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案例教学在中职卫生学校数学课程中的应用探析

时间:2024-08-31

潘灵桥

摘要:数学在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前中职卫生学校的数学课程与专业脱节,本文阐述了当前中职卫生学校的数学教学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数学教学当中,并对当前教学状况提出改进策略。

关键词:数学课程 案例教学 中职卫生学校

数学以抽象和严谨为特点,并广泛应用于其他各门学科。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高速发展,社会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为科学、严谨的要求。数学是中职卫生学校所有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专业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案例教学起源于二十世纪20年代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重视双向交流。

一、中职卫生学校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中考之后能上高中的比例大约是50%,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皆与高考无缘。本市中考成绩分为八个等级。进入中职的学生中考成绩基本在五等及以下,五等成绩学生不足30%,数学成绩能达到及格线的人数不到5%,可见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此外,在对进入中职卫生学校的学生进行的调查表明:不喜欢甚至讨厌数学的占到80%以上,原因是太难了,听不懂,或者是自己基础差,对学好数学没有信心等等。这些学生理解能力跟不上,更谈不上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当中,农村生源大约占60%,父母文化程度低、很多在外务工,缺乏对孩子的关爱,以致于孩子大多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意识不到数学思维的隐性作用,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

实际上,数学在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基础护理学当中,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常用的有:溶液的配比、预产期的计算、小儿体重的计算、喂奶量的计算等等。可是,即便是这样单一的计算能力要求,中职卫生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不能在规定时间内精准的计算出来。中职卫生专业学生将要从事的是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职业,时间尤为珍贵,对学生的素质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当前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实现对学生的综合教育,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而目前的数学课程内容设置欠缺与学生未来职业的关联性,更由于数学课程的教学课时被不断的减少,教师在讲授过程中由于课时限制而等原因而忽视了数学与专业的相互融合渗透,学生很难根据就业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卫生专业数学课程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择应紧扣教学内容,学生在运用理论知识来解答案例的过程中提高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案例选择适当与否,是案例教学取得成效的最关键因素,这就要求教师从生活与专业教学实践中收集素材,形成案例,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选用适当的案例,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

例如,在学习函数的内容时,我们采用案例:服用“布洛芬胶囊”人体体温的变化情况如下:

服药前体温:39.5°C

服药后半小时体温:39°C

服药后1小时体温:38.7°C

服药后2小时体温:38.5°C

服药后3小时体温:38.5°C

我们可以用列表法表示测定的时间点(T)与体温(°C)之间的函数关系:

还可以用图像法来表示时间点(T)与体温(°C)之间的函数关系:将时间点与体温值一一对应,连成一条连续的曲线,如下图:

函数的表示法除了列表法和图像法,还有解析法,用解析式表示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解析法在医疗工作中会经常遇到。

比如,某病人1小时内需输液200ml,计算出每分钟滴数。

在临床上,静脉输液每分钟滴数(y)与每小时需输入液体毫升数(x)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

根据公式,我们计算出每分钟滴数为50滴。

又如:在学习函数的单调性时,我们以正常人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血糖值达到高峰,2小时后恢复正常(<7.8mmol/L)为例,

这是一个血糖值(c)随时间(t)变化的函数c=f(t),在区间 [ 0,1 ] 上,函数图像呈现上升趋势,即函数在区间 [ 0,1 ] 内单调增,为增函数;在区间 [ 1,3 ] 上,函数图像呈现下降的趋势,即函数在区间 [ 1,3 ] 内单调减,是减函数。

而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计算能力尤为重要。比如婴幼儿用药量的计算:不同的月份、不同体重的婴儿用药量没有统一标准,采用Fride氏算法:

用婴儿(婴儿期指出生至一周岁)的月份除以150, 再乘以成人剂量。

课堂中采用案例教学,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三、案例教学应用于中职卫生学校数学教学的改进策略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这就要求数学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首先,作为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观念,明确数学对于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性,数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能推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一直以来,我们的数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与医学专业并没有体现出紧密的关联性,而且学校的結业考试也比较宽松,以至于学生几乎没有考试压力,“数学无用”论根深蒂固,如此一来,学生对于数学自然没有学习兴趣和动力。

第二、教师不仅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据课时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增减和整合,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案例和内容,进行职业教育。一直以来,中职学校教学对数学课程都不够重视,数学课课时一再缩减,教材陈旧,所以对案例要做出适当的筛选,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各取所需,提高学习效果。在护理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里,包括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的护理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将来就业需要,我们可以加入滴液速度的计算、输液泵速度的计算、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的计算、浓度和吸氧量的计算等;对于药剂专业的学生,我们的案例可以选择儿科用药量的计算、儿科常用药物的计算等;在检验专业的数学教学中,则可以选用溶液PH值的相计算、酸中毒和碱中毒的计算来作为案例。

第三、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

从目前的就业形势看,要求学生能够尽快的进入工作角色,适应岗位要求。作为职业学校,教师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应将用人单位的需求渗透于教学之中,针对就业岗位的业务安排适当的情景与案例,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学以致用,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得以提高,增加就业竞争力。除了专业案例,我们还可以将数学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够用于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作为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进一步深入的了解和学习数学与医学之间的实践和应用,在授课过程,将医学与数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意识到在生活、工作中,数学无处不在,这样的课堂讲授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完善中职卫生学校数学课程教学体系

数学思维和原理、计算方法医学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在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重专业轻基础的现象,课时一再缩减,不足大纲要求课时的二分之一,由此而产生的弊端日渐显现,从已经步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反馈的情况来看,最为明显的弊端显现为:在校期间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偏重理论讲授,与专业脱节,缺乏临床计算能力的强化培训,以致于上岗之后需重新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强化训练,对个人的专业提升造成困难。目前教育部门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点,设置了数学等文化课程水平统一测试,考试压力之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加强对数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传统的数学课程以教材为工具,理论讲授为主要方法进行教学活动,现如今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结合卫生学校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专业需求和心理诉求,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医学专业,寻找数学与医学两者之间的结合点,与专业课程教师合作,在教学中构建医学活动情景和案例,针对临床需要,模拟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开发校本教材,加强教学实践,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基础,为培养合格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 1 ] 牟志明,谢秀坤,应用数学[ M ] . 北京:语文出版社,2021

[ 2 ] 姚丽霞.五年制高职学生厌学现象的现状调查及成因与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