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山西省造林绿化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初探

时间:2024-08-31

白宇飞

(榆社县林业局,山西榆社 031800)

山西省造林绿化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初探

白宇飞

(榆社县林业局,山西榆社 031800)

近年来,山西造林速度加快,政府对造林绿化投入增加,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快速发展。介绍了山西当前造林绿化现状及特点,分析了造林绿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今后造林绿化的建议。

山西省;造林绿化;现状;思路

近年来,山西省造林速度不断加快,各级政府造林投入持续增加,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随着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移民并村力度的加大,林地资源得到了重新分配,给新时期林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现就当前山西省造林工作现状及发展思路谈几点粗浅看法。

1 当前造林绿化现状及特点

1.1 造林绿化投入机制多元化

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造林绿化投入,随着两山、两网、两林等一大批国省级林业工程的规模实施,绿化步伐大幅加快,林业产业优势也更加突出。同时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逐步提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以及移民后大量的“空壳村”被整体购买,大量的林地资源得到了整体开发,进一步调动了社会力量投入林业发展的积极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投向造林绿化。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造林大户、家庭农场等为投资主体的新型林业投入机制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投入比重不断增加,社会造林面积逐年扩大,民营林业、生态庄园等发展模式得到了充分肯定,造林绿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格局开始形成。

1.2 造林绿化模式多样化

造林绿化从以单纯的栽植生态林、经济林为主,逐步向生态旅游、湿地公园、休闲娱乐、科普宣传、产业示范园等综合功能转变,在模式上实现了多样化。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兼顾生态、经济、景观等效益,科学配置树种,设计多种造林模式,做到了针阔混交、多树种搭配、乔灌草结合、生态经济林合理配置。经济林开始走上品种化、良种化发展的路子,林药、林禽等多种林下经济复合经营模式得到了大力推广,道路、电力、灌溉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造林模式正在实现由营造纯林向混交林转变,由数量型林业向质量型林业转变,由生态型林业向生态经济型林业转变。

1.3 造林绿化科技含量提高

科学营林理念日益深入,新产品、新技术在造林各个环节中体现出优势,提高了造林成活率,降低了造林成本,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整地上,各型机械化操作逐步取代人工传统作业;农林保水剂、固态水等保水固水产品在干旱地区得到广泛使用;各种规格容器苗木方便了运输栽植并有效延长了造林季节;新型防冻防抽梢产品取代了传统埋土防寒措施;益生菌肥料、生物有机肥料、专用肥料等代替了复合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基因育种等正在成为主要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措施。

1.4 造林绿化机制日益完善

工程造林机制日益规范,造林程序逐步健全,工程建设上全部实行了招投标制、监理制、验收报帐制等。公开选择实力强的绿化公司实施造林工程,监理全过程跟踪把关,保证了工程施工进度与标准质量。同时转变思想观念,创新了造林机制,加快了林地流转、大户承包,明确产权归属,不造无主林,落实了后期管护责任制,保证造林绿化成果。加快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大了对林农的技术培训,推广先进的栽植管理技术,培养了林业技术人才,为林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2 造林绿化存在的问题

2.1 造林绿化难度增加

2.1.1 宜林地条件差

经过多年的规模造林,立地条件较好且相对集中连片的宜林地基本完成造林,尤其是交通沿线两侧荒山、环城目击宜林地等交通便利、易于施工、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段先行绿化完工。剩余的宜林地大多立地条件差,土层瘠薄,石质含量高,且交通不便利,小班面积较小,地块相对分散,难以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同时增加了规划设计的难度。

2.1.2 施工难度增大

较差的立地条件与交通不便、小班分散等因素都增大了施工难度,使造林各个环节都受到影响。如施工人员往返工地占用时间延长,整地难度加大且整地规格相应提高,苗木运输困难增加,浇水管护难度加大,对施工进度与造林成活率都产生了影响。

2.1.3 造林投资不足

国家、省级造林工程,目前基本上每亩投资300元左右,造林总投资大但单位面积投资偏低。现阶段,除苗木由于市场相对饱和过剩导致短期内价格偏低之外,造林人工费用逐年提高,除去整地、栽植环节外,资金所剩无己,浇水与管护环节难以实现,直接影响造林成效。

2.2 造林环节标准不均

2.2.1 整地比较粗放

整地质量高低直接影响苗木成活与后期生长。目前造林整地环节相对粗放,一是不注重提前雨季整地;二是忽视整地深度及熟土回填。尤其是阳坡石质山区,整地深度不达要求,坑内石砾等杂质替换不掉,导致成活率降低,特别是经济林工程整地标准低,前期穴内施肥量不足,直接影响后期经济效益。

2.2.2 苗木质量不高

当前一些造林用苗达不到Ⅰ级健壮苗木标准,尤其是在经济林用苗上,品种杂乱,导致大量低产低效林的形成。对起苗、运苗环节把关不严,出现苗木根系带土球偏小、苗木根系较少、截干修枝伤口不处理、运输过程失水严重、苗木不能及时栽植等情况,严重影响了造林成活率。

2.2.3 栽植方法不当

是否采取科学的栽植方法是造林成败的关键。在栽植环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栽植时间上,存在针叶树在根系生长期栽植,阔叶树栽植过早或过晚;二是在栽植方法上,还存在窝根、栽植过深、栽植过程破坏土球现象;三是在浇水环节上,存在浇水不及时、浇水量不够、浇后不覆土或不铺地膜等情况。

2.3 成林达效任务艰巨

2.3.1 主体意识不强

林权权利人的造林管护主体意识不强,尤其是林农,绿化意识淡薄,对现代林业的形势以及对林业的社会性、公益性、周期性等特点认识不足,绿化氛围尚未形成。

2.3.2 管护意识不浓

表现在重规模扩张轻标准质量,林农有重栽轻管、只栽不管的思想,缺乏优质高产高效经营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技术,使得造林成果难以巩固。

2.3.3 后期投入不足

后期管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林业企业、合作社与大户在后期资金投入上相对有所保障,大部分农户后期投入很难保证。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也缺乏后期扶持资金、政策,金融机构对林业信贷支持也很难实现,林业灾害保险发展滞后,成林达效任务艰巨。

2.4 造林影响因素增多

2.4.1 林权流转不畅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虽然搞活了林权,但也存在集体林业用地平均分配、个户面积小、不利于开发利用等缺点。由于当前林业用地流转还未规范实施,林业企业、合作社与大户规模经营、整体经营阻力加大,存在部分林地权利人宁可闲置也不愿流转使用权,将林地用于牧业用地等情况。更有甚者,还出现了林农不让造林,要占地补偿费等现象。

2.4.2 林牧矛盾突出

林牧矛盾依然是影响造林保存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山区县林牧矛盾特别严重,传统放养依然是主要的饲养方式。舍饲圈养难以实现,牛羊危害现象经常发生,封山禁牧力度薄弱,缺乏科学的合理载蓄、轮放避让等管理办法。

2.4.3 造林设计存在缺陷

某些造林设计不太科学、合理,小班划分不太科学,作业设计粗糙等问题。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生态经济林产业体系理念不足,设计模式相对简单,设计标准低,整体功能不全面,树种选择较少,影响了后期综合效益。

3 对今后造林绿化的建议

3.1 规划设计要科学合理

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林权权利人的发展意愿,直接让他们参与进来,做好对接与沟通。对造林地块的各项因子进行详细调查,细划各个小班,并了解当地社会发展与经济结构情况,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配套规划必要的道路、水利、管护站等基础设施,尽可能做到功能齐备、结构合理;树种选择上要适地适树、多种配置,发挥多样性优势,建立稳定的林分结构;设计一定面积的生物防火林预防森林火灾发生。力争做到科学合理,建成完整的生态经济林产业体系。

3.2 施工环节要严格把关

规范造林操作程序,按作业设计要求,精心组织,科学合理制定施工方案,严把各个施工环节。认真细致整地,尤其是整地深度要达标,对石质地类要换土,条件允许的经济林造林地要结合整地施入基肥。整地完成后,要经过一个雨季或灌水踏实后再进行栽植。苗木要选用良种壮苗,经济林苗木还得保证品种纯度。苗圃地起苗后要进行分级处理,将质量不高、标准不达的苗木去除,尽量选择夜间运输并采取保护措施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苗木失水与人工损伤。栽植上必须精心,严禁窝根,土球尽量保存完整,容器苗要去袋栽植,栽植深度以苗木原根颈部位为宜,不能过深或太浅。栽后要及时浇水并采取地膜覆盖措施。大规格苗木要立支架保护。

3.3 后期管护要持续跟进

后期管护是造林成败与效益能否实现的关键,要充分调动管护主体责任意识,彻底扭转重栽轻管的传统观念。对未成活的苗木要及时进行补植补种,采取科学有效的管护措施,大力推广优质丰产管理技术,把握后期管护的关键环节。根据不同时期,做好土壤管理、施肥与浇水等管护工作;要及时对树木进行抚育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对经济林要做到及时整形修剪,科学间作套种,采取好越冬保护与预防晚霜危害措施。

S731.1

C

1005-4707(2015)01-006-03

10.3969/j.issn.1005-4707.2015.02.002

白宇飞(1979-),男,2001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现任榆社县林业局工程师。

2015-01-15;

2015-02-2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