管理理念上偏差较大,预算管理阶段相关制度建设中会产生严重滞后以及与企业实际情况脱离等问题。究其原因如下:其一企业并没有对预算管理制度进行规范,现行制度缺乏精细性,一些业务不具备详细管理细则,造成企业内部人员难以完全掌握预算管理工作详细内容以及工作环节,对预算管理工作执行力度造成直接影响,促使工作秩序更加紊乱,并没有有效实施和进行。其次,企业在制定预算管理制度过程中,缺乏合理依据,制定的制度属于借鉴或者是照搬其他企业架构方式,并没有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不具备综合性的考量,造成既定工作流程与具体操作脱节,对预算工作准确性造成影响,预算管理工作质量较低,预算执行力较低,造成频繁预算调增现象。

(三)预算管理工作执行力度不到位

部分国企出于节约企业成本的目的,会将预算编制以及执行工作统一划归到企业财务部门中。财务部门工作本身具备局限性,难以对企业所有生产运营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和预测,财务部门仅能够结合财务数据完成判断,造成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产生数据不一致,各个部门之间互相推诿,预算工作难以有效维持,财务工作也受到阻碍,长时间发展,全面预算管理在国企中的执行力会逐渐降低,难以为企业提供科学化以及合理化的决策意见,造成全面预算管理在国企影响力较低。与此同时,多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人才数量较少,全面预算管理方案难以获取科学管理和有效执行,导致全面预算管理作用在国企难以获得真正发挥。

(四)预算管理工作监督考评机制不全面

国企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应用的考核以及激励机制并不完善,难以推动全面预算管理在国企发挥最大功效。首先,多数国企设置内部预算考核内容以及方法并不科学,其仅仅是单纯考核和分析企业利润指标情况,不注重企业其他方面的预算情况,此种方式难以有效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价值和作用;其次员工考核过程中,不注重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企业员工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企业内部员工产生消极怠工现象,对预算执行效果造成影响;不具备公平的考核激励机制,针对考核结果的奖惩力度较差,对员工工作热情以及积极性造成影响。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监督机制属于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的重要保证。国企管理层级相对较多,内部部门也比较繁杂,工作环节较多,内部监督不够彻底,预算管理工作中会产生一定漏洞,预算管理工作有效推进造成严重阻碍。除此之外,企业考评制度不够完善,多数企业会将考核重心放在部门经济效益上,过程中会出现部门考核结果倾斜,工作流程不具备规范化,造成企业内部人员忽略产量以及效益之外的工作执行效果,预算工作执行效果受到严重影响,长时间发展不利于企业长久稳定发展。

三、国企全面预算管理的改善策略

(一)提高企业预算管理意识与水平

完善企业预算管理制度,国企领导人需提高重视程度,树立正确思想认识,以此帮助构建企业内部良好工作氛围,提高企业内部员工重视程度。预算管理工作开展与国企实际发展情况存在重要联系,其也会与企业内部相关部门产生联系,领导人员重视可对均衡各方利益关系,并且确保预算管理目标具备准确性,各个方面人员能够满足有效调动需求,在预算编制和管理阶段实现有效引导,提高预算管理的公正性。同时完善内部组织机构,员工的工作职责得到确认,遇到问题后可在第一时间中确定具体责任人。国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有序推进需要每个工作成员的参与以及支持,基于这一角度,企业内部需强化宣传预算管理应用,凸显其对企业长远发展意义,重视工作内容培训效果,促使所有工作人员掌握实施过程,便于预算工作推进具有有效性。与此同时,需吸收预算管理人才,以此提高工作专业化水平,凸显工作完成有效性。

(二)规范企业内部的预算工作制度

国有企业预算编制工作存在不合理性,造成国有企业在控制国有资产以及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情况上受到一定影响,基于此,规范预算编制工作属于国企重要任务。国企需规范预算编制流程以及方法,预算编制过程中,企业领导需提高重视程度,基于长远角度分析,需制定与企业发展更加适应的阶段性目标以及总目标,各个部门需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对本部门的预算草案进行合理规划,企业预算部门过程中会对各个部门提交的预算草案进行审核,产生问题后,需提出审核意见,与部门领导进行有效沟通,获取最终预算结果。除此之外,国企需维护预算管理严肃性,形成企业预算方案后,不能随意修改,确保预算结果准确性,产生特殊情况需集合不同部门的意见,针对性调整,确保预算有效性。最后阶段,编制预算报告过程中,需综合性分析企业现金流以及经营情况,对格式以及指标进行统一,制定合理化以及规范化的预算报告,对预算报告使用人员获取价值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改进需在专业管理学角度上,依据自身发展情况,制定与企业发展情况更加适合的预算管理制度。制定阶段,需确定制度属于实施规范,细化制度中的流程保准,合理分化工作职能,确保责任落实到人,实现权责统一,推动预算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另外,企业内部需要将企业总体发展作为全局目标,以此实现整体预算目标部门的分化,凸显每个部门的职能以及优势,以此实现企业内部协作以及配合,通过局部对整体发展协同效益进行推动,保证预算管理工作实施具备实操性。

(三)提高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满足预期目标,关键部分是执行部门,相关部门需要充分认识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执行属于整个企业的任务,其并不仅仅是财务部门责任,过程中需要每个部门参与其中,专门预算管理人员需要进行控制和协调,以此保证预算编制工作更加合理和科学。部门领导需求提高预算管理预算力度,遵循以身作则原则,依据相关标准执行企业预算,避免预算以外费用产生,降低预算执行偏差,确保预算管理企业的核心位置。除此之外,需将预算准确分配落实到部门以及部门成员个人上,确定职责以及权限,细化责任,构建更加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保证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执行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国有企业需强化预算执行力度的监督以及反馈效果,国企需要对比不同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以及计划情况,分析其中的差异,反馈分析结果,确定差异产生的原因,以此克服困难,保证全面预算结果准确性。

(四)完善预算管理工作的评价制度

国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有效开展需要依据更为完善的评价制度,其一需要提高不同部门以及工作环节预算考核和评价重视程度。企业中的各个部门需要对企业整体发展情况进行实时追踪,结合部门自身发展经营情况,分析考核现阶段以及之后的工作情况,以此确定更加准确的預算结果,针对预算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及时分析和反馈。其次针对个人方面,需利用科学化以及合理化的考核方式,依据不同部门的差异性情况构建针对性的考核机制,过程中避免产生一概而论的情况,不能单纯考虑经济成效评估个人成绩,此种不合理考核方式会对员工积极性造成打击,产生相反效果,阻碍预算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完善的考评激励机制可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热情,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顺利开展,通过指标绩效实现人力有效考核。

四、结论

国企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其主要性质可确定为全方位的经济活动综合管理形式,基于目前时代经济背景中,国企发展受到多方因素影响,并不是市场因素单一一种,例如固化的思想观念也会影响。处于信息化背景下,国企需依据市场经济的客观性规律,结合国家财政或者是会计制度等相关内容,确保管理制度更加完善,针对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在不断创新过程中确定全面预算管理实践不足部分,进行完善,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提高预算编制环节重视程度,奖惩制度方面也需不断更新完善,形成相关信息系统,为预算管理工作开展提供重要支持。

参考文献:

[1]蒋涛.地方国企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08):42-44.

[2]唐维霖.国企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分析[J].上海商业,2021(10):120-121.

[3]杨丽娟.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分析[J].经济管理文摘,2021(12):56-57.

[4]王华.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剖析及完善策略探究[J].当代会计,2015(9):27-28.

[5]罗确党.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分析[J].今日财富,2020(09):128-129.

[6]方茹.香洲区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纳税,2019(22):204-20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