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李丽红
(河北大学,保定 071000)
河北省农村金融发展与精准扶贫有效结合研究
李丽红
(河北大学,保定 071000)
目前,河北省需要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农村金融作为支农资金主要来源,在县域农村地区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支撑保障作用。研究二者的有机结合,对于促进该省贫困地区农村和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梳理了河北省农村金融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如农村金融产品较单一、惠农金融服务创新不足、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和风险补偿机制建设不完善等,进而明确提出金融精准扶贫对象的指向性;加强针对农村金融产品的丰富与创新;构建信用担保体系和风险补偿体系,使农村金融与精准扶贫有效地结合等对策建议。
农村金融 精准 扶贫 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建设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示范区,作为河北省的四大定位之一被提出,为未来的城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贫困地区和人口的存在,不仅影响到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推进农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大难题。目前,河北省贫困县数量较多,贫困人口数量较大,到2014年底,农村贫困人口有486万,贫困县有62个,这些地区一般基础条件和自然条件较为落后,很多已成为脱贫中的“硬骨头”,需要大力推进精准扶贫。
农村金融作为支农资金主要来源,在县域农村地区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支撑保障作用,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进而提高农村地区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近年来,河北省农村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不断发展,但仍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加强之处,如农村金融产品单一、农村金融精准扶贫的指向性不明确,以及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和风险补偿机制建设滞后等。因此,扶贫工作中,需要将农村金融和精准扶贫有效地结合起来,构建高效贫困地区金融扶贫体系,实现精准扶贫。研究二者的有机结合,对于促进河北省贫困地区农村和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国家各项政策的出台,金融扶贫机构逐渐增多,尤其是面对农村的小额贷款机构得到迅速发展。同时,扶贫力度也逐渐加大,初步形成了多种类型的金融机构并存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河北省银监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及农村商业银行等专门面向农村的小型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达4 848个,农村资金互助社、村镇银行及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营业网点达105个。
信贷模式方面也进行了尝试,主要有“扶贫资金+信贷资金”模式、巨鹿县“三级担保扶贫信贷模式”、赞皇县新型农村经济组织,以及易县“孟加拉模式”的本土化尝试等。这些多样化的新型信贷方式,对于促进农村地区的精准扶贫,提高致富能力具有重要探索意义。
2.1 农村扶贫资金较为短缺
虽然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和金融支持逐年提高,但现有的扶贫资金还不能充分满足农民对扶贫资金的需求。很多贫困地区农户对于致富发展资金需求较为强烈,但受没有产业或积蓄保障偿还能力的限制,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不愿意将资金贷给他们,因此,农户缺乏创业的启动资金;另一方面,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较落后,农户可用于抵押的资产不多,社会资本不敢轻易进入农村贫困地区,使农村贫困地区缺乏脱贫致富的资金支持。
2.2 金融精准扶贫的指向性难度加大
农村金融精准扶贫在于“精准”二字,就是要瞄准贫困对象,根据不同贫困农户各自的经济情况和实际状况,把有限的金融资源用于开展精准扶贫。但是,从目前情况看,还存在扶贫对象的指向性不明确、扶贫资金及扶贫项目的针对性较弱等问题。单纯依靠收入水平识别贫困程度,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现在农户不仅有用于发展生产的融资需求,还有用于农村建房、子女上学、看病医疗等其他融资需求,融资需求的多样性,也增加了确定精准扶贫对象和精准扶贫项目的难度。
2.3 撤并县域银行,农村资金供求矛盾加剧
县域商业银行机构的撤并,导致信贷服务出现缺位和农村扶贫资金的供给紧张。尽管有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三大金融机构为农村地区服务,但这些金融机构在产品定价、经营理念、市场定位等方面存在同质化现象。支农主体仍然是农村信用社,但由于贷存比控制和自身效益的约束,扶贫力度还不够,可贷的资金有限。因此,农村贫困农民和产业项目获得贷款的利率仍然较高,贷款成本也较高。
2.4 金融产品单一,惠农金融服务创新不足
目前,贫困地区的金融产品还不够丰富。随着农村金融的变化和发展,传统的农村金融产品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农户和企业的需求,在投资理财、农业保险、涉农资产证券化等方面,贫困地区惠农金融产品和服务亟需创新。对于服务于农村地区的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中小型金融机构,由于高级管理人才和创新人才的缺乏,在经营理念和创新方面也相对落后。
2.5 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和风险补偿机制建设不完善
贫困农户的信息不能有效地整合,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再加上经济基础薄弱、法制观念不足和诚信基础不牢固等诸多不利因素,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存在信用风险。农村提供信用担保的专门第三方担保机构较为缺乏,金融机构实现无抵押、无担保形式发放惠农货款,还存在诸多障碍,金融精准扶贫动力不足。而且,农业抗风险能力低,容易受地质、气候等自然灾害的影响,风险管控难度较大,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和风险补偿机制建设,对分散农村金融的风险至关重要。
2.6 贫困农户金融知识匮乏
由于受地域限制、文化水平和金融宣传不足等原因,贫困地区的农户金融知识匮乏,有的甚至认为金融扶贫是一种赠予,不需要按时归还。虽然,国家颁布了许多精准扶贫的普惠性金融政策,但是,许多货款申请者对县域产业、金融、惠农政策不了解,不知道地方政府着力支持的财政、税收在哪里,造成创业项目与实际发展相脱节,最终没有机会享受金融机构提供的低息、无息、财政贴息的贷款支持。
3.1 加大扶贫资金支持力度
扩大农村地区政策性金融的支持范围,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贫资金投入量。农村信用社要大力组织存款,为农村精准扶贫提供坚实的后备力量。加大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创造良好的农村金融投资环境,吸引民营企业和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到金融扶贫中来。同时,要适当放宽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和补贴,使这些农村金融机构愿意在村镇设立网点,并且愿意为农村投资。完善相应的激励政策,要对那些在精准扶贫中扶贫工作效果好的金融组织机构,给予适当奖励。
3.2 明确金融精准扶贫对象的指向性
完善金融扶贫对象的审查机制,明确金融精准扶贫对象的指向性,做到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改变仅靠收入识别贫困户的方法,把农户收入能力、消费能力及可支配能力作为审查指标。同时,在现有建档立卡工作的基础上,完善贫困户的不动产登记、低保等基本信息,建立多角度的识别方法和体系,满足确实需要扶贫资金的贫困农户的需求。对贫困村、贫困户实施多样化帮扶、精准化帮扶,对扶贫对象开展贷前调查,根据农户是开展产业融资需要,还是农村建房、子女上学、看病医疗等融资需求,进行分类、分层识别,坚持不同的贫困类型对症下药,做到因地制宜的扶贫。
3.3 增加营业网点,改善服务渠道
增加贫困地区的营业网点。根据贫困地区的需求,合理布放ATM、POS机,增设助农取款站点、转账电话和流动服务网点等基础设施,使贫困地区农民享受“足不出户”的金融服务,满足他们经营产业过程中,涉及的转账、提现和接收各项支农补贴等一系列的需求,切实改善贫困地区服务渠道和能力建设。农村金融扶贫有关的金融机构,应将普惠的金融理念,体现在为贫困农村服务的实际行动中,提高服务贫困地区的积极性,使农村金融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作用。
3.4 加强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
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的创新,比如开发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特点的贷款专项产品和服务模式等,满足贫困人口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金融需求。创新信贷担保业务,探索和扩大有效抵押品的范围,比如林权抵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房屋产权等非传统抵押物进入担保范畴,使贫困农户依据自身的资源,更易获得信贷资金。
3.5 构建信用担保体系和风险补偿体系
构建信用担保体系,为金融机构开展信贷扶贫提供担保。激发金融机构扶贫热情,使农户即使因资金、固定资产不足,无法进行抵押时,金融机构也可以根据农户的资信状况,给予部分信用贷款,实行精准扶贫。同时,引导扶持一批担保机构,为贫困地区的农户信贷作担保。要吸引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入到农村贫困地区,使农村金融与精准扶贫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结合。
创新农业保险品种,积极开发适合地方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类保险,降低农户的种养风险和农村中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从而有效地提升农户和中小企业风险偿付能力,降低银行信贷资金风险。要支持引导和鼓励农业保险发展,对于连片特困地区,通过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切实减轻农村金融机构风险和负担,使农村金融在精准扶贫中,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同时,建立风险对冲机制,鼓励并引导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参与农业衍生品交易,规避农业风险。
3.6 进行普惠金融教育,落实国家利好政策
金融机构应当定期开展对农村地区的金融知识培训和宣传,加强农户的金融意识和金融思维,改变传统金融观念。要进一步宣传普及保险知识,使贫困户深切认识到农业保险的风险分担功能,增强参保积极性。同时,贫困户要积极发挥扶贫资金的作用和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利用有限的资金和自身区域的资源优势,进行特色化的生产,通过扩大再生产,提高生产水平和生产规模,充分体现金融扶贫资金的效用。
[1] 徐云松.金融精准扶贫问题研究——基于贵州省修文县的思考与探索.区域金融研究,2016,(2)
[2] 金丽,张丽明.河北省农村金融扶贫的问题与对策.经济论坛,2013,(10)
[3] 韦彩霞,田莹莹.河北省金融扶贫现状、问题及金融扶贫精准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经济纵横,2016,(5)
[4] 姜再勇.对新时期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认识.甘肃金融,2016,(1)
[5] 苏畅,苏细福.金融精准扶贫难点及对策研究.政策研究,2016,(4)
[6] 尤圣光.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的研究.当代经济,2016,(5)
[7] 徐玉鹏.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探索——以古浪县为例.甘肃金融,2015,(1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