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业财融合背景下做好企业的风险管控工作

时间:2024-04-24

葛海涛

摘 要:由于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集团化经营逐渐成为企业未来的发展重心,同时业财融合又是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业务与财务的融合,既能促使企业财务重心前移,又能促使财务工作由会计核算转向财务管理,是完成企业风险控制从业务末端向业务前端转移的有效手段。因此,本文基于业财融合背景下对如何做好企业风险管控工作展开探讨,了解风险管理工作的含义及作用,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提出提高企业风险管控的有效策略,以此来促进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业财融合;风险管控;问题与措施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重要的组成元素,其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所承担的风险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增大,其中财务风险极为突出。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各大企业已经逐渐形成了较强的风险控制意识,并利用业财融合为基础,构建了财务风险管控体系。但是由于企业在业财融合背景普遍存在风险管控意识淡薄、资本结构不合理、风险管控制度不完善、管理方向不明确以及缺少事后考核与评价等问题,导致企业风险管控的针对性及连贯性的落实不到位,限制了企业的稳定发展。因此,本文针对业财融合背景下做好企业的风险管控工作展开研究与分析对于企业生存与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一、业财融合对企业经营与管理的作用及意义

(一)业财融合对企业经营与管理的作用

企业推动业财融合,将可以达成以下几点经营管理效果:

第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施业财融合将有利于企业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信息流通交流效果,进而降低企业信息流通成本,避免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信息不对称等情况,达成信息共享目标,保证各部门所掌握信息的精准性和真实性,促使各部门日常经营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及效果,进而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增强企业市场核心竞争能力。

第二,强化风险防控能力。业财融合加强了企业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进而促使各部门在沟通交流过程中及时发现企业经营发展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及风险,并根据相关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应对和控制措施,达成风险因素的提前解决或者尽早控制效果,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避免风险影响进一步扩大,为企业带来更为严重的损失。

第三,完善企业流程架构。实施业财融合需要通过信息技术将企业业务经营和财务管控相融合,进而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构建储存更为科学完善的价值链管理体系,并建立相应的纠错机制和发展战略,优化企业业务流程、组织架构、管理流程、决策流程,综合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成效,降低管理成本,改善产品质量,满足客户的相关服务需求,综合提高企业经营发展能力。

(二)业财融合对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意义

一方面,推动企业的战略转型。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持续改革和转型发展建设的持续深入之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面对这样的发展现状如何有效地进行内部资源的整合,已然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企业非常有必要展开相应的变革,实现由“粗”到“细”,由“慢”到“快”的转变。而业财融合模式的应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在实施业财融合期间对于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和财务管理能力,并拥有足够用的业务管理水平作为支持,实现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有效融合,为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资源配置提供最专业、最细致的支撑。另外业财融合具有可以使企业的内部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的优势,所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公司的转型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配置。

另一方面,全面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管理模式。目前,国内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内部竞争与外部环境的强烈影响,所以需要在保证自身经营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地减少成本投入。而业财融合在企业风险管控中的应用是以企业资源整合为主要手段,这样既能够实现降低企业成本的目标,还有助于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针对这一特点,企业方面管理层可以借此对未来的投资方向作出准确的成本评估,并基于客观角度上对该项业务所有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展开分析,从而形成一个闭环式的成本管理机制,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风险管控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较为淡薄,缺乏事前风险预测

一直以来企业都将经营重点放在了经济收益上,忽视了风险意识的普及,导致大部分企业对于风险管控的认知存在偏差。首先,部分企业较为片面地强调安全性,没有真正地了解风险管控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没能正确的把握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过于保守的经营策略致使企业错失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其次,企业往往是在有需求的时候才会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和处理,而事情发生后就将其搁置在一旁,任其发展;最后,因企业缺少充分的风险管控意识,所以一直没有对财务风险展开科学、全面地评估和预测,导致企业的环境适应能力及风险规避能力持续降低。

(二)企业内部人员的业财融合积极性不高

业财融合积极性不高是加大风险管控难度的主要因素。从财务管理人员的角度看,虽然说业财融合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财务管理的水平及效率,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良好的管理效果,但是同时也在导致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及工作难度不断增加,以至于很多人员在此方面的积极性并不高;而从业务部门管理人员的角度来说,虽然业财融合是有财务部门牵头来进行开展,并且大部分工作都是由财务部门完成,给业务人员的增加的负担并不重,但是由于需要对业务流程进行调整和优化,久而久之,就会在对各业务环节进行价值分析与风险评估的过程中暴露出业务部门的管理缺陷,从而损害了部分人员的既得利益,从而引起内部人员的抵触情绪,阻碍了业财融合的发展。

(三)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始终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而对于企业而言,风险制度是合理规避风险的重要基石,但是仍然有很多企业尚未形成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从而导致其风险管控工作一直没有形成连贯性。例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全面把握产品开发、安全生产、客户跟踪以及市场营销等多个环节,并通过各个环节的紧密相连,来全面防范风险的发生。但是由于企业在实际发展期间所展开的风险防范都是视心情而定的,有时连贯有时间断,从而致使风险管理在企业的具体操作期間存在的较为显著的“流产”现象。

(四)管理方向不明确,数据尚未形成统一标准

业财融合管理模式是基于市场经济体制下所逐渐延伸出的一种全新模式,但是在实际管理期间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来对业务人员进行约束,从而致使大部分业务人员都将重点放在了提高业务水平上,也只针对业绩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忽视了对业务实施过程中期间对能力的把握和考察。另外,财务人员的工作也是按照这一流程开展的,所以只能够简单的完成财务数据的收集、记录、审核与分析等工作,缺乏明确的管理目标,从而导致企业风险管理的效果始终不够理想。

由于业财融合模式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所以并未形成统一的业财标准,而工作人员在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因缺乏依据而无法形成全面统一,以至于财务部门的数据报表和财务披露不够及时。同时,财务部门的规章制度一直没有得到业务部门的认可和遵守,导致在业财融合下,企业的风险管控工作得不到全面落实,限制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缺少完善的事后考核制度与评价

企业要想得到成长和壮大,就必须要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和经验总结,这样才能够在改革和完善自己不足的同时,将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而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也是如此,但很多时候大部分企业为逃避责任,或是害怕展开风险分析,对个人进行问责,从而并未对事后風险进行总结与评价,久而久之致使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因此一直以来都没有对责任和过错进行追究,从而逐渐恶化形成了财务风险,对企业的正常运转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三、业财融合背景下提高企业风险管控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奠定风险管理体系

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持续扩张,企业中的大部分管理人员都逐渐对风险管控的重要性提起了重视,同时也在风险管理方面做出了大量的有效工作,主要体现在:企业近年来一直在不断的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和综合实力。但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全面地提升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一方面,要将业财融合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业务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支持,并促进业务部门与其他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实现对传统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机制的优化与完善,从而明确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工作的具体方向,同时将风险管理要求合理的融入到业财方案与企业管理当中,实现业务活动与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在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机制科学性的同时,实现对潜在风险的有效识别,并在业财融合的支持下将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作用全部发挥出来形成企业风险管理优势,在改善企业风险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高风险管理效能,促进企业的稳健有序发展;另一方面,重视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也是提高风险管控的重要手段,因为只有风险意识是远远不够,还需要风险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展开培训活动,强化其工作能力并转变思想,让其可以站在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角度上看待问题。还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化建设能力,在全面落实业财融合的同时,可以与信息化建设进行紧密结合,以此来提高企业信息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才能够在工作中及时发现风险并管控风险。

(二)运用全面预算管理来管控业务

全面预算管理可以说与业财融合有着天然的契合感,而全面的含义就是促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之间的紧密结合,而“全面”的维度包括:全面覆盖、全员参与以及全程控制。所以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则涵盖了:生产、经营、投资以及筹资在内的一切业务活动,贯穿于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当中。所以对业务流程的每一个节点都应展开合理的财务预算,并编制与财务预算相一致的业务预算,使两者之间相互指导。另外,利用全面预算来实现业财融合的核心在于财务预算与企业经营计划的指导和经营计划对财务预算的反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期间需要合理的规避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相脱节的现象发生,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

(三)完善风险管控机制,强化监督力度

在风险管控当中,风险管控机制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并且在要求在发生重大事件的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和防范风险,避免对企业的经营发展造成影响。另外,当企业在经营期间发现风险时,必须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并即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和防范,这也是堵塞漏洞的关键性手段。

出现问题追究责任是企业防控风险的基本原则,如果是人人都持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那么风险就会肆意疯涨。因此,在完善风险管控制机制的过程中需要形成一个健全的问责机制和奖惩机制,并在企业内部全面落实。也就是只有企业内部重视风险、关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机制,才能够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四)促进业财融合相关标准的完善

企业在发展期间非常有必要构建一个一体化的可控平台,并将内部控制工作作为业财融合的发展目标,实现财务管理与业务的有效整合,促进企业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一方面,要直接打破“业财分家”的局面,并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考核控制度,从而引导人才促进企业业财融合的全面发展,提高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与渗透性,避免新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业财融合目标确定后,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对企业有可能发生风险的部分展开评估,从而将风险管控意识全面落实,让风险管控能够贯穿到企业的整体运营当中,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

(五)加强对风险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

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对风险发生之前的一系列征兆提起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及时化解各项风险,尽最大努力将风险消除在潜伏期,通过合理的制度作为事前控制手段,将未来可能发生的差异进行排除,并且在企业日常管理当中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围绕着企业的既定目标编制科学的经营、财务以及资本年度收支总结计划实现对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有序规划及授权批准,促使企业的顺利发展。同时,企业方面还需要将决策层和基层员工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出来,实现稳定企业发展格局的目标,并积极主动地采取各种措施,保证风险事件的影响范围不会被持续扩大,从而在第一时间找到风险的症结所在,展开全面的消除和化解,并围绕着资金管理、成本控制以及信息系统构建等方面对企业风险展开实时的监督与控制,以此来保证事中控制的实时化与准确化。一旦风险出现后,企业需要及时展开分析和处理,尽可能减少给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还要事后分析与考核等方式对企业经营期间的各项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结果展开全面的分析、评价、考核与奖惩,实现风险控制目标。

(六)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完善风险绩效报告

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有效融合,重点在于要重视企业各类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通过构建企业交流信息平台的方式,不仅可以将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信息数据进行同步,还能够加强各个部门、各个岗位之间的关系和有效沟通,其中需要沟通的对象不仅包括企业员工,还包括:董事会、股东和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才还能够避免信息出现失真的情况,这样一来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及时且准确的数据信息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此外,还需要定期编制业务管理报告,该报告并非单一的财务数据,而是一个动态的管理报告与风险报告制度,也就是将企业风险、绩效相关的业务流程进行汇总并编制报告,从而支撑企业的管理决策,以此来实现对企业风险的全面管控。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业财融合持续建设和发展,完善企业风险管控能力成为了保证企业有序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基于这一新型管理理念之下,企业的风险管控工作应该从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奠定风险管理体系、适度负债,合理调整资本结构、完善风险管控机制,强化监督力度、促进业财融合相关标准的完善、加强对风险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等方面进行完善,促使企业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陈月,马影.业财融合在华为公司内部控制中的应用[J].财务与会计,2019(7):26-28.

[2]陈远.业财融合视角下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9(25):48-49.

[3]韩方然.浅谈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的业财融合问题[J].全国流通经济,2020(03):52-53.

[4]赵静.做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推动业财融合[J].商展经济,2020(06):90-92.

[5]蔡丽娟.关检融合背景下新版报关单的典型填报错误及企业风险规避[J].对外经贸实务,2019.

[6]马佳佳.大数据背景下茶叶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分析及防范[J].福建茶叶,2020,42(1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