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探析

时间:2024-08-31

刘浩南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乡村的空心化、人才流失、主体弱化等问题日益凸显,“乡贤”群体逐渐进入人们视线,他们致力于乡村发展,深刻蕴涵于乡土,承载了乡村治理智慧,植根于乡村人民生活,涵育着乡村文明风气,影响着乡村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展开深度调研,在原有乡村资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探讨出一种以乡贤组织助力,将“乡村基层治理、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文化建设”结合为一体的“新乡贤模式”。在这种组织和模式下充分发挥乡贤群体的智力、资金、技术、人脉等优势,最大程度地激发乡村内生活力,助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乡贤 乡村振兴 时代价值 组织合力

一、问题提出

当前,农村社会发展在社会转型的压力下面临着多重困难:经济与生态间的抉择困难,乡村的空心化、边缘化现象渐显严重,资金匮乏、人才流失、思想落后等问题日益凸显。而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将人力资本开发好,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乡贤群体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有利于解决当前乡村发展中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组织涣散等突出问题,弥补乡村振兴中部分资源不足的缺陷,补齐乡村振兴的发展短板,推动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基础。

“乡贤”是乡村振兴五大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推动力,是新时代社会主义价值观在个人层面塑造的榜样力量,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实践者。将培育乡贤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并赋予其时代内涵,以乡情、乡愁为纽带,促使乡贤发挥作用,总结各地发展经验,共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转型升级,助推乡村振兴,打造出乡村振兴样板,并逐渐推广。

二、“乡贤”现象的成因分析

乡贤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具有一定的资金、技术、能力、经验等某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的优势,且致力于乡村发展并为之做出贡献的先进典型。乡贤可以是经验丰富的基层干部、耕读故土的贤人志士、有口皆碑的模范人物,也可以是退休返乡的各类官员、学者、教师、企业家等,还可以是反哺桑梓的业界精英以及其他所有愿意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出钱出力的先进典型。

近年来,山东积极建立新型乡村精英引进机制,开展“雁归兴乡”返乡创业推进活动和“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行动,努力打造以高端人才为主体的多层次人才梯队,做大人才增量。

1.政策支持

山东省各乡村都在“筑巢引凤”,通过顶层设计,完善相关立法;促进乡村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乡村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创新;全面建立职业农民职称制度。坚持简政放权,为乡村人才放权松绑;完善基层绩效工资制度,给予基层事业单位充分的自主权,鼓励乡镇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兼职取酬。相关国家战略实施、地方政策出台是“乡贤效应”出现和扩大的有机土壤,这些战略与政策释放的红利,掀起了一波“雁归潮”。

2.价值实现

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自身角色扮演的高完成度和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即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自我确定和社会确定。乡贤群体作为多领域多层次的人才梯队,有实现自身价值的强烈欲望。

3.社会关系

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乡土社会里的人对这里的人和物都有一种熟悉感,是从横向和纵向双重维度中所生发的亲密的关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乡村沃土,在中国乡土文化的传承中,具有发达的根系和清晰的脉络。自古便有荣归故里、衣锦还乡、反哺乡梓的说法,而如今,爱国爱乡,崇德向善,敬业精业也一直被提倡。

4.城市“推力”

首先,虽然人才在城市可以擁有更为成熟的发展环境,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膨胀,城市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在城市生活的人群面临着住房困难、工作压力、物价飞涨、交通拥堵等城市问题。其次,由于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中各种环境问题也日益显著,严重影响着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虽然城市的经济较农村发展较好,但城市发展正逐渐走向饱和。现在农村虽然发展的差一些,但正是因为这样,乡村才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就发展潜力而言,农村确实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

三、有关乡贤的发展现状

从乡贤组织的近十年变化来看,2009——2015年类似组织数量很少,且变化幅度也不大,2015年后成立的组织变多,组织类型也更加丰富,并且各类组织均开始呈现数量增速持续上升的态势,其中类似爱心协会的社会组织、文化组织、企业家协会类似组织增长尤其迅猛,通过该趋势预计接下来几年类似组织数量仍会上涨,乡贤在乡村将会愈加活跃,直接为乡村提供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方面的支持,带动乡村的持续发展。

乡贤群体的人员构成方面,根据调查,乡贤群体大致有学生、教师、个体、企业家、企业职工、政府人员、农民等职业类型。占比最多的首先是企业家,占总数的24%。企业家作为乡贤则主要由党组织将他们汇聚起来,形成一支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的强有力队伍,成立企业家协会,针对当地乡村产业现状提出针对性意见以及提供相应的资金或技术支持,立足农业,心系农民,有志于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其次是政府人员,占总数的20%。在乡村发展的过程中,组织建设的力量也是影响乡村发展的一大因素。建立新型农村社会组织——参事会,将乡贤充实进基层治理队伍中,以组织联谊、增进乡情,加紧联络、听取民意,汇财汇智、服务乡亲,参谋参事、共建乡村,提高乡村自治能力,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建言献策、示范带领、推动进步、评议监督等作用,在组织内部激发人才活力。最后乡贤的身份还有,企业职工、个体、教师、农民和学生。他们在不同的领域致力于乡村发展。例如民间的一些自发性组织:爱心协会、乡贤理事会、书法协会和其他社会组织。在其中都少不了他们的助力作用。

四、乡贤群体的时代价值与作用体现

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下,乡贤文化有其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若能全力为乡村振兴服务,必定可以助推乡村的经济发展。当然,乡村振兴并不是仅仅指乡村的经济发展,除此之外还应包括乡村的文化建设、群众思想观念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

“政治是骨架,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一描述深刻阐述了文化的重要意义,以及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相互配合与辅助。假如乡贤文化可以得到宣传和发展,以乡贤文化促进乡村发展,可使得诸多乡贤服务于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带动与引领当地其他方面的发展,可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

(一)乡贤模式下的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应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强基固本之策,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将基层党组织与乡贤的结合作为乡村治理纵向打通的关键途径,打造乡村善治格局,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第一,将乡贤充实进基层治理队伍,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强化乡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而基层党员队伍是基层党组织的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面对软弱涣散的村党组织,要开展持续整顿,做好领导工作,统筹城乡乡贤资源,拓宽选人视野。注重从青年农民中发展高质量党员的同时,做好选调优秀高校毕业生、挑选大学生村官等下基层任职的工作。提高乡贤在乡村建设中的参与度,完善便民服务体系,加快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乡贤要合理利用法律专业知识,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引导村民依法表达诉求、维护权益,推进平安乡村建设,为乡村建设的组织注入新活力。

第二,充分发挥乡贤的辅助作用,提高乡村自治能力。乡贤在镇(乡)、村两级党组织的指导和监督下,建立新型农村社会组织——参事会,以组织联谊、增进乡情,加紧联络、听取民意,汇财汇智、服务乡亲,建言献策、共建乡村等方式,协助加强党群关系,参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建言献策、示范引领、推动进步、评议监督等作用。这有利于激活乡贤资源,增强乡村多元参与和协商共治能力,实现以党的领导统揽全局,加快形成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三治”结合的治理格局,使乡贤群体成为乡村治理的助推器、减压阀,为乡村建设提供坚实的基层战斗堡垒保障。

(二)乡贤模式下的产业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在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具有极大的价值。当今有一大批企业家扎根农村,立足农业,心系农民,有志于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党组织将他们汇聚起来,形成一支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的强有力队伍。定期组织交流学习,针对当地乡村产业现状提出针对性意见以及提供相应的资金或技术支持。这些企业家们勇担使命,主动作为,一言一行,皆为乡村,成为乡村产业发展中的排头兵。

一方面乡贤为乡村发展提供资金的支持,切实为产业发展提供帮助,弥补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的缺陷。乡贤群体中的优秀企业家,可以招商引资、提供物质基础、获得更多商业机会、发展乡镇中小企业、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的金融和社会资本聚力现代高效产业发展,最终打造特色村镇,助力乡村振兴。

另一方面乡贤为乡村发展引进先进的技术,补齐乡村发展中的技术短板。能人回乡、技术下乡。优秀企业家们凭借各自的力量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技术上的助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动能,打造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着力突破现代农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瓶颈。打通科技下乡“最后一公里”,加快现代农业的前进步伐,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进而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机制,打造出高端农业产业园,切实推动第一产业的稳步发展。

(三)乡贤模式下的文化建设

基層文化建设,是必须在村党委的带领下进行的。乡贤文化不仅可以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文化资源,还可以形成文化载体,是新农村凝魂聚气的重要基石。要想培育和建设乡贤文化,必须坚持党在文化方面的引领作用,赋予其新时代内涵,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培育文明乡风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乡贤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建设层面的具体实践者,更是体现个人层面价值观与党的发展目标相连接的纽带。包括乡村道德模范在内的乡贤群体,有着高于普通农民的文明素养和道德觉悟,因而能够在乡村日常生活中切实规范己行、濡染他人,有效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使村民价值有引领、操守有规范、行为有法度,进而助推乡风文明建设。正如全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所强调的,“要发挥乡贤的引领示范作用,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优秀家风、淳朴民风,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

第二,乡贤是乡村文化建设的有力推动者。乡村公共文化活动是文明乡风的重要表征和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农民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农村改革以来,伴随着人民公社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集体经济的弱化,乡村社会的同构性和公共性日渐式微、异质性和流动性日益增强,乡贤向心力有所削减,由此导致文化场所、基础设施投入在内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空心化”加剧,乡村公共文化生活的衰减化、功利化、庸俗化问题突出。以党组织为引领,乡贤群体为纽带,开展乡贤文化广场建设、道德风尚宣讲会、乡风课堂等具体性的文化活动建设,通过传承和宣扬优秀的礼仪文化、耕种文化、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重构乡村文化的现实意义,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品牌和精神支撑。

结语

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补齐人才短板,要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核心位置。乡贤群体是乡村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人力资源,可在多方面发挥具体性作用。将“乡贤”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注重挖掘乡土人才,努力吸引返乡人才,从乡村内、外两个方面来壮大乡贤队伍,并在党建统领下,充分汇聚乡贤力量,构筑“内外”结合、多层次的乡贤梯队,最终形成集群效应,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不断胜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