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学会借鉴 攻艰克难——对解决质量工作难题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4-08-31

■文/ 黄培东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升,政府、社会、民众对质量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随着质监部门工作职能的不断扩增,质量工作涵盖了产品质量监督、食品生产监管、特种设备监察、行政执法打假、质量综合管理等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的方方面面,质量监管压力倍增,监管矛盾逐步显现。面对新问题和新挑战,如何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提升质量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切实提高解决质量问题的能力和效率,是每一位质量工作者必须直面、思考和处理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学会“借鉴”不失为一条破解质量工作难题的有效方法和便捷途径。

“借鉴”的概念和意义——为什么“借”

所谓“借鉴”,“借”是指借助、借用,“鉴”通“镜”。比喻把别的人或事当镜子,通过与自己对照,从中学习经验,吸取教训,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从实践来看,要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老、大、难”的瓶颈问题,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摸索”,即摸着石头过河。它是指不借助外部资源,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探索和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二是“借鉴”,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它是指通过对以往经验和现有成果的引进、吸收、消化,最终转化为适合自身发展的力量,是一种建立在学习基础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摸索”相比,通过“借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有着明显的优势:

1.成本低、效益高。实践表明,依靠“摸索”来解决问题,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成本。比如,“摸索”需要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梳理、汇总、分析;要对分析结果进行测量、论证、评估;要对相关形势进行研判,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解决方案;有时为保险起见,还要对整个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必要时方案的实施还需先行试点,成功之后再行推广。所有这些过程,无不劳心费力耗时,成本消耗自然少不了。而“借鉴”则是借助外力,通过引进吸收现成经验,发挥现有资源优势,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方式能有效节约前期的各项准备成本,使解决方案的探寻过程大为缩短,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风险小、成功率高。“摸索”是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来解决问题,由于缺乏或无视外部资源的参考和引导,在前途未卜的情况下,所得出的解决方案在工作实践中往往容易面临失败的风险。这就好比在黑夜里行路,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一脚踏空,马失前蹄,落得受伤的危险。而“借鉴”则是建立在现有成功经验基础上的总结和提炼,由于有前期实践经验的参照,由“借鉴”形成的解决方案在具体操作中风险概率将大大减少。

必须看到,“摸索”是解决前无古人的开创性工作的必然选择和无奈之举。但当拥有现成经验可咨参考时,“借鉴”则应成为我们解决问题的重要选项,成为借势借力的智慧体现。

“借鉴”的内容——“借”什么

客观地讲,任何一项工作都涉及工作思路、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具体内容。因此,凡是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提升管理水平,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内容,都应该成为我们“借鉴”的对象。

1.工作思路。我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处理问题的思考方式和思维角度直接决定了工作的发展方向,影响着处理问题的效果。对政府部门而言,工作中的许多问题都具有相似的特性。比如,当前产品质量监管工作中突出存在的“人机不匹配”问题,即行政监管力量与监管对象不平衡的矛盾,在许多政府职能部门中也曾出现过。上世纪90年代,随着消防部门工作职能的扩增,防火监督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逐步涵盖了建筑工程审批、危险化学物品监管、企事业单位防火监督检查等诸多内容,“人机不匹配”问题逐步凸显。为有效应对监管矛盾,消除火灾隐患,消防部门提出了“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指导原则和“管企业、企业管、抓法人、法人抓”的工作方针。工作思路的转变,使消防安全工作的各方职责更加明确,工作重点更加突出,防火监督效能也明显提升。这些工作思路,值得质监部门深入研究、学习和借鉴。

2.体制机制。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作为政府部门(特别是行政监管部门),虽然在具体的行政监管内容上存在差异,但在监管的法律依据、管理程序、行政对象乃至体制机制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共通性。而这种共通性,使政府部门间管理体制机制的“借鉴”成为可能。比如,一些政府部门为提高行政监管效率,通过实践积累和经验总结,制定出台的管理规定、探索建立的监管体系、实践应用的管理模式等,同样值得质监部门学习和参考。

3.方式方法。要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最终都离不开具体的方法和手段。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事业单位,面对工作中的问题或多或少都探索出一套解决办法,形成了一系列管理手段,并通过工作实践验证了其合理性和有效性。对于这些办法和手段,质监部门也可以将其纳入“借鉴”的范围,成为推动质量工作发展的助力器。

“借鉴”的方向——向谁“借”

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到,“借鉴”的内容是丰富的,“借鉴”的方向也是多样的。实践中,“借鉴”至少可以向以下几个方向拓展。

1.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应运而生,并在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得到应用,发挥作用。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政府部门所处的施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行政管理的理念和手段迫切需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积极地引入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方法。事实上,当前许多科学管理理论已在政府的行政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发挥积极作用。比如,一些政府部门已将现代项目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引入行政管理,应用于重点项目建设、大型会议筹办等活动,通过科学设计组织结构、合理组建承办团队、规范强化过程管理、提高综合协调能力等,确保了重大项目的高效运行,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2010年,上海世博会更成为科学管理理论的集中检验地。以世博安保工作为例,组委会通过建立扁平化指挥运作体系,实行联勤指挥,引入风险评估机制,组建“安保志愿者”队伍等,有效地提高了世博保障的实战化水平。

2.其他政府部门的有益经验。质监部门作为政府经济管理的综合部门,承担着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任。与之相似,现有行政体制下,农业、工商、食药监等部门也承担着质量监管的部分职能。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这些部门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监管体系、机制和方法。这些有效的管理经验,在政府各部门中具有很强的互通性。比如,21世纪初由我国税务机关探索施行的税务约谈制度,随着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的不断深入,已逐步发展为行政约谈制度,并在税务、工商、环保、社保、监察、消防、质监等10余个政府部门中推行,对推动政府法治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又比如,近年来由农业部门探索试行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目前已初具规模,取得了成效,并逐步在食品生产、药品加工、商品流通等领域得到推广和应用。

3.企事业单位的先进做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政府部门的施政理念与施政方法面临新的挑战,传统的行政管理手段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需要。因此,在有效“借鉴”政府部门经验的同时,积极引进和参考企事业单位的先进管理方法也成为有效的选项之一。比如,近年来一些政府部门相继走访“海底捞”公司学习其企业管理文化。作为一家企业,“海底捞”公司通过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强化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质量,创造了独特的差异化企业文化,为消费者提供了个性化的超预期服务。“海底捞”也一跃成为餐饮界的一个热点现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企事业单位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同样值得政府部门的“借鉴”,成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有益参考。

“借鉴”的方法——怎么“借”

对“借鉴”的内涵,有人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月亮借来了太阳的光,却由此拥有了阳光不可替代的价值。由此可以看出,“借鉴”的真正意义在于,它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基于对客观事物分析、研判上的扬弃。其缘于学习,又高于学习。“借鉴”的本质在于,通过学习,取长补短,进而开拓创新,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东西。要学会“借鉴”,笔者认为,以下三点缺一不可。

1.勤于思考是基础。思考是针对某一个或多个对象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的活动。思考的重要性在于,一方面它是使认知从感性向理性升华的重要工具。对于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如果不通过审慎的思考,注定无从发现问题产生的根源,无法分析失败的原因,无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思考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传承精华,去除糟粕,孕育智慧。只有通过思考,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提升透过现象抓本质,从局部看整体,从偶然看必然的本领,才能增强发现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水平。此外,思考是学习和实践的纽带。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只有勤于思索和考虑,真正将所学所知应用到工作实践中,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从而发挥知识的作用。

2.善于学习是保证。学习是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它既包括通过教育和训练获得知识技能,也包括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知识经验。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具体到解决实际问题,则至少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方面,学习是获取知识技能的重要源泉。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发展的关键期、矛盾的凸显期,伴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质量工作必将面临行政、技术、市场等多种环境和专业知识技能的考验,质量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不可避免。对此,只有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才能有效地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为履行职能、依法行政、解决问题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学习是拓宽思维视野的重要手段。学习有助于锻炼头脑,激活细胞,拓宽视野,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并使问题的解决在选择面上更宽、“借鉴”的针对性上更强、实践的有效性上更大。因此,每一位质量工作者都应深刻认识学习的极端重要性,自觉把学习内化为强烈责任,外化为实际行动,将学习作为个人成长发展、事业腾飞进步的永恒主题。

3.勇于创新是关键。创新是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产生新颖有价值产物的活动。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桔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典故提醒我们,“借鉴”的事物往往形成于特定的条件和环境,有其自身的历史局限性。要使“借鉴”的工作思路、体制机制或方式方法适用于质量工作,就必须进行“本土化”改造,结合质量工作特点和目标取向,通过不断地思想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产生新思路,提出新概念,形成新设计,创造新知识,培育新能力,真正使“借鉴”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