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主持人:陆 一
嘉 宾 :董云庭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王慧轩 紫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联席总裁王 晶 新大陆科技集团CEO
开场白:对于刚刚经历改革开放40年,一直习惯粗放型增长方式的中国企业家们来说,如何嫁接更尖端的科学技术,如何对待专注在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如何把科学技术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这些都是超高难度却无可回避的新课题。2018年8月10日 至12日世界科技创新论坛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共享全球智慧 引领未来科技。下面我们请几位参与“中国芯和产业全球化”分论坛的嘉宾谈谈他们对中国芯片行业发展遇到的难题、机遇和挑战的看法。
主持人:首先请董云庭主任谈谈目前中国芯片行业发展是否被抑制?您对产业发展有什么建议?
董云庭:今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对我国中兴通信实施禁令以后,芯片仿佛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大事。虽然美国商务部千方百计想要抑制中国芯片行业,但这个是抑制不了的。原因如下:以半导体产业为例,半导体材料、装备、制造、设计、封装测试,没有一个国家能把这五个产业链的主节点都包括下来,具体说半导体的器件大概有几百种,没有一个国家能全部生产,所以这个产业必须要全球化才有出路、才有前景。从生态链的角度来讲,这牵扯到资金、能源、材料,以及制造过程,最后还得有需求方。如果卡死中国,不卖给中国,那卖给谁?它没有地方可去。为什么说中国是芯片最大的市场?因为去年中国生产了19.2亿部手机,占全球总量75%;生产了3.1亿台电脑,占了全球总量的95%;还生产了1.7亿台彩电,占了全球总量的60%。
中国半导体行业为什么落后?主要有四方面的不足:
一是基础不足,起步较晚,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而且集中于制造这一块。
二是投入不足。这几年我们已经募集的集成电路基金号称国家大基金,一共1387亿元,现在投了66个项目,每个项目平均不到20亿元。对大项目而言,这只不过是天女散花,是做不成大事的。
三是人才不足。我们目前半导体从业人员30万,到2025年,半导体行业大概还需要继续增加50万人才。我们特别缺乏能够从事顶层设计的技术带头人。从目前来看,除了专业的研发人才以外,我们可能更缺的是跨界的人才。
四是创新不足,受体制机制的影响,中国人的浮躁心态一直没有解决。没有十年地努力可能走不到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前列。
关于半导体产业,未来应该怎么做?在此我提几条建议:
一是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初期必须由政府来主导,但是到了目前阶段,制定规划、确立战略、科学布局、制定政策可能非常重要。
二是中国半导体行业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做实际,另一方面做制造。因为材料跟装备我们跟发达国家的差距太大了。我们投入的重点应该在既可以带动产业链的前端,也可以带动产业链的后端。
三是产业加快提高集中度。当前集成电路的产业投资主体分散,管理主体也非常分散,这对产业发展非常不利。
四是创新驱动,要静下心来,这个特别重要。要踏踏实实研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五是充分发扬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就是开放、自由、竞争、宽容。中国没有建立宽容机制,这可能是我们研究开发的大敌。爱迪生发明灯泡做了一千多次的实验才成功,一个重大的项目怎么可能一两年成功呢?所以我们要坚决克服急功近利,短期行为,机会主义的做法。
主持人:请王慧轩总裁谈谈中国芯片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发展态势和机遇挑战?
王慧轩:目前,中国芯片行业有很多发展的机会,至少有五方面的纵深可以考虑:
一是市场纵深。去年全球4300亿美元的芯片产值,中国进口量达到了2601亿美元,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类终端市场的制造基地也是消费基地。所以这个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
二是技术纵深。这些年虽然我们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芯片生产的差距非常大,但是我们已经实现了很多的技术积累,在某些领域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技术突破。这个趋势是在缩小,而不是在拉大。
三是资本纵深。世界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从来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推动,整个世界高科技产业高速发展的历史,就是资本市场高速发展的历史,因为集成电路领域就是资本密集行业。中国十年以前想拿100亿美金干一个企业非常困难,但是今天我们开始具备了这样的条件,资本市场对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在投资回报上也有了更多的条件。
四是人才纵深。我们自己培养的工科类的人才越来越多。留学回来的人员也比原来更多了。虽然我们离需求的人才差距还很大,但是从数量到质量,跟早些年比,这个领域有了很大的进步,面向未来有了很好的人才储备。
五是政策纵深。从社会到企业到政府,集中精力去发展好集成电路的想法和认识越来越统一了。
中国芯片行业的不足,有两个问题需要特别关注:
一是头脑发热。我们有的企业会吹出来很多的神话,让欧洲颤栗,让美国害怕。事实上从底层技术到产业链和产业生态,我们和发达国家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要有意志力和恒心坐十年冷板凳,打牢根基,站稳脚跟。
二是国家产业的政策要做很好的协同,包括投资强度,投资的集中度,包括对这个领域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的一些相关政策。
主持人:请王晶CEO介绍一下数字公民的概念指的是什么?解决人的数字化对推进人类社会发展和推动全球经济向前发展起了哪些作用?
王晶:科技让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始融合,互联网便利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拓展了人的空间,实现了事的数字化。随着5G的到来,以及二维码、无限射频、传感、人脸识别等识别技术的到来和日趋成熟,物联网开启了万物互联的大门,物的数字化使得我们能够实现智慧生活。
但是当下,社会的痛点是人的数字化还没有解决,因为每个百姓还得一次一次地去证明“我是我”,在数字世界里还没有公民数字的身份。在这个背景下,当人的数字化成立了以后,人才可以畅行无阻,而且高效地行使自己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两年前,我提出了关于数字公民的概念,而且很快把这个概念付诸实施,让人拥有自己个人的数字身份,并因此还开发了数字公民的首颗芯片。
数字公民是解决人的数字化的一把金钥匙,当物理世界中的人、事、物三个维度都实现了数字化,那么数字世界就会应运而生。当数字世界到来的时候,每个国家、每个企业、每个个人都可能根据自己的优势和能力,为别的国家、别的企业、别的人去提供尽善尽美的服务,使社会的各种资源、人的技能、各种政治环境都能得到最大的使用和挖掘,来共同推进人类社会繁荣发展,促使人类社会共同来参与创新、创业以及融合,推动全球经济向前发展。
数字世界将会重塑物理世界,人、事、物,一些运行规则将会被打破,将迎来一个高效、智慧、理性、有序、更加人性化的智慧生活和智慧社会以及智慧地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