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佟宇
摘要:在各大高校的快速发展中,作曲理论已成为高校音乐专业学科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被视作音乐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高校教学中受到广泛关注。鉴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作曲基础理论课程发挥的作用,其次论述了关于对高校作曲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希望能够为高校作曲理论课程提供一定的帮助,从而推动高校音乐教学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高校;作曲理论;课程改革;思考
前言:在新课改背景下,高校作曲理论课程的重要作用逐渐凸显,课程设置内容丰富,一般包括和声学、曲式分析、配器、复调四大件基础课程。作曲理论课程是进行音乐创作的重要基础,同时能够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奠定深厚的基础。正是因为作曲理论课程的重要性,高校一直非常重视作曲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探讨如何提升高校作曲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于提高高校音乐教学水平和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1高校作曲基础理论课程发挥的作用
高校音乐必修内容就是作曲基础理论四大件,直接决定着音乐人才的培养和音乐艺术界的发展。从表面上而言,复调、配器、曲式分析以及声学都属于独立的课程,但又有一些内在联系,通过复调、配器、曲式分析以及声学四门课程,更有利于推动学生作曲基础理论学习的发展。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有一些问题存在,最为常见的就是教师难以对各个课程进行渗透,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深入认识到作曲基础理论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与这四门课程相互交融的意义。针对于作曲基础理论课程从整体上而言其发挥的作用可表现为两个方面:
1.1是学生充分理解音乐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
对不同风格、地点及各阶段的音乐共性特征可运用作曲基础理论进行归纳研究。教师可以系统性指导学生对作曲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在深入探讨新音乐作品期间,应遵循配器方法、曲式结构、和声情况、作品特征等各个方面展开判断,全面把握作品的整体音乐风格、创作地点以及创作阶段。在整个过程中,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作品的特殊性,明确其特殊性的真正原因,是作曲家故意为了打破传统创作方式或者追求新奇,还是传达特殊情感而进行的创作。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思考,使学生在作品演绎中全面认识到音乐的感性和更改,为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奠定基础。
1.2为终身音乐学习夯实基础
近年来,音乐艺术在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下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得居民,带给人们更加强烈的冲击。后现代音乐风格越来越多样化,音乐语言日益丰富,给人以眼花缭乱的感受。使得学生在此背景下难以有有限的高校学习阶段掌握所有的音乐知识,更是无法充分学习满足音乐研究、教育、创作以及教育等多元需求的基础理论方法,必须在日后工作中强化对音乐作品的感悟,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解能力,积极接受与把握新音乐作品,从而为日后更好地适应迅速发展的音乐文化与就任相关音乐岗位工作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2我国高校作曲理论课程开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1教学实际与现实脱节
在作曲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学校的硬件水平难以达到了数字化作曲理论课程开课的需求,实操平台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学生容易被过去的单一作曲模式而束缚,无法分析数字音乐软件的可行性,让学生的作曲理论学习只停留于书本知识,不利于激发其音乐创新的灵感,甚至容易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
2.2作曲理论课程课时缩减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更加强调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重要性,高校增加了公共课程的比例,音乐专业课程相对减少,作曲理论综合课程同步减少。一些高等院校虽然在作曲理论的课程设置中对各学科都有所体现,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课时相对比较少,这也是当前现实存在的问题之一。
3我国高校作曲理论课程改革的思考
3.1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作思维
作曲理论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学生进行更好的创作。然而我国高校现阶段的作曲理论课程教学更加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重视学生对技术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对音乐技术创编的能力的培养。面对这一现实状况,高校和教师必须形成清晰的认知,不断完善作曲理论课程设置,注重课程的衔接性,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作曲创作观念,切实实现理论课程和实践相结合。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理解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审美,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对学生的音乐潜质进行深度挖掘,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热情和音乐想象空间,引导学生将生活灵感塑造为作曲创作的重要元素。
3.2创新音乐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校作曲理论课程包括和声学、曲式分析、配器、复调四大件基础课程,教师对四大件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会对学生布置课后作曲练习。但是受周期制授课形式等因素的影响,短期高强度的作曲练习,往往难以使学生的作品达到理想的状态,对学生后续的创作学习道路容易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能让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而降低作品质量,应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教师为学生布置作曲训练作业时,可以要求学生完成的时候着重进行特定的曲式结构训练或特定的和声编配训练,引导学生自主寻找自己较为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进行写作,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促进学生音乐学习的整体水平,提升学生整体音乐素质。
3.3采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提升教学效率
传统的高校作曲理论课程教学,教师大都采用板书或者课本讲解的形式,虽然也达到理想的授课效果,但是在讲解某些知识内容的时候还是有其局限性,比如,在讲解多谱例时,因为涉及的内容较多,书写板书就会耗费课堂的大量时间成本。如果采用先进的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教师利用数字化音乐软件可以实现音乐作品的教授,利用计算机技术安排多谱例、多配器也毫无难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加深音响效果的印象,将自己的情绪融入音乐作品的氛围之中,大大提升作曲理论课程的教学效率,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现阶段的作曲理论课程还存在教学实际与现实脱节、作曲理论课程课时缩减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影响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因此,高校和教师须充分认识到作曲理论课程的复杂性以及当前阶段教学过程中面对的现实问题,积极探索创新,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推动高校音乐教育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丁.数字化平台下作曲理论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13):244.
[2]王晔.关于高校音乐学专业作曲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红河学院学报,2021,19(03):142-144.
[3]林华.音乐审美心理学在复调教学中的应用[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9(11):40-42.
[4]张玉林.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作曲技术理论课程设置的总体构想--关于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改革的思考[J].乐府新声,2020(09):112-113.
[5]张建华.高师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7(13):2-3.
[6]代白生.德国的音乐教育培养模式及其对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改革的启示[J].中国音乐,2017(01):80-82.
[7]胡永强.对高校作曲基础理论课程改革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9(20):35-36.
[8]张建華.关于高师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建设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18(17):47-4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