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毕永杰
浅析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目标
毕永杰
对我国现阶段宏观经济管理目标进行了分析。
国民经济管理;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目标
发展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问题的第一要务,坚定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当前经济发展全局就要对当前面临的具体阶段进行科学分析,把握经济发展的脉搏,结合市场机制,运用国家宏观调控手段,达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目标。
(1)经济实力迅速提升能给我国各项事业长期发展提供保障的阶段。我国改革开放30年,国民经济经过连年的持续稳定增长,国内生产总值规模已排名全球第三,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为我国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经济基础。我国经济发展由缺乏财力难以兼顾解决长期积压的问题的阶段,进入到了一个有较为充裕的财力,开始能够解决长期积压问题的阶段。
(2)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到了已无力支撑进一步发展的阶段。靠粗放型增长方式,我国已实现经济的“三步走”的前两步战略目标,但实现的代价是大量的能源消耗,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我国已经没有后续空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势在必行。
(3) 不协调状况到了社会越来越难以承受的阶段。我国贫富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状况,由可以为社会所承受的阶段,进入到了社会越来越难以承受的阶段。近年来群体事件大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展不协调已到了非下大力气解决不可的时候。
(4)社会矛盾到了不兼顾解决好某些非主要矛盾就难以继续抓好主要矛盾的阶段。虽然,社会事业发展、政治体制改革、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问题,相对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而言不是主要矛盾,但是这些方面的问题和矛盾在不断激化,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
2.1 经济稳定目标
2.1.1 经济总量平衡
主要是指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在总量和主要结构上的基本平衡。其中,总量平衡主要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外商品、劳务输入与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国外需求的平衡。结构平衡主要是指投资品与投资需求、消费品与消费需求的平衡。在宏观经济调控中总量能否平衡是一个主要矛盾。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把总量控制住,就不会造成大的经济波动,以引导整个国民经济健康运行,为微观经济创造一个合理顺畅、公平竞争的宏观经济。从我国近些年的经验数据分析,我国社会总供需差率一般要控制在5%左右。
2.1.2 国际收支平衡
主要是指一国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与货币支出持平或略有顺差或逆差。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贯彻,我国经济对外联系日益扩大,使对外经济关系出现了新变化,主要表现为国际收支平衡与国内经济稳定增长。国内经济平衡与国际收支平衡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国内经济可以把不平衡的矛盾适度转移到国际收支环节,以利于维持国内经济在一定时期内的稳定增长。国际收支矛盾也会反过来给国内经济稳定增长带来影响。
2.1.3 物价稳定
物价稳定主要有3种含义:一是指物价总水平的稳定;二是指主要商品特别是某些主要消费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三是指物价上升水平稳定地低于居民平均收入增长的水平。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相对稳定,其衡量的主要指标是物价总指数。我国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决不是政府对价格撒手不管。物价总指数的上升趋势,使各种商品的比价在动态中变化,有利于价格体系的改革,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但价格改革必须在国家宏观调控之下,以防引起通货膨胀。只要物价上涨的幅度是在社会可容忍的范围内,不超过3%~5%的年率,即认为物价稳定。
2.2 经济增长目标
2.2.1 适度投资规模
这是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所谓适度,就是既能满足一定的经济增长需要,又充分考虑一定时期内人力、物力、财力的可能。
2.2.2 合理的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合理,经济良性循环,经济效益提高;反之,经济运行阻滞,经济效益下降。调整产业结构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调整投资结构,通过增减对某种产业的投资而影响其发展速度;二是改变现有企业的生产方向,促使一些企业转产。
2.2.3 科学技术进步
要促使经济增长,就一定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2.2.4 资源合理配置
资源配置是指通过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管理调配,实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一定社会中人们可以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要求人们必须合理利用所拥有的资源。政府参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实现主要由财政进行分配和调节。
2.3 宏观效益目标
2.3.1 宏观经济效益
宏观经济效益既表现为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增加,又表现为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总体提高。宏观经济效益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单位微观经济的综合。因此,国家政府就要运用一定的宏观经济管理手段,使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尽量达到统一。
2.3.2 社会效益
指在经济发展中,某些经济行为如产品的生产、利润的增加、技术的采用等,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主要表现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如果某些经济行为对社会发展和进步,对人类精神文明建设有积极作用和影响,称为正社会效益,否则就是负社会效益。宏观经济管理不仅要追求较好的宏观经济效益,而且也要追求较好的社会效益。
2.3.3 生态效益
指经济发展对生态平衡、环境保护所产生的影响。现代化生产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创造了条件,但是也为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提供了可能。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是关系资源再生和人类生存的大事,因此在宏观经济发展中不仅要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先进技术的采用和劳动效率的提高,而且要注意生态效益,使经济发展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2.4 生活水平目标
2.4.1 提高民族素质,适度控制人口
要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必须要一方面通过发展经济提高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水平;另一方面也要控制人口的增长,提高民族素质。
2.4.2 充分就业
通常指凡有能力并自愿参加工作者,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适当的工作。一般把失业率低于3%~5%看作该社会能够充分就业。市场经济下可以有失业,可以有下岗,优胜劣汰。但是,下岗不是目的,政府通过再就业工程,通过培训,使下岗职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并使其有竞争压力。我国劳动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必须认真对待。它不仅关系到经济的发展,而且是实现社会安定的重要一环。
2.4.3 公平分配
市场机制不可能自动实现社会公平,它只能在等价交换意义上实现机会均等的平等精神。我们一方面是利用市场机制,把利益得失作为竞争的动力,鼓励一部分人靠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推动社会进步;同时也要重视我国目前还处于低收入水平阶段,必须把社会各阶层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要通过税收等政策手段消除由于客观条件所造成的苦乐不均现象,防止地方、企业及个人收入之间差距悬殊,并通过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低收入阶层的基本生活。
2.4.4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等保障。
3.1 经济手段
宏观管理采取的经济手段主要包括财政、金融、投资和计划管理。
3.2 法律手段
我国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法律手段主要是相应的立法,即通过特定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对宏观经济的调控。
3.3 计划手段
把计划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特点之一。
China's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Objectives ofCurrent Stage
Bi Yongjie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objective of China's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at current stage.
economic management;China;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objectives
F20
A
1000-4866(2010)03-0050-02
2010-07-02
毕永杰,男,现在大同煤矿集团公司煤气厂工作,经济师。
修回日期:2010-07-2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