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阜康市白杨河矿区煤层气成因研究

时间:2024-08-31

马何龙 张 伟 毛德雷

(1.新疆煤田地质局一五六煤田地质勘探队,新疆 830009;2.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95)

1 矿区地质特征

1.1 构造

白杨河矿区位于阜康市东40km处白杨河西岸,其位于北天山褶皱带,博格多复背斜以北,准噶尔坳陷区以南的黄山—二工河向斜北翼,总体上构造为地层南倾的单斜构造,走向为近东西向,地层倾角30°~58°,平均为46°,总体产状变化不大。

1.2 水文

根据矿区水化学特征在煤系地层中,由于上部烧变岩裂隙极发育,地层渗透性强,白杨河水的迳流和补给条件佳,地下水运移较快,矿化度相对较低,也可以说明地下水在运移过程中,由于白杨河水补给充足,水质相对变化不大,矿井水属淡水,中性水,微硬水。而深部的煤层气井的井口排水管线采出的煤层水,水的矿化度已远高于地表水及浅部水的矿化度,水化学类型为NaHCO3型,说明深部煤层水动力强度变弱,并且与外界沟通也变弱,即说明矿区煤层气处于一个封闭的、弱水动力条件下的保存环境,该环境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富集。

1.3 煤层

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为八道湾组下段(J1b1)和八道湾组中段(J1b2)。八道湾组下段(J1b1)地层含45、44、43、42、41、40和39七层煤,本次研究对象主要为39、41、42号煤层,以下对三层煤进行评述:39号煤层在浅部火烧,含夹矸0~4层,煤层总厚7.33~24.51m,平均13.35m;可采厚度5.74~17.20m,平均10.58m;为全区可采的稳定厚煤层;41号煤层在煤层浅部火烧,煤层总厚3.67~10.7m,平均7.69m;可采厚度3.67~10.7m,平均7.55m,夹矸0~4层,岩性为粉砂岩,结构简单~较简单,为一全区可采的稳定的煤层;42号煤层浅部火烧。煤层总厚8.11~25.01m,平均17.82m;可采厚度8.11~22.85m,平均17.58m。含夹矸0~3层,结构简单,为一全区可采的稳定的巨厚煤层。

2 矿区煤层气地质特征

2.1 煤的元素组成

由表1知一般碳含量为79.38%~94.48%,氢含量为1.69%~5.77%,氮含量1.06%~1.83%,氧加硫含量为2.59%~13.53%,故各煤层同一元素的含量都较接近,都在我国相同煤类的变化范围之内,说明其为有机成因。

表1 各煤层浮煤元素分析两极值/平均值分析表

2.2 煤岩显微组分特征及煤类

(1) 煤岩显微组分特征

根据镜下观察,区内的煤均由有机质和无机质构成,有机质总含量平均为62.3%~96.3%,无机质总含量平均占3.8%~37.7%,各煤层的有机质组份大多以镜质体为主,惰质体次之,半镜质体和壳质体少量。各煤层的有机质中,镜质组分平均占37.8%~87.6%,主要以无结构镜质体中的基质镜质体和碎屑镜质体为主。半镜质体:半镜质组分平均占0~16.6%,主要为基质半镜质体。惰质体:惰质组分平均占1.70%~65.2%,主要以丝质体和半丝质体为主,可见碎屑惰质体。39煤层镜煤最大反射率平均为0.73%~1.01%,平均为0.90%,其变质阶段属Ⅱ~Ⅲ阶。41号煤层镜煤最大反射率平均为0.80%~0.90%,平均为0.85%,其变质阶段属Ⅱ~Ⅲ阶。42号煤层镜煤最大反射率平均为0.60%~0.99%,平均为0.70%,其变质阶段属Ⅱ~Ⅲ阶。综上,三层煤镜煤最大反射率为0.60%~1.01%,煤变质阶段属Ⅱ~Ⅲ阶。

(2)煤类

由表2知区内的煤类主要为QM,是较好的炼焦配煤,也可以用作单煤高温干馏来制造城市煤气和低温干馏炼油原料;其它煤煤类主要为RN、WY、RN、SM。

表2 各煤层煤分类情况一览表

综上可以看出:勘查区内煤镜煤最大反射率为0.60%~1.01%,煤类主要为QM,达到成熟阶段。

2.3 煤层气组分特征

本次采自钻孔中取样测试所得化验成果:39号煤层气体组分中,甲烷含量在73.13%~92.73%,平均含量为87.39%;二氧化碳含量6.48%~23.89%,平均含量为10.83%;氮气含量在0.10%~4.73%;乙烷及其他重烃含量在0.06%~2.22%为湿气;41号煤层气体组分中,甲烷含量在68.07%~92.73%,平均含量为78.78%;二氧化碳含量6.48%~27.95%,平均含量为18.69%;氮气含量在0.06%~19.78%,平均含量为1.37%;乙烷及其他重烃含量在0~2.63%,平均含量为1.14%为湿气。42号煤层气体组分中,甲烷含量在67.22%~88.48%,平均含量为77.24%;二氧化碳含量10.04%~25.37%,平均含量为20.15%;氮气含量在0.12%~15.31%,平均含量为1.39%;乙烷及其他重烃含量在0~2.63%,平均含量为1.22%为湿气。除此之外从煤层气井井口出气管线采气样,来测试煤层产出气的气体组分,通过化验分析得出,煤层气井井口气体组分中主要成为为CH4,其次为CO2,其中CH4含量全部大于80%,皆为湿气特征。

2.4 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

矿区内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表3)分析表明:气体甲烷碳同位素δ13C1在-55.92‰~-65.75‰ 之间,平均甲烷同位素为-59.43‰。其中, 41号甲烷碳同位素一般在-62.52‰~-65.75‰ 之间,平均甲烷同位素为-64.14‰;42号甲烷碳同位素一般在 -57.35‰~-58.46‰之间,平均甲烷同位素为 -57.79‰, 煤层的甲烷碳同位素均较轻,均小于-55‰,具生物成因气特征。据目前资料看,微生物活动普遍参与了煤层甲烷气的形成,它使得煤层甲烷含量增加,强化了瓦斯排出。南缘东部大黄山煤矿中北大槽煤层瓦斯含量高,日排放瓦斯气量2000多m3,成分以甲烷为主,甲烷碳同位素比值为-61.72‰。,说明微生物参与了成气作用,南缘还有一些零星气苗,亦有可能属于生物成因的煤层甲烷气。

表3 天然气组分及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3 结论

区内镜煤最大反射率为0.60%~1.01%,煤变质阶段属Ⅱ-Ⅲ阶,煤阶主要为QM,煤层气组分中甲烷CH4含量67.22%~92.73%,二氧化碳CO2含量6.48%~27.95%,氮气N2含量在0.06%~19.78%,乙烷及其他重烃含量在0.06%~2.63%,甲烷碳同位素δ13C1在-55.92%~-65.75‰之间,综上认为区内煤层气成因为:前期热解成因气以及后期次生生物成因气而形成的混合成因气。

[1] 张小军,生物成因煤层气的生成及其资源意义[M].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4.

[2] 李剑,姜正龙,罗霞,等. 准噶尔盆地煤系烃源岩及煤成气地球化学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9,36(3):365-374.

[3] 戴金星.各类烷烃气的鉴别[J].中国科学,1992,22(2):187-193.

[4] 戴金星.概论有机烷烃气碳同位素系列倒转的成因问题[J].天然气工业,1990,10(6):15-20.

[5] 琚宜文.煤层气成因类型及其地球化学研究进展[J].煤炭学报,2014,39(5):806-815.

[6] 丁安娜,惠荣耀,段毅,等. 准噶尔盆地南缘煤层甲烷气生成能力的研究[J].新疆石油地质,1996,17(4):331-33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