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加强乡镇水利机构建设

时间:2024-08-31

韩秀丽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强化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职能,按规定核定人员编制,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由于基层水利管理机构弱化,造成了农田水利设施无人管理,损坏严重,不能发挥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产。更为严重是,还不时带来洪涝灾害。因此,加强乡镇水利机构建设意义重大。

一、乡镇水利机构的历史沿革

济宁市共辖12各县市区、1个国家级高薪技术产业区和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共132各乡镇、街道办。上世纪70年代,成立了乡镇水利站,为县级水利部门的派出机构。各乡镇水利站以业务工作为主,主要为编制本辖区的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做好本辖区的防洪除涝和抗旱工作,确保工程安全渡汛,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搞好农业中、低产田的开发,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负责辖区内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运行的监督管理工作;推广小型水利工程和工、农业用水新技术等。在一定时期,乡镇水利机构和队伍建立比较完善,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农村水利工作日趋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形成了体系,发挥水利工程效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在1992年机构改革时,将水利站的人、财、物的管理权由县级统管下放到乡镇管理。随着逐步的改革,目前除部分乡镇保留水利站之外,大部分乡镇将水利站撤销,其职能并入到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与县级水利部门完全脱离。可以说,目前的乡镇水利机构名存实亡,水利干部的工作也主要以乡镇的党政工作为主,基层水利管理机构严重缺失,专业管理无法开展。

二、乡镇水利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体制不理顺,机构不健全

由于人财物全部有乡镇管理,工作的开展也是乡镇政府安排。县级水利部门只是在简单的业务上有所沟通,也无法对其管理。由于长期的管理体制制约,机构也逐步萎缩,职能逐步弱化,使基层水利工作无法开展。

2.专业人员匮乏,业务水平较低

目前从事乡镇水利工作的人员,人员结构、知识层次、专业素质不合理,大多是乡镇兼职人员,更不是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只是从事水利方面的统计和上传下达等工作。

三、加强乡镇水利机构和队伍建设的建议

要全面发挥基层水利机构的职能作用,进一步提高水利兴利减灾的作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目前至关重要的是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快乡镇水利机构和队伍建设,必须做到:

1.理顺乡镇水利管理体系

按照建立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要求,尽快建立健全基层水利管理和服务机构,强化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公共供水服务、农田水利建设、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环境治理、水利科技推广、农村水事监管等公益性职能。乡镇水利机构在我国的水利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水利设施基本上位于广袤农村,乡镇基层水管单位是小型水利工程最主要的管理机构,是防汛抗旱的中坚力量,是水利建设的基本力量,是从事水管的主体力量,是水资源节约、保护开发利用的有生力量,是水利执法的前沿力量。对农业的持续增效,农民的持续增收,农村水利建设功不可或缺,理顺好乡镇管理体系十分重要。建议乡镇(街道)水利站实行县乡双重管理体制,按规定核定人员编制,确保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乡镇(街道)水利站原则上至少配备3-4名专职水利工作人员。加强村级水利员队伍建设,人员和管理经费由乡镇(街道)财政承担。每个行政村原则上至少选聘1至2名水利员,具体承担现场报汛、水情观测、河道巡查、供水服务、抗旱技术推广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等职责。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协会、水利合作社、供水联合体等合作组织,鼓励用水户对工程维护、用水管理、水费收缴等实行自主管理。

2.优化乡镇水利工作人员结构,提高人员素质

首先要完善用人机制。在资格准入的前提下,采取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原则,通过公开考核、招聘录用等有效措施,引进农村水利人才,尤其是要重点引进吸收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对口的大中专毕业生,逐步淘汰低素质、非专业人员,充实专业技术力量。二是加强教育培训。各级水利部门每年要列支专项经费,采取短训、委培、脱产学习等多种形式,帮帮助现有在岗水利员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培养观念新、素质高、创业精神强的专业技术人员。三是认真落实乡镇水利人员的待遇,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和关心基层水利工作人员,切实解决好他们的晋职晋级、工作条件、生活和政治待遇、评先奖优等充分调动基层水利人员的积极性。

加强水利基层机构建设,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是贯彻中央一号文的具体体现,也是当前基层水利管理的迫切需要,一定要根据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农田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