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儿童心理学在民族博物馆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时间:2024-08-31

刘芳

博物馆作为接待观众的公共文化设施,社会教育是博物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对群众的文化品位和文化观、价值观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博物馆的观众当中很大一部分是儿童,他们正处于重要的观念、意识形成时期,因此,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对儿童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民族博物馆是以民族文物收集和民族文化研究为基础,通过对其文物、文化的展示来加深人们对民族的认识,从而加强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一、民族博物馆的特殊定位

(一)政治特征明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是民族博物馆的政治使命。民族博物馆通过民族文化的交流学习,让观众喜欢民族文化,催生爱国主义观念的形成。

(二)民族文化展示与民族文化挽救相结合。

现如今,民族文化传承面临着危机,民族文物消亡和外流情况不容乐观。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不断发展,传统民族工艺品和生活用品都失去了原本的用武之地,一些少数民族文字失去了传承,一些具有重要文化、历史价值的文物被私人收购者购买并贩卖到海外。民族博物馆在民族文化展示的基础上,更是承担着重要的民族文化挽救和传承的重要作用。

(三)多种类型文化交流融合平台

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文化是一个不断融合创新的过程,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都能在民族文化中发现端倪。在此背景下,观众不仅可以在民族博物馆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更能感受到全世界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成果,这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多元化的重要体现。

二、民族博物馆在儿童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于儿童来说,在众多类型的博物馆中,民族博物馆的吸引力要比自然博物馆、科技博物馆、海洋博物馆等小很多,民族文物往往很难引起儿童们的学习兴趣。现阶段民族博物馆的教育模式对儿童来说并不适应、不科学,没有考虑到儿童发展心理特征。为了更好的发挥民族博物馆在爱国主义教育、民族文化传承与发扬的作用,笔者认为应当率先解决以下问题:

(一)“以物为中心”,忽略了儿童的体验感和交互感。

诚然,少数民族文物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但也只能是载体之一。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美食、医学、工艺、宗教等文化形式都无法通过个别文物得以全面的展现。儿童的五感中只有视觉接收到了信息,无法产生身临其境的交互体验。

(二)“以成人为中心”,布展和活动设计缺乏针对性。

民族博物馆现阶段的布展仍针对成人参观者为中心,儿童在其中难以获得较好的参展体验。例如,没有语音讲解,低年级儿童不认识很多文物介绍中的生僻文字;服务台和展示台高度较高,儿童观看效果不理想;讲解词设计没有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等等问题。

(三)“以展为中心”,教育形式单一且枯燥。

传统博物馆还是通过对文物的展出和讲解作为主要教育方式,这种单方面输出的方式忽略了被教育者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意愿问题。对于历史或民族文化背景知识一知半解的儿童来说,无法深入理解和感知到文物的价值。

三、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对儿童心理的研究浩如烟海,笔者仅对部分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展开介绍。

(一)儿童注意力的特点

1.儿童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难于长时间地注意同一件事物,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

2.小学阶段儿童注意的范围较小,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

(二)儿童感知觉的特点

1.儿童感知事物的特点比较笼统,不精确,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特点,对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也比较模糊;

2.儿童知觉和观察发展的趋势是从无意性、情绪性、不精确性向有意性、目的性、精确性和有组织性方向发展。

(三)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1.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是从无意识记向有意识记发展;

2.儿童记忆发展的另一特点是从机械识记向意义识记发展。

(四)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

1.小学阶段儿童想象发展是向正确地、完整地反映现实过渡;

2.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

3.想象的形象还具有片断、模糊的特点。

四、儿童心理学对民族博物馆教育工作的启示

为了使民族博物馆的教育活动更有针对性,对儿童学习更有益,笔者通过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民族博物馆独特内容,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一)布展应当简单明了,颜色鲜艳,不同章节之间应存在层次和变化。

根据儿童注意力发展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在布展时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注意力特点,展出文物不宜摆放过为集中,避免儿童注意力过度分散。

(二)突出展品的结构性和联系,不能一味求多求全。

儿童的逻辑能力较低,不容易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布展时应当充分考虑到文物之间的结构和联系。例如,赫哲族的打鱼工具和鱼皮制品应当摆放在一起,鄂伦春族的打猎用具和皮毛制品应当摆放在一起。

(三)突出展品故事性,通过民族传说、故事传达民族文化内涵。

兒童的记忆是较为单一和机械的,无法理解记忆内容的含义。为此,以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传说故事作为载体能够很好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让其对少数民族故事形成记忆,进而形成兴趣。

(四)设置交互性体验场景,引导儿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在活动设计上应当多采用交互性的体验,让儿童产生参与感。例如,布展上可以建立一些少数民族文物的实物模型,搭建一些少数民族生活场景,让儿童穿上民族服装在场景中以主人公的视角感受少数民族人民生活。

(五)通过游戏、体验等形式让儿童感受到成就感

在活动实践中,民族博物馆可以多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儿童参与其中。例如,少数民族有很多非常精美的手工艺品,对于一些工序简单的工艺品可以请儿童自己参与制作,通过亲身体验的形式获得民族手工艺品,加上成年人的认可和表扬,可以让儿童在其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对民族手工艺品和民族文化产生兴趣。

参考文献:

【1】《中国民族博物馆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唐兰冬,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 11月第 27卷 第 6期

【2】《民族博物馆的三大基本功能探讨》宋才发,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第37卷

【3】《博物馆 6、7-11、12岁儿童教育指南初探》周婧景、陆建松,中国博物馆,2015年1期

【4】《普通博物馆与民族博物馆概念之辨析》宋才发,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2010年第 5期(总第 118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