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教材使用研究

时间:2024-08-31

摘要:本文从产出导向法(POA)教学材料使用与评价理论框架出发,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探讨产出目标的设定,教学材料的选择,转换和调整,以及教学材料的使用,最后发现教学材料的使用基本达到了产出目标的恰当性,促成活动的有效性以及产出目标的达成性。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产出导向法;教材使用

一、引言

教学材料指的是教师用于课堂教学的所有材料,它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也不例外。笔者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多年,大学英语教材也推陈出新,以适应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师对教材的使用程度因人而异,甚至出现一些较为极端的情况。有的教师遵循传统的课堂教学,完全以教材为教学内容,认为教学即指导学生完成对教材上所有内容的学习。也有的教师认为教材太局限,他们更加愿意花大量时间和精力从网络,新媒体等寻找更加丰富的资料应用于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更加感兴趣,从而不知不觉地忽略了教材的使用。针对对于教材五花八门的使用情况,文秋芳(2017)开始关注并提出大学英语教材使用的理论框架,在其指导下,国内学者们开始探索大学英语教师对于教材的使用(毕争2017,2019, 孙曙光2017),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产出目标的设定,教学材料的转换与输入,以及对于产出目标的评价,从微观上给大学英语教师对于教材的使用做了很好的示范和探索。由于国内关于教材使用的研究还刚起步,而教材如何使用又由诸多因素如学习者的实际情况等决定,因此关于教材使用的实证研究还有待深入和推广,以更好地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本研究期待将POA教材使用理论实践于大学英语教学,以解决以下问题:

1.教师在教学中如何使用教材?

2.POA教材使用理论是否有效?

二、POA教材使用理论

文秋芳(2017)打破从编者视角讨论教材使用的常规,从教学材料使用者,即教师视角,将教学材料的使用归于理论,并制定框架,具体包括教材的使用理念,教材使用的准备过程,教材在课堂的使用以及其使用有效性标准,如图(一):

文(2017)年指出,教材的使用理念包括“选”,即从现有资料中挑选部分材料;“调”,对现有材料的先后顺序重新安排;“改”,即对现有材料进行修改;“增”,即教师自己选择新材料。教学材料使用的准备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前期分析,即教师对教材的研究,以及对学情,教情的了解;设定目标,即首先明确每个单元的整体目标,然后将其分解为子目标。产出目标包括语言目标和交际目标。交际目标即每次课后完成的产出活动,语言目标即完成交际目标所需要的形义配对。

教学材料使用的有效标准包括产出目标的恰当性,衡量它的四个指标为驱动性,可教性,细分性和逻辑性。其次是促成活动的有效性,它的三个衡量指标为精准性,渐进性和多样性。最后是产出目标的达成性,衡量标准为参与度,获得感以及产品质量。

三、研究设计

3.1研究对象 参与本次教学实践的学生来自于理工科院校2020级电气专业的大一新生50人,高考英语平均分为112分,为中等程度的英语水平。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活泼开朗,但是产出能力一般,尤其口头表达能力较为欠缺。

3.2研究内容

笔者所授课程为大学英语(一),教材为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教程,虽然该课程不是根据POA所编写的教程,但是本教材内容丰富,还有与之配套的网络课堂和网络学习资源,加上学校要求大一新生参加一系列英语二课堂活动,比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角,学科竞赛等活动,其培养宗旨与POA所倡导的注重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理念相吻合。该课程每周四个学时,每学时45分钟。

3.3研究过程

3.3.1目标设定 基于对学情和教情,校情的分析,笔者制定产出目标时从实际出发,对大纲中的教学目标稍作修改,使其更加符合本校学生的语言水平。本研究以第一册的第一课为例,将教师用书中制定的单元教学目标作了适当调整,最后将单元教学目标定位为以“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追梦人”进行讨论和写作,字数不少于200。确定总目标以后,笔者将其分解为可操控的子目标,并将子目标进一步分解。交际目标以口头或者书面产出的形式出现,语言目标则为完成交际任务所进行的形义配对。单元目标如下表所示:

3.3.2选择与输入教学材料

本单元实践所选择和使用的材料为课文文本加视频,为了使得输入的材料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而更加有驱动效果,笔者将本单元最后的视听材料移到课前播放,要求学生记录关键詞,并阐述视频的基本内容,从而让他们对即将出现的主人公有大致的了解。第二步让学生仔细阅读文本,为了完成第一个子目标,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的前三段,并找出描述Robbie儿时经历的关键词。第三步,教师设计一个描述主人公少年时代经历的段落,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关键词填空。第四步,撤销所有的文字提示,要求学生复述Robbie的儿时故事。第五步,教师对学生产出结果进行润色和评价。第六步,要求学生书写Robbie的故事,并尽可能多地运用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和句子结构,由此完成第一个子目标。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选择教学材料时可以对教学材料的顺序进行调整和增减,不必完全以书本的顺序为标准。

四、评价和反思

在完成本单元的教学实践之后,笔者对学生进行了访谈,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反思。

4.1学生访谈

学生访谈采用小组为单位,先个人陈述,最后集中意见。大部分学生认可这种新的课堂学习方式,他们认为把单元学习拆分为不同的主题,使得学习更加有整体感,学习过程就是为了完成不同的目标,学习更加有目的性。

学生的另一个体会是能够学以致用。以往学习语言知识靠背诵和做练习,且容易忘记,此次实践课堂要求将语言知识点运用到口语和书面产出当中,学生觉得学过的东西马上就能运用,且不会轻易忘记。

访谈中有部分学生表示不习惯,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语言结构和知识点的理解能力不够,导致其产出能力不强,尤其是整篇口头产出时存在语言组织困难,词不达意,容易丧失信心。

4.2教师反思

通过本次实践,教师发现学生虽然能够积极配合教师布置的目标任务,但整体产出水平不高,且目标越复杂,产出效果越不理想。比如口头产出时不能完整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写作时大部分学生都局限于側重对文本中几个关键词和语言结构的运用,写作缺乏创造性。给教师的启示是,要尽可能地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尤其要注重语言知识和词汇的积累,可以通过找同义词或者英英解释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产出活动的设计要多样化,并且循序渐进,适合大部分学生的语言水平,还要从学生的产出结果中总结经验,及时对教材的使用和目标的设定做出调整和修改。

五、结语

本研究以POA教材使用与评价理论框架为基础,对现有的教材做适当修改和调整,使得产出目标具有驱动性,细分性和可教性,基本实现了产出目标的恰当性;教师在促成过程中找出对应子目标的精确材料,将目标由易到难设置,基本实现了促成的精准,渐进和多样化。通过师生访谈,发现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注意力更加集中,获得感增强,产品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本研究时长有限,参与实践的学生人数不多,要想更加科学地检验POA教材使用理论,还需要更多同行和一线教师参与论证。

参考文献:

[1]Alister,C. Design and Directions For Research[J].ChineseJournal of AppliedLinguistics,2017(4):459-463.

[2]Ellis,R. 1994.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3]毕争,2017,POA教学材料使用研究:评价产出目标的达成性 「J」,《中国外语教育》(2):40-46.

[4]毕争,2019,“产出导向法“教学材料使用的辩证研究[J].《现代外语》(3):397-406.

[5]邱琳,2017,POA教学材料使用研究:选择与转换输入材料过程及评价[J].《中国外语教育》(2):32-39.

[6]孙曙光,2017,POA教学材料使用研究:产出目标设定过程及评价[J].《中国外语教育》(2):24-31[19].

[7]文秋芳,2007,输出驱动假设和问题驱动假设—论述新世纪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改革[S]. 2007年5月12在上海教育出版社举办的“首届全国英语专业院系主任高级论坛。”

[8]文秋芳,2015,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 [J],《外语教学与研 究》(4):547-558.

[9]文秋芳,2017,“产出导向法”教学材料使用与评价理论框架 [J],《中国外语教育》(3):17-23.

[10]文秋芳,2018b,新时代高校外语课程中关键能力的培养:思考与建议[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1):3-11.

作者简介:高海英,女,汉族,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本文是湖南省教育厅课题“产出导向法”指引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探索与实践(19C0048)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