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的探讨

时间:2024-08-31

肖辉杰 曹琪琪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 100083)

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的探讨

肖辉杰 曹琪琪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 100083)

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应用型创新人才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高等学校与企业合作联合开展实践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实践教学内容与企业要求不接轨;其次,部分合作企业不能提供完备的实习条件;第三,校企合作缺乏政府的有力支持。为此,探讨了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的有效措施:第一,校企共同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联合培养企业需要的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双能型、应用型”人才;第二,校企共建科研平台,通过创建企业“生产实践基地”和高校“科研创新基地”,使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互利共赢;第三,政府应加大对校企合作的支持力度,促进企业和学校的长期合作,健全校企合作的保障制度。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培养了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提高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推动了科技成果的研发与转化。

高等学校;校企合作;实践教学

一、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国家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成为各高校不断探讨的问题。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它赋予了学生双重身份,即“学生与实习生”[1],也就是说学生在校内是高等教育接受者,参与教学活动,在企业则是实习生,进行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实现了学校与学生、学生与企业以及企业与学校之间三方共赢的良性格局。高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能够充分利用企业提供的实习条件,组织学生去企业实习,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给学生提供一个运用所学知识的平台,做到学以致用。同时,高校结合企业的需要,与企业共同制定实践教学计划,为企业培养自身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遇到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内容与企业要求不接轨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学生的教育仍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采取的还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考什么学什么”而非“用什么学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是一味地吸收教师灌输的各种知识,缺少质疑精神,综合素质也得不到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学能力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当学生进入企业后,无法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也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部分合作企业不能提供完备的实习条件

由于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较充足的空间场地,许多高校不具备建设的条件,因此希望联合企业共建教学实习基地。但是部分企业更注重短期利益,担心学生实习会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损失,造成了部分企业与学校合作时态度消极,不能给学生实习提供完备的实习条件。即便是有些企业与学校共建了实践教学基地,但由于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中缺乏有效的教学质量管理,如教师对学生的操作步骤缺乏有效的监管、学生之间对彼此的实践操作内容没有进行合理评价、实践过后没有对自身错误的操作进行自我反思等[2],致使学生在校外实习时,态度消极,对所实习的内容漠不关心,只是按照要求跟随教师在企业参观一下,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实习,影响了实习效果。

(三)缺乏政府的有力支持

虽然教育部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的新模式,但是由于目前国家对校企合作促进学校教学的支持政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对校企合作整体的推进过程缺乏有效的指导[3],致使企业的付出高于回报,降低了企业与高校合作的积极性,影响了学校和企业合作的融洽度。因此,要完善这种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政府的支持与鼓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应为校企合作提供合理的政策和有效的制度保证。

三、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应具备的条件

(一)具有完善的校企合作评价体系

校企合作评价体系应从高校、企业、学生3方面客观评价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从而促进校企合作更好地开展,为社会输送高质量、高水平的实用型人才。完善的校企合作评价体系,便于校企双方开展各种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有效合作,更好地推动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利合作,也为政府推动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提供科学依据。

(二)教师具有较高的实践教学管理水平

实践教学的质量除了与现有的教学条件和设备有关,更主要的是受教师的专业素质、责任心以及学生的主动性与自觉性的影响。学校应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具有过硬实践技能的教师队伍,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担当意识及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切实提高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学生具有基本的实践能力

部分高校过于注重学生对课本知识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了部分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不重视实践技能的锻炼,只是机械的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没有对其中深层次的含义进行了解,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各高校应将实践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提高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的认知,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育的积极性,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政府对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的支持

高校应积极地与企业、政府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除了利用学校已有的实训基地,还应通过社会支持、政府参与的有效方式建设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学生通过高水平的实践平台,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思辩能力,从而成为社会需要的具有高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四、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政府加大对校企合作的支持力度

政府应建立一整套有利于促进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3],促进企业和学校的长期合作。政府还应为校企合作提供更多有效便捷的信息服务,从而保障学校和企业能够长期稳定的合作,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赢。

(二)校企间建立稳定的沟通机制

校企应共同建立有效沟通机制,联合培养企业需要的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双能型、应用型”人才。企业可以长期聘请高校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员工培训,高校也可以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开展相关讲座。通过校企之间固定的人员互动,可以充分发挥高校的师资优势,增长企业员工的理论知识,同时高校教师的实践知识与能力也会得到锻炼与提高,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的互补。

(三)建立学生实习与就业的衔接机制

从市场角度看,高等院校作为供应方,提供的产品就是学生,而企业作为需求方,需要的就是技术和高质量的人才。校企合作可以实现人才资源共享,实现利益最大化,促进两方共同发展。学生的理论教学环节由高校负责组织实施,实践环节在企业完成,校、企、生三方可以签订意向性协议,学生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实习与就业联体,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三)校企利用各自的优势联合搭建科研平台

企业具有较好的生产制造和市场运作的条件,学校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完善的科研体系,高校与企业可以联合搭建科研实习平台。通过创建企业“生产实践基地”和高校“科研创新基地”,使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互利共赢。学校借助科研平台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企业利用学校提供的“科研创新基地”可以找到企业自身的创新点,从而创造更多的利益。

(四)建立实践教学监督管理机制

校企双方要建立起完善的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一方面要对校企合作课程的设置、主讲教师的确定、课程考核环节的监管等进行规范管理,另一方面还要对校企合作各环节的运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督导、检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设立奖惩制度,激励学生努力学习,锻炼实践技能,从而实现学校到企业的完美对接。学校还要完善安全教育制度和备案登记制度,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杜绝出现教师和企业都对学生疏于管理的现象。

五、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的成效

近年来,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本着开门办学的宗旨,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先后与北京市城建研究中心、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工程装饰有限公司、杭州大地科技有限公司、河北盛世圆福项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和信源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云南今禹生态环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等十几家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实践教学工作得以有序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培养了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例如,学院针对当前社会对于水土保持设计以及监测方面技术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增加了“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等相关课程。学生通过企业实践环节,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锻炼了工作能力,实现了人才从学校到社会的无缝对接。

(二)有效提高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借助于企业丰富的实践资源,学生完成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答辩等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巩固了专业技能,提高了实践能力,明确了未来职业规划,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断提高,近几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

(三)推动了科技成果的研发与转化

学院通过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加快了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通过专利授权,企业得到学院的科技成果,并在生产中尽快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近几年来,学院由学生参与完成并成功申请的各项专利有20余项,其中部分已被企业收购,实现了知识产权的成果转化。

随着我国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的教育模式是推动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策略,因此各高校应切实做好与企业联合开展实践教学的接轨工作,建立健全维护校企合作有效进行的保障制度,加快校企合作的建设进程。同时还要正确看待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共同探讨解决的途径,从而真正实现学校与学生、学生与企业以及企业与学校之间三方共同发展的美好格局。

[1] 黄静,梁维意,汤炎非,等.应用型本科快递物流管理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时代教育,2014,14(5):53-54.

[2] 魏菊霞,李志中,向燕飞,等.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ASP.net网站开发课程改革和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22(41):160-162.

[3] 杨雪.快递行业发展特点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新要求[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8(18):270-271.

(责任编辑 王 伟)

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荒漠生态系统水热传输和交换过程研究”,项目编号YETP075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