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许小宁
(青海省西宁市乡镇企业技术推广中心,西宁 810000)
青海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许小宁
(青海省西宁市乡镇企业技术推广中心,西宁 810000)
青海省以蔬菜、油菜、马铃薯、蚕豆、中药材、特色果品、牛羊肉、毛绒等十大特色产业为重点,大力打造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使青海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新进展。文章针对青海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主要做法、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青海 农产品 发展现状
近些年,青海省以蔬菜、油菜、马铃薯、蚕豆、中药材、特色果品、牛羊肉、毛绒等十大特色产业为重点,大力打造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使青海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新进展。目前,全省各类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325家,其中省级以上重点企业达到93家(国家级17家、省级76家)。辐射带动农牧户50.9万余户,农畜产品加工率达到40%。以高原特色、生态绿色为标志的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青海农牧业经济的主力军。
1.1 农产品加工领域的不断拓宽带动了特色农牧业发展
农产品加工领域不断拓宽、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其中地毯业、毛纺织业、牛羊肉加工业、青稞酿酒业、马铃薯加工业及菜籽油加工业等已成为青海农产品加工的主导产业。加工的农畜产品销售领域由省内扩展到全国各地乃至国外市场。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自建或与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联建农畜产品生产基地,逐步形成了杂交油菜、脱毒马铃薯、优质蚕豆、特色蔬菜、生猪、奶牛等优势产业带和大果樱桃、薄皮核桃等果品规模生产基地,加快了优势产品向优势产业发展、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聚集,规模效益和聚集效应不断显现。
1.2 农产品加工企业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促进了农牧民增收
全省农产品加工省级以上重点企业固定资产达57.1亿元,比2014年增长23.5%,其中有1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固定资产超1亿元。实现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17家,5 000万元以上的有36家。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农牧户辐射面和能力不断扩大增强,同时,也带动了农牧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
1.3 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活力的不断增强提高了品牌知名度
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不断创新自我发展活力。通过ISO、HACCP、GAP、GMP等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达66家,占全省省级以上重点企业的71%。目前,在全省有13家龙头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28件商标获得“青海省著名商标”,2家企业产品获得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68家企业的208个产品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
1.4 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不断加快推动了产业集群的发展
按照《加快推进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每年投资1亿元,积极稳妥地推进西宁现代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海西循环农业发展示范区、三江源生态畜牧业试验区等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在加大对大通、互助、乐都、共和、河南等地农产品加工主导产业和优势企业的政策资金扶持的基础上,引导各类资源不断向优势产业和企业聚集,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扩面”和“提质”工作,不断完善园区功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日益呈现集群化、区域化发展态势。目前,全省县级示范区达到20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5个,引进和培育设施农牧业、农畜产品加工等领域企业339家,并与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签订了20亿元的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协议。
2.1 优化发展环境,提供政策保障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青海省委省政府有关扶持农产品加工业政策,出台了青海省《关于加快推动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快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业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从财政、税费、信贷、土地等方面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良好发展。
2.2 完善扶持措施,促进企业发展
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以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转化能力为突破口,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采取奖励补助和贷款贴息相结合的方法,扶持3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原料基地建设,引导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向县(区、市)级以上现代农牧业示范园区集聚,促进集聚发展。安排2 300万元财政贴息资金撬动社会资金13.01亿元,放大效应达56.5倍,为青海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撑,推动了全省农畜产品加工业向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2.3 加大招商力度,增强发展后劲
青海省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农牧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坚持突出各地农牧部门和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两个主体,进一步充实完善青海农牧业招商引资项目库。积极开展青海特色农牧业推介、农产品加工技术对接和一村一品村企对接等一系列活动,2015年全省签订招商引资额达到13.2亿元,落实到位资金4.2亿元。
青海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还不高,依然处于外延式粗放增长阶段,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大多数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偏小,生产经营和管理方式相对落后,部分地区的农畜产品加工星星点点,不成规模,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二是产品的档次低。大多数加工产品仍为粗、初加工的“大路货”,缺少精深加工和终端产品,附加值低,综合利用程度差,产业链短,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成产业优势。由于储藏、保鲜、干燥等初加工能力及技术水平的限制,特别是蔬菜、马铃薯、枸杞等产业产后损失尤为严重。
(1)将青海马铃薯储藏、枸杞脱水纳入国家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建设和扶持范畴。马铃薯是青海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枸杞是青海快速发展起来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由于受到马铃薯储藏设施简陋、枸杞脱水设备落后等影响,青海马铃薯、枸杞等产后损失严重,质量安全隐患突出。
(2)加大品牌培育、品牌宣传、品牌保护力度,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品牌培育、技术创新和宣传推介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品的影响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