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蔺江霞,杨兴柏,王 雄,郑本明,项 媛
(1.湖北省荆门市农业局,荆门 448000;2.湖北省沙洋县农业局,荆门 448299)
荆门市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践与发展建议
蔺江霞1,杨兴柏1,王 雄1,郑本明2,项 媛1
(1.湖北省荆门市农业局,荆门 448000;2.湖北省沙洋县农业局,荆门 448299)
荆门市是农业部认定的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现代农业发展中,以“三区三中心”建设为抓手,创新农业投融资机制,推进农村改革和“互联网+”行动,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面对存在的问题,建议在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加快农产品加工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重点推进,将荆门打造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样板。
荆门 农业现代化 实践 建议
近年来,荆门市深入实施“中国农谷建设”和“柴湖振兴发展”2个省级战略,大力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物质装备水平、科技支撑水平、经营管理水平、支持水平、产出水平、可持续发展水平均有显著提升。2015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结果表明,荆门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综合得分76.6分。
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以推广“菜—苞—菜”、“猪—沼—菜”、“香稻嘉渔”等10种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为载体,围绕主导产业建立24万hm2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2016年,全市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推广面积超过8万hm2,种养结构由2011年的48.5∶47.7调整为2016年的41.5∶54。建设生态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围绕打造农产品富硒、长寿、生态品牌,重点建设彭墩长寿食品加工产业集聚区、屈家岭生态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京山生态食品加工产业园、沙洋水产品加工产业园。2016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1 376亿元,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3.6∶1,高于全省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建设农耕文化旅游区。发掘农耕文明,启动屈家岭文化遗址公园建设。开发农业资源,打造油菜花、桃花、紫薇花等旅游节庆品牌和钟祥长寿文化旅游品牌,发展农业观光采摘。沙洋县4.7万hm2油菜花每年吸引数十万游客前来驻足,被网友评为“中国最美的油菜花海”。彭墩乡村世界跻身国家4A级景区,全市建成省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13个。
建设长江流域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全国20所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荆门涉农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24名涉农院士在荆门建立工作站;与中国农科院战略合作全面深化。建设华中地区现代种业中心。马铃薯、甘薯、油菜三大国家级种业基地以及安信蔬菜种苗、联想佳沃蓝莓、华中水生蔬菜良种繁育中心落户荆门农谷核心区屈家岭。建设南方农业机械装备研发制造推广中心。广东超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荆门投资建设上海纽荷兰农业机械转移升级项目。湖北豪丰集团农机具研发与再制造产业园,已在荆门市农谷核心区屈家岭开工建设。
探索开展“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突破2亿元。搭建投融资平台。政府出资成立农谷实业公司、农谷投资公司,设立了2.5亿元的中国农谷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和2 100万元的农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解决农业融资难题。
力推沙洋首创的按户连片耕种模式。全市按户连片耕种面积14.8万hm2,总体连片率68%。京山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取得进展。建立起了承包土地、集体资产、集体成员、集体股权“四本台账”,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权“四项权利”,探索出“四种股份模式”,全县223个村农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9 787.28万元,比改革前增长28.6%。钟祥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扎实推进。搭建起县域金融服务、农村产权交易、农村信用信息三级金融服务平台,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建立保险、贷款担保和联合评级授信等机制,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金、资产。农业综合水价改革扎实推进。着力推行自建自管自用型、自建自管共用型、共建共管共用型和公建公管共用型“四型”改革模式,力促分级管理、分类水价。创新农村社会治理的“积分制”管理扎实推进。在全市136个社区(村)开展社会治理积分制管理试点,对村民量化考核结果与福利、评先等挂钩,激发了基层社会治理活力。
建成了以荆门农业12316为主,贯通市、县、乡各涉农部门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已建设高标准服务站57个,服务范围覆盖全市各个乡镇。编制了“荆门市农业物联网发展规划(2016~2018)”,提出了荆门市“互联网+智慧农业”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新思路。与阿里巴巴合作发展农村电商产业,所属钟祥市150个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店,第1天成交额便创下全国纪录,达1 790万元。软通动力在京山实施“京山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项目,为广大京山市民提供农业资讯传播、专家咨询、产品交易等大数据服务与洞察分析,努力打造智慧农业的“京山模式”。
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存在标准不高、投入不足等现象,农业工程运行效率不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资源利用率低,有效灌溉面积21.64万hm2,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2.8%,石漠化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0.3%,化肥过量使用、农药利用率不高、农村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率低等未得到全面改善,农业生态依旧脆弱。
持专业技术证书的新型职业农民占比偏低。2015年接受过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并持有专业证书的农民仅占从事农业人员的2.1%。懂农业经营的企业家偏少。多数非农企业家进入农业带有盲目性,带动发展能力不强。基层农技推人员有断层趋势。基层公益农技推广岗位待遇低、经费少、条件苦,推广人员渐趋老龄化,年轻人员因身份、待遇等因素不愿在基层工作,断层趋势明显。
农业部和省农业厅农业项目资金主要以支持农业生产环节为主,以2016年省级农业项目资金为例,荆门市争取7 321万元现代农业转移支付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主导产业与特色产业发展、农机公共服务能力与体系建设、产业化园区产业链建设、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其中用于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资金仅占总额的0.22%;用于乡镇农技推广条件能力建设的资金仅占总额的2.73%。
品牌建设不强大宗农产品加工仍以初加工为主,农副产品附加值不高,产品同质化现象较突出,缺乏在全国或全省有影响力的大宗农产品品牌。漳河绿茶、钟祥葛粉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产品规模小,形式散,竞争力不强。
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土地整治统筹协调新机制,整合资金,积极探索“谁种田、谁整治”的土地整治机制,让土地整治模式由政府主导型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型转变,建立土地整治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配套制定相应的奖惩和激励约束机制。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建立生态农产品基地,创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实现优质高效与绿色生态协调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匹配度。实施“一控两减三基本”,推进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着力建设美丽示范乡村。
培育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加快建立“三位一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创建现代农业园区、兴办企业、创建合作社、组建产业联盟,形成项目带动产业发展、产业促进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壮大的良性发展模式。构建科技人才支撑体系。建立农业产业高端智库,实施涉农企业家培训工程,多途径全方位培养农业产业企业家。完善政策扶持机制。加快农业产业化人才激励与人才培育,培育一批农业企业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提高部省级现代农业发展转移支付项目中“科技创新”资金占比,加大农业生产关键技术环节的资金补助。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加大对推动农业重大技术突破、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特殊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引进力度,结合重大项目实施,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向全程化社会服务、兼业化经营向专业化职业经营转变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拓展“互联网+农业”新模式,加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三园一体”建设,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突出“科技兴农”新名片。
发挥政府扶持引导职能。充分利用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形成的倒逼机制,促进企业主动走转型升级之路。政府从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融资担保等8个方面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兼并重组。按照“三去一降一补”的总要求,引进或培育龙头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压缩过剩产能,清理“僵尸”企业,在特色农产品加工中培养行业“小巨人”。提升“农”字品牌。鼓励企业开展质量管理、食品安全控制、追溯等体系认证,充分利用中国农谷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金字”招牌,加强品牌整合和推介。优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环境。制定出台有针对性、可操作、实实在在的扶持政策,特别是加强金融支持力度,通过多种方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