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陈晓婧 杨思柔 李雪丽
摘要:***总书记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业迅猛发展,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在内的金融同业,已从粗放式发展走向精细化、标准化管理。随着我国金融服务向信息化、流程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变,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已成为金融业自身发展的原生动力和信息化建设的内在需求。金融标准作为金融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在促进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支撑实体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金融标准化事业经历30余年的发展,金融标准体系已初步建立,基本实现了对金融部门和金融功能的全覆盖。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指导下,我国金融标准化工作高速发展:在国内,逐步建立了新型金融业标准体系;国际上,深入参与国际金融标准化活动,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充分发挥了标准制定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基于此,本篇文章对金融标准化与高校教育协同发展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金融标准化;高校教育;协同发展;探索
引言
金融专业教学改革作为高校专业学科建设的一部分,越来越引起学术界和实业界的关注。高校金融专业教学改革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学习领会、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重要实践。
一、当前我国金融标准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专业指导和政策支持
国内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往往考虑办学教育是否与社会发展、是否与国家需求进行紧密结合,目的是培养出适合国家和行业需要的专业化人才,为社会提供人才保障和支撑。但实际上,效果不明显。一方面,高校缺少精通金融专业、熟悉标准化工作流程的金融标准化专家,对金融标准化政策变化了解不及时,无法及时对接新型标准化战略需求;另一方面,国家对于标准化教育缺乏顶层设计考虑,对标准化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尚未建立,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金融标准化教育的发展。
(二)以课本为重,缺乏实践教学
当前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基本所有的课程均在校园完成,实践教学也是依托于实验室搭建的模拟平台,但是部分实验模拟平台与现实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模拟平台数据滞后,无法做到实时更新。比如一些小额贷款的模拟平台,平台数据出现问题,数据滞后,甚至会出现一些逻辑性问题。这一系列问题都会导致学生的理论与实践部分背离,无法真正掌握可以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实用性技能。当然实践教学除了实验室,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是校企合作。目前基本上各大高校均开设了校企合作实践平台,但是很多校企合作并未真正发挥价值,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是以企业为导向,向企业输送人才,同时企业对这些人才进行专业化培养,实现人才直接向对口企业直接输送。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种价值无法实现。究其原因,可以从多方面考虑。首先是缺乏政府的大力扶持,校企合作更多的是企业与学校的一种合作关系。其次是企业缺乏培养去企业实践锻炼学生的动力,这些学生并不能给企业直接创造价值,相反企业还需要给予支持,自然就缺乏动力。最后从学生本身来看,很多学生把去企业实习锻练当作一项任务完成,在实习单位无所事事,虚度光阴。这些原因都导致校企合作成效不佳,最终留在校企合作企业工作的少之又少。
二、金融标准化与高校教育协同发展策略
(一)课程设计方面
一是课程理论与实践有差距。高校金融课程设计要结合金融科技背景来设置金融专业的教学课程。值得注意的是,经济金融理论易授,但结合计算机实践及投资之类的实践内容较为复杂,现阶段理论教学结合计算机实践教学的课程模式极少,理论基础落后于金融行业发展。以投资学为例,教学理论包括索罗斯的反射性理论、蝴蝶效应、道氏理论以及鲶鱼效应等,技术分析派指出股票价格以趋势方式波动,可以通过各种图形体现出来。但实践当中,理论只能作为部分参考,实际趋势判断方法有时并不符合我国市场行情。此外,结合计算机基础教学量化投资的课程也鲜有。学生在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下,缺乏互联网思维,难以适应未来的金融行业技术变革。
(二)培养复合型的人才
复合型人才,是指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能力、在某一个具体方面出类拔萃的人。复合型人才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当今社会的重大特征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金融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局限于专业知识,招聘企业对求职的专业要求更加全面交叉,应聘者不仅要懂金融知识,还需要具备财务会计分析,数学建模能力,沟通能力,信息技术处理能力等。那如何能培养如此高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呢?这是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就业问题自然容易很多。培养复合型人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新改革。第一,从理论知识着手,在课程设置上,要设置相关专业,比如金融学类课程里要设置财务管理,管理学,数学建模,人工智能等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传统金融类课程的基础上接触到以后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相关领域,当然这些课程可以不需要以必修课的形式授课,可以开设多样化的选修课,让学生自由选择。老师也可以交叉教学,比如金融学院的人工智能课可以由信息学院老师讲授。第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在课堂上不能一味地讲课,要不断地向学生抛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涉及其他任何领域,不仅局限于金融领域,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发散思维,小组讨论共同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第三,鼓励支持学生参加金融行业的前沿主题类比赛,比如区块连金融大赛,人工智能金融大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激发创意。
(三)着力打造金融标准化实践交流平台
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办学较为成熟的高校和研究所设立金融标准化实践基地,邀请领域专家、学者开展周期性的研究讨论,探索金融前沿领域的标准化。打造金融标准化学术研讨和交流平台,适当建立激励机制,培养引进国内外金融标准人才,围绕金融标准理论和政策、金融标准检测、认证服务双循环开展研究和探索,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增强先进、适用国际标准的转化,探索标准多边国际互认形式和境内外机构联合研究机制。同时,可以参考IEC在标准化教育上的做法,由国家金融标准化委员会牵头,大力推动第三方的金融科技认证中心、金融标准测评机构与高校、各金融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定期开展培训和研讨活动,丰富一线标准化工作人员的知识,使其精确掌握金融标准化制订的流程和方法,不断提升标准制定能力和水平。
结束语
高校应充分考虑到金融科技发展,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明确金融业的科技需求,完善金融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以前瞻性、明确性原则对金融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进,细化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高校从事金融学教学的教師应强化金融科技思维,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积极与其他从事金融学教学的教师进行交流,构建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实现教学思维创新、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改进,培养在金融风险管理、金融产品设计、金融数据挖掘与分析、金融产品运营等方面,既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功底又熟悉金融行业的跨学科、复合型、高层次的综合性金融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哲平.以标准化助力供应链金融规范发展[J].当代金融家,2020(10):4.
[2]张磊磊.金融科技背景下的标准化建设探讨[J].北方金融,2020(08):59- 63.
[3]本刊编辑部.标准化建设助力金融科技行稳致远[J].金融科技时代,2020(05):11.
[4]荣杰,邵道远,尚庆军,张擎明.金融标准化应用工作初探[J].金融电子化,2020(03):88.
[5]姜梓超,陈婷.关于基层金融标准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标准化,2019 (23):137-13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