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李国林
(瓦房店市许屯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大连 116300)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及综合防治技术
李国林
(瓦房店市许屯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大连 116300)
猪支原体肺炎的死亡率虽然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但由于其本身的特性,仍旧容易引发相关并发感染,出现呼吸道综合征,使病症呈现复杂化。文章针对猪支原体肺炎的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猪支原体肺炎 诊断 防治措施
在生猪饲养中,容易发生各类疫病,其中猪支原体肺炎是一种较为多发的疾病,其具有发病率高但致死率低的特点,患病生猪发育缓慢,饲料的使用率低。
猪支原体肺炎的感染病例仅限于猪类,所有生猪均会发生感染。其中刚出生的猪仔以及妊娠期、哺乳期的母猪最容易发病,而死亡率也相对较高。成年猪群中则发病较少,多为隐形或慢性情况,病情集中于轻微水平,易于治疗。
在临床上,猪支原体肺炎主要表现为气喘、咳嗽以及呼吸困难,而体温一般不会出现异常。根据发病的性质可以将其划分为急性、慢性和隐形3种,其中又以慢性和隐形为多数。慢性猪支原体肺炎整体的病程比较长,甚至可以达到50 d,潜伏期大多数为2周,而急性猪支原体肺炎病程相对短得多,一般仅为15 d左右,甚至可以短至4 d。
该病症的病理性变化体现在肺脏以及淋巴结位置。经检查,病猪的肺脏发生严重的水肿和气肿,在心叶最为突出,其次是尖叶和中间叶,膈叶部位发生病变则是表现在前下缘,病变区为对称形态,肺脏转变为水煮样。解剖学显示,病猪的肺尖叶、心叶位置发生虾样坏死或者变为红色肉样,且和正常部位有着显著的界限,存在下陷情况,切面展示如同鲜嫩肌肉、平滑紧密且多汁。能够从支气管中挤出灰白脓粘液体,肺门的淋巴结肿大没发生弥漫性增生,黄白色,较为湿润多汁,切面有隆起。
4.1 提升饲养环境以及管理水平
饲养人员应该做好猪圈的环境卫生工作,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原则,在生猪出栏后应该闲置猪舍半年左右,期间要进行消毒,方可再次引进健康猪群。在引进猪群之前应该做好检疫工作,了解引进牲畜的疫情状况,将引进后的猪先隔离饲养40 d左右,在完成检查之后再开始混养。同时应该大范围运用人工授精技术,保障母猪群的健康,控制好饲养密度,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增强饲养管理,经常进行通风透气。饲养应该合理搭配,保证猪群的正常营养水平,在猪群转栏或与其他混群时应该提高警惕,降低环境对于猪群的刺激。
4.2 注射免疫疫苗
免疫疫苗使用猪霉形体兔化弱毒疫苗或猪霉形体灭活疫苗进行注射,每年的春秋2季可对种猪实施1次疫苗注射,哺乳期猪仔在第15 d时实施首次免疫,到4个月时实施第2次免疫。据相关资料报道,在哺乳期猪仔在第15 d时实施首次免疫弱毒活苗,在2周之后再次注射灭活苗的模式效果最好,1年以内的免疫保护率高达92.8%。
4.3 猪支原体肺炎的药物治疗
采用西药治疗方式。
(1)按照体重0.1 ml/kg的剂量注射27%浓度的土霉素液入肌肉中,正常情况下仅1次便可达到治疗效果,若病症严重可于3 d之后再次注射。
(2)按照体重10 mg/kg的剂量注射盐酸多西环素液,每隔2 d注射1次,在3次左右以后能够获得显著的疗效。
(3)按照体重0.4 ml/kg的剂量注射盐酸林可霉素液,其部位为侧耳后肌肉,每天注射1次,持续4 d,将能够获得显著的疗效。
国内猪支原体肺炎一直呈现高发态势,对生猪饲养工作带来严重的困扰,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经济损失,所以,重视猪支原体肺炎疾病的研究,积极探讨防治方法有着重要意义。开展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实时检测病猪的临床症状表现和病理生理变化,将流行病学调查与之相结合,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隔离以及早治疗,最终达到有效防治,从而阻止疫情扩散的目的。
[1] 黄秋玲,赵永丽,张良涛,等.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安徽农业科学,2016,(12):2668~2669
[2] 章仕林,郑碧忠,李洪继,等.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四川畜牧兽医,2016,(8):43~4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