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张律行,吴建国(湖北省通城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咸宁 437400)
浅议通城县水稻稻曲病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张律行,吴建国
(湖北省通城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咸宁 437400)
摘 要:近年来,通城县水稻稻曲病一直处于中度流行状态,已经成为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水稻受害后,不仅出现稻曲病谷和大量瘪谷,降低产量,而且由于稻曲病谷中含有对人体有害色素和生物碱,潜藏着很大的食品安全隐患。文章分析了稻曲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控对策,以期为防控水稻稻曲病发生提供有效建议。
关键词:水稻稻曲病 发病原因 防治对策
受水稻品种更替及气候因素等影响,近年来水稻稻曲病在通城县每年都有一定程度的发生,已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其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带来了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因此,研究水稻稻曲病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1 发病概况
20世纪80年代初,通城县水稻稻曲病的病穗率较高,尤其是常规晚粳稻,高达13.5%,个别晚粒品种病穗率达10%,平均病穗率为3.88%,受灾面积达2 000 hm2以上。1985年以后,三系杂交水稻大面积种植,稻曲病现象明显减缓,几乎没有发生。至2004年品种更替,推广高产优质两优系列杂交水稻品种种植。如红莲优1号种植面积约30 hm2,当年稻曲病发生严重,发病面积达90%以上,之后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每年都有稻曲病轻度发生,但为害面积较小。到2012年,一季晚稻出现稻曲病中度流行,据调查平均病穗率为9.22%,病粒率0.091%,发生面积3 200 h m2。之后几年,稻曲病在通城县一直处于中度流行,并未有明显好转。
1.2 为害特点
稻曲病的形成过程是在水稻开花时侵染花器和幼颖,病菌在颖壳内生长,初期受侵染的谷粒颖壳微张,形成黄绿色的突起,逐渐膨胀后渐变为绿色,碎裂后散落出黑绿色孢子,导致稻谷产量下降,瘪谷增加,品质降低,并且病菌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对人、畜、禽有害的有毒物质,危害人体健康。
通城县水稻稻曲病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品种方面的原因,天气方面的原因,施肥与管理方面的原因,防控方面的原因等。
2.1 主推品种抗性差
近年来,通城县主要推广的品种多为优质高产型杂交品种,这些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较差,有的根本不抗稻曲病。据县植保站2014年调查10个品种中,病粒率在0.03%~1.03%之间,没有发现未发病品种。
2.2 气候适宜病菌繁殖
通城县一季晚稻大面积始穗扬花期是在8月上中旬,而结合这一时期的主要天气状况,可以发现稻曲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有很大的关系。根据近5年的天气资料表明,通城县在8月上中旬阴雨天气较多、光照少,日平气温25~30℃、相对湿度80%~90%,适合稻曲病菌繁殖。这些不良的气候条件是稻曲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2.3 施肥及管理不当
偏施氮肥会诱发稻曲病发生,而很多农户不知晓这个问题,在稻田内过量施用氮肥,从而诱发了稻曲病的发生。据调查上阔村6组一农户,同一田块一半发病重一半发病轻,经询问户主,得知是见苗差补施过量尿素造成的。另一方面,不适当的灌溉也是诱发稻曲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生产中很多农户在水稻扬花期灌了深水,结果发现水稻稻曲病明显重于其它稻田。
2.4 防控效果差
稻曲病菌是在水稻开花期侵染花器和幼颖,因此把握好始穗期用药,对提高防治效果,减轻病害很重要。而许多农民防治重虫轻病,防病意识薄弱,多数农民只在防虫时加入防病药剂,不会单独施药防病。也有农民治病不防病,病害发生后施药,很难达到防治效果。通城县一季晚稻始穗时阴雨天气较多,很难开展药剂防治,极易错过防治适期,这些都是影响防控效果的重要原因。
针对以上稻曲病发病的原因,做好稻曲病防控是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措施,所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稻曲病防控。
3.1 推广种植抗病品种
推广抗病品种是预防稻曲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通城县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土壤、气候条件的抗病品种种植,避免种植易感稻曲病的品种。根据2015年通城县种子管理局品比试验,10个水稻品种仅有2个发生稻曲病,80%的新品种表现出了抗稻曲病的优点,可见推广抗病品种是控制稻曲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3.2 搞好水稻健身栽培
栽培技术落后,管理粗放是农民在栽培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健身栽培对提高水稻抗性起到重要的作用。水稻栽后浅水管理,分裂末期及时晒田,晒后做到湿润管理,特别是在扬花期,要避免深水灌溉,做到晴天不灌水、雨天不积水。在施肥的过程中,注意平衡施肥。底肥一般667 m2施45%(N15、P15、K15)复合肥30~40 kg;返青后667 m2追48%(N16、P16、K16)复合肥10~13 kg;避免偏施氮肥,确保水稻健康生长。
3.3 做好预测预报
稻曲病菌在7~8月发育成子囊孢子,且随风传播,而8~9月初正是通城县一季晚稻的抽穗扬花期,这时温度和湿度也适宜病菌繁殖,稻曲病菌极易侵入花器和幼颖,诱发稻曲病。建议测报工作应与气象部门合作,搞好长期预测,指导农民播种,在播期上避开水稻花期的阴雨天气。要结合气象预报做好中、短期测报,及时指导农民在防治适期内开展药剂防治工作。
3.4 抓住防治适期,合理使用药剂
10月中旬调查,“广两优272”始穗期667 m2用12.5%氟环唑SC 50 g兑水30 kg和未防治的两块田,其稻曲病病率分别为0.007%、0.063%,计算防治效果为86.53%,可见药剂防治的重要作用。稻曲病最佳防治期是始穗期,药剂选择12.5%氟环唑SC、30%己唑醇SC、80%戊唑醇SC等防治效果较好的农药品种。在药剂防治的同时,还要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以避免由于天气原因造成药剂使用不及时或者药效下降。
参考文献
[1] 赖贵青.稻曲病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福建农业科技,2006,(3)
[2] 胡定汉,罗文辉,等.应用不同农药防治水稻稻曲病实验初报.农业网络信息,2006,(5)
[3] 夏必文,扬学文,等.单季稻稻曲病重发原因及综合防治对策.安徽农学通报,2002,(8)
[4] 疏义国.枞阳县单季稻稻曲病重发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安徽农学通报,2006,(1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