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传媒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地方发展的融合研究

时间:2024-08-31

摘要:为了更好的紧跟时代的步伐与发挥地方的优势,因此,需要将区域的社会发展与该地区的高校创业教育协同发展共同进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这一特点在传媒领域也逐渐明显起来,随着媒介融合的程度不断加强,创新创业的发展需求在各个方面都有明显的体现。因此,本文就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传媒的发展需求进行了一些调查与总结,希望能够对传媒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地区社会发展;传媒领域

随着经济越来越向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从原来的单一式转向为更需要创新,创业能力较强的高端型人才,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人才多元化的培养。因此,对于高校教师,特别是那些转型发展中的地方高校教师而言,必须要明确自己的使命与责任,这也就要求了,教师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创新创业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与此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应当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意识,不断的帮助大学生增强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大学生有疑难问题时,要及时的帮助他们解惑,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从而为他们日后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传媒类高校教学现状分析

(一)缺乏实践性,过于形式化

自2015年以来,教育部与国务院都大力推行创新创业的教育,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各大应用型的高校也在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方面,创新创业教学方面,创新创业实践环节方面,和教师的教育能力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探索与研究,但是由于对这件事情重视程度相对不高,教师的意识没有得到正确的纠正以及缺乏正确的指导,这也就导致了这部分的工作都过于形式化,创新创业的教育的前进速度也十分迟缓。

(二)指挥力度达不到相应的要求

自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政策发布,各类应用型的高校都根据自己本校的优点以及长处,对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与探讨,传媒类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学方面也在互相借鉴,互相模仿,逐渐也形成了自教学特点,也有了一定的规模与形式,但是却形成一套较为完整教学方法。但是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与此同时,在扩招的大背景之下,这也就导致了学生的质量相较之前较低,与此同时,教师队伍力量的建设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有着明显的不足,这也就导致了在实际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之中,会出现许多的问题,往往会出现重视技术,却轻视相应的理论基础的局面,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创新创业的指导力度。

(三)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意识不到位

大城市的传媒机构所能提供的岗位基本已处于饱和状态,但是地方的传媒机构又大多处于转型阶段,对那些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和融媒体思维的人才,都有着大量的需求。但是就目前所开设传媒类专业的各种应用高校而言,这些高校大部分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都是仿造相应的名牌大学的培养模式,并没有充分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这也就导致了这类学校分不清教育的实质是什么?对,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个目标十分不清晰,这就导致了这类学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当地所实际需求的人才有较大的出入,从而不能很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方向。

(四)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存在不足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逐渐融合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融合程度还不够深化,在融合的过程中,也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但如今,传媒类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不能够满足传媒类产业发展的需求,大学生存在意识薄弱、较为被动、合作意识差等问题,且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笔者在对大二、大三、大四学生进行文件调查后发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还存在一下几个问题:第一,专业课程之间的关联程度不够,大学生没有对各个知识形成整体框架,对一些专业知识缺乏综合理解,对知识不能活学活用,缺乏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第二,很多高校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跨学科专业的合作平台,高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较少,尤其是艺术和其他学科的结合等方面,专业交叉优势没有有效体现。学校内的跨专业合作较为密切,大部分大学生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课之外,还希望能和其他专业的学生开展交流和合作,尤其是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较强的学生,跨专业交流和合作的意愿也更加明显。

二、传媒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优化策略

(一)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传媒人才培养的始终

要不断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将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与区域的發展方向有效地统一起来,再将统一起来的目标作为地方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第一,学校根据地区发展的方向,制定相应的目标。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要结合实际,结合当地实际的发展需求,能够在总体上满足该地区的实际发展需求,与此同时,能够起到优化内部结构的作用。第二,学校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规格。当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最为重要的培养目标便是培养那些有实践知识特性和区域社会特点的创业人才。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之中,要建立科学的培养方案,较为有效的实践机制,与此同时,通过对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的检测,对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优化。在低年级,应当主要提倡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主要目标,制定相应的实践机制与培训课程,在高年级阶段,应当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平台,与相应的实践机会,学校可以对那些有意愿创新创业和有兴趣创新创业的学生,一些必要的帮助提供相应的场地,帮助他们参与相应的创新项目,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与此同时要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与此同时,高校在开展传统的课堂教育方式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与互动式学习教学,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相应的创新创业产业园区,组织学生参加相应的论坛与创业者面对面的交流,举行相应的创业大赛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以及实践,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更好地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寻找资源特色,放大学科优势

传媒领域的覆盖范围很广,其中包含有新闻出版、网络传输、广播影视等多个方面,是传媒类本科院校毕业生毕业后的主要选择。传媒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很大,无论是媒体产品的制作、传输还是发行和运营,都需要大量的有专业知识支撑的人才。很多传媒学院已经有了很多年的发展历史,其中的学科门类也十分丰富,尤其是传媒领域的学科门类,设置了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等近30个本科专业,将媒体策划、制作、运营等传媒板块都包含在内。这种学科组成的专业性较强,有着很强的实践性,且面向社会岗位,便于学生日后就业。这种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专业,为学生跨学科专业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基础和前提。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需要多方高度重视,共同努力。学校需要发现资源特色,放大学科优势,有效整合学科资源,建立合适的学科专业群,从而保障学科交流、专业合作等工作的正常进行。对于传媒类本科院校来说,发挥学科优势,整合专业资源,建立以学科群为支撑的专业群尤为重要。因为只有打破学科之间的限制,才能实现跨专业培养,帮助人才全方位发展。现今,已有部分传媒类高校开始着手打造专业学科群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山西传媒学院就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三)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

创新创业活动应当以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为基础,结合互联网技术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与此同时,努力的促进相应的资源进行共享与积极的沟通,从而能够使得教学效果更加理想。线下全力建设创业孵化空间,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良好的环境,线下构建好项目基因库、导师库、数据库等媒介资源,在创业孵化空间内产生聚合和辐射效应。同时还要帮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积极向社会融资,为传媒类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帮助地方传媒产业走向规范化和现代化。同时,为创新和创业者搭建交流与协同合作的互动平台。在线上,创新和创业者可以通过平台互相借鉴工作经验,相互交流想法,形成思想上的碰撞,从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学会从多角度看待问题。在线下,一些成功的创业者可以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为年轻的创业者答疑解惑,解决问题。以此为基础,相关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整合资源,建立一个资源丰富、专业性较强的网站,为创新创业人员提供便利。创新创业人员可以通过平台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不断充实自己。由此可见,这是一项互惠互利的工作。

(四)完善监管制度,建立评价机制,帮助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大学的主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大学生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因此,高校要重点关注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的开展,及时反馈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高校需要完善监管制度,严格监控教育质量,并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不断积累创新创业教育点多教学经验,完善教学制度。同时,由于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具有特殊性,在评价其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时,需要和传统的专业教育区分开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考核标准,除了监督学生认真学习之外,还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等课后的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这不仅能提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各种活动,发布相关论文,帮助他们积累经验,学校可以将这些参赛经历计入学业成绩,以此来保证学生参与的热情。

(五)搭建协作平台,为学科专业合作提供途径

要想学科和专业之间更好地交流,就必须要搭建合适的跨学科专业协作平台,这是高校培养融合性人才的基础和前提。在建设平台时,要以学校政策为基础,注重实践,搭建形式更多样的、更高效的协作平台。主要有以下几个注意事项:第一,在搭建平台时,要根据学科专业群,建立有效的跨学科专业联合实践平台,相关部门也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部分高校将不同专业的优秀教师整合在一起,建立相关实验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第二,高校要重点关注学生的状态,用不同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中,可以利用大学生社团的性质,将其与专业相融合,从而发挥大学生社团作用。大学生专业社团是由学生自主组织和管理的,其中大部分社员都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他们可能来自不同的专业,因此,大学社团有着很好的融合基础和前提,有利于大学生相互沟通和交流。所以,高校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社团的建设,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带头作用,在社团内部营造友好、互助的氛围;高校还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大学生独立思考、不断成长;教师也要适当引导大学生,给予他们引导,帮助他们将自身興趣爱好和专业特点有机结合。大学生也要不断培养自身动手能力,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独立思考,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大学生社团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提供了参考,也为学生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

结语

综上而言,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需要进行不断的创新,而传媒类高校开设相应的创新创业课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他给学生提供了相应的机遇,能够让学生有更多发挥的空间,但创新创业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仍有很长的道路要走,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奋斗。

参考文献

[1]李望秀,李华新,李丽华.“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型影视传媒人才培养探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03)

[2]刘璇,郭燕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07)

[3]闫磊,邓文慧,李亚兵.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江苏科技信息.2016(30)

作者简介

左红霞,女,汉族,1984年10月,河北邯郸,工作单位:河北传媒学院,研究方向:影像叙事研究,本科,硕士,单位所在地: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兴安大街109号,邮编:050000。

课题信息:编号:JRS-2021-1172,课题名称:传媒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地方发展的融合研究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研究课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