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论绿色金融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4-04-24

陈炫任

国家开发银行山东省分行

“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的治理和发展,也是其关注的焦点。当前,面对不断报警的黄河流域生态问题,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与经济之间的矛盾,以从金融的角度,利用金融调节,来加强金融支持力度,推动黄河流域生态文明不断建设,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在绿色金融支撑中,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生态治理工程等都是值得探讨的点,也是调节黄河流域生态与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更是奠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百年根基的重要手段。

一、面临的挑战剖析

(一)水体污染严重

黄河流经区域非常广,从西至东流经多个省份,沿途各省市人民的生产生活都和黄河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由于二十世纪末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忽视了生态保护,导致黄河流域遭受严重破坏,污染问题、生态问题、水土问题等十分严峻,黄河水体污染严重、河道萎缩、下游泥沙含量增多、断流、入海困难等情况越来也严重。直至二十一世纪初期,我国出台各项管理措施,经过统一管理调节,黄河流域的各类生态问题才逐步得到一定改善。

近年来,沿黄河流域的各城市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与日俱增的是黄河流域承受的压力了也不断增高,甚至,出现了上游城市与下游城市争夺资源的情况,各沿线城市争先恐后的抢占黄河流域的发展资源。但是,由于内陆各城市收到环境限制,以及传统观念影响,导致其在现代化建设发展上仍旧出现了一些偏差,工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分布不均衡等问题突出,导致黄河流域遭受的水土流失、水体污染、水资源不足等问题缓解障碍重重,问题日益严重。

(二)发展模式粗放

发展模式粗放作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多年来一直是一个痼疾。根据不同地区差异来看,在黄河北方流域,周边城市主要发展的产业为传统密集型产业,第二产业占比较高,产业转型升级相较落后,区域发展不平衡。此外,北方地区的工业化程度更高,导致出现了高排放、高耗水等问题,严重消耗黄河资源。而对比之下,黄河南方流域,如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近年来经济质量发展水平较高,产业转型升级也更现金,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性产业发展更快,对于黄河流域水资源等的消耗要求更低。同时,由于黄河南方流域位于下游地区,人口密集,生活用水需求量大,且对于水质等要求更高,这也给黄河流域的生态治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二、与绿色金融的矛盾所在

具体来说,绿色金融在黄河流域绿色产业发展中意义重大,且作用比较关键,尤其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还需要依赖绿色金融,将其作为一个重点发展建设方向。结合绿色金融,将其应用到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工作中来,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推动地区产业机制创新发展,打造一个新的金融产业运营模式,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入到该项目建设中来,助力黄河流域治理与发展,补充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的薄弱环节资源不足的短板,撬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重点领域的投资。并进一步提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有序展开,保证其高质量发展,切实落实各项黄河流域范围内各阶段的环境保护问题、生态经济建设矛盾问题等,优化处理各相关问题,强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动力,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然而,立足现阶段来看,我国的绿色金融发展虽然比较乐观,但在黄河流域的供给上面却无法真正的满足其全部需求,显而易见,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且投入需求量大,回报慢,难以快速见成效,影响着绿色金融的供给调节。从供给端来看,绿色金融起步虽然晚,但却发展步伐快,导致有一系列的衍生问题伴生,如分析能力缺乏、信息不对称等,这些因素都是一些政策层面上的客观障碍,由于缺乏清晰和持续的政策信号,一些相关数据缺失、投资条款不足等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再加上黄河流经多个省份,每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本身就不平衡,资源需求、发展方向、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等矛盾重重,难以快速突破。因此,要立足于黄河全流域范围,建构一个完整的绿色金融供给体系,尚需解决很多的现实问题,尚且任重而道远。从需求端来看,黄河流域人口基数大,社会经济对于黄河资源的需求量大,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缺口更是十分庞大,资源更是庞杂。再加上黄河流域大多数地区的绿色项目建设本身规模大、区位分散、收益不确定、投资周期长,导致市场调节机制受到影响,或者直接“失灵”,无法在短期内满足投资回报效益要求,造成绿色金融供需矛盾。

三、国内外已有的绿色金融发展经验

(一)使用赤道原则

该原则落脚于项目投资,一般情况下,金融机构在投资前,会对项目的整体情况(生态环境影响、社会效益……)进行评估,并利用金融杠杆,发挥这些项目的积极推动作用。目前,赤道原则已经成为了融资领域的标准与规范。

(二)构建碳排放交易市场

碳排放交易市场是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该举措对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工作有着统筹谋划的作用,其利用市场机制,调节各类二氧化碳排放,使其强度持续降低,保证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快速形成,完成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应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落实节能减排的目标要求,有效推动污染防治,推动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健全绿色金融制度体系

充分利用各种绿色金融基金(信贷、债券……),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建设完善的制度,激励更多社会资本,争向投资,推进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金融体系“多点开花”,实现“井喷式”发展,立足“大环保”格局,解决黄河流域的绿色项目所面临的各种融资贵、融资难等实际问题,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支撑体系,增强企业和消费者的绿色发展理念,确保环保资金供给和国民经济绿色发展需求保持匹配。

(四)成立专项基金及生态投资基金

立足环境保护、生态恢复以及生态环境基础建设,发展绿色金融的调节作用,利用专项基金、生态投资基金等各类基金项目,在自然保护、生态治理、生态建设、生态旅游、生态开发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五)成立环保银行或设立绿色投资银行

成立环保银行、生态银行、绿色投资银行等,都是着眼于提升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确定新的环境交易指标,是一种区域经济和自然资本协同增长的新的模式探索思路。

(六)建立绿色产业重点项目库

创新改革绿色金融体系,强力支持相关地区的新能源材料、生物医药、农优特产、有机产业等的发展,推动产融结合,建立绿色产业项目信息库,遴选一些符合绿色理念、环保理念的项目,将其统一管理,为其提供发债、信贷、上市等便捷化的服务。

(七)将环责险纳入年度环保目标考核中

环责险,也叫绿色保险,是环境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若有环境污染或者生态问题发生,保险公司会直接承担相关赔偿责任,并承担污染治理责任。该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分散涉污企业风险。

四、二者相融合的路径探索

从绿色金融发展原则以及其在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发挥研究,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相关政策要求、产业内容落实过程中,绿色金融是一个重要的支撑,必须要坚持生态可持续发展定位,聚焦黄河流域遭遇的资金瓶颈问题,大力鼓励黄河流域绿色升天项目建设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建设。该路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大力发展绿色信贷、债券和基金

绿色金融的核心是绿色信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开展要想取得实效,就必须要结合该地区的具体问题、现状以及需求,全面分析,细致调研,科学研讨各项数据和问题,明确绿色信贷的投入领域、支持方向等,从政策层面上来指导绿色信贷体系的完善,打造激励机制,激励各大银行业、金融机构投入黄河流域建设中来,加大投资力度,以及社会关注度,使其真正在生态保护与防治、环境治理等方面发挥作用,为其提供长期的信贷支持。

绿色债券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我国在债券方面的体系也比较成熟,黄河流域的发展可以考虑把债券引进来,利用绿色债券,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绿色建设、环境治理等绿色项目提供服务,促进其资产证券化,然后,利用绿色债券的方式,发挥其融资期限长、额度大的突出优势,服务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为黄河流域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切实地解决黄河流域在生态建设、保护等方面的资金不足问题。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以及建设工作有序推进,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与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鼓励扶持绿色金融发展政策

财政政策是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的财政政策方面非常优惠,有一系列的专项资金支持、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财政等方面的激励政策,优惠力度之大,非常可观。

首先,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需要对绿色金融市场进行规范引导,发布一系列绿色金融指导文件,结合黄河流域绿色项目建设实际情况,划定绿色产业范围,制定绿色产业指导目录,指明银行、金融机构等绿色金融投资发展的方向,为其指路,保障其发展方向是正确的、有效地。

其次,还需要适当强化政策倾斜支持,发挥税收政策调节的作用,采取特殊政策,对各类银行、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业务进行灵活处理,给予其适当的相关收入税收优惠,或为其提供贴息补助,用鼓励政策来调节市场,活跃绿色金融市场,推动金融市场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方面发挥作用。

最后,进一步优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金融评估服务,健全绿色金融评估体系,完善奖惩体系,全面评估其金融实施情况,并严格监管其评估过程和结果。并且,在评估的基础上,改变“绿色信贷”各自为政的局面,不断修正绿色金融制度体系。

(三)强化环境信息披露,建立公共环境数据平台

当前,要想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必须要从持续提升绿色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展开,将其作为开端,确保绿色金融发展透明化公开,提高绿色金融效率与社会公信力,发挥社会公众监督的作用,迫使企业执行绿色金融项目要求,落实绿色金融发展。

简而言之,就是要消除“信息孤岛”,改变绿色金融市场投融资信息不对等的状况,把信息不对称、信息孤岛等问题从根源解决掉,强化各单位部门的环境信息披露对各部门的数据公开内容、形式进行强制性要求,完善绿色金融产品的认证、评级、测试环节,制约污染性投资。

(四)加快推进用能权、排污权质押等新型融资产品创新。

近年来,我国的排污权试点工作开展意境初见成效,也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认可与实验成果,并且舆论斐然,但是,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还并未落实。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以及高质量发展要想获得一定经验,还应该将目光移至一些东边沿海城市,了解并学习黄河下游城市的发展经验,学习其关于排污方面的一些政策、方案等经验,积极探索环境权益(排污权、水权、用能权……)归属问题,探索建立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明确各种权力的对应权益和要求,以市场化的手段,推动环境权益保护。并且,还应继续引进“节能减排”设备,创新融资模式,对一些新的融资模式如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能效贷款产品等深入调研,不断推动环境交易权变成市场化规则下的符合市场标准和规范的有价值、可交易的金融产品,让“绿水青山”蜕变为真正的符合生态理念的“金山银山”,使绿色金融的经济调节作用成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保障力。

(五)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推动长期可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建设中,必须要明确社会、市场、政府的关系前提,政府是主导,市场是运作者,社会是参与者,三方力量互相牵制,需要打好“平衡战”,统一协调三方力量和资源,合理平衡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使其三者互相制约,互相影响。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发挥积极的宏观调控作用,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其在资源配置、调节方面的作用,将三者的功能整合起来,时期共同推动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以及成为突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破题点”,必须要立足“绿色”理念,结合建设美丽中国环保投入需求,贯彻落实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战略规划要求,推动兼具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共同发展的黄河流域经济社会新格局。

五、结语

综上所述,黄河流域的发展,与国家的未来发展密切相关,关乎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复兴和人民的幸福。当前,伴随着信息化发展,以及数字中国建设趋势,还有智能化发展科技进步,黄河流域的建设也在不断朝着先进的方向发展,经济增速加快。而对于我们的母亲河,我们必须要在发展现代化经济的同时,关爱母亲河,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治理与保护,落实“十四五”规划和“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要求,促进黄河流域的“生态振兴”,构建宜水宜山、宜农宜工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新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进一步落地见效,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大目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