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教学型高校园林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探讨

时间:2024-08-31

金雅琴

(金陵科技学院园艺学院,南京 210038)

教学型高校园林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探讨

金雅琴

(金陵科技学院园艺学院,南京 210038)

基于教学型高校园林专业以培养园林应用型人才为主的认识,提出首先要优化园林专业教学体系,包括教材的更新与整合、实践教学环节的强化和重视课外专业技能的训练;其次园林专业教师要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应具有“理论”与“实践”的两栖性、“教学”与“科研”的两面性,应既是“高学历”又是“多面手”;最后提出应从关键环节入手强化园林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以实现学生就业为导向,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大力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改革现行的成绩考核体系,强调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毕业论文的选题,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最后环节。

高等学校;教学型;园林专业;能力培养;教学体系优化

大中专院校升格,高校合并,校园扩容,这一切都给21世纪我国的高校布局和人才培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与此相伴而生的教学型本科院校无疑将成为基层人才培养的摇篮。随着办学层次、办学体制的变化,升格高校、合并高校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对教师的教学要求都发生了变化。笔者结合金陵科技学院的实际,就教学型本科院校园林专业如何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一、教学型高校园林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再认识

目前,我国设置园林本科专业的高校通常可分为2种:一种是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大学,如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另一种是教学型或应用型大学,如浙江林学院、徐州师范大学、晓庄学院、南通大学、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1]。一般来说,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大学以培养研究型或复合型人才为主,园林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主要是地方高校、园林规划院或园林景观公司,主要从事园林教师、园林设计师或高级园林顾问等职业;另外,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选择考研深造。而教学型或应用型大学的园林本科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基层、面向企业、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园林应用型人才。对园林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是在掌握一定的理论体系的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学型或应用型大学所培养的园林应用型人才,既区别于高职高专类学校培养的服务于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技能实用型人才,又区别于研究型高校培养的通识型、综合型、研究型人才。

高校类型不同决定了其人才培养模式是不相同的[2]。应用型人才培养应以通识教育为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应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使学生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在生产与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理论和技术。因此,应用型人才应该既要有扎实的“知识”,又要有过硬的“能力”,更要有将理论与能力充分结合的“素质”,尤其是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应用型园林本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准确把握这一基本定位,重视学生能力和技能的培养,为地方输送理论牢固、技术过硬、动手能力强、高素质的园林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教学型高校园林专业教学体系的优化势在必行

园林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园林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科学知识,还要具备人文学科、社会学科、自然科学等知识;不但要学好植物学、生态学、树木学、园林制图、园林建筑、园林工程概算等基础性专业知识,还要了解各国的园林史、古代和现代的各种园林设计理念、生态理念以及研究各地的风土人情、地理知识[3-4]。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日益更新,国内国际形势和园林潮流的变化都很快,社会对园林专业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并注意知识的更新。

(一)教材的更新与整合

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许多新的园林设计思路和做法不断涌现。由于园林学科发展很快,所以传统的教材内容已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作为一线教师,要适应新形势对园林专业学生培养的要求,使教材改革和创新立足于完善的知识系统,并体现最新的研究成果;要促进多学科的交叉和多角度的分析,使教材适应新形势下多样化的教学需求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同时,教材内容的选择要考虑素质教育以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从而为促使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编写新的园林教材一定要以最新的科研成果为补充,以满足实际的教学需要为条件,并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准。因此,要积极引导名副其实的学科带头人、专家、学者参与新教材的编写,并由他们负责审订,以确保教材的质量和影响力。同时,一线教师的教案编写也应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注意知识的更新与补充。最近,金陵科技学院王春彦主编的《室内绿化装饰与设计》一书的出版,就是为了满足金陵科技学院园林专业的教学需要、及时补充科研信息和更新教材内容的新尝试。该书受到了兄弟院校的一致好评。

(二)实践教学环节的强化

新入学的大学生头脑往往是一片空白,对专业毫无概念。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使新生热爱专业、钻研专业,是新生入校的第一课。金陵科技学院的做法是:新生一入学,就安排每周一个下午的园林专业综合实习,使学生提前接触专业,并进行园林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综合实习,使新生对园林专业要学的管理技术、树种、花卉等主要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掌握基本的操作,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其专业兴趣。

接下来,在专业课教学中,金陵科技学院教务部门结合不同学科的教学需要和实际内容,加强了课程实习安排的合理性。近年来,学校在安排学生实习时充分听取任课教师的意见,灵活安排不同的实习内容,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提高了实习效果。例如,根据实践教学内容的要求,在不同的季节安排不同的实习内容,春季安排播种育苗、整地作床,夏季进行除草、嫁接,秋季进行果实的分类和树种识别,冬季进行采种或小品设计等。这样安排既照顾了不同学科的特点,也考虑了不同课程的实际需要,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重视课外专业技能的训练

课堂教学是有限的,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外专业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日益发展,高校规模普遍扩张。这种扩张不仅体现在招生人数的增加上,更重要的还表现为校园面积的日益扩大。随之而来的就是高校园林绿化的提高和升级、植物材料的日渐丰富。这为园林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的表演舞台和实习空间。如果能够顺应高校的发展,结合专业特点成立兴趣小组,参与校园的绿化和养护,就可以使园林专业学生随时观察校园园林花卉的生长规律和特点,并参与日常的管理。这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管理能力、交流能力、首创精神和合作态度,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近年来金陵科技学院开展的校园园林设计创新比赛,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参与园林设计并提出自己的思路和做法、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提高和锻炼的有益尝试。

同时,校外实训基地是拓宽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场地。几年来,金陵科技学院先后在溧水傅家边农业观光园、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中山植物园、南京中山苗圃、句容茅山林场、南京林家园园艺有限公司、南京锦江园林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对促进园林专业的实践技能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对园林专业教师的新要求

21世纪是高科技、信息化、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专业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业务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要勇于参与社会竞争、推动社会进步。要培养高素质的园林人才,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园林教师队伍。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园林教师必须加强能力培养,重视自身的提高。

(一)园林专业教师应当具有“理论”与“实践”的两栖性

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开设园林本科专业的高校是由过去的中专、大专或高职升格而来的,这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势所趋。随着学校的升级,对新进教师的要求标准也日渐提高。目前,普通高校新进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而具备较强应用技能的本科毕业生由于门槛问题往往被拒之门外。因此,目前新升级高校的新进教师大多具备较系统的理论知识,科研能力、文字表达和论文写作能力都很强;但是,这些从学校到学校的新“园丁”大多具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即基本的实践能力或操作技能较为薄弱。而像金陵科技学院这样的教学型或应用型大学,园林本科专业所培养的是园林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学型高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定位决定了教师应具有“理论”与“实践”的两栖性。如何在短时间内加强新进教师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大多数教学型本科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园林专业教师应当具有“教学”与“科研”的两面性

金陵科技学院由职业性大专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是学校质的飞跃。承担科研课题是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渠道,是加强教师业务能力培养的重要渠道,也是提高学校办学知名度的重要途径。目前,在我国,不管是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还是教学应用型大学,都把科研业绩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评价指标。因此,金陵科技学院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积极申报科研课题和参与课题研究,尤其是引导新进教师积极参与。近年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金陵科技学院有相当一部分年轻教师申请到了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这促进了教师学术研究的延伸,也是新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的重要表现。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在科研中得到实训,在科研中得以成长。

(三)园林专业教师应当既是“高学历”又是“多面手”

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应用型园林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要求专业课教师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在知识层面上具有高学历,在技能层面上是多面手。笔者认为兄弟院校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例如,鼓励专任教师获取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或园林建造师资格,并鼓励园林教师获取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等职称资格;利用高校附属设计院(所)的便利条件,为园林教师参与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实际工作提供机会,使专任教师能够及时更新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实践能力;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具有较强实践能力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如在选拔培养专业带头人、申报高一级职称时给与优先考虑,并把教师的实际工作阅历和效果作为聘任、加薪和职务晋升的重要条件来考虑等。此外,有的高校还建立了新进园林教师定期实践和到基层锻炼的制度。

四、强化园林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几个关键环节

(一)以实现学生就业为导向,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目前,教学型高校的园林专业本科毕业生除了有一部分考研深造之外,就业的主要单位是基层城乡规划设计院、绿化设计企业、工程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等。就业流向的变化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渴望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工作中能真正得到运用,并得到就业单位的认可。因此,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核心、以黑板为手段的单向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外向型、多样化的现代教学方式是21世纪园林专业课程教学的必然趋势。

在新形势下,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现场教学已经是园林教师普遍应用的教学方式。近年来,我国城镇园林化、居住区公园化的发展很快。公园广场、公共绿地、新建大学城、城郊开发区、高档居民区都是园林专业学生很好的实习基地。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结合课堂理论教学,适时地带领学生到室外进行课程实训,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实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此,笔者尤其要强调的是应以就业为导向引导园林专业的教学改革,以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也就是说,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要考虑就业单位的需要。因此,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城市园林化发展的有利形势,使学生把握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园林化发展的新趋势,并不断充实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通过参观考察和问卷摸底进一步了解相关就业单位对园林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要求和能力素质要求。例如,不少园林设计企业需要的毕业生不仅仅要有基本的设计制图技能,还要有扎实的植物识别能力和过硬的植物栽培知识;有的企业为了适应招投标工作的需要,要求毕业生要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过硬的文字组织技能。总的来看,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就业单位对园林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并呈多样化趋势。这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

(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大力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对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和继续,是强化学生自学能力的锻炼场所,也是学生拓宽知识、发展能力的新阵地。

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是“第二课堂”的重要内容。科研成果可以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反过来又有利于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和培养科研人才。因此,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在实践中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促进其个性的良好发展,使他们学会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生产、科研和实验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要及时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充实到园林专业的实验实习教学中去。

学校的升格和教学评估,都使教学型高校日益重视科研工作,科研业绩也成为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考核指标。金陵科技学院尤其注重鼓励教师申报与专业相关的应用型科研项目和规划设计项目,目前学校许多年轻教师的科研任务都很重。因此,笔者认为应积极吸引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使师生共学成为大多数教师从事科研活动的主要方式。其实,将学生吸纳到课题组参与课题研究,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实践实习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也可以解决教师在科研中面临的人力不足问题,减轻教师的压力,是两全其美的做法。当然,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教师要耐心做好指导和示范,并加强监督,防止弄虚作假和学术腐败。

(三)改革现行的课程成绩考核体系,强调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

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学型高校园林本科专业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需要。然而传统的课程成绩考核体系往往以理论考试为主,书面考试较难考核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反映学生掌握技术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应建立新的教学考核体系,强调应用能力的考核,突出考核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首先,在考核内容上,要坚持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例如,园林树木学课程考核的重点是考察学生对野外树种的识别能力,采取的考核方式是在野外现场要求学生识别树木种类,让每个学生轮流说出每个种的名称、分布及主要的生态习性,并在规定时间内写出种的学名和中文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再如,园林植物栽培学课程考核的重点是考察学生基本的育苗技术与操作技能,采取的考核方式是要求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嫁接或修剪操作,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检查操作效果。

其次,课程的期终考试总成绩应根据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按一定的比例加权计算,从而使课程成绩考核体系更加合理。此外,其他学科的课程考试也可结合自身的特点,适当增加或减少野外实践技能考核成绩所占的比例。

(四)重视毕业论文的选题,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最后环节

教育部明文规定,毕业设计和论文答辩是学士学位授予的必要条件。大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撰写论文)的阶段是园林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最后一环,是学生丰富阅历和开阔眼界、整理知识框架、查缺补漏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联系工作单位和确定工作意向的关键时期。在进行毕业设计(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大学生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逐步认清自己的优缺点,既有利于增加自信心,又可以及时查缺补漏;同时,在毕业实习期间的表现有可能使大学生被实习单位录用。因此,高校应重视应届毕业生毕业设计与论文写作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关注大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最后环节。

大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是令许多专业课教师头疼的难点之一。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既要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又要着重实践锻炼;既要考虑学生的完成能力,又要考虑学生的论文要有东西可写。目前,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普遍存在以下3个问题。

①选题理论性太强,与专业结合较少。例如,一些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教师为毕业生提供的选题大多是“×××生理机制研究”“×××的内源激素研究”“×××遗传多样性研究”“×××胚胎学研究”等。由于这些选题过多地强调实验理论研究,所以对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硕士毕业生较为恰当,但对园林本科专业应用型毕业生来说,则有些过于偏畸,而且与他们今后所从事职业的要求相距太远。

②选题内容空洞,实践性不强。例如,一些从事园林理论研究的教师为毕业生提供的选题大多是“×××设计思想研究”“×××园林理念研究”“×××园林意境研究”“×××景观布局研究”等。这些选题过多地强调基础理论的研究,对园林本科专业应用型毕业生来说,过于理论化,而且题目太大,以本科生的理论水平很难写出像样的论文。这也将给教师的论文批改增加难度。

③选题过于简单化。例如,一些新进教师为毕业生提供的选题大多是“×××行道树设计”“×××植物调查与分析”“×××园林植物组成调查”“×××绿地植物的现状分析”等。这些选题范围太小,对园林专业本科毕业生来说,过于简单化,可以应用到的知识很少,研究深度也明显不够,学生往往在短时间内即可完成外业设计和论文写作。这容易使学生产生应付心理;也使学生实践操作的内容十分有限,随之丧失最佳的实践锻炼机会。

为了强化园林专业本科生能力培养的最后环节,笔者建议毕业论文的选题应注重结合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结合园林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选题,最好是结合用人单位正在开展的工作选题。这样既切合实际,又易于完成,还能够使学生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岗位。②结合教师的研究课题选题。教师的一些研究课题,尤其是应用型研究课题,应当是本科毕业生选题的重要来源。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顺利地完成毕业论文,又可以使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轻松地完成课题研究。③结合学校的教学实验条件选题。近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学校的硬件设施日益完善。先进的教学实验仪器为大学生顺利地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保障。因此,新升格的本科院校应该尽快改革以往简单化、低水平的实验实习,使高档的实验实习仪器得到充分利用。尤其是高校新进的高层次的青年教师应该成为这些高档仪器的使用者和使用知识的传授者,通过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先进的实验实习仪器,使大学生毕业论文的研究深度有所加深、质量有所提高。

[1] 瞿志印.高等农业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几点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9(8):3-5.

[2] 张日新,梁昱庆,汪令江,等.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3(4):1-4.

[3] 卢山,胡绍庆,陈波章,等.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J].园林教育,2009(10):66-69.

[4] 丁绍刚.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现状与教育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园林,2001(4):15-17.

(责任编辑 柳小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