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花非花》及其演唱技巧

时间:2024-08-31

摘要:黄自先生所创作的艺术歌曲《花非花》,是其艺术歌曲创作中非常凸出的一首作品,从发表之日至今,传唱无数,经久不衰,在现今的声乐教学中几乎是学生必唱曲目之一。该歌曲无论从诗词的选择还是旋律与伴奏的编写,出出体现出黄自先生细致的创作态度与熟练的创作技巧,使本首艺术歌曲呈现了一种中西合璧、独具匠心的风格。本文将从其音乐特点及演唱技巧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论述。

关键词:黄自艺术歌曲 花非花 演唱技巧

黄自(一九四六——一九三八),江苏川沙人(今属上海市),字今吾,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及音乐理论家。黄自先生的创作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以艺术歌曲的创作尤为突出,由于早年有留洋求学经历,故而在他所创作的艺术歌曲中,不仅保留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特性,同时融入了西洋创作技法,加之黄自先生精心挑选的优秀诗词,三位一体、互相辉映,使其创作的艺术歌曲独具匠心、极具内涵,推动了我国艺术歌曲创作的发展,使我国艺术歌曲创作进入了新的高峰。

一、艺术歌曲《花非花》的音乐特点

艺术歌曲起源于德国,由舒伯特所创作的以“诗”、“音乐”与“钢琴伴奏”三者相结合的作品形式而确立,盛行于欧美各国。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传入我国,后经黄自、萧友梅、赵元任等人的不断推动与改进,使我国的艺术歌曲创作进入了鼎盛时期,至今任盛行不衰。艺术歌曲《花非花》就是其中代表曲目之一。

本首作品选取由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诗歌《花非花》,收录于白居易的《长庆集》,全诗内容如下: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全诗为一首非常富有朦胧美和意境美的杂言古诗,白居易用看似简单的语句抒发出一种人生如梦,梦中朦胧美景使人惊叹,人醒梦散,叫人惋惜留恋嗟叹之情。首句,看花是花又非花,观雾似雾不是雾的描述,体现出一种朦胧虚实之意。半夜到来,天亮即去给人一种转瞬即逝之感。后两句表述此等美好来时如梦,去时无踪,可遇不可求,相见一瞬间的感叹与哀婉之情。文字寥寥几笔却道出了颇为深刻的情感,同时也暗藏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留恋。

《花非花》全曲仅有短小精炼的10小节,旋律起伏较为平稳,节拍为拍,使用行板(Andante)的较缓慢的速度进行,给人一种安静却不失优雅的感受。表情上黄自先生标注了多个柔和甜美(dolce)的标记,同时大量的运用了连音线标记,都交代了此曲的音乐风格应表现为亲和柔美、娓娓道来之意。在旋律调式上,采用了我国传统五声D宫调式,充斥着满满的我国民族音乐特色,也体现出了我国特有的东方美。

二、演唱技巧与风格

(一)气息的运用

在声乐演唱中,气息的运用至关重要。《花非花》全曲体现出一种优雅舒缓、安静柔美的基调,故而在演唱此曲时,气息的运用应始终具有连贯性且应有极佳的控制力,呼吸用气时应使用慢吸慢呼的方式。

在前奏响起时,就进入曲目情境沉浸其中的状态,在快进入第一句“花非花”前,应根据第一句的旋律进行闻香状缓缓吸气,并有控制的徐徐唱出此句;第二句“雾非雾”在前一句的音高基础上进行了六度模进,故而在唱此句的时候,要提前准备到相应音高位置进行吸气,同时腰腹气息的支撑应与其音高产生相对抗的力量;第三句与第四句“夜半来,天明去”(在演唱过程中,两句中间不适合换气,否则会影响其表达的意境。同时在这两句中,均出现了同字换音的情况,故而在气息的支撑上,应根据不同的音高,使用相适应的对抗力量,切勿将就前一音的气息对抗状态带入后一音的气息对抗状态。而后的第五句“来如春梦不多时”,此句中“不”字到“多”字的旋律升高了5度,故而同样需要在唱“多”字的音高时,提前找到相适应的对抗力量;最后一句“去似朝云无觅处”,本句中,在“云”字的旋律上,黄自先生加上了一个减慢(rit.)的符号,所以在演唱“云”字时,应控制好气息的流动和稳定性,持续保持支撑状态,否则会使声音垮掉同时无法保证延长减慢的节拍。

(二)咬字吐字

作为一首中国艺术歌曲,要想更好的演绎该曲目,这就必须要求演唱者对我国汉字的发音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强化,也就必须着重注意在演唱中汉语发音的咬字吐字。

在咬字吐字的过程中,应该迅速从声母过渡到韵母并保持其状态,如全曲的第一个字“花”,其拼音为“hua”,可见此字的声母为清辅音“h”,介母为“u”,韵母为“a”,而这三个音节中,“h”的發声状态最低,仅需用气流正常带动即可,然后来到处于中间位置的“u”上,发声时内口腔需有一定程度的抬起,最后为处于最高位置的“a”上,发声时需尽量高的抬起软腭,同时需要较大的气流支撑。由此可见,“花”字的发音状态是一个由低到高依次抬起软腭的过程,所以在对该字进行演唱时,软腭的按照音节顺序依次抬起至关重要。而后出现的汉字在发声时,大部分情况下均为如此,即声母一般处于较低的发音状态,而后进入到韵母时则进入到一个较高的发声状态,这也要求在对待该歌曲后边的演唱中出现的汉字,均要积极变化软腭的状态,使其能够快速的从小开内口低位置转换到大开内口的高位置。

(三)音色处理

每一首作品都有其内在的情感与色彩,若要完美呈现出其中蕴含的思想与情感、色彩,就需要的演唱时的音色进行修饰与塑造。

前边第2点已经提到,《花非花》整首曲目体现出的是一种非常富有朦胧美和意境美的杂言古诗,同时附有一种恋恋不舍、感慨万千的情感,所以在演唱中,演唱者的音色应用一种略偏淡雅同时充满悠远深情的音色来进行演绎。

(四)情感表达

演唱歌曲,若想要用歌中所含的情感去感动他人,首先要感动自己,也只有把自己感动了,才能去更好的表达其中的情感。

《花非花》一曲中,抒发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留恋不舍之情,同时充斥着一种朦胧悠远的感觉,所以歌唱者在演唱该曲时,当前奏一响起,就要进去到该诗所描述的相应画面中去,而后需一直保留这种画面感,直至全曲终了。尤其是全曲的最后一句“去似朝云无觅处”,充分体现了全诗的主题思想,那就是对待美好事物分离时的不舍、眷恋之情,故而在演唱该句的时候需更加细腻、内敛的表达出这种情绪,所以一定对音色有更加好的控制与调节,慢慢归于平静,切勿大起大落似的草草收尾。

三、结语

黄自先生所创作的艺术歌曲《花非花》,是其艺术歌曲创作中非常凸出的一首作品,从发表之日至今,传唱无数,经久不衰,在现今的声乐教学中几乎是学生必唱曲目之一。该歌曲无论从诗词的选择还是旋律与伴奏的编写,出出体现出黄自先生细致的创作态度与熟练的创作技巧,使本首艺术歌曲呈现了一种中西合璧、独具匠心的风格。

演唱者在演绎本首作品时,首先要对该曲目内在体现出的意境与内涵进行理解;其次要对该曲目中诗词在咬字吐字上加强练习,同时对演唱中气息的正确的使用进行分析与训练;最后在与钢琴伴奏合作时,演唱者要加强自己的音色处理,配合相应的演唱情绪,使本首作品能够更加完美的演绎。

参考文献:

[1]钱仁康 . 黄自的生活与创作[M].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7:6-10.

[2]宋承宪.歌唱咬字训练与十三辙[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吴雨阳,四川绵阳人,中共党员,现就职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