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语言表达滥用附加语现象探析

时间:2024-08-31

孙胜利

摘要:会话附加语可以用来调节语速,也可以发挥语言的结构作用。但目前的状况是会话附加语使用过于频繁,很多人都不约而同的使用同一附加语,使附加语本身的语用意义不复存在,导致语言表达不规范。应将自己的口语表达精炼化,注意锤炼语言,进行自我“语言净化”。逐步减少语言表达中无效附加语的出现频率,将它们从口语表达中删除,养成语言表达的严谨习惯。

关键词:附加语 语言表达 语病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大家是否注意到与身边的人交谈或者自己说话时,存在滥用附加语的现象。这种现象也存在于各种综艺节目、访谈等电视节目中。一些年轻艺人虽然在舞台上激情四射,表演的如痴如醉,但当他们面对镜头侃侃而谈时,言语中竟有很多大众语态中未曾有过的语言样态。其中值得注意的就是每每张口时,语言的连接都需要使用一些附加语才能衔接,否则就会语流不畅,往往一段话中会出现多个甚至十几个类似“然后”这样的附加语。这种现象也会出现在大众日常对话中,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语言表达的障碍,甚至是一种语病。

根据笔者采样调查,人们语言表达中最常出现的附加语为“然后”、“这个......”、“对”、“其实”、“那么......”、“怎么说呢......”、“反正吧......”、“呃......”等等。

2021年央视栏目《经典咏流传》第六期邀请了一位青年女歌手,演唱了一曲由古诗词改编创作的歌曲。在访谈环节中,这位歌手谈了自己演唱的体会:“就是我觉得音乐是蛮妙的一件事情,因为其实现在的所有都是基于古代的那个时候,但是古代的东西然后又会更加讲究更加优美。对,所以其实这首歌也有古的韵味,然后但是它又有现代的那个线条,但是有很多古的东西,然后真的是需要研究跟更加多学习的,对。我记得然后其实像‘陋巷箪瓢亦乐哉’,然后其实从前然后也有一个叫颜回的这个人,对,然后因为我觉得每个时代然后都需要除了行动上的英雄之外,然后还需要有精神上的英雄。因为那个是可以影响很多人,甚至是后代的。对,所以我觉得,这个东西非常重要。”

在这一段表述当中,歌手的语言里充斥了大量的附加语和口头禅,致使很多的表述成为病句,如此多的附加语成为即兴口语表达中的多余,在听觉上毫无美感,也没有任何表达意义,从而也就失去了语言的魅力。

语词组合的结构型式中有的是以一个成分为主体或中心,另外的成分从属或依附于它,这从属或依附的成分叫做附加语。附加语对中心语可以有修饰、限制、领属、说明等关系,也有把附加语称为修饰语的,汉语的附加语包括定语、状语和补语。会话附加语易被人们所忽视,但在现代语言学追求真实话语的前提下,有时显得较为重要。准确的妙用附加语,无疑会使话语显得更流畅、通顺,而且当人们在会话及表述中出现种种停顿,陷入尴尬境地时,附加语的运用就能使人们及时修正障碍,摆脱会话及表述“窘境,”消除误解,澄清事实,从而使语言及会话顺利进行。会话附加语如果在人们的耐受与宽容范围内,是可以传递某种主观信息的,可以用来调节语速,也可以发挥语言的结构作用。但目前的状况是会话附加语使用过于频繁,有些泛滥成灾,很多人都不约而同的使用同一附加语,这就和陈词滥调一样,使附加语本身的语用意义不复存在了。

为何会出现这种语言表述现状呢?究其原因是以下几种情况所致。

一、语料缺失。语料,即语言材料,语料是语言学研究的内容,语料是构成语料库的基本单元。我们的语言资料都以块状方式储存在语料库,口语表达者在表达过程中为表述一个现象或看法,会从个人的语料库中直接调取与话题相应的词语,这就是即兴表达中的“调取”环节。当语料积累不足、词汇贫乏、词语短缺时,就会出现语料调取失败,出现大量毫无语用意义的词汇。

二、长期形成的语言习惯。首先,个人的语言习惯通常是受周围人影响或者非故意模仿他人所致。当下很多人的语言表述中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形成的传播效应在所难免。其次,口语表达者无准备或准备不充分,在表述中只能靠附加语或口头禅来作为语言上下文关系的替代品,用以填补言语词汇缺失所造成的空白。附加语及口头禅多是一些毫无价值的词,由于表述者潜意识里担心话语中出现空白和断档,就会把这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词拿出来填空。在我国的语言艺术实践当中,相声、评书等文艺形式就凸显了语言表达的魅力,讲究惜字如金,没有多余的语言废料,语言表达干净、规范。

三、文化底蕴及知识积累不足。附加语过多的重要原因是文化底蕴及个人掌握的知识面过窄所致。日常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导致词汇量贫乏和知识信息欠缺,语汇贫乏,造成语料库内存不足,调取困难。因此就会总使用某些固定词语,形成附加语滥用,充斥在语言表达的全过程。

四、语言表达心理素质不强,语言表达准备不充分。语言表达心理素质是在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对个人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语言表达的心理素质有其先天性基础,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语言表达心理因素又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培养的过程。在媒体信息日益泛滥、人际交流日益淡薄的情况下往往对语言表达的心理素质造成影响,这也是语言表达不规范的原因所在。

附加语及一些口头禅是不经意间展现出来的,很多人在语言表达时没有刻意的去注意这些问题,我们应将这些语言表达习惯逐渐改善。

一、丰富词汇。无意义的附加语往往是一些毫无价值的词,由于表达者潜意识里担心话语中出现空白,因而无效的附加语就会被拉出来填空。如果平时注意锤炼语言,扩大词汇量,口语表达时调取便捷,有充足的“语料”备用,出现无效附加语的现象就会减少。

二、知识积累。造书的纸是中国人发明的,然而我们喜欢读书的人却越来越少。放眼望去,“低头族”无处不在,大家忙着刷微博、发消息、看视频、览图片,从而在爆炸信息之中养成了“浅阅读”的习惯,量是在增加,质却在下降。阅读是培养语言习惯的重要途径,知识的积累会丰富个人的语言表达延展链条,养成表述时干净利落的语言习惯。

三、表达训练。有意识的将自己的口语表达精炼化,平时应注意锤炼语言,进行自我“语言净化”。逐步减少语言表达中无效附加语的出现频率,最初可尝试用同义词或近义词进行替代,最终将它们从口语表达中删除,养成语言表达的严谨习惯。

在有声语言的表达过程中,思维方法、词语序列和语言技巧是不能分开的,正因为如此,我们要注重话语主体的人文修养和知识储备,在语言表述中合情达意,把混乱、零散、多余的词语过滤掉,树立语言规范的意识。通过语言表达提升自身形象的同时,也是对中华语言文化的尊重、发扬和传承。

参考文献

[1]应天常、王婷,《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中國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第2版。

[2]姜燕,《即兴口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1版。

[3]张亮,《非节目主持艺术实践教程》,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