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研发补贴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影响的研究

时间:2024-08-31

摘要:在赣州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十大主导产业之一,在近些年发展迅速,形成了一定规模,极大的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但从中凸显的问题也愈加明显,尤其是新技术创新产出偏弱,核心竞争力差,各地差异化定位不清晰,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地方政府给予税收优惠、设置专项基金、建立集中产业园区等相关补贴政策是解决上述产业发展过程中痛点的关键手段。本文重点聚焦政府补贴对赣州电子信息企业发展,技术创新等问题的影响,为当地政府提供相关思路。

关键词:赣州;电子信息产业;研发补贴;建议

在赣州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十大主导产业之一,在近些年发展迅速,形成了一定规模,极大的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但从中凸显的问题也愈加明显,尤其是新技术创新产出偏弱,核心竞争力差,各地差异化定位不清晰,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地方政府给予税收优惠、设置专项基金、建立集中产业园区等相关补贴政策是解决上述产业发展过程中痛点的关键手段。本文重点聚焦政府补贴对赣州电子信息企业发展,技术创新等问题的影响,为当地政府提供相关思路。

1、电子信息产业现状分析

一、发展迅猛,形成规模。近些年市政府及区县分别相继出台印发了《2020年度电子信息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关于支持赣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扶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试行)》等一系列助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文件,又得益于国家的优惠政策及中央部委对口支援的有利条件及作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独特的区位优势,截止2021年4月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发展至329户;平均用工人数93599人,同比增加4356人;实现营业收入达279.44亿元,同比增长58.8%;利润总额为10.83亿元,同比增长89.4%,均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和利润增速,拉动全市增长12.1个、12.3个百分点,是赣州市发展势头最为迅猛的主导产业之一。

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近些年通过电子信息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正式成立,以知识产权为纽带,以专利协同运用为基础,有效地整合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资源,推动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形成促进产业创新、维护产业整体利益的联合体,带动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全市加速建立并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结合的产业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国家高层次人才产业园作用,成立了产业经济政策研究院,引进了一批电子信息及配套领域高层次人才,建成电子信息产业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创新创业孵化平台,逐步加强与5G、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三、产业链日渐完善。全市大力推进产业链建设,深入实施电子信息产业链链长制,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配套产业链水平,不断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添力加码。同时,充分发挥招大引强引导作用,主攻头部企业。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在近些年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2、电子信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所具备的条件

一是产业链上下游衔接得当。一个产业要健康发展,必须打通产业链,盘活上下游,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是相互依存的。没有上游企业提供的原材料,下游企业将无法衔接进行生产;若没有下游企业生产制品投入市场,上游企业的材料也将无法产生价值。所以,电子信息产业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必须打通,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才能不断促进整个产业健康良性发展。

二是当地相关政策扶持激励。地方的营商环境,对一个行业的影响至关重要,没有好的政策扶持,企业将难以做大做强,产业也得不到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常见的政府补贴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类。具体的分类如表1。

3、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当前存在问题

当前全市电子信息产业通过部分企业的走访及情况了解得出存在的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是从奖补政策上来看:目前存在的研发补贴体系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针对电子信息企业,现在大多采取一次性奖励制度,且奖励额度标准统一,这样的奖励标准不利于区分各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的差异化个性化特点,针对性相对来说较差。同时奖补是一次性发放,没有形成针对企业生产特定环节(如专门针对研发等)的长期性补贴或奖励制度,补贴效果可能会不够理想,而且拨付的一些专项资金如科研项目经费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具体绩效缺乏有效反馈,补贴效率较低。同时,在配套补助金及研发活动成果奖励金的发放上,市区级政府缺乏科学合理可行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

二是从产业发展上来看:赣州电子信息产业目前存在行业头部企业少,配套企业不成熟,目前全市仍无上市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全市头部企业与全国同类行业企业产值比较来看仍存在较大差距,同时产业集聚度不高,资金投入不够,高端人才少,创新、转型升级能力不足,同质竞争现象多,融合互补能力偏弱的问题都普遍存在。

4、对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研发补贴的建议

(一)针对产业内不同层次企业补贴力度需谨慎定夺

针对企业的研发活动,财政的补贴会激励生产者增加技术创新的投入和生产设备的更新,此时企业成本投入不变的条件下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出产品价格也会随之而下降,从而不断打开新的市场,逐步拿到市场话语权。但不恰当的政府补贴又有可能诱使企业进行一些非生产性活动比如:贿赂、寻租等去提升企业竞争力,由此产生了大量的非生产性支出,降低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所以对于补贴力度需谨慎定夺而不是越多越好。

(二)财政补贴在补贴头部企业的同时,应让更多初创企业享受到

當前财政补贴效应可通过今年1-4月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势头可知确实发挥了具体作用,并且产生较大大的效应,但在了解过程当中部分中小企业对补贴的效果不显著,缺乏效率或未享受到补贴,因此今后在相关补贴上,让更多的企业都能获取一定的财政支持,间接引导产业内的良性竞争。

(三)减少“一次性奖补”式的补贴发放

目前仍存在补贴采取“一次性奖补”式的奖励补贴,从反应效率来看,补贴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在一定层度上被弱化。各种专利补贴到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奖励金、重大研发成果奖励金等等,大多数都是固定范围数额的奖励性补贴,建议一次性奖补金的发放,即便发放也应当仔细权衡企业的各种指标之后再作决断,如盈利能力、研发能力、研发成果有效性等等,确保补贴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补贴效率,让补贴落在实处,发挥最大价值效能。

(三)继续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建设

加强相关的配套制度建设。一是进一步完善补贴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体系。建立跟踪与绩效评估制度。二是加强补贴资金管理的透明化。在资金来源与运用之间建立明确的一一对应关系,实行透明化管理。三是财政补贴工具需要与税收优惠政策结合使用,才有可能有效推动电子信息企业创新发展。四是完善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引进奖励。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不拘一格招贤纳士,引才入企,引才入校,通过传帮带自己培育本地人才,助推赣州电子信息产业能够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杨盛钦(1993.02—),男,汉族,江西赣州,本科,助理讲师,从事工作:计算机专业教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