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刘 佳 李 昀
(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北京 100083)
北京林业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及职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刘 佳 李 昀
(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北京 100083)
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990~2015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职业发展历程进行了调查。在调查问卷统计数据信度和效度良好的情况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获得影响北京林业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同时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对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及职业发展历程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最终确定了影响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六大因素,即职业规划、实践经验、就业形势、综合素质、职业定位和性别差异,并归纳总结出本科毕业生职业发展历程图,为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就业提供了参考。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职业发展历程
北京林业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息专业”)创立于1986年,原称为“林业信息管理专业”[1]。信息专业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信息化需要,掌握现代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掌握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具备较强的信息系统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能力以及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能力和信息分析研究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并以资源与环境信息管理为特色。30年来,北京林业大学信息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信息专业人才,本科生就业率一直处于全校各专业前列,多次进入学校各专业排名前3名,本科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在2016年学校微信公众号公布的全校各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5年后月平均薪酬排行榜中,信息专业以9 473元排名第2位[2]。
为了配合北京林业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也为了帮助信息专业在校学生了解专业的就业形势和从业方向,笔者对北京林业大学信息专业1990~2015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职业生涯发展历程进行了调查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并对各影响要素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有关本科毕业生职业发展经历的数据绘制了信息专业本科毕业生职业发展历程图,总结了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各类职位的发展状况,以期为制定更为完善、合理的专业培养计划提供数据支持,为信息专业在校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职业规划提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信息。
北京林业大学1990~2015届信息专业本科毕业生包括13届林业信息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和13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共计1 693人。其中,男生有921人,女生有772人,男女生比例为1.19∶1。笔者根据从北京林业大学招生就业处获取的信息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数据,在排除“统分统配”政策下本科毕业生100%就业的情况下,统计计算出信息专业1999~2015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详见图1)以及历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研究生比例的变化趋势(详见图2)。
从总体上看,北京林业大学信息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良好,历届平均就业率达到97.04%,就业率最低值为2002年的91.67%,随后逐渐上升且多次达到100%;同时,选择直接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本科毕业生比例较高,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2015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比例最高,达到45.45%。
图1 北京林业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999~2015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概况
图2 北京林业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990~2015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研究生比例的概况
为了了解北京林业大学信息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情况并获取相关信息,笔者面向信息专业26届本科毕业生发放了“北京林业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就业流向调查问卷”,并在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标准化的基础上做了信度、效度检验;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信息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了影响信息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子。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和回收
笔者在前期调研及明确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参考同类型的调查问卷,设计了结构型“北京林业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就业流向调查问卷”,并在完成初稿后向学校的就业指导教师和往届本科毕业生等相关人员征求了意见与建议,最后经修改、完善确定了调查问卷的终稿。
调查问卷包括信息专业本科毕业生基本信息、就业信息和就业影响因素3部分内容,共设置了26个问题。其中,本科毕业生基本信息部分包括性别、毕业年份、生源、毕业去向、学历,就业信息部分涉及择业观、工作年限、工作性质、工作地区、岗位、工作变动、工作相关程度、职业发展历程、就业满意程度等内容,就业影响因素主要围绕实习实践环节、学历学位、学科成绩、工作经验、个人能力、性别差异、就业市场需求、个人期望、就业政策等方面展开。
调查问卷以网络问卷的形式在北京林业大学1990~2015届信息专业本科毕业生QQ群、微信群中发放,最终共回收问卷258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51份,问卷有效率为97.29%。
(二)调查问卷统计数据的信度分析与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
笔者采用α信度系数法对“北京林业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就业流向调查问卷”的信度进行了检验,即以单份问卷为样本单位,将问卷中的客观题设置为变量,利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信度分析。检验结果显示,α系数为0.727(详见表1)。一般认为,Cronbach’s Alpha系数达到0.7即表明统计量的可靠性良好[3]。因此,可以说调查问卷收集到的样本数据比较可靠,各题目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
表1 北京林业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
2.效度分析
笔者采用结构效度分析法对“北京林业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就业流向调查问卷”的效度进行了检验,即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查看其累计方差贡献率是否达到50%以上。首先,将调查问卷中的就业信息和就业影响因素2部分的客观题作为初始变量导入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然后提取所有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计算其方差值和累计方差贡献率(详见表2)。由表2可知,特征值大于1的成分共有6个,该6个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5.031%,大于50%。因此,可以说调查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
表2 北京林业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毕业生就
注: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信息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了影响信息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子。
(三)调查问卷初始变量数据的主成分分析
在对调查问卷的初始变量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判断调查问卷的数据是否适合因子分析。为此,笔者采用Kaiser-Meyer-Olkin检验(以下简称“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2种方法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显示:KMO检验值为0.687,大于0.5;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Sig.值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这表明各个变量之间不是独立的,所以调查问卷的数据可用于因子分析。
调查问卷初始变量数据的主成分分析,主要是运用降维的思想,在避免信息损失过多的情况下,将多个变量的信息转化为少数几个因子来概括[4],从而分析得出影响信息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主要综合指标。因此,笔者首先以表2中筛选出的特征值大于1的6个成分作为调查问卷初始变量大部分信息的代表;然后将这6个成分提取为主成分因子,并正交旋转后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详见表3);最后筛选出在各主成分因子上旋转载荷值较大的初始变量(旋转载荷值代表变量在主成分因子上占有的重要程度),对在各主成分因子上占有重要程度的变量进行整合并归纳命名,从而获得影响信息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表3 北京林业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情况调查问卷
注:带*的数据表示该初始变量在此成分上的载荷值最大。
从表3可以看出,第1个主成分因子在工作年限、工作相关程度、工作变动和就业满意度上具有较大的载荷值,可整合归纳命名为“职业规划”;第2个主成分因子在实习实践环节和工作经验上具有较大载荷值,可整合归纳命名为“实践经验”;第3个主成分因子在就业市场需求和就业政策上具有较大载荷值,可整合归纳命名为“就业形势”;第4个主成分因子在学历学位、学科成绩和个人能力上具有较大载荷值,可整合归纳命名为“综合素质”;第5个主成分因子在择业观和个人期望上具有较大载荷值,可整合归纳命名为“职业定位”;第6个主成分因子只在性别差异上具有较大载荷值,可命名为“性别差异”。因此,最终确定影响北京林业大学信息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6个主成分因子分别为职业规划、实践经验、就业形势、综合素质、职业定位和性别差异。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笔者从职业规划、实践经验、就业形势、综合素质、职业定位和性别差异6个方面,对北京林业大学信息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职业规划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信息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职业生涯中,有超过7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与专业对口的工作,有超过50%的被调查者曾为追求更理想的生活选择了工作变动;同时,被调查者的就业满意度约为96%。这表明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对信息专业本科毕业生职业生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实践经验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的被调查者认为用人单位看重毕业生的实践和实习经历、工作经验,这些经验可以使毕业生更快、更好地熟悉工作内容,从而使毕业生更容易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这表明实践经验为信息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三)就业形势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每年有约70%左右的信息专业本科毕业生进入IT行业工作;同时,不到30%的被调查者认为市场需求对就业有影响,仅有2.79%的被调查者认为就业政策会影响就业。这表明就业形势对信息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影响并不大,从总体上看该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较好。
(四)综合素质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信息专业本科毕业生中,有78.49%的被调查者认为个人能力影响就业,40.24%的被调查者认为学历高低和学位种类对就业质量有影响,仅有5.58%的被调查者认为学科成绩在求职过程中发挥了作用。这表明信息专业本科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对其就业影响较大,所以虽然学科成绩高低对就业的影响并不大,但在校生仍需端正学习态度。
(五)职业定位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信息专业本科毕业生在择业时更看重职业的发展前景和潜力,具有正确的择业观。例如,有15.49%的被调查者认为过高的就业期望容易给就业带来困扰,从而错失工作良机。这表明信息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职业定位会影响就业心态,进而影响就业质量。
(六)性别差异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回收的251份有效问卷中,接受调查的男生为127名、女生为124名,其中不到10%的被调查者认为在求职和就业过程中受到了性别差异的影响,而这其中女生所占比例为83.33%。这表明信息专业本科毕业生中有一小部分女生在求职和就业过程中受到了性别差异的困扰。
(一)职业分类
这位人工智能专家找到高水平中医,反复询问大夫看病时会问什么问题。研究发现,大夫问的问题其实通常不会超过三四十个。人工智能专家拟合大夫看病的思维和方法,把大夫看病时望闻问切的过程拟合为一系列提问,形成一份问卷,居然开发出一套看病的软件系统。
根据问卷调查获取的北京林业大学信息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信息,可以将信息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职业划分为IT类职业和非IT类职业2类。其中,IT类职业包括技术开发、测试、实施、信息管理、网络管理、数据分析、产品运营、项目管理、信息咨询、技术支持、教师等工作岗位;非IT类职业包括公务员和事业编制性质的工作岗位以及村官、销售、财务、科研、编辑、行政、人力资源、银行等工作岗位。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信息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初次就业时,有73.7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IT类职业,这表明信息专业本科毕业生更乐于进入IT行业就职。同时,通过对当前就业信息的统计发现,在从事IT类职业的信息专业本科毕业生中,选择信息管理类工作岗位的占21.70%,选择技术支持类工作岗位的占18.87%,选择产品相关工作岗位的占14.15%,这表明了当前社会信息化需求的主要方向。
此外,问卷调查结果还显示,在非IT类职业中,信息专业本科毕业生在行政类工作岗位上就业的比例最高,超过了47%;其次是在公务员和事业编制性质的工作岗位上就业的比例达到了19.05%。
(二)职业发展历程
根据调查问卷收集到的北京林业大学信息专业本科毕业生职业经历的信息,笔者在对信息专业本科毕业生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发生的职位间的流动去向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整理归纳出信息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历程图,如图3所示。
问卷调查结果还显示,在信息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历程中,通常是初次就业后每5年为一个职位发展区间。其中,在工作0~5年的本科毕业生中,有超过7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IT类职业,且工作岗位以产品相关类、信息管理类居多;同时,有不到30%的被调查者选择在非IT类行业就业,其中在行政管理工作岗位就业的超过50%。由于就业初期阶段的本科毕业生工作资质尚浅,所以暂无明显的职位晋升。
在工作5~10年的本科毕业生中,从事IT类职业和非IT类职业的被调查者各占50%左右,且在这一阶段本科毕业生的职位级别有所提升,通常从事技术型工作的本科毕业生已从初级岗位晋升到中级岗位,但也有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由于自身或薪资原因而选择了跳槽。
图3 北京林业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毕业生职业发展历程
在工作10~15年的本科毕业生中,约有40%的被调查者仍在从事技术型工作,且职位基本已晋升到高级工程师;同时,在这一阶段有部分被调查者从技术型工作岗位转至行政管理岗位;而且有少部分被调查者选择了创业,成为自己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所以总体上约有60%的被调查者在与管理相关的工作岗位上供职。
在工作15~25年的本科毕业生中,从事IT行业技术类工作的被调查者占32.50%,且技术职称通常已晋升到高级;在行政岗位工作的被调查者占67.5%,其中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本科毕业生大多晋升为部门主管,还有部分本科毕业生已进入公司的管理层。
通过对信息专业本科毕业生职业发展历程的分析可以发现,信息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初入职场时更偏向于选择IT类职业,而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和工作经历的丰富,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的职位有了升迁,逐渐进入公司管理层,或转为从事行政管理类工作,或开始自主创业。
根据上述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笔者认为,首先,信息专业本科在校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应注重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并根据自身情况尽早制定合理、有效的职业发展规划,同时要积极参与实践实习活动,尽量多地积累工作经验;其次,高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人才培养模式,及时调整和修改信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关注学生就业心态的变化并给予及时的引导;最后,用人单位应提供公平、公正的就业机会,合理规划用人结构。
[1] 姜灵敏.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18(2):98-100.
[2] 齐芳婷.用薪酬数据告诉你北林最佳专业绝对不是种树[EB/OL].(2016-02-02)[2016-05-20].http://wechat.shwilling.com/news/top/58980?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3] 查先进,杨海娟.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北高校为例[J].图书情报知识,2016,170(2):21-29.
[4] 李春灿.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就业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培养研究[J].职业时空,2014,10(5):11-17.
(责任编辑 柳小玲)
北京林业大学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大数据时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特色专业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46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