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摘要:文章从地方文献的概念谈起,以宝鸡市图书馆为例, 探讨了新时期地方文献馆藏资源体系建设、读者工作,及对做好地方文献工作的思考。指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及利用,是图书馆一项重要的业务工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它对于存史资政、建设特色馆藏,打造馆藏亮点、重点,满足读者借阅需求,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图书馆 地方文献 资源建设
1地方文献的概念
“地方文献”一词是杜定友先生于1957年提出的,它是指有关本地方的一切资料,表现于各种记载形式的,如图书、杂志、报纸、图片、照片、影片、画片、唱片、拓本、表格、传单、票据、文告、手稿、印模、簿籍等。[1]
它是反映特定区域内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沿革、发展及现状的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的总和。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和保存价值,并具有“一地之百科”的丰富内涵和“原汁原味”不可替代的独有特色;同时还具有“资政、励志、存史”的重要价值。因此,地方文献工作是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一个重点和亮点。
2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
征集工作是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全面、系统的征集到本地区的相关文献,是开展数据库建设,读者工作的前提。
宝鸡市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征集方式主要有:
(1)到市方志办、政协、文联、社科联等各有关单位、作者那里上门征集;
(2)参加各种新书发布会,接受社会各界捐赠;
(3)和各省、市、县区图书馆交换、互赠书刊;
(4)采购相关书籍等;
(5)凡宝鸡地区作者,宝鸡地区出版物及内容有关宝鸡的其它地区出版物、文稿等,都在我馆的征集范围之内。
在征集工作中,要重视文献征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它的征集原则以“收齐收全”为宗旨。
其中,地方文献中的地方志或其他部门志是有明确区域性、专业性的史志文献,其收藏价值和史料价值较高,是地方文献征集中的重要类目。如本馆近年来征集到的有:《宝鸡年鉴》(2008至2020年度)、《宝鸡市政协志》、《宝鸡市教育志》、《宝鸡工业志》、《宝鸡气象志》、《宝鸡日报社志》、《宝鸡市公安志》、《凤县县志》等,进一步丰富了馆藏。
在充分征集本地区地方文献的基础上,本馆还十分重视和其他兄弟图书馆的文献互换和交流工作,每年都有上百种地方文献用于向省馆、各地市图书馆的交流,对于丰富各馆馆藏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馆藏资源体系建设
馆藏资源是图书馆最为宝贵的资源,图书馆馆藏资源数据种类繁多,既有书目数据,也有文本、图片、音视频、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只有被充分利用,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2]
3.1体系规划
规划的目的在于构建科学、合理的藏书体系,避免盲目的收藏和遗漏,突出收藏的重点和亮点。
宝鸡市图书馆成立于1957年,一直比较重视地方文献的藏书体系建设。本馆入藏的地方文献主要包括:
(1)本地的年鉴、各部门的志书,文史资料,专题资料汇编等;
(2)本地作家出版的文学作品,书法、绘画作品及手稿等;
(3)家谱;
(4)反映本地人物、事物的其它作品及音像资料等。
现存地方文献有3千多种、5千余册,品种丰富、涉及面广,已形成了一定的馆藏特色。其中,关于地方志、文史資料的收藏,更是馆藏的重点。
3.2数据库建设
当今世界,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为特征的第三次信息化浪潮正扑面而来,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3]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知识图谱等技术不断发展,为图书馆数据库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3.2.1地方文献馆藏回溯建库
近年来,我馆对馆藏地方文献进行了回溯建库。经过两年多的紧张工作,于2009年底完成。使地方文献检索更简捷、方便,使读者在计算机互联网上、手机上就可通过宝鸡市图书馆的网站,检索本馆地方文献书目,受到读者好评。
3.2.2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建设
宝鸡古称陈仓,历史悠久,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里,周秦王朝的发祥地,有“青铜器之乡”、“民间工艺美术之乡”和“佛骨圣地”的美誉。汉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指的就是这里。宝鸡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很丰富,有:凤翔木版年画、凤翔泥塑、宝鸡社火、西秦刺绣、炎帝陵祭典。[4]为了更好的提供读者检索相关文献,我馆在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建设中,重点做好宝鸡地区青铜器、炎帝文化、石鼓文化、剪纸、社火、民俗等专题索引,全面、细致的挖掘其文化内涵,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风采,呈现文明的发展变化和时代特征。并制作了宝鸡文史资料专题数据库,制作索引、目录,以保留文史资料的原版原貌为建设原则,实现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5]并于2018年进行了《宝鸡年鉴》19册 9103页数据扫描工作;2019年对方志类25种 15907页进行扫描加工,建设馆藏方志数据库,使其在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与价值。
3.2.3数据库建设标准
要对数据收集、著录、标引、录入等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保证数据库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1)独特性
这是地方文献特色资源不同于其他书目的本质表现。是图书馆特色资源的根本,也是特色资源存在的生命力和内在动力。
(2)优质性
要对馆藏地方文献特色资源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在质量上有突出表现。
(3)完整性
这就要求图书馆地方文献特色资源数据库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争取量的广度和内容的深度,建设较为完善的系统资料。
(4)创新性
要求在进行地方文獻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中要注意题材的创新和定位的精准。[6]
4读者工作
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就是为了更好的为读者服务,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长期以来,收集、积累的大量的地方文献资料,是我馆馆藏中最独具特色的资源,是公共图书馆赖以开展地方文献信息服务的重要物质基础。
地方文献的读者群主要分为研究型读者、学习型读者和普通阅读型读者三大类,但以研究型读者和学习型读者为主体,因其对文献资料要求的专深度和广度,决定了地方文献必须提供高质量、高标准的服务。[7]
为方便读者查阅地方文献,本馆将征集到的地方文献及时登记、造册、查重,将有价值的文献资料交采编部门分类、编目后,及时上架,向读者开放。宝鸡市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设专室、专架陈列,专人管理,全年正常开放,遇到读者的咨询及借阅需求,工作人员总是及时、热情、耐心、细致地予以解决办理。积极开发多种行之有效的信息服务,如:编制书目、帮助读者上网检索、提供文献,课题跟踪服务;为读者提供拍照、复印等服务。
在课题跟踪服务中:我们曾为西北大学的读者提供了有关炎帝文化方面的资料,如:《炎帝与民族复兴》、《宝鸡炎帝故里》、《炎帝志》、《炎帝 姜炎文化与民生》等书籍资料。为一位陕西师范大学的读者提供了有关宝鸡周边各县县志及文史资料的系列书籍。为编修村志、家谱的读者提供馆藏文献为他们考证、补充资料。为需要了解宝鸡有关情况的读者提供了《宝鸡市志》、《宝鸡年鉴》、《宝鸡简史》、《宝鸡五千年》、《可爱的宝鸡》等书。为读者的研究、学习、资料考证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文献数据,读者借阅后深有感触地表示在宝鸡地区我们这里资料最丰富,并且服务热情、细致周到,非常感谢 。
5.扩大宣传,举办馆藏地方文献展活动
为了扩大影响,促进宝鸡地方文献工作,本馆曾于1995年9月举办了一次“宝鸡市地方文献展览”,在2个多月的展览过程中,共展出地方文献精品1200余种,1400余册,吸引了4000余人参观。并根据此次展览,于1998年编印了《宝鸡市地方文献展览目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018年春节期间(自2月10日——3月15日),本馆又举办了一次“传承地域文化 展现家园风情”的地方文献展。共展出文献:580种、901册,品种丰富、涉及面广,参观读者597人次、1635 册次。“掌上宝鸡”媒体于2018年2月13日,对本次展览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
展览结束后,工作人员及时将这批文献整理、上架,提供读者正常阅览。
6关于做好地方文献工作的思考
6.1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业务能力,是做好地方文献工作的重要因素,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勤奋敬业,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
6.2 扩大宣传,形成规范,提高社会各界关于地方文献的呈缴意识
地方文献形成于当地社会的方方面面,各个单位和个人都有可能写作、编印,因此它范围广泛,内容丰富。由于社会各界对图书馆还收藏、征集他们编印的内部资料、个人文稿、作品有时还不甚了解,有时出了书并不知道图书馆在征集这些,因此放在自己跟前一大堆,不知道向图书馆捐赠,既不利于书刊的流通、利用,也不利于图书馆地方文献的馆藏建设。所以要向全社会加大公共图书馆征集地方文献的宣传力度,形成一定的文件规范,号召社会有识之士积极向图书馆捐书、赠书,提高社会各界关于地方文献的呈缴、捐赠意识。
6.3建立文献征集源的信息档案记录
对征集源的联络方式、联系人、所在地、书目等信息建立档案记录,与地方文献提供者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定期联系,有利于加强对地方文献的信息了解,确保征集工作全面、系统、顺利的开展。
6.4加强合作,构建地方文献采集协作网
加强部门协作、馆际合作,构建地方文献采集合作体系,对于全面、系统的征集地方文献有很大帮助。
例如:和我馆有地方文献征集合作的单位,宝鸡市政协、宝鸡市地方志办公室、宝鸡市文联、宝鸡市社科联等部门,在本馆的地方文献征集工作中,都给与了一定的支持和帮助,为丰富本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都需要进一步加强联系与合作。
7结语
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及利用,是图书馆一项重要的业务工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它对于存史资政、建设特色馆藏,打造馆藏亮点、重点,满足读者借阅需求,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吴静.地方文献资源专题研究及发展策略[J].图书馆界,2015(5):43
[2]饶权.中国图书馆的历史经验与转型发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9(5):23
[3]饶权.中国图书馆的历史经验与转型发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9(5):21
[4]宝鸡年鉴2017:4—5
[5]朱男刘婷婷.地方文献数字化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9(1):48
[6]涂雯.试析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的共建共享[J].图书馆研究,2019(1):56
[7]马丽.论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服务的三个层次[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3(2):65—67
作者简介:姓名:李怡云,性别:女,出生年月:1972年5月8日,职称:馆员,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