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聊城市发展现代农业的现状分析

时间:2024-08-31

吴晓莉

(聊城市东昌府区湖西办事处经管站,东昌 252000)

十七届三中全会 《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十七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 “三化同步”的新要求。聊城作为农业大市,研究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对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1 聊城市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1.1 发展现状

聊城市总人口598万,其中乡村人口493万。土地面积8 717km2,拥有耕地面积53万hm2。2010年聊城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呈现快速良好的发展态势。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3.29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农业产值291.89亿元;林业产值1.91亿元;畜牧业产值98.29亿元;渔业产值4.69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48亿元。

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7.61万hm2,比2010年增长7.1%。全年粮食总产量达51.99亿kg,比2010年增长10.9%。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 14.19万t,蔬菜产量853.15万t。

畜牧业规模化养殖稳步推进。畜牧业生产由农户散养向牧业小区和养殖专业户集中,规模化养殖已经占到全市畜牧业生产的70%。2010年末全市大牲畜存栏65.16万头,比2009年增长7.49%,其中,黄牛及肉牛56.01万头,奶牛5.07万头。生猪存栏304.14万头,增长1.65%。全年肉类总产量1 149.95万t,增长11.68%;奶类产量118万t,增长38.03%;禽蛋产量431.24万t,增长11.82%;水产品产量6.62万t,减少0.6%。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至2010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 041.76万kW,比2009年增长3%;化肥投入(折纯)41.96万 t,增长4.93%;农村用电量 1.19亿 kWh,减少5.04%。有效灌溉面积49万hm2,节水灌溉面积20万hm2。

聊城农业的产业、技术、功能结构逐步优化,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是产业结构更趋优化。近年来,聊城市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区域布局,不断向 “高产、优质、高效”迈进。全市农作物的优质品种覆盖率近100%,适销对路的高产高效品种不断增加。2010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7万hm2,其中粮食播种面积78万hm2,蔬菜种植面积16万hm2。蔬菜总产值达到 142亿元,比2009年增长11%。全市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认证面积16.6万 hm2,比 2009年增长 53.7%,无公害农产品 78个,绿色食品68个,有机食品10个。

二是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迅速提高,2010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值比 “十五”末增长41%,达到42.5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增长9.9%,达到1 041万kW。全市大中型拖拉机2.372万台套,小型4.542 3万台套,农用排灌机械84万余台套;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械1.279 4万台套。全市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其中主要粮食作物机耕率98%,机播率97.4%,机收率77.5%。全市新品种、新技术、新肥药、新模式得到普遍应用,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为重点,以科技入户为载体,示范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全市共落实科技示范推广项目两个,落实“丰收计划”3项,丰收计划项目实施面积141.9万hm2。

三是农业组织化程度稳步提高。2010年,全市各种农民合作社、农业技术学会、行业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 937个,共有会员8.251 3万人。农民组织化程度和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高。

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长足进展。2010年各级各类龙头企业总数已达380家,销售收入540亿元,实现利税55.5亿元,比2009年增长17.1%。全市龙头企业中销售收入超亿元的有110家,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有7家。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已发展到92.1万户,占农户总数的68.08%。全市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总面积发展到17.13万hm2,比2009年增加2.8万hm2。

五是农业的外部功能日益凸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为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生态和环境支撑;休闲观光农业开始加快发展,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就业的新增长点。

1.2 存在问题

虽然近年来聊城市发展现代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全市范围内传统农业或农业中的传统要素比重仍然很大,潜在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业的竞争能力不强。农业生产仍以千家万户为主,组织化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这一完整的产业链,存在着中间强、两头弱的现象,产前的研发不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较少。产后的加工也很薄弱,农产品销售以初级产品为主,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农业比较效益低造成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日趋拉大,农业生产要素快速向城市和二、三产业流动。二是生产的保障能力薄弱。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脆弱,农田水利、农业机械等基础生产条件和物质装备老化退化,部分地方水系破坏严重,排灌设施不能发挥正常作用,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威胁比较大,农业保险体系还在探索阶段,妨碍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隐患还不少。三是农业管理服务不健全。管理机构重叠,部门职能交叉,行业争权争利或不作为的情况仍较普遍,三次产业和城乡协调发展的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健全。服务队伍的力量和能力都很薄弱,各类专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等尚处在培育发展的初期,多元化的社会化农业服务体系还很不健全,使得农技服务难以直接到户,良种良法难以直接到田,技术要领难以直接到人。

2 聊城市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由过去偏重 “经济”功能,转变为 “生态、生活和生产”功能全面发展。聊城市农业自然资源具有多样性,平原、河湖、山区齐备,农业布局要发挥比较优势、错位互补。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功能,满足城市居民膳食结构的变化;发展农业高新技术辐射功能,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教育功能,适应城市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发展城市生态屏障功能,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功能,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按照“高产、优质、标准、生态”的发展定位和 “特色鲜明、功能齐全、装备现代、管理先进、效益显著”的标准,形成在国内外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开发省内国内知名的特色农业旅游观光区,建立一批规模较大、市场相对稳定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一批知名品牌,构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发达、结构合理、装备设施完善、农业技术先进、农民生活富裕的发展目标。

3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

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各地建设现代农业都要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尊重农民利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稳步推进,防止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聊城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应坚持以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基本组织形式,提高农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科技进步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根本动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之路。

3.1 更新观念,深化农村改革

要提升思想认识,更加深入、准确、全面地认识现代农业的作用和功能,破除因为农业在GDP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而无足轻重的肤浅认识,牢固确立农业仍旧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的思想;破除传统生产型农业的狭隘认识,重新确立农业是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保障的全新理念,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把家庭承包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逐步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实现农业、农村发展的新突破。强化组织创新,以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完善扶持政策,加强服务、指导、培训,规范内部制度,通过典型带动,培育一批规模较大、规范发展、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社,提高聊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的整体水平。积极发展农业专业服务业,为广大农业生产者提供品种肥药供应、农机作业、病虫草害和动植物疫病防治、技能培训、信息发布、产品销售等一条龙专业化、市场化服务。

3.2 强化政策扶持,提高政府管理效率

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扶持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按照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 “三个高于”的要求,继续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同时不断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一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包括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稳定和保护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能力;二是加强农业科技投入,完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植物病虫害防治和动物检疫防疫体系,加强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三是建立健全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确保食品安全;四是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信息网络建设,引导农民有意识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外向型农业和现代化农业;五是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支持体系,注意对农业多功能性的发挥,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生态环境;六是逐步建立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帮助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能够有效地规避市场和自然风险。在此基础上,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围绕管理公共事业、提高服务水平、监管国有和集体资产等方面,积极推进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强化服务意识,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

3.3 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强化公共投入

要坚持 “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要在多予和放活上下工夫。政府支农资金在增加总量的同时,改进投入方式,调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金融资本投入,放大投入总量;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财政资金对投保农户予以保费补贴,提高农民抗御风险能力。同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现代农业建设。

3.4 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重点做大、做强能够带动农业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高肉鸡、生猪、蔬菜、果品的加工水平。加强农产品市场、物流和经纪人队伍建设,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5 充分发挥农业科技进步的作用

整合全市农业科研力量,构筑一个技术层次比较高、产业门类比较全的综合性农业研发体系,以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和设施农业技术为重点,大力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网络,开辟互联网、广电网、手机网三网融合的推广、服务新模式,解决各种服务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3.6 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促进农村人口转移

推进城镇化和农村人口转移是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客观要求。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引导,使乡镇企业和农产品交易市场相对集中,逐步扩大城镇规模,把较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加工、流通和服务领域。同时要改革户籍制度,鼓励具备条件的农村人口在城镇定居,加快农村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条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