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起多发性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治报告

时间:2024-08-31

李旭蓉,何彦春

(甘肃省张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张掖 734000)

山丹县、民乐县沿祁连山的乡村多为农牧交错区域,每年6月份农户饲养的牛羊多数转到夏季牧场放牧或转到农区集中饲养育肥。从2010年6月上旬开始,陆续有群众反映放牧的牦牛或舍饲的黄牛发生零星死亡,至7月份共有2县5个地方报告病情,共发病35头,死亡12头。

1 发病症状和剖检变化

据调查和现场观察,发病症状表现不一。急性发作的主要表现为体温高达41~42℃,精神沉郁、反应迟钝、肌肉震颤,呼吸、脉搏加快,眼结膜潮红,食欲废绝,反刍停止。病牛表现为腹痛,腹泻,常回头观腹,死亡很快,一般病程为24 h左右。个别未观察到症状,发现时已死于圈舍。慢性发作的主要除表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等全身症状外,还表现为颌下、喉部肿胀,有时水肿蔓延到垂肉、胸腹部、四肢等处。眼红肿、流泪等症状,病程一周左右。

剖检变化主要是全身内脏器官出血,皮下组织和肌肉出血;咽喉部、下颌间、颈部与胸前皮下发生明显水肿,切开水肿部会流出微混浊的淡黄色液体;上呼吸道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肺组织切面呈大理石样病变,胸腔积聚有絮状纤维素的渗出液;胃肠呈急性卡他性或出血性炎。

2 实验室诊断

2.1 直接镜检

经对3头咽喉部水肿、体温升高病牛的血液作推片,瑞氏染色、镜检,发现大量的两极染色的短小杆菌。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阴性、两端钝圆短小杆菌。

2.2 分离培养

无菌采取病料,接种于血液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37℃培养24 h,麦康凯琼脂上无细菌生长,在血液琼脂平板可见有淡灰白色、圆形、湿润、不溶血的露珠样小菌落。涂片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3 防治

从发病表现、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结果确诊为牛巴氏杆菌病。确诊后立即调运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疫苗,对发病地区及周边地区的牦牛及黄牛开展紧急接种,100 kg以下的牛,皮下或肌肉注射4 mL,100 kg以上的牛注射6 mL,共接种3万头。对发病症状较轻的用氧氟沙星肌肉注射,3~5 mg/kg体重,另外配合降温、强心、止泻等对症治疗,连用2~3 d。症状较轻的经治疗康复。经采取综合措施后,发病逐渐停止。

4 小结

巴氏杆菌为条件病原菌,常存在于健康畜禽的呼吸道,与宿主呈共栖状态。当牛饲养管理不良时,如寒冷、闷热、潮湿、拥挤、通风不良、疲劳运输、饲料突变、营养缺乏、饥饿等因素使机体抵抗力降低,该菌乘虚侵入体内,经淋巴液入血液引起败血症,发生内源性传染。病畜由其排泄物、分泌物不断排出有毒力的病菌,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和外界环境,经消化道感染或呼吸道感染健康家畜。本次病情多发生在牛群转场或转群后不久,且发病地区早晚气温变化大。为了防止类似情况发生,该地区以后每年应定期接种疫苗,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在转场、气温突变等应激条件下要特别注意加强护理,提高机体抵抗力,防止疫情再次发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