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龙山县和花垣县现状浅谈湘西黄牛产业发展

时间:2024-08-31

龙汉青,朱永华,黄若琪

(1.湖南省花垣县畜牧水产局,湖南 花垣416400;2.湖南省龙山县畜牧水产局,湖南 龙山4168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对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需求量越来越大,以湘西黄牛为主的草食牧业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现就从龙山县和花垣县的实际情况作以探讨。

1 基础条件

1)花垣县18个乡镇动物防疫员有编制数63名,实有人员57名,平均每个乡镇达3名。目前,该县288个均择优聘请了一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建立健全了动物防疫保障机制和村级防疫员报酬补助机制。通过示范带动,2012年由德农牧业担保农户贷款购置能繁母牛,先后在全县范围内建设了9个肉牛标准化养殖小区。今年新发展5个养殖合作村,即长乐乡长潭村,边城镇茶园坪村,新街村,和平乡通州村,雅桥乡岩科村,发展农户140户,共存栏黄牛882头,其中能繁母牛640头、牛犊242头。支持新农源养牛合作社,新建了高标准养殖示范场。目前,现代肉牛示范县项目已完成3家养殖场、5户养殖大户的标准化改造。

2)龙山县畜牧水产局有一支由40多名高、中级畜牧科技人员组成的专业科技队伍,在秸秆处理、种草养畜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二是湘西黄牛种群基础较好。据2013年7月畜牧业生产情况调查,全县湘西黄牛存栏5.8万头,其中能繁母牛2.4万头。三是肉牛品改已初见成效。近年来,我县得到省局支持,建立完善了牛品种改良网络建设。全县设立县级品改站1个、乡级品改站34个,先后培养县级品改员12名、乡级品改员40名。2012年,全县引进良种牛冻精6 000支,完成牛冷配4 500胎次,受胎率达66.8%,产2011年品改犊牛3 800余头。

2 天然资源的优势

1)花垣县有天然草场4.58万hm2,占全县国土面积41.2%。其中66.7hm2以上集中连片草场27处,66.7hm2以下草场46处,70%的草场分布在莲花山、台山、高原高球、长潭山五台山、摩天岭、太阳山等六大天然草场。全县林间草场、天然草场理论载畜量达5.7万个黄牛单位,加上秸秆作物12万t、常年人工种草0.5万hm2,全县理论载畜量约7.2万个黄牛单位。目前我县实际利用约3万个黄牛单位,有4万个以上黄牛单位的载畜量可利用。2012年全县存栏湘西黄牛6 725头,比2011年增长26%;能繁母牛由1 700头增加到目前的3 000头。全县已建成年存栏能繁母牛达50头以上的湘西黄牛小区9个,发展年存栏能繁母牛达5头以上养牛专业大户138户。“湘西黄牛”商标已获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湖南省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县之一。

2)龙山县草场总面积为10.8万hm2。加之,过来10多年来退耕还林还草以及撩荒地面积,目前,全县实际草场拥有面积可达15万hm2,占全县总面积31.3万hm2的47.8%。全县2 188片草场中,66.7hm2以上成片草场有345处,66.7hm2以下的成片草场有1 843处,666.7hm2以上的草场有11处。尤以武陵山脉为主体的黄连界、洛塔界、可立坡、八面山等四个草场面积最大,如八面乡云青草场面积为769.2hm2;大安乡翻身草场面积为802.8 hm2;洛塔乡的满梭草场面积为1 549.9hm2,辽叶乡可立坡草场面积为1 293.5hm2。

3 政策发展保障

1)花垣县过去牛肉加工以家庭作坊为主,产能低、品质参差不齐,效益也难以保证的现状,如见以湖南德农牧业公司为龙头,在基地建设、加工生产线、技术服务等进行了重点扶持。其中,德农牧业累计完成投资1.32亿元。核心示范场完成投资4 656万元,种植牧草98hm2,修建栏舍17栋,存栏湘西黄牛1 300头,其中核心保护群600头,现德农牧业公司已被确定为国家级保种场及省级肉牛标准化示范养殖场;在州内建设黄牛养殖示范乡镇10个、示范村20个,发展养殖户400户,存栏湘西母本黄牛2 100头。目前大型育肥场和屠宰加工生产线已完成选址,正进行环评。

2)龙山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湖南省扶贫攻坚湘西地区的主战场,具有前进的后发优势和发展后劲,特别是国务院批复《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以后,把湖南省龙山县和湖北省来凤县作为全国14个扶贫攻坚片区,唯一的一个经济协作示范区,在产业建设、区域合作等方面实行先行先试。2012年开工建设了龙永高速公路,2014年即将开工建设贯穿我县境内的黔张常铁路,以及县内交通网络的提速升级,将彻底破解制约龙山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同时也将凸显龙山县交通枢纽的重要地理位置。

4 存在的问题

1)长期以来,龙山县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牧业发展缓慢,得天独厚的草山草坡优势未能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大部分成片连块草场因距离农民村寨较远,大多为未利用的处女草地,处于自生自灭状态。而距离农民村寨较近的田、土、河、路等四边零星草场重度被放牧利用,以致草场退化。据理论测算,全县草场载畜量为20万个黄牛单位,加之全县年产40万吨的农作物秸杆及疏菜瓜果等资源,若加以开发利用,全县总载畜量可达30万个黄牛单位。目前,全县实际年载畜量不足8万个黄牛单位,其利用率仅为26%。①是科技实力不足。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往往偏重于养殖数量的增加,缺乏对一些科学技术的运用,所以养殖业商品率不高,品质差,市场竞争力不强,往往是养殖风险大于收益。譬如龙山县八面山传统养牛习惯较好,据最近统计,存栏湘西黄牛20头以上的养殖户有18户,但90%以上的养殖户没有修建专门的、标准的牛舍,没有青贮、氨化等饲草加工贮藏设施设备;②是产销脱节,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体系不健全。目前龙山县分散养殖为主的模式与市场经济的规模效益难以对接,大多数农民经济实力与政策投资导向难以良性接轨,主要是没有“龙头”企业带动,产品销售难以保证,受市场影响的因素较大。县内仅有一些规模小、设备落后的肉食品粗加工作坊,除此而外畜禽水产品几乎是原产原卖。所以,产品附加值不高,经济效益低;③是经济实力不足。与发达地区相比较,龙山县目前还处于贫困落后时期,财政、农民无力加大在畜牧产业方面的投入,以至于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养殖难以完全实现。

2)花垣县县肉牛产业发展资金投入量较少,在养殖户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冷冻精液补贴上,养牛农户没有得到直接的扶持,加上品改经费、培训经费欠缺等原因,养殖技术指导与服务比较滞后。由于肉牛养殖周期长,投资回报慢,每头牛养殖成本5 000元左右,在正常情况下,2~3年内没有效益,造成养殖农户资金周转空缺。加上融资困难,信贷资金额度小,补栏资金不足,导致农户养殖积极性降低。虽然有德农牧业公司这一龙头企业带动,但是公司是由矿产资源转型的公司,在其思考方式和推广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需要探索和改进。花垣县肉牛产业缺乏具有较强的内联农户、外联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带动肉牛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尤其缺少精深加工产品、品牌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肉牛产品多为活牛,产、加、销各环节衔接不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对肉牛养殖业的拉动力、支撑力很弱,产业关联度较差,使千家万户分散的养殖户进入大市场缺乏稳定的支撑载体。

5 看前景需创新机制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善膳食结构不断改善,加之新一轮消费升级,畜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尤以草食动物产品需求最为突出,对畜牧业发展产生了持续的拉动力。2012年牛肉人均占有量,世界发达国家在50kg以上,世界人均10kg,而我国却不足5kg,特别是南方一些地区不足2kg,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1)龙山县里耶秦简的发掘,引来了龙山县旅游产业发展,扩大了肉食品的市场需求,在“吃”、“购”要素方面将形成巨大消费市场,为草食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本地消费市场。

2)德农公司从矿产资源转型为草食牧业龙头企业,也为花垣县未来的发展道路提供了一个思考和探索方向。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对经济的长效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制约性。花垣县委县政府也高度重视,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狠抓“省级肉牛示范县”的带动作用,减小养殖户的养殖风险,确保养殖户能够真正受益。

3)探索建立生态化家庭农场模式,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一大亮点就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提出鼓励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以及农民合作社的发展。

畜牧业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建设生态家庭农场是一个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良好发展模式。家庭农场至少要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个是要保证家庭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这个素质就包括文化技术知识水平,劳动力的竞争本领和商品意识的高低以及家庭成员的和谐程度。另一个就是草牧场的面积和质量。特别是有了适当规模的草场,提高载畜量,家庭农场就成功了一半。家庭农场的探索发展模式,并不是无源之本。湘西有着丰富天然的草山草坡,勤劳朴实的民族本色,建立生态家庭农场有着取之不尽的资源。就实际了解的情况看,我们已经存在一些家庭农场的雏形模式。例如德农牧业公司在吉首市雅溪社区建立的第一个湘西黄牛养殖家庭农场示范基地。场主叫覃建湘,40多岁,曾经是一位屠夫。自去年女婿参加了吉首市政府举办的免费畜牧养殖技术培训班后,全家老小一共8口人远离喧嚣,移居深山,和当地村民签订了80hm2荒山的租赁合同,开始建立自己的家庭农场。由于畜牧养殖事业辛苦见效较慢,加之是本地人的优势,村民们前三年免其租金,以后适当表示即可。覃建湘先期投入10来万,解决了水电问题,修缮了部分毛坯路,种植了桂牧一号和黑麦草改良了部分荒山。现有规模除了德农公司配备的30头已孕能繁母牛外,尚有波尔山羊100余头,生猪5头,土鸡几十羽,无公害蔬菜一两亩。如今虽然都是处于投入和付出阶段,但是全家人的热情和势头都很高。特别是有了德农公司的支持,覃建湘更是觉得信心百倍。他表示,即使得不到任何外界的支持,全家人也会把这个产业坚持做下去,相信付出总有回报。

从其他县市畜牧水产局的一些资料显示,可以看出规模化小型化的家庭农场模式已经初见雏形,以后必将成为湘西自治州家庭农场发展模式的主流。家庭农场模式的发展,不仅可以环保化节约化循环利用降低养殖成本,还可以增加部分劳动力的就业渠道,缓解“留守”“空巢”等社会现状。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湘西这块神秘富饶的土地,集天地之灵气,为我们每一个湘西儿女提供了良好和独特的资源优势,提供了优秀的“天时地利”之本,我们自然懂得去珍惜和发展。湘西黄牛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某一个县市的方针政策,而是整个湘西自治州在农业产业上刻不容缓的发展路径。当地政府、畜牧部门以及上级政府,畜牧等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整合全州资源优势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很紧迫性。如何将“人和”发挥到极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首要问题。我们要保护和扶持现有的龙头企业,加大“花垣肉牛示范县”的推动力量,因地制宜在州内其它县市建立牛源基地,“因材施教”地推广和发展农户。学习和借鉴重庆丰都,怀化新晃等的先进经验,在能繁母牛、栏舍建设等补贴上给予倾斜,重视基层畜牧技术人员的改革体制和激励机制。整合全州的资源优势,在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主动三者之间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形成紧密的利益关联,达到“人和”,努力打造武陵山扶贫攻坚计划“草食牧业示范窗口”,确保湘西黄牛产业长效稳定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