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刘国孝
鞍山市铁东区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鞍山 114000)
投掷是通过短时间的爆发力作用于器械上使器械获得较大的速度投掷到最远。所以,需要经过对运动员进行科学、系统、可行的训练,使运动员的力量素质、速度素质和专项技术能力等方面达到最高水平。初中阶段的投掷项目主要包括标枪、铁饼和铅球。笔者有多年的业余投掷项目训练经验,并结合带领初中生进行投掷项目实际的基础训练,对如何更好的选择优秀的初中生,参于到投掷项目比赛与训练中来,总结归纳了多年从事基层投掷的练习内容和方法,谈谈如何加强业余体育人才培养的一点看法。
我国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大都在 11~15岁,针对初中阶段投掷项目运动员科学选材不仅可以缩短运动员的训练周期,还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基层广大教练员对基础选材工作非常重视。由于基层业余体育训练缺少较先进的化科学测量仪器,初中阶段投掷队员的选材,主要通过直观的察看与简单的身体和机能简单的测试,初略选择出利于投掷练习的运动员。因此,投掷的基层选材工作主要以身体形态为主,再加上基本身体素质的运动水平去评判。
现阶段国际投掷项目的运动水平不断提高,对运动员的科学选材越来越显得重视,尤其是对儿童、少年如何进行科学选材更为重要。相对初中生来说能参加业余投掷训练的重点是体能,着重看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形态,尤其是对运动员的未来身高、臂展、体重进行预测。
通常我们经过对投掷项目运动员的膝关节、踝关节,特别是髋部、肩部关节的灵活性要好,反之不利于技术的掌握,另也影响投掷工作距离。及时了解运动员的身体柔韧状态并为队员制订相应的训练对策,使之在柔韧性方面提高。
我们主要以快速力量为主导的体能类型为主的掷投中群项目,运动本身的特征决定了在快速力量竞技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决定了运动员是否能达到优秀投掷运动员的标准。此类身体素质的发展更要求队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方式完成投掷所需要的技术动作,更强调了队员应具有的爆发力较强和具有加大的最大力量。在练习中,我们必须的按照投掷项目的爆发性、突然性的急剧用力和用力次序是肌肉用力运用到投掷项目的显著特征。因此,我们在安排队员在快速力量训练中要注重观察其技术动作能否按照正规的要求。
身体素质的各方面训练是运动员提高运动能力,身体机能和合理掌握技术的基础。由于正常的青春期和身体生长发育期处于整个初中阶段,我们就必须对投掷项目的队员的身体素质的各方面进行强化练习,在初中阶段队员的发展身体素质的最佳时机,我们能够针对队员的运动器官、内脏器官、神经系统、以及柔韧、力量、灵巧、弹跳、速度等素质进行全面训练,使投队员能较好的提高其运动能力和身体各项素质,能够合理的训练好投掷技术的专项的能力。
训练中,主要针对初中的队员身体和力量等能力没有达到成人的水平,安排轻器械或者模仿的徒手练习为主。例如,铁饼项目练习,(以右手为例)右手持较轻的铁饼进行预摆的练习,身体的扭紧程度达到最大,反复持续 3组(每组12~15次),后针对扭转髋部进行练习,进行 4组(每组12~18次),然后在进行手持轻器械转动右腿和转动右部髋关节的练习,进行4组(每组12~14次),通过这些技术动作的分解练习,提高队员的主动用力转体、转髋的动作和正确的挥臂转体动作姿势有较大的辅助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选择轻器械和较轻的铁饼不可太重,应遵循先轻器械后重器械,训练的强度也应该从小到大,并且在每组的练习时间间隔应较长,等练习熟练了以后过渡到器材的练习中来,这样能很好的稳定和提高队员的投掷技术动作。
力量素质是投掷队员的重要素质,是完成高质量技术动作和取得抱负成绩的保障。在初中阶段的队员随着岁数增大身体的肌肉的力量也能显著增强。所以,在初中阶段儿童、少年的力量素质训练中药遵循着其生理发育的特点。经大量研究表明,过早的进行大力量的素质练习可至肌肉僵硬,阻碍了灵活性和速度的提高,力量素质训练没有重视到培养和发展儿童、少年的重要性,都是和现实情况不符的。因此,我们在业余体育训练中,针对初中阶段的投掷项目队员的训练,要掌握好运用较轻的运动负荷发展队员的身体爆发力的练习为主。在日常生活和业余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多注意队员的性别、年龄和练习时间,合理的调整训练安排,安排课后的放松练习,并根据每名队员的特点,制定出适合其自身发展的训练计划,保障每名队员都能通过业余训练达到或超过最佳效果。
通过以上的总结和分析可知,如何搞好初中生在业余体育投掷项目的训练,提高投掷项目的运动成绩,首先应注重选材,其次发展力量和速度是重点,最后专项的技术是核心。教练员要多注意队员的性别、年龄和练习时间,合理的调整训练安排,安排课后的放松练习,并根据每名队员的特点,制定出适合其自身发展的训练计划,保障每名队员都能通过业余训练达到或超过最佳效果。
[1]中国田径协会.中国青少年教学训练大纲(2009).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2]黄文胜.青少年的投掷训练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4):95~96.
[5]林德华.王新坤浅谈初选儿童少年投掷“苗子”应观察研究的原因.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3):73~7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