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罗煦钦,童小虎,杨政伟
(浙江省临安市农业局,临安 311300)
临安市农业农村信息化现状分析
罗煦钦,童小虎,杨政伟
(浙江省临安市农业局,临安 311300)
信息化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有效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对农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临安市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研究分析制约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其发展建议并展望前景。
信息化 现状 分析
近年来,临安市委市政府紧密结合农业产业发展实际,牢牢把握“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核心需求,搭平台、建体系,结合项目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1.1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卓有成效
1.1.1 宽带网络的建设
农业信息化基础条件日益完善,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向农业农村延伸拓展。加快建设“光网城市”和“无线城市”,实现市区、镇街、行政村和自然村光纤全覆盖,对光纤到户的宽带用户提供50兆及100兆两个等级速度服务。建成无线网络站点300个,安装无线AP1 800个、免费wifi站点300个。
1.1.2 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与应用
2010~2014年粮食功能区上图入库2 050 hm2;现代农业园区(综合区、示范区、精品园)上图入库6个,合计面积4 286 hm2;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上图入库1 667 hm2,为加快农业设施、装备与信息技术的全面融合奠定了基础。
1.1.3 互联网+市场 基础平台的拓展与开发
2015年9月1日,临安农业支柱产业山核桃作为一个农产品交易品类在渤海商品交易所上市(商品代码:PC4002)。上市以来每天交易额达2亿~3亿,真正形成了每日的现货价格,促进了山核桃产业链的整合,使得山核桃的价值完全得以体现,临安山核桃的影响力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1.2 临安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近年来,临安不断完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拓宽信息服务领域,为农民提供灵活便捷的信息服务。因需促建,形成了以《临安农业信息网》为核心,微信咨询、“农民信箱”、手机短信服务相关联的“三位一体”信息流转、处理、共享体系。
自“浙江农民信箱”工程启动以来,临安在浙江省首创利用农民信箱为农民发布买卖信息,得到省领导茅临生批示以“每日一助”的形式在全省推广。全市298个行政村实现了“万村联网”全覆盖,100%达到了浙江省现代农业考核指标的要求,每个村级网站年发布信息在20条以上。在农民信箱商务平台建立了“临安馆”,共发布临安本地特色农产品信息64个。广泛开展新版农民信箱和农民信箱手机APP客户端使用的培训,有效提升信息服务能力,安装应用“农民信箱APP”3 400余个。
1.3 移动终端成为农业农村信息进村入户的主要手段
临安以惠农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探索为农服务信息进村入户模式。设计开发相应程序,独创具有自身特色的微信平台,精心遴选了58名技术骨干组建了专家服务团队,同时培养了100名应用示范户,不仅实现了农户与专家团队的即时双向互动的图片语音文字交流,还实现了与农业信息网相关栏目的数据共享。2014年5月22日平台正式启用以来,共推送技术信息1 310条,解答农业问题850个,粉丝9 986位,实现微信朋友圈互动3 300次。临安市农业局微信平台在农业信息进村入户上面的创新应用,在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上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2015年,又对微信平台作进一步深度开发,以互联网+猪的思想,延伸服务,建成生猪子平台。目前,临安的生猪养殖户已能够依托该平台得到相应饲料、疫苗、兽药、技术、价格行情等信息服务。
1.4 新兴信息技术逐步应用于农业生产与经营领域
自2014年以来,临安已建成锦昌农业、文华牧业、中泽园艺、浙江赛诺、华越园艺、正兴牧业等6个杭州市级智慧农业示范点项目,项目总投入300余万元;2015年,临安市级财政首次列入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专项,资金预算10万元,已建成本市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点4个。
同时,高度重视新媒体信息技术在农产品营销当中的创新应用。引入新媒体“微临安”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在营销策划与品牌推广方面一起助力临安农业转型升级。2015年,网上农场众筹与认养在临安有了成功的实践,愚公果业 “天下第二桃”面向全国认养了300棵桃树,每棵价值600~800元不等,每一颗桃子价值35~40元,每公顷收益15万元以上。
在这里农场主王治明成了网络商业的另一端,他提供的是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农作物培育服务,实际上把第一产业做成了第三产业,真正做到了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这也为临安的优质农产品推向市场创出了一条新的路子。
1.5 信息技术在政务管理上的创新应用
近年来,临安市加快信息技术在政务管理领域的应用,推动“三农”管理服务方式创新,切实提高农业行政管理水平。
1.5.1 农业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情况
2015年,市农业局建成覆盖全局的电子政务系统,所有上行公文与下行公文都得以在办公系统当中运行,并能在移动终端接收。自动办公系统的运行,节约了资源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5.2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运行情况
2015年,临安创建浙江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投入210万元,建成较为完善的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将71家市级以上示范性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生产主体的信息录入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信息库,并利用二维码等新兴技术,实现从种植到餐桌全程溯源,提高了农业经济竞争力。
1.5.3 农资监管信息化项目建设运行情况
2013~2015年,临安依托省市项目建成农资监管信息化系统,项目总投入50余万元,建成55家应用示范点。
2.1 建设氛围不浓,没有规划,投入不足
农业仍旧是弱质产业,比较效益偏低,多数企业难以承担较高的信息化建设成本,自身难以完成转型升级任务,对比信息化建设的实现要求,基础比较薄弱。至今,临安还没有出台有关农业农村信息化统筹发展的政策和规划。
2.2 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在临安的实现基础仍较为薄弱
企业的精细化、机械化、设施化程度偏低,普遍缺乏3S技术、专家系统、电子商务、物联网等智慧型应用条件;企业管理信息系统(ERP系统)显得比较遥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化安全溯源方面,二维码等可用于追溯的技术还没有得到普遍推广。
2.3 农技推广队伍和涉农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临安虽然已有一支较为优秀的农技队伍,但仍旧偏重于传统的农技推广,在信息化时代,已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市场形势和基层农业企业对信息技术的现实需求。涉农人员、农业企业主整体素质较低,科技意识淡薄,信息化技术培训力度不够,信息处理能力跟不上时代要求。
3.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领导小组
尽快制订出台“智慧农业”等信息化发展规划,加大农业农村信息化特别是“智慧农业”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3.2 重点突出项目建设,以点带面,有序推进“智慧农业”发展
充分发挥示范效应,以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规范化合作社为主体,每年有序安排培育以生产过程控制信息化(3S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手段网络化、智能化)、企业组织管理信息化(ERP管理系统),营销信息化、农业物联网和电子商务、农产品流通为主要项目建设的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单位10余家,到十三五末,建成50家示范性强、效益好的应用示范项目,建立示范,然后向广度和深度推进。
3.3 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合作机制,提升服务能力
充分发挥和积极利用现有教育培训资源,加大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力度。由市政府涉农职能部门牵头,加强与浙江农林大学智慧农林业研究中心,浙江森特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公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合作,以此提升临安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服务能力,确保临安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