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相关研究探讨和展望

时间:2024-08-31

陈雪飞

(郑州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相关研究探讨和展望

陈雪飞

(郑州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摘 要: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国家层面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相关理论研究已经在向全面化、纵深化、多样化方向发展,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正在逐步提上日程。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需要从产业和文化的双重属性出发,着手建立自己的分析框架。

关键词:文化产业升级研究;分析;展望

20世纪90年代以来,曾一度被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的“文化产业”以一种新的发展态势逐渐被认可,被赋予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发展。在我国,文化产业更是在政府和地方各个层面推动下,高居战略要位,加速发展。产业实践的发展必然带来相应研究的繁荣,文化产业研究在理论界和学术界也随之展开。

从2013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在整体经营水平、经营内容和经营方式上,以及产品数量上都已达到一定规模,具备了相应转型升级发展的条件。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文化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对于相关研究正在提出要求。归纳总结文化产业升级相关研究,是深入文化产业研究的需要,也是产业实践深入发展的要求。

一、整体研究成果丰富

相关研究从形式上看,研究成果主要以论文形式出现。从数量上看,较之于以文化产业发展为主题的论文,集中探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为数不多,主要出现在2010年到2015年。通过检索CNKI,2010年到2015年之间的论文约66篇,目前能查到最早出现在2010年。[1]显然,国家政策转变促进了相应研究的调整。因为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对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作了重点部署,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重点强调了要高度重视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文化产业结构升级和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于是相关研究纷现,印证了文化产业研究方向过多依赖于政策导向的说法,反映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研究与政策同步化的特征。从论文发表的年份上看,从2010到2015年论文数量逐年递增,从一个侧面说明对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视日深,研究相应增多。

从研究内容上看,多聚焦在区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属于区域文化产业研究范畴和个案研究内容。66篇论文中,涉及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个案研究的占半数之多,集中探讨某区域或某行业的产业升级,如卢宁的《浙江省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势、问题和对策》[2],赵永会的《成都历史资源开发和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研究》[3]等等,以及对与文化产业升级有关方面的探讨,如地方政府职能、文化资源和文化聚群等。这些论文都是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建言献策,为地方文化产业如何升级提出一定的对策。

二、分析框架的在建

论文对于文化产业升级的内涵、动力、意义和路径等基本问题都有涉及。关于什么是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目前缺乏一致明确的认识,对于其内涵式的界定没有给予高度的概括,多是各自基于不同的研究角度给与描述性的答案,如史征指出:文化产业升级是结构从集约型到粗放型的转变、市场机制从政府主导到市场主导的转变以及技术与内容融合从低端到高端的转变。相比之下,关于文化产业升级意义的探讨,论文数量有限但认识一致。如曹海峰的《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分析与研究意义》[4],杜鹃的《全球化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转型升级之路》[5],余博的《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6],周松峰、郑立勇的《文化产业升级的二维价值论》[7],从不同角度指出文化产业升级是对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的适应,更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产业升级和文化产业自身发展的必然途径。正如史征指出:“文化产业的发展被普遍认同为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文化产业自身也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重任。”[8]183-192

比较而言,文化产业升级路径的探讨方面最具有成果性,表现如下:

(一)论述丰富,已成共识

冯根尧立足于全球视野,提出在国际分工和协作的基础上构建以优势文化企业为核心、国内外不同类型企业共生互补的产业网络,从而实现产业升级[9];史征则把中国文化产业升级的路径确定为扩大文化产品的供给或是增强文化产品消费[8]183-192;赵渊指出腾笼换鸟是文化产业升级转型路径[10],产学研合作是动力[11]。所谓文化产业“腾笼换鸟”指的是用具备核心知识产权、以创新创意为主要驱动的文化产业门类、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模式等,取代现有的技术含量低、管理守旧、消耗高、产品创意不足的文化企业,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顾江则从融入国际产业链的宏观层面和企业技术微观层面指出升级的路径。[12]虽然具体的实施路径不同,但显而易见,科技和创新作为文化产业升级路径毋庸置疑,已达成共识。

(二)开始自觉地用产业经济学理论分析文化产业实践

虽然这种运用和分析才仅仅是开始,对升级和增长理论、价值链理论及创新理论的探讨也是零散的,但充分显示出对文化产业经济属性的关注,对产业经济规律的尊重。当然,已有研究对开放条件下文化产业升级的路径或机理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分析框架在建、待建,构建产业升级路径的理论框架,将技术、创新、政策等关键因素直接引入分析中,这方面研究还很薄弱,非常有待于深入。

三、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梳理文化产业升级相关研究,必然要和“文化新业态”的研究相联系。“文化业态”一词经常出现在政府部门的工作报告中。党的十七大报告着力强调要“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关于“文化新业态”的研究,业内专家学者也早有系列探讨,如熊澄宇、肖荣莲、胡惠林等。所谓新型文化业态是相对于传统文化业态而言,强调新的技术运用、创意的实现等,是传统文化产业或结合新的科技创新元素,或产生新的经营和运作模式等,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的内容可以看出新文化业态恰是对产业升级的描述。按照对文化产业创新链升级的界定,一般是指通过新创意的产生,新产品的研发和设计,新材料的使用,新生产方法、生产流程的发明和使用,新营销策略的使用等一系列创新活动,从而形成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同时,推动新兴文化业态产生的主要动力,一靠技术进步,二靠人类创意与创新,两者互相作用创造出新兴文化业态。这二者同样构成了文化产业升级的路径。因此,新业态和转型升级,实际上构成了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新型文化业态分类表[13]63-68

对这一关系的洞察早散见于新业态研究中。以下论述可见一斑:“新型文化业态发展,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完善文化产业体系,促进文化产业转型与升级”[13]63-68,“新型文化业态的兴起和发展是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先导,是促进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推进器”[14]等等。综上所述,无论从政府层面还是从研究层面都认识到文化新业态和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密切相关。但二者究竟互为解释因素还是推动因素,答案是模糊的。

2010年至今,对文化产业升级研究已涉及到了方方面面,和实践密切相联,服务于具体的区域文化产业升级实践,这既是对产业实践发展的及时总结,也对实践发挥了相应的指导作用,值得肯定。同时应该指出,关于文化产业自身升级的研究还没有形成针对文化产业升级全面、系统的分析框架与成果。创新理论和价值链理论是目前讨论文化产业升级路径的主要理论基础,但从整体看,现有文献对产业的文化升级内涵、文化产业升级的内在机制、文化产业升级的一般思路缺乏深入探索和全面概括。相关研究缺乏互动性、规模性和共鸣性。研究方法较单一,定性分析多于定量分析,描述介绍多于抽象分析。

考虑到文化产业的属性和特征,其他产业的研究成果显然不能生搬硬套。但总体而言,现有研究尚停留在文化产业的文化属性上,忽略了文化产业的产业属性。虽有从价值链角度对于升级的探讨,多属浮光掠影地提及,没有从产业经济学角度进行深入剖析,没有深入借鉴和学习其他学科的成果。实际上,关于产业升级的探讨在产业经济学中成果丰富,具有产业属性的文化产业,必然服从产业经济学的一般规律。所以可以借鉴以往对于产业升级问题的研究成果,从中寻找适配于文化产业升级的答案。就目前而言,一方面理论层面上关于产业升级的研究中思路大致有三[15]:一是产业结构调整,二是产业链升级,三是产业集群升级。同时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链条升级和产业集群升级这三种发展路径入手实现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早已在实践中被验证。这应该对我们探讨文化产业升级问题有很好的启发。当然,仅就产业经济学中的产业升级理论和产业实践而言,也需因事因时因地分析探讨。一方面,产业升级理论的一般规律适应于不同国家经济发展实践,比如虽然经济发展路径不同,但基本上都在通过谋求技术知识优势从而提高本国的创新能力。在产业升级方向上,大都表现出对技术创新、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的高度重视。但因为具体的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不同国家在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上存在重要差异。所以,具体探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同样要考察国别、国情、产业属性、发展阶段等因素。

综上所述,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需要从产业和文化的双重属性出发,借鉴经济学、文化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成果着手建立自己的分析框架,找出差异化的产业升级战略选择方式,还需要有大量的规范意义上的实证研究成果的补充,这对于研究队伍的建设同样提出了要求,不仅要有历史文化方面的人才,还需要有更多的经济学领域的、文化产业实践领域的学者、专家来参与,提高学科视野的融合度,借鉴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加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文礼,许子年.香山工坊:天堂中的天堂[J].中国机电工业,2010(8):114-117.

[2]卢宁.浙江省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势、问题和对策[J].当代经济,2013(18):67-70.

[3]赵永会.成都历史资源开发和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研究[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2(2):46-48.

[4]曹海峰.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分析与研究意义[J].广西社会科学,2011(9):63-65.

[5]杜鹃.全球化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转型升级之路[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48-52.

[6]余博.文化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4(3):37-41.

[7]周松峰,郑立勇.文化产业升级的二维价值论[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4):77-79.

[8]史征.中国文化产业评论:13卷[C]//产业升级: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责任与使命.北京:中国出版社,2015:183-192.

[9]冯根尧.全球化分工体系中的我国创意产业升级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9(4):83-86.

[10]赵渊.“腾笼换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J].经济论坛,2012(9):125-127.

[11]赵渊.产学研合作: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新动力[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7):236-237.

[12]顾江.科技创新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J].东岳论丛,2010(7):72-75.

[13]胡洪斌,王倩.新型文化业态与文化产业转型态势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2):63-68.

[14]王国平,刘凌云.新型文化业态是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先导[J].求索,2013(7):223-225.

[15]陈娇.产业升级的三种不同思路研究:文献综述[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20):38-42.

[16]顾江.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文化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J].艺术评论,2009(9):80-86.

责任编辑 何志玉

Exploration and Prospect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ultural Industry

CHEN Xue-fei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Zhengzhou Teachers College,Zhengzhou 450044,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and the importance that the different-level governments have attached,the theory research on cultural industry has moved to its stages with all-roundness,depth and diversity.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ultural industry have been put into agenda.The study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ultural industry should start from two aspects:industry and culture,from which its own research pattern will be established.

Key words:the study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ultural industry;analysis;expectation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133(2016)01-0067-04

收稿日期:2015-11-29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社规划基金项目:"河南文化产业定位和升级发展的新路径探讨"(项目编号:2012BJJ027)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陈雪飞(1971-),女,河南南阳人,郑州师范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文化和文化管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