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摘要:清末年间,清政府夜郎自大,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满清政府在思想,科学技术等方面远不及西方各国,鸦片战争结束以后,世界各国掀起了一场瓜分中国的狂潮。在此情况下,清政府不断的做出努力,但随着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等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先后失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情况日益加重,清政府俨然成为了帝国主义操控中国的木偶。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激发了孙中山先生救国救民思想的产生。清政府的一系列改良措施虽然失败了,但是也使得资产阶级思想传入中国,这无疑为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思想的提出提供了理论基础。三民主义就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其中民族主义是落脚于挽救民族危亡,民权主义是落脚于人民的权利,包括自由、平等等,民生主义则是落脚于人民的生活。本文将从三民主义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展开叙述。
关键词: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近代中国社会各种思潮涌动,其中民族主义思想是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清末时期百姓苦不堪言,民族危机深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对于唤醒民众的民族意识,团结各民族反抗帝国主义压迫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孙中山先生的民族主义是不断发展的。辛亥革命前的民族主义是主张带领国民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也就是对应着“驱除鞑辱,振兴中华”的口号。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先生又提出了“五族共和”的思想,这无疑是对民族主义的补充和完善。在康有为提出“中华民族”思想时,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又从“五族共和”发展成为了“大中华民族主义”思想。
在清末动乱年间,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具有极大的号召力。最先接触、了解、接受民族主义思想的人是社会上的先进知识分子。而要使民族主义真正的发挥作用就需要广大民众的支持。“反满”的口号会使绝大数的汉族人团结在一起,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辛亥革命结束以后,中央集权的时代结束,社会变成一盘散沙,新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以后,为了实现国家的真正统一,孙中山先生适时的提出了“五族共和”的思想。“五族共和”的思想可以让国民认识到中华民国的成立也有我的一分努力,对于实现国家统一具有重要作用。也就是说孙中山先生的民族主义可以帮助我们树立起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
毋庸置疑民族主义是以国家为核心构建的思想。但不同的学者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有不同的认识,比如,有的学者认为民族主义就是要建立民族国家,维护民族利益,有的学者则认为民族主义是对民族认同感的一种追求。
受西方民主、平等、自由等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为了实现民主政治,推进中国近现代化民主政治的发展,孙中山在本民族固有的文化、道德基础上提出了民权主义。辛亥革命以前的民权主义仅限于“自由、平等、博爱”等空洞的口号,这些口号的目的是揭露在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下,人民失去了自由,人民失去了作为公民应该拥有的权利,从而呼吁群众反抗专制统治,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在革命成功,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后,民权主义进一步发展,开始强调普遍的,平等的民权,指出“国家政权归一般平民所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新的民权主义具有普遍性、群众性等特点。
孙中山将民权分为两大板块,其一是人民所拥有的“四权”分别是:选举权、复决权、罢免权以及创制权;其二是政府所有拥有的“五权”。从此分类来看,人民拥有权利可以使人民更好的监督、管理政府,从而避免政府滥用职权,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等,实现真正的人民民主,实现国家政权归一般平民所有的理念。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拥有的“五权”是对西方“三权分立”的一种发展和完善,可以更好的发挥政府的职能,保证中国民主政治的真正实现。
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中的自由平等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孙中山先生认为只有所有人在社会地位上的起点平等,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平等。当今社会我们一直追求平等,平等就需要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当今社会在法律上实现了真正的地位平等、官员不可能随意处置百姓,人权得到了保障;实现了一定意义上男女平等,虽然在一些思想落后的农村还会存在性别歧视,但是大环境下实现了男女平等。孙中山先生的民权主义在当今社會仍然不断发挥作用,推动我们建立起一个真正的公平公正的社会。
民生主义在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中还是比较重要的。在满清政府统治结束后呢,孙中山曾一度认为民族、民权两大历史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的重点应该以民生问题作为落脚点。并且在1924年1月,孙中山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再次提出:国家建设之首要在民生。
孙中山先生指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任一定是落在国家的肩膀上。同时,孙中山认为:“社会之所以进化,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经济利益相协调,不是社会上大多数经济利益有冲突。”孙中山先生认为社会要想稳步发展,必须解决财富差距悬殊的问题。孙中山先生的这一思想当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在今天的中国我们国家一直强调的是共同富裕。虽然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但是国家承担起了责任,采取扶贫措施,在财力物力上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努力解决贫困问题,逐步缩小各地区之前的贫富差距。
三民主义是近代中国社会最具有影响力的社会思潮之一。三民主义虽然是孙中山先生的独创,但是也收到了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思潮、清末动荡时局的影响形成的。在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倒了清王朝的通知,建立了南京临时政府,让国人开始接受自由平等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生问题。在今天三民主义仍然在被不断的研究,三民主义中的很多理论在今天仍具有着现实意义,我们需要从新的视角不断的研究三民主义。
参考文献
[1]孙中山全集(第6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1:779.
[2]孙中山全集(第9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1.
[3]吴珍:《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理论溯源》,《兰台世界》,2013年8月上旬
[4]耿云志:《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民族主义》,《史学月刊》,2006年第6期.
[5]胡汉民.三民主义的连环性[M].上海民智书局,1928年.第257页.
[6]张春林.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的融合——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再解读[J].理论与改革,2009,(2).
[7]李启成.议事之学与中国近代的民权演进——从《资政院议事细则》到《民权初步》[J].法学家,2013(3):140-157.
[8]王士俊.关乎国是的“小道”——重读孙中山的《民权初步》[J].民主与科学,2004(1):54-56.
[9]林家有.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道路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10]孙中山全集(第7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1]刘悦斌.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历史演变、意义与价值[J].科学社会主义,2011(01):17-21.
[12]郭世佑.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创建[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115-119.
作者简介
张颖(1997—),女,汉族,山东省烟台市人,研究生,单位:鲁东大学学科教育(历史),研究方向:历史教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