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手势辅助英语语音教学法在幼儿启蒙教育中的应用

时间:2024-08-31

吴刚 魏彩虹 王凤媛

摘要:手势辅助英语语音教学法是采用手势动作来辅助教学的方法。该方法直观性强,富于趣味性,非常适合幼儿英语语音教学。研究结果显示,2-5岁受试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并做出符合要求的动作,通过练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兴趣和发音准确度。在对比试验中,实验组的发音能力明显高于控制组。

关键词:手势辅助;英语语音;教学法;幼儿;语言学习模型

一、简介

手势辅助英语语音教学法(以下简称“手势教学法”)是采用手部解剖标志类比口腔发音器官的发音部位、运用手势动作模拟口腔发音器官发音动作的一种辅助性教学法。在多年语音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传统教学法抽象枯燥,过于理论化,实操性差,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因此为了提高学习效率,结合医学解剖知识,编制出手势教学法。经过数年实践与完善,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语音手势,并编著成《手势辅助英语语音训练教程》,在我校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方向一年级学生中使用。手势教学法能对所有元音、辅音进行手势模拟,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强,富于趣味性,通过手、脑、发音器官联动来提高发音准确度和学习效率,收到良好效果。

二、儿童在二语语音习得上的优势

国内外儿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研究成果显示第二语言习得最佳时期为儿童期。 1959年Penfield和Roberts首次提出“关键期”这一概念,指出语言习得最佳阶段为10岁前,随着大脑可塑性的逐步消退,最佳时期会随之消失。Lenneberg(1967)在此基础上正式提出了著名的“关键期假说”,认为自然语言习得只能发生在关键期,即2岁至青春期。尽管对关键期界定争议较大,但大多数学者都支持关键期的存在。事实上,关键期是一个相对值,无法用精确数字界定。当然,对于关键期也存在着反对意见。怀特和杰纳西(1996)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关键期以后首次接触英语的人有能力实现本土化水平。这项研究证明成年人有能力获得和儿童一样的第二语言,同时也反驳了在关键期之后人类不能获得本土化第二语言的假设。为了调和这种矛盾,Flege(1995b, 2005)提出了“言语学习模型”(SLM)。该理论认为,L2学习者依靠建立在母语语音体系中的语音范畴来感知L2的语音。由于成人母语语音范畴形成时间长,感知L1和L2语音差异的敏感度会逐渐降低,所以成人L2学习者往往比儿童口音重,而且很难达到目标语语音标准。SLM弥补了关键期假说的不足,充分解释了为什么儿童习得语音比成人具有更大优势,也为在儿童期进行二语语音训练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三、手势教学法应用于学龄前儿童(以下简称幼儿)可行性研究

手势教学法起初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制定的一套专门进行发音训练的教学法,在幼儿园中应用属于探索阶段。课题采用实验法。在宝宝树双语艺术幼儿园的大(4-5岁)、中(3-4岁)、小(2-3岁)三个年级中随机选择2个班,对这两个班的幼儿有无英语学习经历进行调查,分别随机选择男、女各5名没有参加过英语早教的幼儿作为实验对象,确保被试为英语零基础。随机将一个班的10人作为实验组,另一个班的10人作为控制组。每位教师负责教授同一年级的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实验组,教师在预热阶段根据所教授单词的重点音位对幼儿先进行有针对性专项手势辅助语音训练,然后进行正常授课;在控制组,教师按照正常教学计划进行讲授。

通过实验,发现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大、中、小班级的实验组幼儿均能积极参与到手势辅助下的语音教学中,手势、发音和互动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男、女幼儿在手势、音标发音和互动上均无显著差异。实验组和控制组英语单词发音准确度数据方差分析结果为:F=6971.75,df=1,p<0.01,表明组别单词总成绩的主效应显著,实验组M=76.03,控制组M=57.12,实验组成绩好于控制组。实验组大、中、小班成绩方差分析结果为:F=1226.11,df=2,p<0.01,表明班级的主效应显著,小班M=59.9,中班M=66.2,大班M=73.63,表明大班成绩显著好于中班和小班,中班成绩好于小班。

四、结论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幼儿完全可以采用手势教学法进行语音教学,对于2-3岁的孩子,以12对单元音为主,其他音位为辅;对于3-4岁的幼儿以单元音、双元音和鼻音为主;对于4-5岁的幼儿,以破擦音除外的其他所有音位为主。2)通过手势辅助语音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英语语音习得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Clark, J. & Yallop, C. An Introduction to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2000.

[2]Cruttender, A. Gimson’s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Edward Arnold (Publisher) Limited, 2001.

[3]Cook, V. 1991, 1996.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Edward Arnold (Publisher) Limited, 2000.

[4]Driven, D. & Verspoor, M. Cognitive Exploration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Second Revised Edition.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es Publishing Company, 2004.

[5]Roach, P. English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A Practical Cours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Edward Arnold (Publisher) Limited, 2000.

[6]吴刚.《手势辅助英语语音训练教程》,西安出版社,2016.

[7]林韶蓉.《国外二语语音习得关键期研究综述》,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8]张蜜.《关于第二语言习得中关键期假说的研究评述》,English Teachers,2019.

作者简介

吴刚,1969年11月,男,民族汉,籍贯天津市,就职于唐山师范学院玉田分校,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基金项目

2020年河北省职业院校外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手勢辅助英语语音教学法’在幼儿园英语启蒙教育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20 ZYWYJG03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