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江苏对湿巾产品抽查的质量风险分析

时间:2024-08-31

■文/孔春红 陆 冰

江苏对湿巾产品抽查的质量风险分析

■文/孔春红 陆 冰

2015年一季度,江苏省质监局组织对市场及电商销售的湿巾产品进行了风险监测抽查。这次抽查共采集样品200批次,其中实体店购买100批次,网购100批次。实体店主要集中在大型超市以及婴孕用品店;网购渠道主要有天猫、淘宝、京东、1号店等网购平台。重点检测了湿巾产品的含液量、PH值、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微生物等常规质量指标,同时对湿巾的防腐剂及皮肤刺激性项目进行了风险监测。

抽查结果表明,湿巾的含液量和微生物项目合格率为100%;PH值合格率为99%;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合格率为98%;有10个批次的湿巾样品存在不同程度的荧光现象但无可迁移性;有13个批次的湿巾样品皮肤刺激性项目存在不同程度的轻度或中度反映;有50%湿巾样品检出防腐剂。由此可见,湿巾产品存在较大的质量安全隐患。

从此次风险监测的情况来看,所有批次湿巾的含液量项目均符合标准要求,主要集中分布在2.0~3.5倍区间,最大值达到7.3倍。其中实体店购买湿巾与网店购买湿巾的含液量基本持平。说明大部分湿巾生产厂家认同湿巾国家标准GB/T27728-2011,着重检测湿巾的含液量,质量把关较为严格。

通过对200批次湿巾的PH值进行检测发现,PH值合格率为99%。其中PH值大于8.5的湿巾共有2批,其它批次湿巾的PH值均在规定范围内。

此次湿巾风险监测,共有8个批次的网购湿巾和2个批次的实体店购买湿巾存在荧光现象,其中网购和实体店购买各有2个批次湿巾含有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占所有批次湿巾的2%。分析其原因为湿巾生产厂家所选用的基材为草木纤维,有一定的荧光现象,另外在基材加工处理过程中添加了一定剂量的荧光增白剂,来达到亮白效果。

此次湿巾风险监测,共有187个批次的产品皮肤刺激反应类型为极轻微,10个批次的湿巾产品皮肤刺激反应类型为轻度,3个批次的湿巾产品皮肤刺激反应类型为中度。

此次风险监测200批次湿巾产品,微生物项目均符合GB 15979-2002标准要求。监测结果表明绝大部分湿巾生产企业对生产用水、车间环境等较容易造成微生物项目超标的环节、因素把关较为严格,但不排除部分企业生产环境、质量管理并不满足湿巾生产的卫生要求,其产品中添加的过量防腐剂、杀菌剂“保证”了产品微生物指标合格的同时,带来了另类的安全隐患。

为了解湿巾产品打开包装放置一段时间后的微生物指标是否能够满足标准要求,分别选择卫生湿巾和普通湿巾各5包,打开包装开口放置在恒温恒湿环境中一周后进行微生物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卫生湿巾和普通湿巾放置一周时间后微生物指标仍然能够满足标准要求,但也有1包普通湿巾产品在放置一周时间后微生物指标中的细菌菌落总数出现明显增多现象,这说明使用湿巾时应注意使用时间,用完后贴合好开口,防止细菌的滋生。

本次湿巾产品质量风险监测200批次样品中,共有100批次检出防腐剂,检出率为50%。其中,甲基异噻唑啉酮(MIT)74批次有检出(检出限0.0004%),检出率为37%;对羟基苯甲酸酯类38批次有检出(检出限0.0004%),检出率为19%。

实体经营场所购得100批次湿巾样品中,共49批次检出,其中甲基异噻唑啉酮(MIT)有36批次检出,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有17批次检出;网购平台购买的100批次湿巾样品有51批次检出,其中甲基异噻唑啉酮(MIT)有38批次检出,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有21批次检出。实体店与网购平台所购湿巾样品的防腐剂检出量基本持平。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有杀菌、卸妆、婴儿专用、女性护理等功效不一的湿巾,主要分为人体用湿巾和物体用湿巾两大类。人体用湿巾包括普通湿巾和卫生湿巾;物体用湿巾包括厨具用湿巾、卫具用湿巾及其他用途湿巾。

湿巾大多采用非织造布、无尘纸或其他原材料制造,不同用途的湿巾所采用的原材料也不尽相同,如消毒湿巾一般使用水刺无纺布作材料,表面柔软,手感好。有些厂家为降低成本,用棉布或纤维类材料来代替,这类材料的湿巾容易发霉、变质,布上有杂质,使用中容易起毛。

湿巾中药液的含量一般占到80%左右,主要成分是水与添加剂,包括为保持湿巾中各种物质的活性添加的防腐剂,为达到去除污垢和油脂而起到清洁作用添加的表面活性剂,以及为达到某种特定作用而添加的一些特殊的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带来一定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接触过多的防腐剂、酒精等化学成分,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等皮肤过敏问题;长期接触合成界面活性剂会破坏保护皮肤的皮脂膜,使皮肤变得干燥;过重的香味,会让人感觉不适,部分消毒湿巾中所含的成分也对人体有害;而荧光增白剂更是一种对人体有致癌作用的化学增白染料。

从本次检测结果可以看出,部分产品的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和PH值未能达到标准要求,皮肤刺激性和防腐剂项目也存在较大的问题,显示了湿巾产品存在不少隐患。如果使用不当,不仅起不到保护身体健康的作用,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给人的身体带来伤害;并且还存在一定的卫生隐患,有些人使用完多片装的湿巾后,未密封好开口部位,连续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沾上环境中的灰尘,也会产生一些细菌、病毒等;还有一些人出于节省的目的,湿巾使用过后不及时扔掉,仍然重复使用,使用这类污染了的湿巾会存在引发疾病的风险。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江苏省特种安全防护产品质检中心)

湿巾的检测项目

1、含液量

含液量是衡量湿巾好坏的重要指标,受到湿巾基材的影响较为明显。湿巾是以无纺布等基材为载体,水为主要原料,加入香料、植物萃取物、护肤剂、杀菌剂、清洁剂等以上一种或几种成分,具有清洁物体或皮肤表层功能的产品。除了载体本身的品质之外,添加的液体含量也是考核湿巾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国家标准GB/ T27728-2011规定,湿巾的含液量应大于等于1.7倍。

2、PH值

对于一些直接接触皮肤的婴幼儿产品,PH值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婴儿湿巾最好与肌肤的PH值接近,这样刺激相对小些。湿巾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添加剂,经这些酸、碱、盐类的化学物质加工处理后,湿巾上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的酸性或碱性。湿巾pH值的偏高或偏低,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如人体的皮肤一般呈弱酸性,有利于防止一些细菌的侵入,若使用的湿巾含过强的碱性,将导致皮肤表层的天然屏障遭破坏,一些细菌在碱性条件下生长繁殖,刺激皮肤、给人体造成不适、甚至引起疾病。根据国家标准GB/T27728-2011规定,人体用湿巾的PH值应在3.5~8.5之间。

3、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

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是一种色彩调理剂,具有亮白增艳的作用,广泛用于造纸、纺织、洗涤剂等多个领域中。一旦与人体中的蛋白质结合,就很难通过正常代谢排出体外。同时荧光增白剂会极大削弱免疫力及伤口愈合能力,一旦在人体中积蓄过量,除了对肝脏等重要器官造成严重危害之外,还会诱发细胞癌变,是潜在的致癌因素之一。对于纸巾等产品中存在的荧光增白剂,国家相关标准严格规定禁止添加。

4、皮肤刺激性

湿巾在使用过程中主要与人体的皮肤接触,由于湿巾中含有各种添加剂,会在使用时带来一些问题。如果湿巾中含有超量的防腐剂、酒精等化学成分,在使用后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等皮肤过敏问题,甚至会有红肿、起水泡、皮肤裂开等情况出现。原发皮肤刺激性试验是对湿巾使用安全性进行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此次风险监测采用G B/T 16886.10-2005对湿巾的皮肤刺激性进行检测。

5、微生物

湿巾中含有大量液体,其中90%以上为经过特别处理的水,即包装成分上提到的纯水或RO(反渗透)纯水,其余则为一些添加剂,如保湿剂、防腐剂、表面活性剂等。湿巾可提供微生物繁殖的理想环境,包括合适的酸碱环境、温度、水及营养等,所以非常容易滋生细菌。湿巾产品的微生物污染不仅会带来产品损害而且如果所沾染的微生物是致病菌(如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还会带来健康及安全的损害。本次风险监测依据GB 15979-2002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对湿巾产品微生物项目进行检测,具体包括细菌菌落总数、真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性化脓菌等四项。

6、防腐剂

防腐剂是指天然或合成的化学成分,用于延迟产品中微生物生长或化学变化引起的腐败。湿巾等个人护理产品中添加防腐剂会令幼童及成人出现过敏反应,甚至会有红肿、起水泡、皮肤裂开等情况,可引致婴儿出现红疹等过敏反应。此次风险监测采用《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对湿巾的防腐剂进行检测。

多知道点

选购及使用建议

消费者在购买湿巾产品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初步判别湿巾的优劣:

一是将湿巾放在鼻子边轻轻闻一下,优质湿巾会闻到一种柔和淡雅的味道,没有任何的刺激性,如果是劣质湿巾,会感到明显的刺激性气味;

二是将湿巾用手挤一下,尽量选取挤出来的液体不是很浓稠的湿巾产品;

三是用湿巾擦完的手,如果用水冲洗时起泡,说明这种湿巾中可能含有大量的添加剂,建议谨慎购买;

四是优质湿巾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有明显的起毛现象,而劣质湿巾在使用过程中有很明显的起毛现象。

消费者应根据自己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湿巾,不要混用不同类型的湿巾。

打开后的湿巾包装,在不使用时应贴合好开口,防止滋生细菌。

打开包装较长时间后的湿巾产品,应停止使用,防止细菌在擦拭过程中进入人体,危害身体健康。

使用后的湿巾应丢弃,不要从复使用,防止交叉感染。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