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日本竹林问题研究

时间:2024-08-31

任敬军,李兰英,董敦义

(1.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杭州311300;2.安吉县林业局,浙江 安吉313300)

竹子在世界森林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第二森林”。全世界有竹类植物88余属,1 642余种,总面积3 200多万hm2。世界竹子分为亚太竹区、美洲竹区和非洲竹区。其中,亚太竹区最大,约有50多属,900多种,1 400万hm2,竹林面积约占世界竹林总面积43.75%,主要产竹国有中国、印度、缅甸、泰国、孟加拉国、柬埔寨、越南、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斯里兰卡等。目前,全球森林面积急剧下降的情况下,竹林面积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随着土地和森林资源的紧张及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竹子因为成材快、可再生、自然生态等特性而越来越受重视[1]。

1 日本“竹扩张”问题

日本竹子分布极其广泛,九州是主产区,北海道也有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毛金竹(Ph.nigra var.henonis)生长[2-3]。北海道是日本小型竹类“笹”的故乡[4]。日本竹产业一度兴旺发达。1946年前后,日本经济处于“竹器与陶器”支撑的时代[5]。20世纪50-60年代,日本每年向夏威夷、美国、新加坡、墨西哥、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出口笋产品300~800 t。1985年国内竹笋产量16.1万t[6]。

竹子在日本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日本文化的象征”[7]。日本最大的竹子协会“竹文化振兴协会”创始人上田弘一郎先生说“保护竹子就是保护日本文化”[8]。

1.1 问题的产生

目前,日本竹产业经营环境极其严峻[9]。竹子领域面临全面的、严峻挑战[10],1955年竹制品从业者超过20万人,1994年约5-6万人[11];二战前,鹿儿岛县南部落约有100家竹工艺所,到1990年剩下数10家[12],2000年所剩无几[13];日本竹材产量在1967年、1989年、2015年分别为约1 282万束、686万束、124万束,近50 a间减到1/10以下[14]。栽培竹林面积:二战前约17万hm2[11],1991年约14万hm2[15],1993年骤降至约8万hm2[11];竹林总面积:2003年约25万hm2[16],2011年骤降至约14万hm2[1]。与此同时,近几十年来抛荒竹林自生蔓延,“竹扩张”问题持续发酵。1994年10月31日《朝日新闻》载:“京都府南部,抛荒竹林迅猛扩张,侵占杂木林面积在30 a间扩大了10-20倍。”“海拔50~200 m的丘陵地带变成竹林独林。”1994年12月12日《林业新闻》一则“竹林猛扩张,丘陵遭蚕食”的新闻提出“警钟响起,竹林扩张”的警告[17]。2000年,各地抛荒竹林问题急遽增加,危害迅速扩大,引起林野厅高度关注,成为中央媒体NHK的热门话题,甚至列入国会议题[18];2001年8月20日《京都新闻》一则“竹林入侵,阔叶林SOS”的消息称,在京都府,遭受抛荒竹林入侵的阔叶林面积约有1 000 hm2,生态系统告急,相关部门束手无策[19]。2003年,日本抛荒竹林面积约占竹林总面积的70%[16]。此时期,各地抛荒竹林侵入田地、住宅地、其他林地的问题广为报道;本州、四国、九州、中国地区的多数里山(里山:农村附近的丘陵和斜坡地带)、公园遍布竹林。行政领导机构缺乏环保意识与热情,民众缺乏正确认知,使“竹扩张”问题持续深化[20]。2010年,竹林无序扩大的问题继续发展,“竹扩张”问题不断升温[21-22],形势日益严峻,成为全国性问题[23]。甚至被视为“麻烦制造者”[24]。有人呼吁,已经到了守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关键时期[25]。

1.2 表现与危害

在原生竹林中,竹子生与枯的数量相等,即生态稳定的“极相状态”,不会产生森林生态系统问题[16]。但是,日本的里山植物生态系统不是自然形成,而是典型的人为生态系统[26]。因此,放弃管理的竹林,以原本地力肥沃的栽培区为中心侵入、危害邻近林木等[2,27]。日本大面积抛荒竹林的出现,产生一系列生态与景观、资源与灾害问题。

1.2.1 生态与景观问题 抛荒竹林中,立竹密度高,落叶堆积,阻碍其他植物生长。毛竹地下茎在地下20 cm处每年伸展2 m以上[28],低于竹林高度的植物群落易受侵害[26],导致里山生物多样性消失[29]。引起生态系统变化[17],引发日本社会的普遍担忧[30]。抛荒竹林的林相呈枯竹、倒竹等乱象,林内黑暗,难以进入[16];竹林生病现象日益严重[20],景观受损,阻碍观光事业发展,降低地域发展活力[31]。

1.2.2 资源与灾害问题 抛荒竹林中,竹子密生,林中雨水下渗不畅,导致水资源枯竭。长冈京市使用井水时期,有近90口井,水质好,人们趋井而居。如今可用水井仅6口[32]。抛荒竹林大多染病,生产能力明显减退,资源产出能力降低[16]。抛荒竹林中,旧竹密生,地下茎老化,地质保全功能低下[31],防灾功能减退,防止水害的护堤竹林如果抛荒则后患无穷[16]。为此,日本几十年如一日,展开对“竹扩张”问题的认知与应对之策。

1.3 问题的认知

1.3.1 原因 日本“竹扩张”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竹子生物学原因和人为原因。

(1)生物学原因。防止竹、笹蔓延的难题是地下茎[33]。竹类耐酸性土壤,无性繁殖,对光和水分需求高,扩展地下茎寻求新的繁殖适生地。毛竹、桂竹、金竹是大型竹种,难以在少光地带发育。如果密生少光,地下茎向林外多阳的开阔地繁衍,翌年或后年发笋。如果放任不管,约7 a后竹林面积增至2倍[26]。

(2)人为原因。日本的里山多是二次造林。半个世纪前,多数里山是农家私有山,私有林的半数是薪炭林,其中大部分是阔叶混交林,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无意识管理,里山与农家生活联系紧密。农家周边与里山的竹林,几乎全是栽培林,笋食用,竹材用作农林渔业材料、日用品材料及建材等[26]。1945年,城市家庭使用各种竹制日用品。随着新式生活体制和衣食住行的西方化,竹材、竹笋产量下降。泡沫经济开始后,多数农家成为半工半农家庭,竹林趋于粗放经营。20世纪60年代后期日本全国桂竹(Ph.bambusoides)大开花事件重创竹产业,竹产业危机爆发,塑制替代品、国外廉价竹制品乘势夺取国内竹制品市场份额[26]。20世纪80年代后期,海外廉价产品大量涌入以及建筑材料革新、燃料革命等综合原因,日本竹产业更是一路跌低,各地山林抛荒状况持续增加,深山、里山疏于管理,竹林陷入荒废囧途。京都府和大阪府交界的天王山,自古在陡坡种植毛竹林生产竹笋和竹材,各种植物鳞次栉比,竞相生辉。如今,里山抛荒,大部分变成毛竹群落[26]。竹林侵害临近田地和森林地带的问题日益严重[23],竹林经营现状也非常严峻,多数农家高龄化,没有后继者,也不培育后继者,抛荒竹林的发展趋势令人深感不安[34]。在福冈县,竹林所有者的生产热情持续下降,1980年产笋4万t,1999年开始,笋产量多低于1万t,竹材产量是高峰时的1/10左右;生产者高龄化且后继乏人[28],2017年,大分县别府市伐竹者年龄在75-80岁高龄[35]。

可见,日本“竹扩张”问题历经几十年发展过程,有深刻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从中可知,竹林抛荒是“竹扩张”问题的直接原因,竹产业危机是“竹扩张”问题的根本源头。20世纪60年代全国桂竹开花事件加速、加重了竹产业衰落的速度和程度。竹产业危机降低竹林所有者的经营信心和管理热情,抛荒竹林增加,随之而生的“竹扩张”问题进一步降低人们对竹及竹产业的认同、热情和信心,形成恶性循环。

1.3.2 认知

(1)实质。人们对抛荒竹林问题普遍存在误解和偏见。抛荒竹林呈现难以进入的密闭和多病状态,萧条破败之像难以言状。如今市民普遍认为这就是正常竹林,甚至视之为理所当然的垃圾投弃场[16,36]。NHK认为,抛荒竹林无序扩张,威胁生态系统,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37]。日本“竹文化振兴协会”专员渡边政俊认为,竹林扩大与竹林抛荒无关,竹林侵入造林地,是造林地方面的责任,而不是竹林的责任[19];竹子作为植物,自始至终给人类许多恩惠,不曾有任何危害人类之处;从生态方面看,竹林无论管理与否,地下茎都会四处延伸,即抛荒竹林问题并非源于竹林本身,而是疏于管理之故;“竹害”之说是人们基于自身立场的错误想法[16]。竹林是恐怖之源的观点是可悲的,可怕的[37]。林野厅也认为,抛荒竹林问题缘于森林整备的迟滞[18]。可见,抛荒竹林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人们对竹林管理的放弃[2]。

(2)日本“竹扩张”问题的真相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前提条件问题。竹林蔓延,有可能产生里山生态系统问题,但并非全部如此[26]。在鹿儿岛县、冲绳县、兵库县、京都府等地的常年观察和研究发现,抛荒竹林侵入林地后,如果森林高度高于竹林,则竹林难以生存,侵入生长旺盛的杉木林的毛竹,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处于灭绝状态;如果森林高度低于竹林,则形成竹林独林。中等高度的布袋竹在明治末期开始抛荒,遍布九州、四国和歌山县等地,侵入杂木林后,并没有引起生态系统问题,二者形成共生状态[17]。竹林群落只会向竹林周边的开阔地和低矮林地蔓延[26]。可见,在一定前提条件下,“竹扩张”才可能引起森林生态系统问题。第二,扩张竹种问题。毛竹、桂竹、金竹是日本最大的3大竹种。12世纪前,金竹是日本代表性竹种,之后金竹利用减少,没有成为大面积扩展的竹种。之后桂竹兴盛,1960年全国桂竹大开花后枯死,也没有成为扩展蔓延的竹种[17]。集笋味美、出笋早、竹材利用于一体的中国毛竹引入日本后,在江户时期迅速普及,移植到肥沃之地。毛竹笋林地在数百年时间里管理良好[2]。20世纪80年代后期,毛竹林失管抛荒,侵入同样失管的杂木林并迅速扩展[26]。1999-2013年林野厅的三期调查发现,毛竹分布点数分别是310、317、338,呈增加趋势,而桂竹和金竹变化不大(表1)。毛竹是日本最大竹种,生活能力强,高20 m左右,叶小而密。如果立竹密度高,则林内昏暗,其他植物难以生存,往往形成单一林相[27]。其他中小型的笹类在日本分布很广,但是一般难以危及其他林木。可见,引起生态系统问题的主要是毛竹。第三,发生区域问题。日本竹林大多分布在九州以及山阴至京都周边,中部以北分布很少。竹林占森林面积不足1%。其中,福冈县比例约4.9%,千叶县比例约3.7%[38]。在京都府,竹林和森林面积之比仅为1.6%,而京都府天王山地区抛荒毛竹林侵入杂木林区域,至2006年竹林面积占天王山森林面积的43%[39]。可见,日本“竹扩张”问题的特征是发生范围集中,个别地方严重。第四,失实报道问题。NHK报道说,在京都府田边的山城地区,1953-1985年的32 a间,竹林面积扩大到原来的10倍左右,由此形成竹林是恐怖性入侵植物的社会印象。实际上,1953-1978年的25 a间,笋用林人工培育面积扩大6倍左右;1978-1985年的7 a间,笋用林抛荒,面积扩大0.4倍左右。二者加起来,就是NHK所说的32 a间约扩大10倍的数据[37]。无人工干预状态下的名古屋市猪高绿地的防风竹林,在1963年、1982年、2000年的所占绿地面积比例依次为1/49、1/17、1/8,近40 a间扩大为原先的6.125倍[40]。可见,某些新闻报道的数据失实,属于夸大宣传。类似报道和传闻,夸大了竹林问题的负面影响。第五,竹林价值问题。2017年“全日本竹产业联合会”向农林水产省提交“陈情书”,认为竹林是重要的植物资源,是“绿色财产”[35]。日本“竹文化振兴协会”专员渡边政俊认为,竹林闲置是珍贵资源的闲置[41]。江之川是日本的一条大河流,9世纪前种植以竹林为主的水防林,至今仍然发挥重要的防护、景观、生态功能[42]。广岛县竹原市,又称“竹原之庄”,一直把“竹”作为城市建设的金名片[43]。“日本第一竹乡”鹿儿岛县更是把竹林作为宝贵资源,持续探索发挥竹林的经济、生态、景观、文化功能之路[31]。第六,生态系统问题。综上可知“竹公害”之说是完全错误的,日本“竹扩张”问题并不像社会普遍认为的那样严重。另一方面,“竹公害”舆论的产生也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在日本竹类中,毛竹的经济价值最高,景观和生态价值很高,2003年毛竹林占竹林总面积74.8%[44];竹产业危机发生前,毛竹笋被当作蔬菜看待;笋用地往往邻近居住区,周边是田地遍布的开阔地,多公园、绿化带,附近坡地、低山往往遍布用作薪炭林的低矮杂木林。这些地理环境正是毛竹林扩张的合适生境。因此,抛荒竹林扩张时,其来势之凶、生物多样性消失之快,让人震惊和惊慌(图1)。这是竹林扩展严重地区人们所亲身感受的森林生态系统危机。正因为此,才有日本数以千计的义务整备团体、多领域多部门的如临大敌,才有各大主流媒体夸张的、铺天盖地的报道。在毛竹林遍布的地区,其严重程度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图2)。“竹公害”之说是其反映。

表1 竹类分布状况(1期、2期、3期:1999-2013年度)Tab.1 Number of locations where bamboo appeared in the first to third survey during 1999-2013

在满足上述前提条件和发生区域的前提下,抛荒竹林可能导致的生态系统问题,显示的是在竹产业发展基础上,融合竹产业、抛荒竹林、森林生态系统、防灾等国计民生问题在内、相互关联紧密的系统性问题,形成一个围绕“竹扩张”问题的综合型循环系统:(人工费高昂等时代客观因素)→竹产业衰落→(竹林效益趋微)→“抛荒竹林”问题出现→“竹扩张”及生态系统问题→(认知误解、认同降低、信心丧失)→(竹产业更加低迷)→(竹林抛荒更严重)……3个问题代表3个阶段,间隔时间并不长。3个阶段构成一个前后衔接、具有必然因果关系的恶性循环系统。其中,竹产业衰落是根本问题。现在,日本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1.4 对策与努力

面对“竹扩张”问题,日本相关领域行动起来,多层次、各途径做了许多尝试和努力。

1.4.1 社会大联合与宣传教育 面对严峻形式,日本各界积极应对。京都洛西新城建设期间,近600 hm2毛竹被烧毁,人们建设“洛西竹林公园”保护和弘扬竹文化[45]。为了守护持续遭到破坏的珍贵竹林,1976年“日本护竹协会”成立,1993年改称“竹文化振兴协会”[46]。此后“竹资源活用论坛”“竹资源活用促进议员联盟”“竹资源有效活用财团”等组织相继建立,致力于消除竹林无序扩张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制定政策实现竹的有效活用,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有的地方公共团体采取特别雇佣对策雇佣伐竹者,紧急应对[47]。相关部门和专家召开“竹林整备研修会”,指导竹林整备活动[48]。山口县周防大岛则警钟长鸣,每年召开“周防大岛竹子活用大会”,并邀请专家做“竹问题讲演会”,开展国民启蒙教育,积极应对抛荒竹林问题[49]。1983年“竹文化振兴协会”面向全国中小学校开展“栽一丛竹运动”的“栽竹”活动,截至2012年已经在297所中小学校建设“竹园”[50]。竹文化进校园,从娃娃抓起,是日本竹文化教育的特色之一。相关民间组织中,竹林志愿团体很有特色。2005年有216个竹林志愿整备团体,其中11个NPO法人[51]。2007年日本“竹林保全志愿者大会”在京都召开[52]。竹林志愿团体自发整备抛荒竹林、制作竹细工、宣传竹文化,有的团体还接受自然环境保全、公募事业基金赞助,接受媒体宣介,扩大影响[53]。城市居民忧心于抛荒竹林对里山的入侵,密切关注“竹扩张”问题,并以实际行动积极应对[22,54-55]。名古屋市的各个公园都有市民组建的公园爱护会[20]。还有个人自发地宣传竹子优点,揭示竹子问题,呼吁关注“竹扩张”问题[34]。发展全民运动、重视教育、广泛宣传、志愿团体广泛参与,是日本“竹扩张”问题应对策略的鲜明特色。

图1 日本“竹扩张”示意图(1999-2003年)Fig.1 Schematic map of"bamboo expansion"in Japan(1999-2003)

图2 日本竹林扩张、侵蚀周边阔叶林实景Fig.2 Scene of bamboo expansion and encroachment on surrounding broad-leaved forests in Japan

1.4.2 竹林利用与研发 日本积极探索从被动应付抛荒竹林到主动利用竹林,从单纯物质利用到物质和文化共进的竹林文化创造和应用之路。有的团体在整备后的竹林中规划竹林散步、竹林音乐会、参与式竹林文化体验等休闲康养活动,让人在享受竹林美景与欣赏传统艺术的同时,感受环保的意义[32]。针对日益严重的抛荒竹林问题,鹿儿岛县立足于全县,制定规划,确立观光立县策略,着手整备竹林。鹿儿岛县从整备目的、整备方法、整备内容、整备效果、伐后竹材利用、整备后的管理费用以及竹林管理协定等方面全盘考虑,进行大规模竹林整备活动;以防灾、景观保全、维持与提高森林功能为目的,选择公益性高的抛荒竹林进行整备;提高笋与竹材生产,促进竹林产物有效利用,振兴观光事业[31]。相关学者提出探索正确的竹林整备方法,在调查基础上,将竹林和杂木林分区规划,建设景观竹林区[20]。此外,日本多管齐下,提高笋、竹的经济收益,提振生产者的管理兴趣。1998年,岩手县重修《县及市林业振兴基本计划》,将过去未作为林业对象的“竹”认可为特用林产物[56]。福冈县实施早出笋、高质量笋生产等措施,提高收益[28]。鹿儿岛县萨摩町,苦于竹笋收获季节的劳力不足,将挖笋业务委托给建设公司[57]。宫崎县还开展竹类饲料化研究[21]。

1.4.3 政府作为 日本政府内阁积极支援解决抛荒竹林问题[55]。林野厅对符合条件的竹林整备团体提供补助金[35],实施全国调查,把握竹林实态,研究防止竹林扩张的方法,部分自治体也采取相关对策[58]。林野厅还构建以竹材安全供给为目的的竹林管理体系,倡导正确的培育和管理方法,即“整理采伐”。对抛荒竹林实施有效管理,使之成为林相良好的健康竹林,是抛荒竹林问题的必然解决之路。不过,“整理采伐”需要大量劳动力[16]。依赖行政还是竹林志愿整备团体运营的重要手段[54],政府领导部门的支持与率先垂范很重要。三重县四日市协助竹林整备团体开展活动。2005年爱知县知多市组建“竹林整备队”,开展竹林整备知识讲座,并向鸟取县和千叶县传授经验,效果良好[20]。需要强化制度、行政上对志愿团体的支援[51]。甚至有人建议政府采购商品将竹制品纳入其中(官需),开拓竹制品民需市场(民需)[59]。

1.4.4 立法设想 日本学者还提出为竹立专法的设想。该设想认为:竹林问题牵涉的法律机构有林野厅、环境省、农水省、经济产业省、国土交通省、厚生省等省厅,各机构皆有相关针对性政策,1964年颁布的《森林·林业基本法》也有相关论述。但是为了加深国民对竹的理解,构筑产官学民联合的稳固根基,需要为竹立专法《竹资源活用基本法》。新法以维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为基础,以促进竹资源活用为目的,内容主要包括:竹业振兴、森保、自然与景观保护、防灾、生物能源、伐竹者雇佣、伐后竹材利用等方面;发起“竹之日”制定运动;开展竹业生产者与消费者共同参与的运动,开展森林认证制度,引导消费者购买通过“绿色循环认证制度”认证的竹木产品;国家与地方相协调,都道府县立案,实施竹资源活用政策;寻求国际合作,制定国际合作框架,共同应对生态环境问题[47]。

综上,为了应对抛荒竹林与“竹扩张”问题,日本几十年如一日,做了大量尝试和努力,效果如何呢?

1.5 困境与无奈

目前,日本对于竹林扩张问题和竹林管理放弃问题,并无应对妙策[2],日本“森林综合研究所”致力于抑制竹林扩张的研究[60],但是对于日益凸显的森林生态系统危机等问题,也缺乏有效解决方法[19]。各种观点和建议层出不穷,但是没有切实可行的具体行动[35]。市民不大了解,大多数中小学校也不学习竹林生态知识[34]。京都府长冈京市是有名的笋和竹工艺品产地,抛荒竹林问题也严重起来[21]。“竹扩张”问题甚至发展成为社会问题[61]。

高昂的人工费和微薄的政府补助金使得伐竹事业步履维艰。2017年,熊本县的伐竹补助金是1 hm2约28万日元,而1 hm2竹林的人工伐取费高达500万日元[35]。因此,目前主要是志愿团体在积极应对抛荒竹林问题[34]。全国的里山系统志愿团体约有1 000个之多,但是相互之间不沟通,各自独立活动[62],就近实施竹林间伐[22],采伐后的竹材利用也难以有效解决[54]。多数团体仅仅是伐竹,不运出,也不利用。这样的活动效果有限,意义不大,甚至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62]。抛荒竹林经过整备并持续管理,才能成为“管理竹林”,对于保全森林生态系统才有意义。如果仅做间伐,不运出,无后期持续管理,仍然是抛荒竹林[55]。竹林管理是重体力劳作,并且需要持续管理,所以维持“管理竹林”的现状很难,放弃管理后很快又成为抛荒竹林[28,63]。竹林整备团体一般属于义务活动,缺乏资金[51],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管理竹林,因此大多数抛荒竹林问题根本没有解决[34,55],只是感觉比以前稍稍有所缓解而已[22]。

综上可见,日本尽管做了很多努力,仍然很不够。问题的严重性已经成为全国性问题,但是关注程度和应对策略却没有达到全国性程度,更未上升为国家战略层次的应对高度,也未认识到“竹扩张”问题的根源之所在。必须解决而无有效手段,千般努力却无明显效果,有心无力,更多是无奈。

2 日本的启示

2.1 日本对策的深层

近半个世纪以来,日本应对“竹扩张”问题所做的努力及其经验与教训是多层面的,揭示出诸多深层问题。

2.1.1 对策的“症结” 综观日本对策,问题集中表现在4个“症结”上。(1)国家战略缺位。竹产业危机、“竹扩张”及可能的生态系统问题是具有国家战略高度的重大问题,必须以国家行政为主导,在国家战略部署下才能根本解决。日本行政方面有所作为,内阁府也积极支援[55],但也仅仅是支援而已。日本始终没有出现国家行政主导的、战略层面的应对策略,仅有相关省(厅)、县、町等层次的有限关注。总体上,政府部门对“竹扩张”问题缺乏主动性[34]和主导性,应对策略的高度、深度、力度远远不够。(2)根本问题不明。相关省(厅)、县、町、村、自治体等行为主体的目标和策略中,没有触及“竹扩张”问题的根本即竹产业振兴问题,主要关注抛荒竹林、生态系统危机本身。政府内阁对解决抛荒竹林问题的支援,林野厅政策和乙训地区町长联席会议皆是如此。虽然鹿儿岛县的观光竹林整备活动规模和声势都不小,但是着力点放在末端的第2、3阶段上,耗时费力而效果有限,并不根本解决问题。日本目前最大、最活跃、最有成效的综合性民间组织“竹文化振兴协会”的目标多极、内容繁多,缺乏对根本问题的鲜明针对性。“竹资源活用促进议员联盟”的策略中,也无明确的根本问题针对性。全国各地志愿团体则主要围绕伐竹、伐后竹材利用而展开活动。(3)实施载体缺失。抛荒竹林问题及“竹扩张”问题具有全国性和系统性,理应在全国视野下,构建一个全国性战略实施载体,统筹规划、系统解决。日本各界在“竹扩张”应对过程中,缺乏一个核心的实施载体,相关行政部门以及各种协会、联盟各自为政,全国各志愿团体各自独立活动,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4)行政干预微弱。日本农村人口过疏化、老龄化、离村化问题严重,土地失管、荒芜,竹林所有者不明、竹林地界不明,因此行政部门不便干预、干预难度大。日本林野厅没有专门的竹林管理部门,仅有一个地方特产科之类的部门,竹林问题是其中一个微小的存在。因此,日本行政干预小,不利于竹林问题的有效解决。“竹扩张”问题必须在国家战略部署下,着力于竹产业振兴,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2.1.2 热情的民众 数以千计的里山系统志愿团体是目前竹林整备活动中最主要、最活跃的群体。志愿团体是在兴趣、义务感、责任心驱使下的自发性民间组织,具有热情高涨,遍地开花,独立分散的特征。竹林无序扩张引起的森林生态系统危机迫在眉睫,引起广大民众的深深忧虑,迅速展开“竹扩张”应对活动,没有条件、兴趣、余暇关注“竹扩张”的源头问题。在为数众多的志愿团体中,少数团体接受资助,有一定规模和较好的活动效果,但是总体上,志愿团体缺乏一个全国性协调领导机构以及各地分支机构,以统筹协调各地团体,有计划有目的地合理安排作业,加强各地信息沟通、技术指导,提高效率;各地志愿团体群龙无首,各自为战,难以形成集聚效应、规模效益;大多数团体缺乏专业技能和竹林管理知识,伐后大多又抛荒,效果甚微;志愿团体数量多,无偿提供劳动,似乎解决了劳动力成本难题,但是对于以体力劳动为主要需求的抛荒竹林问题而言,乃杯水车薪。因此,志愿团体难以有效缓解,更不可能根本解决“竹扩张”问题。志愿团体的最大意义在于,联络人心、提高斗志、宣传形势、制造声势、引起关注、创造条件。

2.1.3 奇怪的现象 日本是世界主要竹子分布国、竹文化发达国家之一,二战后至1960年曾是世界上重要的竹产品出口大国。目前,日本竹产业萎靡不振,是当今世界唯一“为竹所困”的国家,出现一系列世界竹文化史上罕见的奇怪现象。(1)“双缺位”现象。日本无力、无意加盟“国际竹藤组织”[64],在国际竹子专门组织中缺位;政府无意主导解决国内抛荒竹林问题和“竹扩张”问题,国家在国内竹子问题中缺位。(2)“四反常”现象。竹林总面积大幅度减少,抛荒竹林面积比例扩大,毛竹点状分布持续增加;世界竹子发展趋势是扩大面积、发展竹产业,日本致力于抑制竹林扩展的活动和技术研究;曾经是竹制品出口大国,现在竹制品出口与进口比是1∶300(2010年)[25];在应对抛荒竹林和“竹扩张”问题上,本应占主导地位的国家行政扮演支援角色,本应是参与角色的志愿团体占主导地位。上述“奇怪现象”是日本竹子领域的病态表现。

2.1.4 危险的逻辑 日本处于一个难以解决的自相矛盾体中。竹子系列问题的根本源头是竹产业发展问题,又因为竹产业发展是国家战略问题,因此须在国家战略部署下,实施高端技术集聚和联合攻关,突破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才能实现竹产业的健康发展。但是,当今日本竹产业严重衰落,在经济中的比重很小,竹林与森林面积之比也很小,不足以引起国家层面的战略关注。此矛盾决定日本对策处于“四无”窘境中:(1)缺乏国家行政主导(无力度);(2)缺乏国家战略指导(无高度);(3)缺乏高端技术支撑(无深度);(4)仅关注“竹扩张”问题本身(无远见)。第四点是前三点的产物,属于“隔靴搔痒”式策略,既不“治本”也不“治标”,却是日本应对森林生态系统危机的着力点和主要方式。一个矛盾和“四无”窘境决定日本纵有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民众热情,仍无望自己解决“竹扩张”问题。

图3 “危险的逻辑”示意图Fig.3 Diagram of"dangerous logic"

2.2 日本的启示

日本应对“竹扩张”问题的经验是丰富的,教训是深刻的,启示是多层面的。

2.2.1 三个“必然性” (1)竹产业危机爆发的必然性。劳动力成本升高、替代品出现等综合性时代因素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以及竹材加工技术瓶颈制约等现实,构成日本竹产业衰败的必然性因素。1960年全国桂竹大开花事件并非日本竹产业衰败的决定性因素,而是一个导火索[65],使日本竹产业危机从“软着陆”突变为“紧急迫降”。即使没有桂竹开花事件,日本竹产业仍然要衰败。(2)抛荒竹林出现和竹林总面积减少的必然性。当前,竹林经营技术落后,效率低下,主要依靠人工,属于重体力劳动,因此竹林经营活动维艰。竹林必须年年间伐,去老留新,才能良好生长,竹林放弃管理则自生蔓延。抛荒竹林经过整备成为“管理竹林”后的后续持续管理,仍然属于重体力劳动,一旦放弃,又成为抛荒竹林。因此,劳动力成本升高、人力紧缺和技术瓶颈制约等综合因素下,抛荒竹林的产生成为必然。近几十年来,竹产业危机导致竹林经营者的生产意愿降低或丧失,抛荒竹林不断增加[16-17],2000年大部分竹林已经抛荒[16],目前产业危机继续扩大[66]。与之同步,竹林总面积大幅度持续减少,1992-2007年间减少近半[67],2003-2011年间又减少近半[1,16]。可见,竹产业危机发生后,竹林经济效益锐减甚至消失,人们放弃经营与管理,竹林抛荒面积比例不断扩大;同时,由于林地转换、毁林以及宅建、修路等原因,竹林面积大幅度减少,二者具有逆相关关系。(3)“竹扩张”问题产生的必然性。竹林四处蔓延,扩展新的生存空间是竹子的生物学特性,因此抛荒竹林产生的“竹扩张”问题具有必然性。并且,只要符合前述的抛荒毛竹林周边是开阔地和低矮林地的前提条件,就可能引发生态系统问题。

2.2.2 产业转移与生态系统“慢性顽疾” 20世纪60年代后期,日本竹产业衰退[65],20世纪80年代竹产业转移海外[1]。但是,无论竹产业衰退还是转移,必然导致现有竹林总面积减少趋势和抛荒竹林面积比例增加趋势的同步发展,而抛荒竹林则可能产生生态系统问题。长远看,尽管原生竹林内生态稳定[16],但是这类竹林的景观和生态功能不容乐观。近几十年来,日本部分地区已经演化为局部森林生态系统的“慢性顽疾”,处于不得不治又久治不愈的两难窘境。在日本人与扩张竹林之间的森林生态系统攻防战中,森林生态系统频频告急。“竹扩张”问题的解决具有难度大、见效慢、持久性特征。

2.2.3 根本问题和国家战略 竹产业衰落、抛荒竹林、“竹扩张”问题之间具有紧密关联性,又由于竹产业危机产生之由的劳动力成本升高、替代品出现等客观因素具有难免性及难解决性,所以“竹扩张”问题必须提前预防、尽早解决,并且必须在源头的竹产业衰落问题上考虑根本解决之道,从国家战略高度全面部署应对策略。

上述问题是日本的,也是世界的。日本“竹扩张”问题及其根本性源头的竹产业衰落问题,是中国以及世界各竹产区国家和地区的前车之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