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吴海波 张志华
(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工作处,昆明 650224)
提高林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
吴海波 张志华
(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工作处,昆明 650224)
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在阐述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学校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存在的问题,即研究生生源质量下降、学校教学资源供给不足、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不高等;提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创新举措,包括推行研究生招生机制改革,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吸引优秀生源;规范研究生培养流程,强化过程管理,确保培养质量;注重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和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学位授予环节的管理,确保论文质量;健全组织机构,推进管理科学化和信息化;加强学科建设,提高研究生科研和学术水平等。最后,探讨了学校今后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路,即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研究生素质教育;加强导师队伍管理,提高导师指导水平;加强研究生联合培养,加大研究生教育经费投入;改革管理体制,加强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监控,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等。
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管理体制;招生;教育教学
当今世界,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直接承担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的使命。2000年以来,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教育规模得到了迅速发展,2009年学校招收了345名科学硕士和326名专业学位硕士。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近年来,学校就如何确保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目前,西南林业大学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一所独立建制的高等林业院校。学校1978年开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2009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国家立项建设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现有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3个,有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2个;有在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808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519人。在30多年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学校始终把研究生培养质量放在首位,注重加强和改进对研究生培养的管理,不断提高研究生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
西南林业大学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高等林业院校,多年来为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和西部大开发培养了大批的林业高级人才。但是,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农林类研究生招生政策的调整,学校的研究生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西南林业大学属于地方院校,与“985”和“211”重点建设高校相比,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教学条件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学校在吸引生源尤其是优秀生源报考研究生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近年来,随着农林类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的改革,以及研究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作为西部边疆地区的农林院校,学校的研究生报考数量呈现相对下滑的趋势,而且生源中重点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所占的比例一直相对偏低。例如,2009年,在学校录取的345名研究生中,第一志愿录取的考生仅为146人,录取的调剂志愿考生为199人,所占比例接近60%。此外,在报考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的生源中,同等学历生源和跨学科生源较以前有所增加;同时,被录取考生的考试成绩总体不高,专业素质和英语水平相对较低。这些都使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面临一定的困难。
近年来,西南林业大学在读研究生的数量逐年增加。相对于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研究生培养条件的改善却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师资力量、实验条件、学生学习和生活场所等教学资源供给不足。例如,一些对实验教学要求较高的理学、工学学科,实验室空间有限,不能容纳众多的研究生同时做实验;或者由于实验仪器设备相对缺乏,所以学生只能停留在理论学习阶段。随着在读研究生数量的增加,研究生导师人均指导学生数也在逐年增加;与此同时又存在部分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数量相对较多而个别导师却招不到研究生的两极分化局面。
研究生培养条件的改善主要依赖于教育经费的投入。多年来,农林科研究生培养的教育经费投入主要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渠道过于单一且经费相对偏低。所以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所需的经费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科及导师科研经费的支撑。由于农林等学科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近年来虽然西南林业大学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数量的上升势头较好,但与其他高校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近年来,西南林业大学的研究生毕业人数不断增多,虽然每年评选出来的校级优秀硕士论文数量呈上升趋势,但与云南省其他高校相比,入选省级优秀硕士论文的数量和比例都偏小。例如,2007年学校有130名硕士研究生毕业,但毕业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硕士论文的仅有2篇。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校在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控和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不足,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总体质量还有待提高。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有2个方面:一是学校的硕士专业分布不平衡,有些专业只有寥寥几个研究生,而有些专业的研究生人数达到了六、七十人;二是录取的跨学科或同等学历研究生人数较以前有所增加,对传统的研究生教育“优质优教”模式提出了挑战。这些都必然会影响研究生的科研和学术水平。
2005年以来,西南林业大学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和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面对研究生教育扩大招生规模与优秀生源不足的矛盾,西南林业大学积极采取措施,一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生源,鼓励本校应届本科生积极报考研究生,并对考取研究生的给与表彰和奖励;同时,对第一志愿报考西南林业大学并被录取的研究生全部实行公费培养;另一方面加大研究生招生宣传力度,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全国各地的研究生招生宣传会,大力宣传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吸引优质生源报考。此外,学校还积极主动做好研究生录取调剂工作和复试工作。通过实施这些优惠政策,近年来,学校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呈较为稳定的上升趋势。
西南林业大学严格地规范研究生培养的每个环节,要求跨学科或同等学历录取的研究生必须选修3门以上本科主干课程;对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可行性进行严格的审核,对研究生的实践教学、劳动实践、学术活动等实行学分制管理;建立和完善研究生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制度,以及研究生个人学术报告制度;坚持实施淘汰制,对达不到要求的研究生中止培养,或者只发给结业证书,以确保毕业研究生的质量。同时,西南林业大学还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学院、导师在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中的职责,强化奖惩和问责机制;执行导师见面制,要求导师与所指导的研究生定期见面。这既有利于导师及时了解研究生的学习情况,也有利于研究生向导师集中请教,有利于研究生之间互相学习和交流。此外,对有特殊需求的研究生实行个性化培养和个性化管理,不受培养方案的限制,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培养更多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西南林业大学注重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学校的人文社科系为研究生开设了人文讲座,举办了以“感恩的心”等为主题的各种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通过组织研究生风采大赛、书画比赛、“绿色希望”大合唱以及研究生学术活动月、研究生文体活动月等各种活动,引导研究生凝练心智、陶冶情操,培养研究生团结协作、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西南林业大学对研究生学位授予环节加强管理,坚持执行论文发表制度和学位英语通过制度;对申请提前毕业的研究生专门制定了《西南林业大学优秀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的规定》,其中明确规定了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行匿名评审制度,以确保论文质量;对在规定时间内毕业的研究生实行学位分委员会论文初审制度,严格监控学位授予环节,并实行淘汰制,对不能按期完成论文答辩的研究生只颁发结业证等。
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工作处现设立了招生办公室、培养科、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学生科、处办公室等部门,进一步细化了分工,对研究生实行归口管理,使研究生从“入口”到“出口”都有专人专管,使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更具规范性和科学性。同时,完善的规章制度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为了促进研究生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学校根据科学发展观学习成果,重新修订了《研究生工作手册》,完成了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初步构架,目前已可以初步实现研究生的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水平。
根据“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平台、创新科研成果、培育优秀人才、营造学术氛围”的学科发展目标,西南林业大学启动了新一轮的学科建设,遴选出了植物学等8个校级重点学科,并对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8个校级重点学科的学科负责人资格进行了新一轮的认定;通过与院(系)及学科负责人签订学科建设项目合同书,明确了学院、学科负责人的工作职责和权利;加大对各学科的经费投入,要求各学科根据自身的建设目标,定期举办导师论坛、研究生论坛等学术活动,在增强学校学术氛围的同时,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学术水平。
针对上述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西南林业大学自身的发展状况,笔者认为,学校应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并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对研究生教育的各个环节加强监督和管理,以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一方面,学校要优化研究生课程设置,通过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科学的课程体系,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知识平台;还要开发一些研究型课程,启迪学生思维,增强动手能力,培养研究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积极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在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启发式、探讨式等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学校要通过政策导向和激励措施,提高任课教师对研究生教学的重视程度。例如,通过评选研究生精品课程、设立研究生教材建设基金和研究生教育研究基金等,鼓励教师和管理人员开展研究生教学和管理研究,以提高研究生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1]。
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学校应严格执行研究生指导教师竞聘的资格审核和在岗研究生指导教师的业绩考评等管理办法。对在岗研究生导师进行定期的考核并辅以奖惩手段,一方面可以淡化导师的“身份”意识,强化其“岗位”意识和职责,彻底改变导师能上不能下的状况;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导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发表高水平的论文,以提高申报课题的命中率[2]。同时,学校应对新遴选上岗的研究生导师加强培训,聘请具有丰富指导经验的优秀导师为新上岗的导师传授经验,并请主管部门介绍国家和学校有关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政策。这不仅可以使新上岗的导师充分了解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各环节和研究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而且有利于促进导师间以及导师与管理人员间的沟通和交流。
学校要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科研课题多、科研设备好的优势,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以弥补部分校内导师科研课题不多、经费少以及学校实验设备短缺等不足。而且,联合培养研究生还有利于拓宽研究生的视野,锻炼其动手能力;同时,也为研究生的就业和深造创造了条件。例如,近年来西南林业大学与中国林科院、云南省林科院、广东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所签订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协议,有近20名研究生通过联合培养模式不仅顺利毕业还考取了博士研究生。
教育经费紧张一直是各高等农林院校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而研究生培养质量不仅关系着高等院校科研成果的产出,还会影响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因此,为了保证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必须在有限的教育经费中拿出一部分,加大对教学科研基础设施的投入;并注重多渠道筹措经费。此外,还要加强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设立实验中心、实现设备共享等,提高先进设备的利用率,并促进学科交流和边缘、交叉学科的发展。
随着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往由研究生处实行一级管理的模式已出现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下研究生培养的要求。因此,学校应借鉴其他高校采用二级管理模式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研究生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充分发挥校、院双方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应加快研究生管理网络信息化进程,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便捷的特点,将研究生管理纳入信息化管理的轨道,以便于信息交流与反馈,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学校要对研究生培养过程加强监控,如切实落实论文开题和中期考核制度;全面实行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制度;对学位论文评阅人的资格严格审查,建立论文评阅人档案;严格控制日答辩人数;对学位论文进行抽查等,这将有助于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3]。
总之,研究生培养不仅仅是研究生管理部门的一项中心工作,还与学校的科研工作、学科建设、人事工作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等都息息相关。只有树立“求质量就是求生存”的质量意识,踏踏实实做好各项工作,才能使高校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更上一层楼。
[1] 殷翔文.着力营造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生态环境[J].中国高等教育,2005(18):9-10.
[2] 赵双娟.新形势下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教育研究,2006(4):137-138.
[3] 李建成,孟兵.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3,26(2):44-45.
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Gy100049。
(责任编辑 柳小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