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摘要:随着我国近几年信息技术的迭代发展,信息技术不断推动社会各产业转型发展,其中“智慧校园”更是近几年我国重点推动的发展战略。而后勤管理作为高校正常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保障工作,与智慧化技术的结合也成为提升管理成效的关键,也被越来越多的学者融入到了智慧校园建设研究中。本研究在此背景下,结合“智慧校园”建设要求,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并提出了基于信息化技术的高校后勤管理体系架构,立足后勤管理信息化与“智慧校园”全面融合为导向,实现基于“智慧校园”的高校信息化后勤管理建设。
关键词:高校;智慧校园;信息化技术;后勤管理
为进一步推动教育資源的开放与共享,实施基于校园的“互联网+”融合战略成为推动这一目标实现的关键。高校更要积极推动“互联网+”与高等教学的融合,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进而实现高校教育的全面、和谐发展。在“智慧校园”建设背景下,全面推动信息化校园建设进程,拓展相关领域研究,也为当代高校信息化建设设定了新主题。
一、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机遇
(一)政策层面
国务院2021年发布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发展战略,其中强调要重视教育信息化改革,实现校园智慧化建设,实现智能化、一体化教学平台。这一文件的颁布也拉开了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序幕。另外《教育后勤“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2020)》也是过去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导向文件,文件中除了要求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外,还要以技术服务为抓手,满足师生的管理与服务需求,在发展的过程中,要紧密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后勤管理的水平。
在此高校后勤建设背景下,进一步强化智慧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在高校智慧后勤的投入力度,实现智慧技术与后勤工作的深度融合,从而带动高校后勤保障工作提效增质,这也是响应国家中长期改革发展政策,实现高校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环节。
(二)个体需求层面
随着我国“00后”学生步入大学,高校信息化建设需求进一步扩大,“00后”大学生成长的近20年几乎见证了我国信息化社会发展从初始到辉煌的全过程,信息技术几乎影响了“00后”一整代人,这也使“00后”成为智能化生活的追求者,这一代人的思想将比“80后”甚至“90后”更加开放。网络成为了他们在校生活、交友、学习、娱乐的重要工具,因此高校后勤管理的信息化也能有效迎合未来学生的在校生活需求,“00后”对信息化的热衷追求也将倒逼高校向信息化校园转型。
(三)技术层面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成熟,大数据、区块链、云技术等先进信息化技术逐步与物联网技术融合,而这一趋势也推动了智慧城市、智慧家庭、智慧交通等一系列智慧化生活“基建”设施的信息化转型,技术与社会各产业的交融频率与广度更加明显,并且取得的喜人成绩也印证了信息化技术的融合成为智慧服务的重点发展方向。
所以,高校后勤管理与信息化技术融合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通过信息技术将高校后勤相关的图书馆、教师、餐厅、寝室万物互联,通过信息化集成平台实现虚拟管理以及云空间资源库建设,利用极少的人力物力即可实现全域信息化、精准化、便捷化后勤管理。
二、基于信息化技术在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指导下智慧后勤体系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以及社会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高校逐渐重视校园信息技术与校园工作的结合,即把网络技术、智慧技术与教学、管理、保障等工作环节相结合,从而形成网络校园、数字校园基础上的智慧化校园,智慧校园的建设完全发挥出了信息化技术对高校发展的带动作用,为高校师生提供了一个便捷、高效的校园教学、生活环境。而高校智慧后勤管理则是在智慧校园的基础上延伸出的一项智慧化改革环节,能够为师生带来更为快捷的服务。现阶段,高校智慧后勤改革依旧处在初始阶段,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慧化技术整合,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事的虚拟对接,从而实现现代化高校后勤建设。但是现阶段已经实行智慧后勤建设的高校由于管理观念落后、资金投入有限、技术匮乏等原因,并未实现真正的智慧后勤建设。另外也有高校尽管已经完成了信息化系统与后勤工作的结合,但是结合的水平较低,无法实现完全智慧化后勤管理。综上所述,高校智慧后勤建设依旧有较长的路要走,而对这一先进的理念更需要不断的探索积累,不断完善。
现代化高校后勤管理与信息化技术融合要结合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以及智能化设备,以便达到统筹管理、安全便捷的后勤管理目标,同时还要具备以下几个显著特征:(1)比以往更高的开放度,要保障后勤管理能够实现快捷的功能拓展与更广的设备兼容。(2)实现内部数据的实时共享,要实现后勤管理数据的合理外延,帮助域内各管理层实现数据共享,实现数据价值的最大化。(3)各个功能模块要确保相互独立,便于后期系统维护,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一)依托区块链技术的网络系统建设
网络建设是信息化后勤管理建设的基础保障,而区块链技术则更好的发挥这一基础的建设,在区块链技术加持下,能够刨除传统信息化系统的中心硬件设备与管理附属设备,实现高校各后勤管理环节同等的管理权利与义务,每个节点都能获取域内完整的后勤管理数据备份,实现各后勤环节的有效连通。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也很好的实现了各管理环节的信任关系,促使高校后勤管理的网络信息以及运行规则均分分布于各个管理节点,这也代表任何一个管理节点都无法独自更改系统信息或独立制定管理规则,师生成为管理的监督者,提升平台的公信力和安全性。除此之外,区块链技术能够有效打破传统的链条式数据链,在没有监管条件的前提下能直接实现服务人员与用户的联系,有效提高服务的效能。
(二)依托大数据技术的数据库建设
信息化后勤管理必须要融入大数据技术加持,信息化的特点就在于内部数据的流通与共享,而高校内部的书库多无法实现有效连通,职能单一且数据更新慢,典型的“信息孤岛”,更多的是为师生提供单向数据服务。因此,在现有高校数据库架构基础上,要充分结合5G技术中的SDN技术,实现信息化后勤管理架构中的开放性与高效率数据共享服务中心,不仅能够有效连通各数据库,还能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高效灵活匹配域内各节点师生服务需求,方便快捷交互。
(三)依托实际需求的服务模块建设
高校信息化后勤建设要以模块化、标准化、共享化、扁平化为标准开展建设。而功能模块以及服务模块要重视用户的需求导向,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受,同时前台展示设计要精细,并将学生作为平台的核心用户,充分考虑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的刚性需求与使用场景,更多的结合可视化设计来实现界面的简洁化展示,从而使各个功能模块更能获取学生的好感,提升产品使用体验。
三、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校智慧后勤体系架构
信息化高校智慧后勤架构的关键在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高校在建设信息化后勤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要实现高校物质资源与信息化技术的有效结合,其最终目的是将线下服务集成于线上,实现各后勤管理节点互通的同时提升资源调配效率。因此在建设信息化后勤管理平台时,要实现后勤资源的智能感知,通过智能终端设备作为信息收发装置,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通过融合后勤管理业务实现多样化后勤管理任务的线上智慧运行。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校智慧后勤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
(一)数据基础层
涵盖了智能感知业务数据以及共享数据。智能感知数据需要结合信息化硬件设备,包括无线传感器、射频甄别设备、音频监控设备以及物联网感知設备等,从而获取各个节点的后勤数据。业务数据的产生主要是师生在校通过终端信息设备发起的后勤业务申请以及消费等数据。共享数据则更多的是其他后勤终端实时产生的共享数据,大多数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节点数据。
(二)网络通信层
覆盖全校的信息化网络是保障后勤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随着5G技术的普及与使用,校内连接有线或无线网络的设备都可以实现信息的实时传输,以满足教学、生活等不同信息场景的需求。
(三)云计算服务层
云计算是支撑信息化后勤管理的基础性技术,通过虚拟储存技术实现高校后勤数据资源的有效调配,并实现更为高效的网络带宽资源分配,从而为高校的后勤管理提供反应更加快速的后台支撑。
(四)大数据层
大数据是后勤管理的核心层,主要起到了数据的管理、收发、实时解析。另外还能实现有效结构与非结构数据识别。
(五)智慧后勤应用层
重点包括了后勤管理过程中的各个节点,例如餐饮、医疗、购物、宿舍、水电、门禁等数据产生节点,而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实现各节点信息的一体化呈现,并根据用户查看权限实现用户的分类展示。应用层是信息化后勤管理的载体,同样是核心层,能够展现各类后勤业务梳理成果。
(六)智能设备层
涵盖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通过移动终端应用实现数据呈现,并自动甄别用户设备环境实现最佳交互展现。智能设备层能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同时统一用户能够实现不同终端设备的联通。
总结
通过研究,信息化高校后勤管理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师生日常在校管理能力,在传统高校后勤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在信息化高校后勤管理融合过程中,物联网技术与各节点后勤数据实现了有效结合,在智能化技术的信息资源整合下,高校的后勤数据实现了有效互通,进一步带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关琦.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大学,2021(25):142-144.
[2]曾伟,周佳.新时代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12):240-241.
[3]杨朔.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后勤改革实践与思考——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20(11):14-17.
[4]苗茁.新时期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0(10):106+113.
[5]刘振广.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09):199-201.
作者简介
周克辉,男,1985年6月生,湖南衡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信息专业教育与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