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时间:2024-08-31

黄冬梅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新课改理念也逐步推广到全国各大中小学课堂,社会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既需要提高自己对历史教学专业性的要求,还要密切关注史学研究的新成果,将史学研究与中学历史课堂相结合,从而丰富自己的史学素养。而如何将史料的运用与中学历史课堂相结合成为历史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对策

所谓“史料”,是指研究和谈论历史时所依据的材料,包括各种笔记、典籍、图表、碑文等,实际上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梁启超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也曾写道:“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历史的不可再现性让史料不仅成为历史教科书编纂的依据,也成为人们了解历史、感知历史的必要基础。

一、史料教学在《两极世界的形成》一课中的运用

导入新课:

材料一: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2018年,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在金砖会晤上提出:“共同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光明的未来。

2019年,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设计意图:本课是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第一课,对世界格局的演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当今世界的国际关系为主旨,让学生在阅读材料时找寻到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感知合作共赢成为当今国家交往的精神主旨,由此追溯到二战后期美苏对峙、社会动荡的历史,激发学生思考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既为两极格局的背景探究作铺垫,又引出本课的课题。

材料二:“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丘吉尔

展示雅尔塔三巨头的图片资料,结合丘吉尔的这段话,与学生具体分析二战后期的国际关系新体系,总结出其特点是以美苏为主导。

材料三:美国:工业产量占2/3,出口贸易占1/3,黄金储备占3/4,武装部队300万,国防预算超800亿美元,30艘航空母舰和1000多艘其他战舰,在全球有480多个军事基地,拥有控制操纵联合国原子弹…

苏联:军队人数到1945年5月接近1140万,战后仍保留三四百万人,战后初期生产3万辆坦克、4万架飞机,年均生产19390万发炮弹、12万门火炮…——摘自徐天新、沈志华主编《冷战前期的大国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展示,明显看出美苏的实力和力量抗衡,通过杜鲁门的话,感受到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期的世界形势,美国为什么能够说出这样的话,进一步分析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

材料四:“苏维埃社会制度是优于任何一个非苏维埃社会制度的社会组织形式”。——斯大林在莫斯科选民大会上的演讲(1946.2.9)

材料五:“我们面对这样一支政治力量,它狂热地为之献身的信仰认为:若要使苏维埃国家获得安全,就应该,也必须扰乱我们社会的和谐……(苏联)势必扩大苏联的势力范围……美国必须以实力遏制苏联。”——凯南八千字电报

设计意图:通过斯大林的演讲内容,理解美国将其视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宣言”的原因,结合材料五,分析美苏两国的差异性,总结美苏对峙的根本分歧。

材料六:说法一:美国反动派以战争恫吓对苏联及爱好和平的人民所进行的外交战和宣传战。——《人民日报》1948.6.1,90年代以后概念已有所变化

說法二:美国和西方为统治世界而采取的一种以苏联和民主国家为敌的政策。——《苏联大百科全书》

设计意图:通过学界对冷战不同定义的描述,理解“冷战”的概念,并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理解历史事件。

材料七:1948年4月,马歇尔计划得以实施……在执行马歇尔计划的4年中,美国国会为它拨款131.5亿美元,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到1952年,欧洲工业生产水平比战前上升了35%,西德甚至高达312%,农业产量达10%。——《冷战国际史二十四讲》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分析,从经济发展、冷战以及美国外交的视角详细分析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和意义,理解马歇尔计划的实质。

材料八:1961-1973年间,美国先后有340万人开赴越南参战,有57000人阵亡,157000人负伤,战争费用达1500亿美元。南越军队20万人死于战场,北越死亡80万以上,南越平民死亡100万以上。

设计意图:结合战争的图片史料,进一步理解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并结合课本了解冷战的相关史实,分析冷战带来的消极影响。

材料九: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美国丧失了300万份制造业工作,将近1/4的炼钢业工作,以及6万座工厂。过去20年里。我们的贸易逆差高涨到13万亿美元。——特朗普2018.9.25联合国演讲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自己的观点,并总结出避免冷战重来的方法是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与信任,与导入部分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首尾呼应,升华主旨。让学生通过活动理解和平来之不易,应珍惜和平。

二、史料教学在应用中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1.立足课本,紧扣课标

史料在运用过程中,不能忽略课本内容。现行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就蕴含大量的史料,这些史料是最契合编写者意图的。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首先关注和利用好教材上的史料。同时,在选择史料时,要时刻以课标为依据,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挑选契合学生发展的有效史料。

2.选用适度,注意辨别

历史包罗万象,史家们在记载史事时往往带有个人主观因素或未经严格考证,因此史料质量也参差不齐。而如今互联网的普及也造成史料资源五花八门,但也存在许多虚假史料,一旦选用不当则会导致学生对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评价过于片面或绝对化,甚至曲解历史,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教师在选择史料时,应尽可能地从学生角度出发,注意适度的原则。史料太长太多容易使学生抓不住课堂重点,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选择史料时应该注意辨别,宜精不宜多,适度而为。

3.适当补充,紧扣前沿

教师在教学时,应尽可能地利用好课本上的史料素材,但也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补充。随着时代的发展,史学届对历史的研究也更加深入,涌现出许多新的史料和史观。因此,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不应该以本为本,墨守成规,而要时刻关注史学最新研究成果,及时获取最新史学研究信息,将历史与时代紧密结合,及时将可靠信息反馈给学生。此外,史料的补充要选用适当,注意不同年级和年龄段的学生,不同知识水平的差异,综合分析,从而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史料教学是学生提高历史学习素养的有效手段,这也在无形中提高了教育对历史教师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好史料,广泛阅读,挖掘更多有效的历史素材,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培养历史理解概括能力,这也是每一个新时代历史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贾格年、李宝宝主编:《中学历史教师教学技能学习指导》,天津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109页。

[2]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第54-55页。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