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摘要:廣西壮剧是中华戏曲宝库中的一颗瑰宝,其红色文化围绕广西红色革命事件和革命精神展开。挖掘广西红色壮剧的历史内涵、充分发挥其当代价值,对于响应国家“文化自信”的号召、提高广西在全国省份中的地位,以及推动国家红色文化的创新与传承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壮剧《百色起义》为例,对文化自信视域下广西红色壮剧的历史内涵进行探讨,发掘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当代价值,可以丰富广西红色壮剧的研究,帮助壮剧在今后更好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文化自信;广西红色壮剧;《百色起义》;历史内涵;当代价值
一、引言
广西壮剧,别名“壮戏”,是反映广西壮族人民生活内容和民族特色的地方戏曲,也是壮族人民经年累月的智慧缩影。“广西壮剧扎根民族传承的血脉中,是壮族人民具有特色、源远流长的戏剧种类,也是东南亚地区进行文化沟通的载体。”[1]壮剧作为广西最具地方特色的剧种之一,其选材、表演方式体现了壮族的少数民族风情及原生态文化。广西壮剧几经沧桑,于乾隆年间形成规模,光绪年间达到鼎盛,但不久后逐渐衰落了。[2]由于文化艺术层面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壮剧重拾昔日光芒,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西红色壮剧蕴含浓厚的革命精神和历史内涵,在当代具有极高的文化、教育和旅游等价值,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宝贵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本文以壮剧《百色起义》为例,对文化自信视域下广西红色壮剧的历史内涵进行探讨,发掘其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当代价值,以期丰富广西红色壮剧的研究,帮助壮剧在今后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二、文化自信视域下广西红色壮剧的历史内涵
“缺乏高度的文化自信心,缺少文化领域的繁荣昌盛,就难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断奋进、开拓创新的重要推动力。要培养各族人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中国作为文明大国,拥有着高度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在于它拥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与优秀文化,在于它拥有十四亿人口的广泛群众基础,在于它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与制度优势。
正当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与百色起义胜利90周年的“双喜”之际,广西戏剧院编排了红色壮剧——《百色起义》,这部戏剧一经上演便获得“第十届广西戏剧展演桂花金奖”的荣誉。百色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开展的一次红色革命,壮剧《百色起义》正是根据这一红色革命事件改编而成,它将广西的地方语言特色与百色起义这一历史事件结合,通过壮丽的舞台剧形式呈现观众宏大的视觉盛宴。“壮剧《百色起义》的情节丰富,由‘英灵时空’加‘历史时空’两条线索交织而成,‘英灵时空’描绘英雄先烈汇聚一起,回想革命年代往事的场景,而‘历史时空’则刻画了百色起义革命战争的一系列经过”。[4]剧中不仅展现了邓小平、韦拔群等革命领袖的大无畏精神,还塑造了韦阿婆、黄阿龙等普通民众形象,使壮剧《百色起义》贴近百姓的寻常生活,从而拉进了戏剧与观众间的审美距离。
(一)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
壮剧《百色起义》以1929年发生在广西百色的百色起义事件为创作题材,再现了邓小平、韦拔群等革命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怀。当时广西百色深受国民党统治的压迫,百姓生活苦不堪言。“邓小平怀着满腔热血,拯救广西逃离苦海。此番请缨惊天动地,揭竿起义扭转乾坤。”[5]剧中还刻画了黄阿龙、韦阿花、韦阿婆等普通百姓形象,他们是百色起义时期积极投身战争中的广大民众代表,代表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在兵荒马乱的革命年代,他们没有为了自身安危退缩不前,而是积极参与百色起义的革命斗争。为了国家解放、民族未来,他们不惜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换取革命胜利的果实。壮剧《百色起义》中有一幕令人难以忘怀的画面:英雄先烈的英灵在舞台上不断汇集,他们回忆起百色起义的光荣岁月。那时他们是多么勇敢无畏,多么无私奉献。倘若没有先辈的无私奉献,百色起义就难以取得胜利,也就没有我们当下的幸福生活。
(二)不惧生死的英雄气概
百色起义战场的硝烟早已消散,英雄先烈的英灵也早已安息,中华大地再次恢复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但英雄大无畏的气概永久烙在了广西这片红色热土之上。每当人们想起曾经发生在百色这片土地上的回忆,就会不由得佩服当年革命战士不畏生死的英雄气概。俞作柏执政时期,广西正处于内交外困的两难处境,百姓民不聊生、叫苦不迭,社会充满着旧社会的痛苦与磨难。就在这时,邓小平等中央委派人员到达广西百色,他们武装动员当地百姓,决定在广西发动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他们带领当地村民勇敢抗击村头恶霸,为百色起义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起义的枪声一响起,共产党人就带领当地百姓投身到激烈的战斗当中。为了开启穷苦百姓翻身做主的历史新纪元,他们在战争中展现出了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宁愿受尽折磨也不愿投降。他们不怕因革命牺牲,就怕革命收获不到好的结果。“山高不怕雷声响,树高不怕暴雨狂;壮乡儿女生来犟,万众一心奔太阳。手中有枪胆气壮,万杆大旗风中扬;双刀架颈我不怕,人头落地歌声狂。”不论革命多么惨烈,广西人民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斗热情。壮剧《百色起义》的这段台词即是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精神的显现,至今仍然给予我们莫大的震撼。
(三)坚定不移的群众路线
百色起义的胜利并不是中国共产党在战场上唱“独角戏”的结果,它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国民党之所以在百色起义中败下阵来,很大原因在于得不到民心,缺乏广泛和坚实的群众基础。壮剧《百色起义》在描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卓越的领导能力之外,还向观众展现了广西人民在战争环境下不屈不挠的奉献精神。正是中国共产党独特的领导能力,加上革命前期打下的坚实而广泛的群众基础,才使得百色起义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管理事务的重要思想。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宗旨和原则,它不但体现在百色起义这一场战斗中,还体现在如广州起义、井冈山起义、南昌起义等千千万万场革命斗争中,是中国共产党战无不胜的重要武器。中国共产党深知:不管一个国家处于怎样的时代,“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唯有扎根人民群众的政党才能获得人民的支持,才能在治理国家的进程中最大化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广西红色壮剧的当代价值
“价值,即一件事物的有用方面,是事物参与人类世界形成的社会功能。”[6]广西红色壮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社会价值观念的集中表现,它对广西的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的日常生活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广西红色壮剧是宣扬红色革命精神、动员群众团结一心的重要载体。它不仅在革命年代产生了推动革命向前发展、取得胜利的作用,在当今努力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大力弘扬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也蕴含巨大能量。
(一)大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毛泽东曾说:“我们所见的文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的一面镜子,同时又对其政治、经济起到不可忽视的影响。”[7]355广西红色壮剧作为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其红色文化一方面有利于发展广西的文化产业,提高广西红色文化的知名度与认可度,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快广西如百色等贫困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步伐。壮剧《百色起义》承载着广西人民的红色记忆,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唯一性,是一种潜藏着巨大经济价值的旅游资源。加快发展广西红色文化产业,将当地红色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不仅能够提高广西在全国地区的综合实力,还能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开发广西红色旅游资源,把广西的扶贫工作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不仅能够推动广西革命老区的交通、住房等基础建设的完善,还能改变广西贫困地区过时的小农经济思想,提高当地人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广西可以利用红色壮剧开展文化艺术节、文化展览会等活动,通过具有广西少数民族特色的红色文化旅游牵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广西红色壮剧还可以积极寻求网络媒体的宣传,如建立广西红色戏剧的官方网站,在网上进行科普宣传,以增加广西红色壮剧的知名度。
(二)推动“文化自信”传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不断重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深沉的精神动力。”[8]红色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体,承载着革命先驱艰苦奋斗、不畏牺牲的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底气。广西红色壮剧作为红色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体现了特殊时期中国共产党不屈不挠的英雄本色,在当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弘扬广西壮剧的红色精神不仅能够传承中国红色文化,还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心。百色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广西百色发动的一场正義战争,其目的是推翻当时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型政权组织。因此,壮剧《百色起义》借助百色起义的历史壮举,加上广西壮剧的艺术特色编制而成。弘扬其红色文化精神有助于传承和发扬广西地区的红色记忆,保卫广西的红色精神家园。坚定保护和发展广西红色壮剧,可以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之感,响应党中央“文化自信”的号召。
(三)引导当代文艺创作方向
毛泽东曾说:“文艺事业不仅关乎党和国家,也是心系人民的重要事业。”[7]664由于当今文化朝着多元化发展,文艺创作领域出现了一些反社会倾向,文艺作品质量良莠不齐,乱象丛生。因此,引导文学艺术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纠正不端思想、反动思想迫在眉睫。广西红色壮剧作为红色文化中的一份子,具有旗帜鲜明的导向作用。习总书记表示:“必须充分利用文艺作品向社会传递真善美,帮助人民不断增强社会荣誉感。”[3]23“从原滋原味的广西壮族山歌到历史悠久的壮族祭祀仪式,体现了广西特有的艺术内涵。”[9]壮剧《百色起义》不仅蕴含浓厚的广西风土人情,展现了广西独有的文艺形式和表演内容,还传达了不屈不挠、为革命事业奋战到底的爱国情怀。广西红色壮剧能使人民群众在欣赏戏剧视觉体验的同时,通过剧中的人物设置、戏剧情节提升观众的家国情怀、爱国意识,净化观众的心灵世界,使他们得到不一样的红色文化审美体验。同时,广西红色戏剧在创作时要坚守文化道德的底线,自觉抵制不良反动思想的入侵和渗透,坚定不移地向人民群众传递正确的价值理念,引导社会文艺创作向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
通过广西红色壮剧代表作《百色起义》的呈现,人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勇敢与担当,也看到了百色起义革命先烈前赴后继、不畏生死的奉献精神。英雄先烈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触动了观众神经,使观众在欣赏壮剧审美艺术的同时,激发他们对党和国家的深厚情谊,增强大众的爱国情怀。百色起义的英雄故事不仅激励着处于战争年代的人民,给予他们奋战到底、夺取胜利的信心与勇气,同时也给当代人留下了不朽的价值意义。在当今国家大力宣传“文化自信”的历史机遇下,必须大力开发利用广西红色壮剧的独特资源优势,发挥其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的丰富价值,不断增强广西乃至全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向世界彰显中华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壮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2006:35.
[2]肖东发主编;胡元斌编著.八桂梨园 广西戏曲种类与艺术[M].北京:现代出版社,2015:58.
[3]***.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1,23.
[4]谢宗璟.“戏中戏”套层结构的运用 革命历史题材戏曲的探索——以壮剧《百色起义》为例[J].歌海,2020:58.
[5]王建平.一部境界全新的红色史诗——评大型壮剧《百色起义》[J].当代广西:2019:63.
[6]兰久富.《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9.
[7]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G].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55,664.
[8]***.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07-02:2.
[9]全婕.红色剧目传承红色基因——评壮剧《百色起义》[J].人文天下,2019:26.
[10]《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6.
项目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广西红色戏剧的历史内涵及当代价值研究”(XYCSR202102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艳菲(1997—),女,广西南宁人,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外文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