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水生植物在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中的应用分析(1)

时间:2024-08-31

吴建

摘要:在近年来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上广泛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中越来越多技术融入其中,有效的提高了生态修复的效果,例如水生植物所占据的比例较高,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还有助于避免对河道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损伤,以此来完善当前的技术模式。基于此,本文论述了水生植物在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水生植物;河道工程;生态修复

一、水生植物在河道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原则

(一)水质净化能力

为了使水生植物能够在河道生态修复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及效果,在选择植物之前要明确主要的应用标准和原则,为后续工作科学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在选择水生植物方面要具备一定的水质净化能力,为河道生态修复工作顺利进行提供重要的保障,这主要是由于不同水生植物在河道水质净化中的综合功效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在实际工程建设时,要考虑使用植物对氮磷的去除能力以及对水的耐污能力等等,做好资料的整合,以此来完善当前的工作模式。同时还需要根据这一区域的水质现状做出科学的选择,以此来使水生植物能够在河道生态修复中得到有效的发展,达到良好的去除能力。在植物选择方面要结合以往工作经验,做好信息的整合及分析,和当地生态环境进行相互的匹配,以此来充分发挥水生植物本身的优势,全面提高河道生态修复的效果和水平。

(二)区域环境适应能力

不同水生植物适应的水温和光照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工程区域的特点选择与之对应的水生植物,从而使水生植物环境适应能力能够得到全面提高。例如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当的增加本地水生植物品种的选择比例,这样一来创建更加适合于植物生长的环境,构建稳定的生态模式,从而使选择的植物优势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另外,在这一地区中,如果水体的透明度较高可以选择沉水植物,根据区域水域的特点完善与之对应的处理方案,从而使得整体河道修复效果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其次在植物选择时要遵循灵活性的工作原则,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对应的水生植物,不断的增强整体的工作效果,例如耐寒的水生植物包含了灯芯草、金钱草等,在北方地区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南方地区的高温和日照长的季节中可以将生长缓慢的热带睡莲融入其中,以此来提高整体的处理效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区域环境的特点,合理的筛选与之对应的技术方案,从而使得水生植物优势能够在河道修复中发挥应有的价值以及效果,不断的完善当前的技术方案。

(三)易于管理

在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中融入水生植物,不仅要考虑植物本身的生长特点,还需要考虑后续的管理难度,有效优化后期管理工作模式,從而以此来降低后续的维护费用。水生植物后续维护管理的难易程度和所选取的植物种类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不会慢生和不会自动播种的植物品种,会减少后续的管理成本,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加稳定。在选择水中植物时,要考虑河道环境特点和景观的需求,例如水葱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但是其茎干很容易被折断,在设计时需要考虑植物的特点,不宜种植在大水域及风力较大的区域,内河治理使用较为合适。不断的完善当前的设计方案,从而使水生植物应用效果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降低后续的管理成本。

(四)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河道生态修复中融入水生植物需要注意的问题,不同种植物品种之间的搭配比例会影响最终处理效果的提升,和河道水生态系统的平稳运行,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环境条件和使用植物自身的条件做好品种的选择和比例的搭配,做好时间和空间的植物布置,充分发挥植物之间的优势互补作用,以此来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植物选择方面可以通过漂浮植物和挺水植物的相互协调为沉水植物生长营造良好的条件。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植物时要适当的降低外来品种的比例,如果外来品种过多,那么会影响区域内的生态平衡,所以需要谨慎的选择相对应的植物,从而使得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水平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水生植物在河道生态修复中的具体应用

(一)科学规划

为了使水生植物能够在河道修复中发挥应有的价值和效果,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做好科学的规划,不断的完善当前的工程建设模式,从而使水体自净能力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通过水生植物的利用,可以吸收和富集水中的营养物质,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同时也可以抑制有害藻类的繁殖能力,利于水体生物之间的相互平衡。水生高等植物能够净化富营养化的湖水,适当的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充分的发挥净化本身的作用,以此来完善当前的技术模式。科学的规划是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搭建更加生态性的工程建设方案,以此来和生态景观进行相互的协调。搭建更加优美的河道景观,不断的提高整体的建设效果。

(二)建设方案

在融入水生植物进行河道生态修复时,需要落实细节性的工作原则,建立层次性较强的生态修复模式,从而充分发挥水生植物本身的优势。不同植物品种对水位的适应性有着较强的差别,并且也会影响后续的成活率,在实际建设时需要了解,比如植物的生长特征,按照品种适应性来进行日常的操作,严格控制其中的水位,一般来说挺水植物的水深范围为40厘米,浮叶植物植物的适用范围为20厘米到100厘米,漂浮植物对于水深度没有上限要求,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此来选择正确的水生植物。在完成水位的科学控制之后,要确定底质的问题,底质对水生植物有着重要的固定和提供养分作用,在实际设计和规划时,要考虑植物品种是否能够在水中所固定,如果固定不牢靠,那么要配合着其他的人工措施来达到良好的建设效果。在实际建设之前可以先进行提前的试验,做好品种的调换工作,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搭配模式以此来完善当前的建设方案。在人工浮床利用的过程中,水生植物的根系要直接和水体所接触,这时要使浮床具备一定的强度,不会出现松散的问题,之后要根据河道的水质选择与之对应的植物品种,不断的优化其中的设计方案,为后续水生植物功能的发挥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完成这一工作之后,需要特别注意风浪过大和水体流速过快都不适合布置水生植物,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人工浮床对水流速的影响作用,和设计值进行相互的匹配,如果超出预定范围,那么要采取一定的消除措施,不断提高水生植物的设计效果。

(三)维护要点

在生态修复中融入水生植物之后要采取更加科学的维护措施,从而使水生植物功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以此来满足长久性利用的要求及标准。在完善工程建设之后,水生植物作用不会在短时间内凸显,因此需要更加科学有计划的完整后续的维护工作,做好资源的科学调配,以此来提高整体的维护效果。例如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做好及时的收割,主要是为了输出氮磷等相关的污染物质,避免在内部出现二次污染的问题。夏季要根据植物的生长周期进行两次左右的收割,要对植物品种进行全面的了解,以此来为后续维护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

结束语:

在当前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中融入水生植物优势较为突出,因此需要设计管理人员加强对水生植物特点的深入分析以及研究,考虑周边的自然环境特点,选择与之对应的植物品种,构建更加稳定的河道生态系统,充分发挥水生植物之间的协调作用,做好经验的总结以及分析,并且科学的完成后续的维护工作,避免在水生植物利用方面出现较为严重的二次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齐波. 水生植物在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中应用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29):239-239.

[2]张晨旭. 水生植物在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中应用研究[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16(8):00006-00006.

[3]兰翔. 植物在河道生态修复中的应用[J]. 区域治理, 2019(39):3-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