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董松甫 (洛阳市第四十一中学 河南洛阳 471000)
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在倡导探究性学习中提出要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课程目标也提出使学生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学生是教材的使用者,如何使教材更有力地发挥对学生导向作用,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教材编者必须研究的问题。利用教材文本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快速、准确把握资料中有用的信息,美国初中主流理科教材《科学探索者——从细菌到植物》在这方面给笔者很大的启发。
在《科学探索者》教材中,阅读是每节课固定的一个栏目,它是由课前阅读要点中的“目标阅读技能”,课中的“阅读检测”及课后的“评估”组成。
1.1 明确阅读需要多种技能 阅读就是理解文章的意义,阅读的关键在理解,仅辨认语言符号而不能理解是毫无意义的。阅读者为达到最终的理解,应使语言符号意义化,将其与已具备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加以思考、判断、证明、修正、猜测、推理、概括,而这些思维活动需要一些外显的技能得以实现。
在目标阅读技能中,教材根据每节课的内容,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阅读技能。例如“什么是生物”一课的目标阅读技能是“已有知识”;“生物分类”一课的目标阅读技能是“提出问题”。《科学探索者——从细菌到植物》这本教材,共设计了:“运用已有知识”“提出问题”“比较和比对”“确认证据”“制作流程图”“给术语下定义”“列提纲”“扩充词汇”“确认主要思想”“构建因果关系”等10种 阅读技 能[1]。
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地获得文本信息,这需要一定的技能。明确提出不同类型的阅读技能,教材安排专项栏目针对性训练有助于学生掌握这些技能。一个人一旦掌握了这些技能,无论他从事何种职业都可终生享用[2]。
1.2 为学生阅读技能的提高提供方法指导 技能学习要经历:模仿、练习、熟练的过程,需要有效的指导和示范,以及练习与反馈。班杜拉(A.Bandura)认为儿童通过观察其生活中重要任务的行为而学得社会行为,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帮助其模仿行为。
该教材对每一种阅读技能都给与示范。例如:“比较和比对”。当你阅读的时候,请你对细菌、古生菌和真核生物进行对比和比较,完成表1。
表1 生物分类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决不是一蹴而就的,教材对能力学习的总体设计应当具有合理的梯度。不同类型的技能难度不同,在技能学习中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泰勒指出,有效组织人类知识经验的三原则是“连续性”(continuity)、“顺序性”(sequence)和“整合性”(integration)。此教材的阅读技能体现了由易到难的特点[3]。
教材第1章提出了4种阅读技能:“运用已有知识”“提出问题”“比较和比对”“确认证据”。第2章增加了“给术语下定义”;第3章增加了“列提纲”;第4章增加了“确认主要思想”;第5章增加了“构建因果关系”。按照布鲁姆(B.S.Bloom)的目标分类系统,认知目标由低级到高级分成: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6级[4]。教材中第1章的阅读技能属于知识这一层次,每章增加的技能是按照认知目标逐级递增。
整本教材不仅按照学习的时间进程,从最简单的“运用已有知识”到最后的“构建因果关系”,技能学习的难度逐渐增加,而且螺旋式提升,有些技能不断重复,使技能更加熟练,学习结束后,这些技能就能帮助学生阅读更多的科学文章。
1.3 用评估的方式检测阅读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学习动机会因为积极的反馈而强化。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进行那项活动。学以致用能增进学生的信心和成就感。教材利用“评估”让学生体验阅读技能带来的“成就”。
例如“细菌”一节“评估”。
目标阅读技能 扩充词汇。利用你之前给主要术语下的定义,回答下列问题。
a.复习:在细菌细胞中,遗传物质位于哪个地方?
b.概括:在细菌的细胞结构中,下面这些结构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鞭毛。
“评估”在课文结束后出现,让学生对课文中一些概念、原理进行复习回顾,形式包括列举、解释、预测、运用概念等,这些都是在运用阅读技能完成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阅读技能帮助学生学习课文,顺利回答“评估”中的问题,也增进了学生学习掌握阅读技能的信心。
2.1 在教材中加入阅读技能指导 教材是学习的素材、经验的体系、同化的对象、发现的材料、认知的媒介,结构化的情境刺激,教材的功能是创设学习者知识人格构建所需要的问题情境,参与学习者自我构建活动的过程。
通过阅读获取文本信息,对文本材料进行探究也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生物科学的学习一方面是开展科学实验,另一方面是对文本的阅读,即使开展实验也需要阅读文献分析该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因此,对文本资料的阅读,理解文本的含意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怎样获取文本关键信息,需要一定的阅读技能。
2.2 构建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教材编写策略教材是知识的记载、优选与传承,其本质职责是确保知识的有效传播,防止人类社会“知识健忘症”的发生,以此为知识的积累、延续与扩大化传播提供物质依托。因此,定论性的知识体系是教材的主要呈现对象。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重视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材将知识和能力相结合。虽然,课改后的教材在科学探究的技能学习份量有所增加,但其他能力板块的内容还显单薄。
2.3 教材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素材,新课程改革提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教材的编写要有利于自主学习。教材要向学材转变,不能成为禁锢知识、禁锢学习者思想的囹圄,而应成为新知识生成的引子,成为诱发学习者素养的酵素。
教材有意安排阅读技能学习,在问题提出、列提纲、概括主要思想等方面向学生提供范例,提供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学习掌握捕捉关键词,抓主题句,利用上、下文推测,以及通过标题、小标题推断文章、段落主题的技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像科学家一样思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