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广西北通粤语类儿化现象探究

时间:2024-08-31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 530006)

广西北通粤语类儿化现象探究

吴维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 530006)

广西粤方言中有些地区存在类儿化现象。这种类儿化现象与普通话中的儿化现象相比,在语音形式、使用条件以及功能方面存在差异。对广西北通镇粤方言中的类儿化现象进行调查分析,探究其语音形式、类儿化词类及类儿化功能、出现条件以及表达效果。

广西北通;粤方言;类儿化

儿化音普遍存在于现代汉语中,对儿化现象的解释,不同的专家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见仁见智,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一是语音节律特征说,认为儿化只存在于一个音节当中,本身没有独立的音节或音素,把“儿”当作语音节律特征。二是语素、词缀说,认为“儿”是语素或者词缀。三是发音动程说,即只把儿化当作一个有起点和终点状态的发音过程。上述所列观点中发现,发生儿化现象的词,其本身的音节会由于儿化音的影响出现韵母脱落、改变以及连读变调的情况,可能会使词性发生改变。对汉语儿化现象的研究,学术界一直予以高度重视,并取得大量成果。但是,目前学术界对儿化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普通话以及北方汉语方言,对南方汉语方言中的儿化现象研究则相对少一些。南方方言中除了典型的儿化音变现象之外,一些地区还存在有非典型性的类儿化现象。

一、北通粤语类儿化现象分析

北通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所辖的一个小镇,位于浦北县的西南部,当地居民主要使用粤方言进行交流。根据《广西通志·汉语方言志》[1]中对广西粤方言的分区,北通镇通行的粤方言可以归属于钦廉片。在当地存在着一种类儿化现象,其主要特点为:在词语后面形成独立的儿缀音节ȵi45,附着在名词、动词、量词和少量的代词、形容词、词组短语之后,起表示亲切、喜爱、小称、数量少、讽刺等作用。但是,由于北通粤语中的儿化音“ȵi45”作为一个独立音节存在,没有影响到前一个音节的语音形式,也没有出现明显的连读变调现象,这样的音变规律与典型儿化现象的音变规律不完全相同,因此,笔者把该地区的儿化现象定义为类儿化现象。

二、北通粤方言类儿化音的语音形式

从儿化音的历时演变历程来看,汉语方言中“儿”的虚化过程可以归纳为“儿缀”阶段(“儿”自成音节);“儿缀、儿化”并存阶段;“儿化”阶段(“儿”不自成音节);“儿化”消退阶段(儿尾音消失)[2]。北通话的儿化音属于儿化音演变最初期的阶段——“儿缀”阶段,即自成音节的阶段,其语音形式为ȵi45,属于“辅音+元音”的类型。这个阶段的儿化现象并不具备典型儿化现象的特征,因为从目前收集到的语料情况来看,当词语出现儿化现象时,儿化音仅作为一个独立的音节出现在词语之后,对前一个音节的语音形式没有产生影响,也没有出现明显的连读变调情况。而且,北通粤语的类儿化音只发生在a、u、ɔ、ai、ɔi、ɐi、ui、ak、ɔk、uk、ɐm、an、ɐn、ɛn、in、ap、ɐp、at、ɛt、it、au、ɐu、ɛu、iu、aŋ、ɔŋ、ɐŋ、ɛŋ、uŋ等29个韵母的后面。见表1。

三、北通粤语类儿化词类

北通粤语中的类儿化现象除了出现以上的语音规律之外,还在词类、语用等方面存在有规律和限制条件。类儿化音ȵi45可以跟在名词、动词、量词和少量代词、形容词以及词组短语之后,每一种词类出现类儿化现象时,会受到不同的因素限制,所起到语用表达效果也不相同。名词、动词以及绝大部分量词都会出现类儿化现象。代词、形容词等词类中,仅有部分或者为数不多的词语出现类儿化现象,并没有如名词、动词、形容词那样构成系统性。

(一)名词。北通粤语中的名词是所有可以进行类儿化的词类中使用范围最广的词类,有大量的名词可以被儿化音附着,主要可以分为物品类(鞋儿、凳儿、床儿、卷烟儿等)、面部器官类(如:嘴儿、鼻儿、耳朵儿等)、动物类(如:鸟儿、鸭儿、鸡儿、猫儿、羊儿等)、亲属类(仔儿、妹儿)、食品类(春卷儿、面条儿、豆芽儿、豆角儿等)。在儿化时必须要注意以下条件:不能够重叠,例如没有鞋鞋儿、鸟鸟儿这类“AA儿”式的词语;亲属类的儿化名词只有仔儿、妹儿这两个名词可以进行儿化,仔儿表示年纪小的男孩子,妹儿表示年纪小的女孩子,年纪大的人的亲属称谓则不可以儿化,例如没有叔儿、婶儿等;用作姓名的名词,后面也不可以儿化。

表1 ȵi45的韵母附着儿化音举例

(二)动词。在实际中动词的儿化使用条件比较严格,通常分为AA儿和A儿两种形式。一种是以“AA儿”式的两字重叠式为主要形式,如玩玩儿、动动儿、行行儿、跑跑儿等。这种形式的儿化动词必须是单音节;必须是处于动作未完成的虚拟语境中,前面一般会加上动词“去”或者“出去”以及副词“再”,用于建议他人做某事,如:去跑跑儿、出去玩玩儿、再行行儿等。另外一种“A儿”式指的是以单字加“儿”为形式,如“黑儿”,这种形式的儿化动词主要用来描述状态的转变,不能够重叠。

(三)量词。量词儿化时,其形容的数量必须很少,或者物品的形状很小。前面的数词一般是“一”、“两”或者“几”,其形式可以表现为“一A儿”(即“一”加上某个量词,再加上“儿”)、“两A儿”(即“两”加上某个量词,再加上“儿”—)或者“几A儿”式(即“几”加上某个量词再加上“儿”),如:“一粒儿”、“几片儿”、“两笔儿”。这些量词一般以单字加“儿”的形式出现,有时也可以由两个同样的量词进行重叠,如“片片儿”。笔者把北通粤语中能够进行类儿化的量词罗列如下:庄、棒、盆、户、节、撮、团、张、把、层、遍、处、堆、朵、幅、股、块、摞、所、声、窝、摊、捆、笔、帮、场、顿、项、刀、副、个、句、群、间、口、辆、瓶、碗、盅、页、种、拨、本、瓣、截、门、行、子、份、阵、家、管、趟、粒、包、串、叠、对、段、根、伙、件、卷、片、盘、扇、下、条、篇、分。

(四)少量的代词以及形容词。能够进行类儿化的代词主要有两个,即“这里儿”、“那里儿”。人称代词没有出现类儿化现象。“这里儿”用于近指,“那里儿”用于远指。这两个代词出现在询问方位的语境中,例如:

1.“我的铅笔在哪?—在这里儿啊”。

2.“请问下,公安局在哪?——那里儿。”

形容词中只有颜色词以及极少数需要被用于特殊语境中的形容词才可以儿化。颜色词如:红红儿、蓝蓝儿、绿绿儿、黄黄儿等,其他用于特殊语境中的形容词则有湿湿儿、顶牛儿等。颜色形容词进行类儿化必须形容程度浅的,小范围区域的事物,而且必须是重叠式。用于特殊语境中的形容词也是形容小范围的,或者是没有达到期望的事物,比如“湿湿儿”经常用于形容衣服中的某一部分没有完全干爽,但是不能够说“干干儿”。“顶牛儿”则是形容某人发小脾气,没有教养。另外还有少量的词组或者其他短语也可以进行儿化,比如:打杂儿、摆摊儿、差点儿、没有几大儿等,这一类类儿化现象很少见,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使用以及完整的系统性,文章列出这些类儿化现象仅供参考。

四、北通粤语类儿化功能

与普通话中的典型儿化作用相比,北通粤语中的类儿化则担当着更多的表达功能。这些功能表达多种意义,既可用来表示对人的亲切和关爱,表示那些外形、年龄小或者数量少的人或者物品,也可用来表示讽刺的语气,表示区别词性等。

(一)表示亲切、关爱。表示亲切、关爱时,类儿化现象主要发生在亲属类名词和动词。亲属类名词“仔儿”和“妹儿”在使用时,使用对象为自己、亲戚、友人的年纪小的子女,表示出长辈对小辈的喜爱。动词类儿化时,表示对他人的一种关爱,建议、允许他人接下来可以做某事。例如,上文中的例子可以表达为“再玩玩儿”、“去跑跑儿”等。

(二)表示小称、数量少。表示小称或者数量少时,所有的词类都存在类儿化现象。出现类儿化现象的名词包含有形状小、数量少的性质,例如,面部器官类的名词“鼻儿”、“嘴儿”,动物类名词“鸡儿”、“鸟儿”。它们都是属于小的事物,而且数量仅有一个或者几个。动词类儿化时,表示动作持续时间短,活动的范围也小,比如“再玩玩儿啊。”一般都是建议客人再稍微在家中多停留一阵子,而不是长期进行该项活动。颜色形容词类类儿化时,形容物体的颜色出现了程度较浅、小范围的变化,例如上文所举的例子黄黄儿、蓝蓝儿等。代词(这里儿、那里儿)类儿化时,一般所指的方位距离较短,或者只需要很少的时间就可以抵达该地点。例如,在上文中所举例的“这里儿”、“那里儿”所指代的地点都处于眼睛可以看得见的地方。

(三)表示讽刺。讽刺是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或用艺术的手法对某些错误,弱点进行揭露、批评、攻击,以使大家对这些错误、弱点有更鲜明,深刻,清楚的理解认识。现代汉语中,用作讽刺的词类主要有动词、名词、形容词等。而在北通粤语的类儿化现象里,只有名词类儿化时才会起到讽刺,一般用来形容人或者动物,已经到了一定年龄了却没有达到预期中的成长程度。比如:“这个小人儿。”中的“人儿”是指小孩已经十几岁了,但是还是像几岁的孩子一样顽皮、不懂事。“这个猪儿都不见长大。”,这里的“猪儿”是指已经养了几年的猪仍然不够健壮。

(四)区别词义和区分词性。这两种功能除了出现在普通话中的儿化现象中,也出现在北通粤语中,但是实际的使用情形并不完全一致。起区别词义作用时,例如,普通话中的“头”原本作为名词用,儿化后变成“头儿”,相当于头目、首领的意思。北通粤语中的名词“头”类儿化后,如果变成“头儿”则只是指形状小的、孩子的头,如果要表示头目、首领的意思则必须变成“头头儿”,这样才能具有区别词义的作用。但是另外的一些词语却不需要把名词重叠就可以改变词义,例如:名词“嘴”变成“嘴儿”既可以表示形状小的、孩子的嘴巴,也可以表示水壶等其他形状小的物品的开口部位。起区分词性的作用时,例如,“黑”本来可以作为形容词使用,但是如果不重叠,直接在后面加上“儿”,变成“黑儿”,就不再作为形容词使用,而是作为动词使用。因为“黑儿”中的“黑”相当于“天黑了”中的“黑”,表示时间的变化。“盖”原本作为动词,类儿化后变成“盖儿”,词性为名词性,表示杯子或者器皿等开口物品的盖子。

五、结语

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儿化现象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大多数处于“儿缀、儿化”并存阶段或者“儿化”阶段,处于自成音节的“儿缀”阶段的语言很少。北通粤语里的类儿化现象正好处于现象的最初阶段,类儿化音对前面的音节影响不大,连读变调现象在听感上极不明显。从目前收集到的语料来看,北通粤语中出现儿化现象的词类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以及一些短语,主要起到表示喜爱、讽刺、小称、数量少的作用。根据现代汉语儿化音的演变规律,该地区的儿化音在未来可能会出现“儿缀、儿化并存”的阶段,并且会逐渐影响前一个音节的韵母,使其出现脱落、改变、连读变调的情况。应扩大调查范围,对该地区的儿化现象继续进行深入研究。

[1]广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汉语方言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

[2]王媛媛.汉语“儿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7.

A Research on a Social Phenomenon of Sound Changes in Cantonese in Beitong, Guangxi Area

WU Wei

(College of liberal arts,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nning,Guangxi,530006 China)

There are sound changes in Cantonese in Beitong,Guangxi Area.This kind of phenomenon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Manda⁃rin in the phonetic form,using conditions and their functions.Through investigating and analyzing the sound changes in Cantonese in Beitong,Guangxi Area,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honetic form,the lexical category and its function,as well as the conditions and effects of sound changes.

Beitong,Guangxi;Dialect in Cantonese;sound changes

H17

A

2096-2126(2016)05-0069-04

(责任编辑:刘婧)

2016-04-15

吴维(1991—),男(壮族),广西南宁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