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依托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开展森林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

时间:2024-08-31

董希斌 徐华东 李耀翔 狄海廷 林文树

(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哈尔滨 150040)

依托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开展森林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

董希斌 徐华东 李耀翔 狄海廷 林文树

(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哈尔滨 150040)

新形势下,森林工程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忽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木材生产技术与管理”“森工规划设计”“森工机械与装备”“林业起重输送机械”“工程索道”“起重机金属结构设计”等核心课程的实验实训无法有效开展,课程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等问题。为此,东北林业大学抓住建设国家级森林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契机,通过构建森林可视化经营虚拟仿真实验系统、木材生产规划虚拟实验系统、森林作业模拟仿真系统、原条量材造材与原木自动选材模拟仿真系统等,从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着手,将虚拟仿真系统与森林工程核心主干课程相结合,从开展实践教学场地和手段、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以及开展“学生主体式”“师生互动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的探索和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等几个方面,对森林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实践证明,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森林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虚实结合”优势的充分发挥,有效地解决了专业野外实验实训所面临的困难,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也使学生学习森林工程主干课程的积极性、实践创新的热情、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本科教育;森林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虚拟仿真系统

森林工程,是伴随着人们对森林资源不断的认知、利用和保护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1]。森林工程学科以森林采伐理论与技术体系为主体,兼顾森林生态环境友善工程,并以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林区经济发展为目标[2]。

经过长期的发展,森林工程学科专业已经逐渐构建起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并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森林工程专门人才,为推动林业事业和林业科技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然而,随着我国乃至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锐减,我国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并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规定对天然林实施全面的商业禁伐。与此同时,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也由“单一型”转变为“复合型”。在这一新形势下,传统的森林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行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此,东北林业大学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充分发挥森林工程专业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黑龙江省重点专业的优势,积极开展了森林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期为森林工程学科专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经验。

一、森林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森林工程,是一门以森林资源建设与保护、开发与利用为研究对象的传统的综合应用型学科,在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以实现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我国林区经济发展作为主要目标,以森林生态采伐理论与技术体系、森林环境友善工程与设备体系等为核心研究内容,涉及机械、自动化、森林生态性采伐、木材运输、木竹加工机械、森林工程装备、作业与环境、生产与管理、森工产品检测、生物质能源开发与利用等技术领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我国高校的森林工程学科专业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我国森林工程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和进行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之一,肩负着教学、科研、为生产服务的任务,对我国的林业建设、森工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

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其森林工程学科不仅是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林业局重点建设学科,而且在我国同类院校中最早被批准成为硕士点和博士点,并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同时,依托于该学科的森林工程专业也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自创办以来,森林工程学科专业先后培养了国外留学生、硕士生和博士生300余人,以及本科生8 000多人。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工程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发展需要的,掌握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森林资源开发与利用等知识和理论,具有森工机械设计、制造、设备运用和科学管理能力以及优良的思想素质、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毕业后可在林业及相关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森林工程领域的生产技术与组织管理、林区道路与森工规划、森工机械装备的设计与运用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3-4]。为此,森林工程专业开设了6门核心主干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包括“森工规划设计”“木材生产技术与管理”“森工机械与装备”“林业起重输送机械”“工程索道”“起重机金属结构设计”等课程。

(二)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森林工程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都是封闭式的,培养的学生都属于“单一型”专门人才,这与当前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有较大的距离[6]。传统的森林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一些不足。

(1)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由于木材生产作业具有高危险性、作业不可逆性以及生态环境破坏性较大等特点,所以森林工程本科专业的学生几乎没有直接参与木材生产实践的机会。这就导致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难以与林业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

(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目前,森林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虽然占有较大的比重,包括测量实习(2周)、金工实习(2周)、生产实习(2周)、毕业实习(4周)等,但是由于森林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场地有限,企业接待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所以学生真正进入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实际上难以实现。

(3)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创新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也不够。

2.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林业行业新形势的到来,森林工程专业不仅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面临挑战,而且在课程教学方面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森林工程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以课堂理论学习为主,参加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相对不多。再加上森林工程专业自身的特殊性,以及受自然条件和生态条件的限制,特别是近年来在天然林全面商业禁伐的新形势下,森林工程专业开设的一些核心课程面临着实验实训无法有效开展,课程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等新问题。这对森林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森林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木材生产技术与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涉及活立木采伐(皆伐、择伐、渐伐)、原条/原木集材、造材、运输、卸车、选材、归楞、装车等木材生产的关键环节。由于这些生产作业本身具有高危险性,加之我国实施了天然林全面商业禁伐,各地林业局的相关生产基本停止,很多设备也都被拆卸,所以学生很难得到亲身参与这些生产作业实践的机会,甚至连实地参观都难以实现。这严重影响了“木材生产技术与管理”课程教学的效果。

(2)“森工规划设计”课程涉及的伐区规划、运输规划、贮木场规划、森林经营规划、林区附属工程规划等教学内容,由于现实原因和受自然条件所限,学生能够获得的实践机会很少,相关的课程设计和课程实践仅仅局限于理论学习。而且,该课程涉及的森林资源情况调查和森林资源统计分析等教学内容,因森林生长是一个长周期的过程,所以要模拟其生长情况、统计其在长周期内的资源变化情况,在现实中几乎无法实现。

(3)“森工机械与装备”“林业起重输送机械”“工程索道”“起重机金属结构设计”等4门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同样受限于木材生产作业的减少,所以学生基本不可能到现场进行参观或实践。即便是有些森工装备,如油锯、工程索道等,可以在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但受限于设备的数量和使用寿命,难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亲手进行拆装操作的实践机会。这不仅使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难以得到落实,而且使课程的教学效果难以达到最佳。

二、东北林业大学国家级森林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发展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森林工程学科专业的发展,东北林业大学组建了森林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自组建以来,森林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一直发展迅速。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推动下,学校进一步加大了森林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力度。经过多年的建设,森林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于2014年成为首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中的一员。

为了有效地解决森林工程专业野外实验实训所面临的困难,如木材生产作业的高危险性、森林采伐作业的不可逆性以及采伐、集材等作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等问题;也为了突破室内实验的一些局限,森林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根据森林工程专业的特殊性,从2003年开始开展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研究,并取得了一批成果。2005年,在国内同领域率先开发成功森工规划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利用多媒体程控沙盘结合声光电一体化控制,模拟林区真实的作业场景,为学生真实再现了林区作业情景。同年9月,自主研制开发了国内第一套原条自动选材及优化造材模拟仿真实验系统,不仅可以使学生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原条选材、造材全过程,而且可以使学生亲身参与选材、造材的优化决策,为促进学生知识的融合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条件。2005年底,国内第一套室内索道模拟仿真系统也在森林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落成。森工规划、原条自动选材及优化造材、室内索道3套大型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的成功开发,标志着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方面已初具规模。

在上述基础上,东北林业大学成立了森林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并先后开发和完善了森林作业虚拟仿真系统、森林可视化经营虚拟仿真系统、原条量材造材优化系统、原木自动选材模拟仿真系统、木材企业生产规划与模拟经营系统、原木优化制材虚拟仿真系统、木材仓储与进出口模拟仿真系统、架空索道虚拟实验系统、林产品加工虚拟仿真系统、林产品包装运输虚拟仿真系统等,从根本上弥补了因自然条件和生态条件的限制而导致的森林工程专业野外实验实训的缺陷。虚拟仿真系统为学生直观地呈现了真实实验所需要的但现实条件难以提供的实验场景,从而为森林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支撑,为促进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奠定了基础,进而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提供了强大的硬件资源和技术支撑[7]。

三、依托国家级森林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东北林业大学的国家级森林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服务森林工程专业课堂教学为宗旨,遵循“能实不虚”“虚实结合、相互补充”的原则,以优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布局、构建虚实结合的现代化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基地为目的[8]。以此为依托开展的森林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则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力求实现人才培养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

(一)依托虚拟仿真系统与模块,完善与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1.森林可视化经营虚拟仿真实验系统

森林可视化经营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利用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全景、立体化地展现森林环境,在可视化森林环境下模拟不同的森林经营活动(包括森林抚育间伐、造林更新、森林主伐更新、林分改造等)中森林生长和林分结构的动态变化,并对森林经营方式的选择以及最佳的经营方案等作出相应的决策。其包括2部分:①林分结构可视化,包括GIS数据的获取与分析、三维地形建模与可视化、单株树木的模型生成与渲染、森林场景的生成与实时渲染、林分结构可视化、森林景观可视化;②可视化森林经营,包括森林生长过程的模拟、抚育间伐经营过程及其效果的模拟、更新造林过程及其效果的模拟、森林主伐更新过程及其效果的模拟、最优经营方案及措施的选取、未来森林状况的预测、森林经营活动对森林状况的影响等。

2.木材生产规划虚拟实验系统

木材生产规划虚拟实验系统与微缩立体沙盘一起,通过虚实结合,能够形象逼真地展示森工生产作业的整个工艺流程,模拟森林采伐、集材、木材运输以及贮木场生产过程中的每一道生产工序。其包括3部分。①伐区规划模拟仿真,包括伐区、作业区、小班合理区划,森林资源3类调查(每木实测、标准地调查、样地调查),采伐方式(皆伐、经营择伐、抚育择伐、渐伐)和集材方式(畜力集材、拖拉机集材、索道集材、滑道集材)等方面的技术,以及经济指标的确定、伐区规划的编制、伐区规划工程的布局、伐区生产工艺流程的确定、典型工艺方案的选择和最优伐区规划方案的确定等。②林道网规划模拟仿真,包括模拟不同的木材集材、运输方式,规划和模拟伐区林道网,确定林道网密度,选取林道网线,计算平均运距和确定木材年运量,确定作业制度,计算运输设备需求量,确定不同的集材、运材方案,设计最优的林道网规划等。③贮木场规划模拟仿真,包括在森工立体程控多媒体沙盘及计算机上模拟不同地点的选址,场用地面积的概算,不同贮木场的规划方案,各种生产工艺流程的布局,主要原料、材料、设备及建筑工程量的概算,贮木场配套设施安排及贮木场投资总概算等。此外,经过计算机优化方法的计算和模拟,可以得到最优的贮木场规划方案,并可以将整个贮木场的总体布局和工艺流程图以三维的方式予以展现。

木材生产规划虚拟实验系统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森工立体程控多媒体沙盘上和计算机模拟的虚拟环境中开展实验,从而实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深入掌握“森工规划设计”课程中有关伐区生产规划、运输规划和贮木场规划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对学生进行“林区道路工程”课程中道路选线、布线等技术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他们独立完成工程设计的能力。

3.森林作业模拟仿真系统

森林作业模拟仿真系统为“木材生产技术与管理”“森工机械与装备”“工程索道”和“起重机金属结构设计”4门森林工程主干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平台支撑,丰富了课程内容。森林作业是木材生产过程中最危险的作业环节,也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所以森林作业模拟仿真系统主要模拟了林区森林作业的伐木作业和集材作业两大环节。其包括2部分。①伐木作业模拟仿真,即以林区地形、地貌的基本数据以及林业调查数据为基础,并结合机械作业时间的基本数据,对不同伐木机械作业的时间和效率以及林地扰动情况进行模拟研究。伐木作业模拟仿真模块主要可以模拟油锯、伐木归堆机、联合伐木收割机3种伐木机械的伐木作业。②集材作业模拟仿真,即以林区地形、地貌的基本数据以及林业调查数据为基础,对不同集材机械作业的时间和效率以及林地扰动情况进行模拟研究。集材作业模拟仿真模块主要可以模拟拖拉机、抓具式集材机、全载集材机3种集材机械的集材作业。

通过森林作业模拟仿真系统,学生不仅可以全面地了解伐木和集材的机械作业状况以及林地扰动情况,而且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作业机械、不同的采伐方式或集材方式,研究作业机械、林分、作业方式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不同作业方案的生产率、成本和林地扰动情况等,从而为选择和确定后续的森林作业支持决策提供基本依据。

4.原条量材造材与原木自动选材模拟仿真系统

我国始终致力于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推行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种植,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存在青壮年大面积外流现象,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依靠老年人、妇女和少年,在玉米种植方面没有受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对农业机械使用不熟练、受限于身体原因对田地疏于管理,面对科学含量、技术含量较高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掌握程度有限,极容易造成病虫害泛滥、水肥失衡,进而导致玉米产量迟迟无法上升,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受到限制。

原条量材造材与原木自动选材模拟仿真系统为森林工程专业必修课“木材生产技术与管理”和专业基础课“优化技术”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其包括2部分。①原条量材造材模拟仿真,包括根据输入的原条长级、径级以及各种木材缺陷情况,按材种计划,列出各种备选量材方案;按售价最大化原则,给出最优的量材方案;以及通过对备选方案与量材方案的比较,进行评价分析。②原木等级判定模拟仿真,包括根据输入的原木长级、径级以及各种木材缺陷情况,按原木质量检验国家标准,列出特定原木的等级。通过原条量材造材与原木自动选材模拟仿真系统,学生对课程教学中涉及到的原条(原木)优化造材、原木自动化选材生产线等内容能够有更深刻的认识和全面的掌握。

(二)依托虚拟仿真系统与模块,开展实践教学的创新

1.实践教学场地和手段的创新

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中,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是在实验室操作完成各种实验的。这不仅使实践教学严重地受制于器材、设备和实践空间等条件的限制,而且使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相对比较单一。同时,传统实践教学的不足之处还表现为:以演示验证型实验为主,而创新实践型的实验很少。这就使实践教学的效果难以得到保证,从而最终导致创新实践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东北林业大学国家级森林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虚拟的实验仪器替代森工生产过程中所用到的联合采伐机、油锯、集材拖拉机、林业起重机等操作复杂、价格昂贵、易损难修的森工装备,不仅消除了实践教学场地条件的限制,弥补了实践教学条件的不足,而且依托虚拟仿真系统与模块创新了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从而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有些实验过程,如果在真实的自然界中进行,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或者观察到。例如,森林的生长过程,森林经营过程及其效果等。还有一些实验过程,在真实的自然界(或现实生活)中甚至于根本不可能发生或者观察到。而东北林业大学国家级森林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运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为学生提供的模拟与仿真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观察并了解森林生长过程,区分幼龄林、中龄林和老龄林;而且可以使学生根据不同的林分状况,选取不同的经营方式,并观察经营效果。这些模拟、仿真实验能够使学生在一堂课内就充分了解森林经营相关的技术与知识。与传统实验教学相比,虚拟实验室利用三维实景虚拟现实过程,可以提供并展现传统实验中难以触及的物体和难以观测到的一些变化过程。这不仅可以创新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三)依托虚拟仿真实验,开展多样化教学方法的探索

1.“学生主体式”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一种“师徒制”的教学形式,采取的是教师传递专业知识、给予学生专业教育的“二元结构式”教学方式[9]。长期以来,“二元结构式”教学一直被认为是规范的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对现代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即便在今天,“二元结构式”教学方式仍可满足教学操作实践化、具体化的一些基本要求,符合理论指导教学的实践准则。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影响下,“二元结构式”教学方式在应对现代教学策略方面所存在的个性化培养不足、不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的问题日益突显。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在基于VR技术的森林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室开展课堂教学和进行实验,所用到的“设备”和“部件”都是虚拟的,而且学生可以根据实验需要自主地生成一些新的设备[10]。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就像是玩游戏一样,在虚拟环境中扮演一个角色,自发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环境中去,自然而然地被引导着参照实验教学大纲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日程,以及进行实验方案的自主设计。虚拟仿真实验使“学生主体式”教学得以真正实现,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促进了实验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和充实,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对森林工程专业的认知度。

2.“师生互动式”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主要以教师的理论讲授为主,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较少。而依托森林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开展教学和进行实验,可以充分发挥VR技术的互动性优势,营造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教学环境,通过在虚拟环境中设置关卡、布置任务、实时再现结果等方式,引导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或实验教学环节,从而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式”教学。例如,学生通过虚拟仿真系统与模块可以自己拆装油锯,并实时看到自己的拆装过程;同时,在拆装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及时获得来自系统的对操作方式正确与否的提醒。

同样,学生也可以自己模拟进行伐木、打枝、集材等作业,而且在操作过程中系统能够提示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式进行实验。例如,在森工规划设计实践教学中,学生通过虚拟仿真系统与模块可以自主创新设计伐区规划方案、道路运输规划方案等。可见,虚拟仿真教学的互动性优势,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而且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四)依托虚拟仿真系统与模块,开展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目前,森林工程专业的课程考核仍普遍采用标准化、规范化的试卷考核方式。这种课程考核方式具有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考试结果能够促使教师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以及教学内容等优点。但是,这种课程考核方式也有不足之处,即过于注重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从而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

为此,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工程专业依托国家级森林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通过充分利用森林作业、木材生产规划、原条量材造材与原木自动选材等模拟仿真系统与模块,创新性地设计了课程考核题目和方式,对多样化的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探索。例如,在“森工规划设计”课程考核中,结合虚拟仿真系统中林分、地理等方面的信息和数据,创新性地设计了题目为“帽儿山林场抚育伐后木材运输规划线路设计”的实验实训考核内容;然后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现场单独完成或者小组配合完成从伐区到贮木场的运输规划设计(包括运输路线、工程施工、设备、人员等);最后要求学生通过口试、现场操作、答辩等形式进行汇报,并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评定实验实训成绩。多样化的课程考核方式通过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设计能力、规划能力、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核,不仅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注重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的紧密联系,而且最终促进了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此外,与传统的实验实训考核相比,利用虚拟实验系统进行的多样化课程考核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能够大幅度减少使用设备进行实验的次数,缩短创新实验的开发周期,降低实验实训的费用。其次,利用虚拟仿真实验室可以做各种软件实验和大部分的硬件实验,解决了因设备不全而不能开展一些实验实训项目的问题。最后,由于虚拟实验系统具有良好的记忆功能,利用其进行课程考核能够记忆并在线显示学生的操作过程,所以利用虚拟实验系统进行的多样化课程考核是一种良好的形成性考核方式。

四、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效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工程专业依托国家级森林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开展森林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来,师生在科研和教学2个方面都有所收获,改革成效初现。第一,学生学习森林工程专业主干课程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对专业的认知度有了显著提升。第二,学生主动实践、勇于创新的热情明显高涨,累计承担国家级、校级创新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第三,森林工程专业依托国家级森林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立健全了13门课程的实验实训体系,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不仅使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显著提高,而且使学生因具有丰富的实践经历而在就业过程中得到招聘企业的一致好评和认可。第四,在森林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过程中,森林工程专业骨干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并荣获“黑龙江省森林工程教育科学研究团队”称号。

[1] 林涛,李云成,詹静.森林工程专业发展思考[J].森林工程,2008,24(6):92-94.

[2] 郭克君.浅议森林工程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进程[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7,35(7):10-12.

[3] 薛伟,辛颖,杨铁滨,等.基于现代林业发展的森林工程创新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J].森林工程,2010,26(6):89-91.

[4] 薛伟,辛颖,杨铁滨,等.基于现代林业发展的森林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原则[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3):20-22.[5] 薛伟,辛颖,侯卫萍.基于特色专业的森林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森林工程,2011,27(5):87-89.

[6] 林文树,徐华东,薛伟,等.森林工程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森林工程,2015,31(6):158-161.

[7] 辛颖,李耀翔,狄海廷,等.森林工程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实践[J].森林工程,2016,32(1):94-96.

[8] 狄海廷,李耀翔,辛颖.虚拟仿真实验室资源共享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2):148-151.

[9] 李春生,杨玲玲.基于虚拟教学环境的新型教学方法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S1):99-103.

[10]施祝斌.虚拟仿真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0):78-80.

(责任编辑 柳小玲)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团队专项课题“森林工程学科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GJG1214001;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农林院校研究生个体培养质量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以森林工程学科为例”,项目编号JGXM_HLJ_2016114;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青年专项课题“森林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平台构建研究”,项目编号ZHD12150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