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时 丹,蓝 艳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南宁 530012)
党的十八大以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2022 年商务部将健康产业纳入了新的聚焦领域,“小而美”和能提升东道国人民获得感的项目将优先获得建设支持[1]。这恰好给予健康产业紧密联系的体育高职院校发展国际教育提供了机遇与挑战。尤其是在中国成功举办冬奥会的大势下,我国体育高职院校如何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实现推动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和区域经济建设的同时,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发展,不断助力国家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值得深思。本研究旨在以2017 年以来全国体育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人才培育质量年度报告为参照,分析国际教育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策略思路,以期为体育高职院校和国家职业教育提高国际影响力提供改革发展参考意见。
当前,大国关系不断深化调整,世界格局错综复杂,教育对外开放作为推进国际外交关系新格局的重要项目,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教育治理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环节。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和“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确定为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点工作之一。我国通过对内完善政策与服务,对外加强与世界各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国际组织交流与合作,不断推动“一带一路”教育行动顺利展开。2021 年4 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提出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举措,指出要健全多元、开放、融合的办学格局,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开放水平[2]。近几年来,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取得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发展,但国际影响力还有待提高,职业教育在进行“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上也在合作主体、合作内容、合作基础和办学水平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体育高职院校主动融入全球教育共同体,聚焦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国际产能合作,是服务国家对外关系大局的职责使命和责任担当。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上与普通教育有着不小差距。近年来,国家多次制定政策支持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实现了加工制造类、装备制造类、交通运输类等专业大类的国际化发展“弯道”超车。2014 年6 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要为中资企业海外生产经营提供技术技能人才。2019 年接连出台的“双高”建设和“提质培优”文件,也都提出了高职院校要加快培养国际产能急需人才和提升国际影响力。2020 年6 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指出职业教育对外开放,要对标国际一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质量标准和教育体系,主动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和服务国际产能合作。2021 年10 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出台,再次明确推动职业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要增强国际话语权,贡献中国智慧。可见,国家顶层设计已为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体育高职院校应努力迈向国际教育舞台,加强国际交流,主动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在国际教育治理中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技术。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体育事业和产业发展,不断深化体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育健康产业成了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3]。体育交流已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体育赛事、体育文化交流、运动员培养、体育旅游合作等已颇具规模。国际化的体育联盟、体育赛事品牌、体育人才流动和跨国体育商务也在不断拓展,国际健康产业发展大有可为。相应的规则制定、营销规范,以及平台搭建、项目措施、组织合作都需要大批国际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根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院《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预计,到2025 年我国体育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 万亿元。2021 年,仅冰雪运动,中国就新增了1400 家相关企业[4]。因此,体育高职院校正处在难得的历史发展利好期,既能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健康产业的契机,以教育链融入创新链和产业链,占据发展风口,又能以此为契机探索产教融合、国际合作新模式,将成熟的教学体系、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等向国际推广,服务“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
根据笔者在全国高校查询系统查询的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公办体育高职院校共19 所,分布于北京市、天津市、浙江省、福建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山西省、安徽省、四川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云南省、广东省(2 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湖北省、湖南省等18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通过整理2017 年以来各校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和官网信息,我们发现除海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辽宁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4 所高职院校未查阅到相关记录外,其他15 所均有国际教育内容体现[5]。体育高职院校都在以体育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和实践国际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体育高职院校“走出去”的方式包括:出访交流、组织或参与国际体育赛事、教师执裁、援外培训、技术指导等。其中,体育技术输出和体育文化交流最为普遍。笔者选取4 所代表性高职院校情况为例,见表1。
表1 部分体育高职院校对外交流合作代表项目一览表(2017—2019 年)
由表1 可见,我国体育高职院校对外开放“走出去”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主。体育技术输出除乒乓球、跳水等中国优势竞技体育项目和武术等传统体育项目外,还有体育中文学习教材的出版。体育文化交流是体育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的重点。例如,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以现代学徒制模式传承推广白鹤拳非遗文化,吸引了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3000 余名武术爱好者参观学习;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体育职业学院等多所学校教师承担了国际级比赛的指导、评委等职务;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还有147 名学生在国(境)外技能大赛中获奖。此外,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动国际化师资培养,2021 年派出的赴澳大利亚读博的教师,获得了澳方学校全额奖学金。尽管我国体育高职院校打开了国际交流大门,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送去了中国体育文化与运动技术,但“走出去”项目不多,深度合作的职业教育项目还比较缺乏。
在教育对外开放“引进来”的布局中,体育高职院校主要以开展常态化互访交流活动为主,如接待国(境)外高校、教育机构、企业访团等,展示办学成果,进行体育相关项目的磋商或签订合作协议。同时,体育高职院校还组织承办国际体育赛事或国际民间体育活动。例如,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粤港剑击精英对抗赛、金砖国家运动会武术比赛;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与泰国CGA 高尔夫学院合作举办了青少年高尔夫锦标赛;等等。此外,部分体育高职院校也积极向体育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经验与技术,主要包括开展专家引进和教学体系引进两种形式。例如,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邀请美国、西班牙专家开展学术讲座;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聘请日本奥运级滑雪专家参与教师培训;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体能训练教学团队引进境外专家;等等。但引进先进教学体系和职业认证体系等项目还不多,“先行者”如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在黑龙江省体育局牵头下,与亚布力滑雪场引进了奥地利滑雪、滑冰教学体系和职业认证体系等。可见,体育高职院校“引进来”能力还不足,特别是引进高水平合作项目较少。
近年来,部分体育高职院校开始主动对接国际行业标杆或重点企业,探索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室。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与PADI 国际专业潜水教练协会共同制定了潜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海外潜水实训标准,研发了相关教材和在线精品课程,实施校内与国(境)外“双导师”“双主体”“三方协议”的合作形式,无缝对接国际潜水产业,除了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考取国际通用的PADI 潜水员证书,还开发了符合国际行业标准的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并实现了标准输出。此外,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与意大利波马嘉仕其索道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共建滑雪设备操作与维护人才培养、相关教材研发,还在挪威斯威克斯公司引进雪具维修、维护技术。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与世界羽毛球联合会合作建立了亚洲唯一的国际培训中心,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与亚洲举重联合会合作建立了亚洲举重培训学院,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校企合作单位中信嘉丽泽(国际)马术俱乐部与瑞典海菲尔德国际马术学院开展国际化共建探索,等等。但这些学校的合作成果都未见体现。
国际化合作办学是教育在国际社会互动交流的重要体现。笔者通过查阅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发现,体育高职院校中仅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4 年,该校与芬兰哈格赫利尔应用科学大学体育商学院合作开办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体育与休闲管理方向),实施“2+1+1”专本衔接,学分互认制度。截至2022 年2 月,该校招收了5 届共167 名中芬班学生,2018 年13 位学生取得了经教育部认证的芬兰本科学位。此外,从体育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报国际影响力表上看,学生到国(境)外企业实习、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输出、国(境)外办学等三项指标完成度最低,国际交流与合作未能达到深入发展,国际化发展力度不足。尤其是2020 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几乎所有体育高职院校都暂停了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目前仅个别学校启动恢复,但依然缺乏实质性展开的合作。如2021 年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与法国、白俄罗斯等国院校约定全球疫情缓和后开展传统体育项目冬夏令营、体育职业技能培训和体育研学旅行等项目合作。
当前,体育高职院校国际教育发展规模较小,质量不高,缺乏一定的影响力,已无法满足新格局下我国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发展需求。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是教育对外开放的基础。首先,我国体育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结构已不能满足国内健康产业发展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内容,体教融合、体卫融合和体旅融合将成为未来发展新热点。当前,在北京冬奥会的催化下,健身休闲行业、体育竞赛表演行业、体育场馆服务行业、运动培训行业、体育用品及装备制造行业和体育旅游行业等已初步形成了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而反观部分体育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雷同度较高,部分学校开设运动训练、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体育运营与管理和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且这5 大专业通常也是各校重点打造的专业,人才培养结构已不能满足体育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其次,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国际产能合作需求。当前我国体育职业教育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主,各地优势产业带动同类职业教育专业腾飞。然而,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较好的北京市、浙江省、广东省等,开设的体育高职院校都以培养竞技运动人才为主,而其他地区可依托的体育产业底子较弱、体量较小,难以进行技术研发和技术培训等深度融合,企业合作积极性与意愿不高。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发展,新兴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逐渐成为国际产能合作主角,而高职体育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明显滞后于国内市场需求,更难以与企业携手“走出去”。
2016 年,教育部编制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国际化要求。但是,部分体育高职院校早期发展国际教育存在思路不清、经费短缺、人才匮乏、水平不高等问题,以至于在国际教育发展过程中项目层次低,与国外院校、行业组织签订的合作协议很多都停留在框架或挂牌阶段,并未获得实质性成果。当前,随着国家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路径越来越清晰,也明确了国际教育是一项需要多方合力、循序推进的工作。其中,地方政府和主管单位是主要推手,学校是主要完成人,企业是主要参与者。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2017 年以来,广西一直坚持开放办体育,主动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但重点工作放在共建运动队、举办国际赛事、援外技术培训、推动国际体育组织合作和欧洲足球青训体系引进上[6],政府层面对体育类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的支持力度稍欠。而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作为广西唯一一所体育类高职,国际教育项目开展主要围绕体育文化交流、师生互访和中文教育,也未能通过广西体育职业教育集团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和经济利益共同体构建,因此无法带动广西体育教育的国际化高质量发展。广西体育产业底子相对较弱,当前重点项目如场馆建设、体育旅游和赛事活动等都以引进为主,本土成熟企业和知名品牌较少,校企合作国际化布局缺失。综上,政府和主管单位、学校、企业三方在教育对外开放中缺一不可,而具备前瞻性国际教育发展战略理念是基础。
当前,服务优势中资企业“走出去”是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重点任务,而体育高职院校在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上较为缓慢。首先,“走出去”项目较为单一。体育高职院校通常在政府组织下,与国(境)外高校孔子学院、运动队或民间体育组织合作,以体育文化交流和援外技术指导为主,对内缺乏与行业企业对接,产教融合动力不足,对外不了解国际行业发展现状,缺乏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队伍,无法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帮助,也无法给“走出去”的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截至2022 年2 月,还没有体育高职院校开办鲁班工坊、建立校企联合海外办学点,也没有组织学生前往海外中资机构实习或帮助中资企业培养国际化技能型人才等项目。这不仅是经费短缺造成的,也与体育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相关。如,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围绕服务国内或区域的体育事业发展,在主动提高国际竞争力上略显不足。其次,“引进来”项目力度不够。尤其是引进高端教育资源和师资少。据调研结果显示,仅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合作办学项目,积极打造境内外专家组成的高水平师资团队。因此,我国体育高职院校缺少通过国际合作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职业教育理念和体系的项目,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发展格局还未打造成型。
体育高职院校要在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大潮中突破重围,从内涵建设上下功夫,提升教育质量是关键。只有从体育入手,将人才培养精准对接区域健康产业需求,走“无法复刻、难以替代”的特色优势发展道路,我国体育高职院校才有机会以国内知名度打开国际教育发展通路。首先,专业建设要服务新产业,面向高层次,打开新赛道。体育高职院校要对接产业发展和企业技术标准办出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和课程。当前,虽然部分体育高职院校推行了多学科发展,但优势凝练不足,绝大多数学校增设休闲体育、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健身指导与管理等专业,仅关注与市场接轨而忽略了形成学校在产业链中独特的价值地位,应充分探索从专业内涵上推进学科专业升级发展。例如,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可延续其冰雪基因,成为培养冰场雪场设施打造维护、冰雪运动器材管理、冰雪运动培训等紧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加大力度与国际冰雪运动行业合作,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和评价体系。其次,紧扣产教研用,打造一支既有教学和行业经验,又有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双师”队伍。各高职院校应积极引进在体育或健康行业的高水平能工巧匠,打造国际级大师工作室。例如,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可在与李宁体育园共建体育产业学院的基础上,聘请一流体育场馆建筑师搭建体育场馆大师工作室,以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走出一条低成本、高智慧场馆建设服务之路,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实现服务“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最后,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职体育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高,才能更好地获得体育行业话语权,实现教育链和人才链的有机融合,吸引国内外企业与其深度合作。
职业教育国际化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国家顶层设计,也需要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学校、企业树立前瞻战略意识,认识到职业教育国际化在国家对外开放政策中的重要意义和协助区域经济融入“一带一路”的必要作用,形成协同推进的发展新模式。其中,地方政府要加强激励引导,强化制度保障,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好具有区域特色的体育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布局。主管部门则要明确国际化发展路线,加大制度供给,主动加强对可合作国家和地区的了解,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和渠道,如召开国际体育产业论坛、国际职业教育展会、组织国外访学、建立国际联盟等,实现有策略地推进体育高职院校国际合作的可持续发展。体育高职院校要树立开放的教育发展视野,明确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定位和目标,设立专门机构或指派专职负责人,加强上下沟通,逐个破解国际教育发展障碍。同时,各高职院校除了继续推进体育文化交流、教师国际赛事执裁、技术外援和学生参加国际体育赛事,还要积极拓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交流合作项目;加大气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双师”队伍,以校企深度合作扎根区域产业和国际产能发展,不断增强办学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企业要看到国家对外投资和产业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将有机会“走出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量也将不断提升。因此,企业因主动参与体育职业教育建设,探索校企合作股份制或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建设道路,走上国际化发展新通道。
当前,我国体育高职院校对外交流合作还处在初级阶段,虽已全面启动,但无论是在理念模式、师资队伍、保障机制,还是标准制定、校企融合等方面上都处在探索起步阶段,合作项目的竞争力不高,国际影响力还十分微弱。因此,提高对外交流与合作质量,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工作势在必行。首先,在“引进来”常态化的基础上,要努力实现由引进到开发再到输出的过程。结合区域和学校特色,各体育高职院校应主动与国外体育行业与企业合作,引进国际认可的高水平体育职业教育资源,如发展理念、课程标准、师资人才、教学模式、职业认证体系等,开发既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体系、课程标准、岗位技能实践标准等,反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需求,最终实现标准输出。例如,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与香港赛马会的合作形式主要是开展讲座和招聘策骑员,可探索合作开发策骑员、马术事务助理等职业培训标准和行业资格准入标准,力争做到既有中国特色又达到国际认证标准,最终向国(境)外推广。其次,突破仅靠体育的单一出路,探索建立国际化体育职业教育集团,推动特色优势教育资源“走出去”。当前,打造国际化高水平教学资源库是绝佳的“走出去”路径。体育高职院校可通过聚焦市场痛点,与国内发展成熟的企业深度合作,将行业企业现有标准体系中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规范、新资源对标国际要求融入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确保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体育高职院校官方网页还可提供多语种入口,以优质的数字化平台和便利的信息化服务推动体育教育资源共享。同时,加快“中文+技能”项目开发和推广,积极推进体育行业鲁班工坊建设。例如,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体育经纪人、运动康复师、按摩师、体育场地工等培训。最后,积极抓住机遇,争取支持,实现与国外高水平院校合作办学,与行业企业携手建立海外培训中心或办学点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