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符号学视角下羌族羊皮鼓舞的传承与发展探究

时间:2024-08-31

摘要:在当代的语境下,从符号学概念出发,运用符号学理论,阐释羌舞中的符号元素及其意义。以羌族羊皮鼓舞为例,从一种新的视角解读羌舞律动中所体现的价值内涵,凸显出符号、舞蹈、传承与发展三者的关系,赋予舞蹈以意义感知,通过羌舞中的文化符号认知,从而可以感受羌民质朴的审美心理与精神信仰。

关键词:符号学;羊皮鼓舞;传承与发展

羊皮鼓舞是古老羌族“释比”在做法事活动的过程中表演的一种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祭祀性舞蹈,这种舞蹈在羌族地区也被称之为“跳经”,是羌族各种祭祀活动最主要的舞蹈形式,是羌族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今日的羌族居住在岷江上游,仍有着原始信仰与自然崇拜等宗教观念,他们信奉“万物有灵”,祈福消灾都离不开宗教祭祀活动。通过这种祭祀活动,为我们再现了古老羌族的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但随着人类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下,古老的羌族文化受到了极大冲击,特别是富有浓郁宗教色彩的羌族羊皮鼓舞,其宗教色彩正在逐步被商业价值所取代。2008年的汶川地震,给羌族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破坏,房屋倒塌、家破人亡、文物资料遭埋没、经济损失巨大等等灾难,这次特大地震对羌族文化传承和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因此,怎样实现羊皮鼓舞的宗教本色在羌族历史文化中的重要传承与可持续发展,本文借助符号学的理论将有助于我们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知

一、羌族羊皮鼓舞的美学意蕴

1.羊皮鼓舞的源与流

羌族羊皮鼓舞在羌语中又叫做“莫恩纳莎”或“布滋拉”,是一种民间祭祀舞蹈,“羊皮鼓舞”原是羌族“释比”做法事时跳的一种宗教舞蹈,后演变发展成表演娱乐类的民间舞蹈。“释比”也称“许”或尊称“阿爸许”,几乎在每个寨子中都有一两位,是不脱离农业生产的巫师,并受到寨子里其他人的尊重,是最高文化的承载者与传承者,在宗教仪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一种不脱离农业生产的宗教师,他既是原始宗教活动的主持人,也是羌族文化艺术的重要传播者。巫师仅限于男性充任,并可结婚成家。主要主持祭山、还原、安神、驱鬼、治病、除秽、招魂、消灾以及男女合婚、新生婴儿的命名,对死者的安葬和超度等活动,都离不开他们。根据资料记载,羌族古代葬俗以火葬为主,火葬通常在日落后进行。火化时亲人们围坐一旁哭泣,然后转为以吟唱丧歌来寄托哀思,再继之以牵手顿足的舞蹈为祈求神灵保佑死者进入另一世界进行祝福。歌舞直延续到次日清晨,将骨灰埋入地下为止。在少数民族之中,羌族的“丧舞”和为祭祖所举行的传统祭祀舞蹈都极具特色。另外,其祭天活动是羊皮鼓舞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在祭天仪式中,祭祀人员手执羊皮鼓而舞,在表演形式上又分为独舞、对舞、集体舞。对舞和集体舞主要用于上坛和中坛的祭祀活动,独舞主要用于下坛的占卜和驱魔活动。羌族羊皮鼓舞分上、中、下坛,其下坛主要用于占卜和劫除病魔。巫师释比激烈击鼓,疾速抖动,颇有迷狂之势。为了表现驱赶、恐吓、追逐等意义,在动作设计上,会有意识模仿山羊的习性动作,如商羊步、按腿划圈跺步、双腿交叉走步等,还要聆听释比的法铃节奏和自由选择动作架势,主要围绕“一击鼓一跺步”的动作形式。可以看出,羌族释比的羊皮鼓舞从始至终都贯穿着浓厚的宗教、巫术色彩。与现代风格多样的歌舞相比,这种原始的舞蹈有着明显的不同。这种舞蹈具有特定的社会性的宗教、巫术礼仪的符号意义,并以其特有的宗教、巫术礼仪符号之意义与现代歌舞构成区别。社会功利性目的在这种原始舞蹈中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人们请释比祈福消灾是希望从中可以获得好运。这种祭祀舞蹈既满足了观赏者感官的快感,又表达了艺术活动主体的情感宣泄,这也是人与动物在审美感受的不同,动物主要是性感官愉悦,而人类则包含了想象、感知、观念等成分在内。

2.羊皮鼓舞的符号元素

舞蹈作为人类最早产生的文化现象之一,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会积淀和创造出一种适应环境的文化景观和标志性的符号形态,羌族羊皮鼓舞舞蹈就是其中之一。福柯也说:“我们可以把使符号‘说话’,发展其意义的全部知识,称为解释学;把鉴别符号,确定为什么符号成为符号,了解连接规律的全部知识,称为符号学①。”[1]他的意思是符号学与解释学相辅相成。赵毅衡先生认为:“符号是意义活动(表达意义与理解意义)是必须而且独一无二的工具,不用符号无法表达任何意义;反过来,任何意义必须用符号才能表达,符号学即是研究意义活动的学说[2]。羊皮鼓舞作为羌族释比文化重要的传达体,其中充满表达意义的符号,或是单一动作表达一个意义,或是几个动作组合在一起表达某一意义,或是从整个舞蹈的表现来表达某一完整意义。如在下坛经羊皮鼓舞中,很多动作表示驱赶、恐吓、追逐等意义,如横赠步、跳吸步、错步、大禹步等,有些动作模仿山羊的习性动作,如商羊步、按腿划圈跺步、双腿交叉走步等。由此可见,符号学是研究符号意义的学科,符号学的任务就是提供研究意义的基本方法,即意义生成生成和解释的学问,用符号学的视角研究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羊皮鼓舞的文化符号

据资料记载,在《说文解字》中对“羌”的释义来说,“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南方蛮闽从虫,北方狄从犬,东方貉从豸,西方羌从羊。此六种也”。这段文字所显示的信息表明:“羌”这个称呼为他称,并不是对本民族的自称;在他族人眼中的羌族与羊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符号。今天羌族的名称是20世纪50年代确定的,在这之前羌族人自称为“尔玛”、“日玛”、“尓麦”等,而这种称呼“rmee”恰巧与羊叫“咩”发音相似,从而说明羌族与“羊”之间生活密不可分,古代羌人将兽角、头或羽毛戴于头顶代表某种权利或身份的象征,进行某种仪式也是不无可能的。在羌族的宗教仪式中,释比的金丝猴头帽造型独特,这种造型独特的猴头帽,不但代表了释比巫师的身份,同时也是羌人们审美的开始。美用来比喻的是巫术仪式中与神沟通的人,而后引申为拥有某种权利的人。柏拉图早就把具有宗教色彩的美的观念作为理念存在和物质存在的基础,认为这种美的观念被神性因素的光芒所照耀,变成了完美的观念。对于“美”的解释古代中国就有着“羊大为美”的说法,其原意是指“羊大而鲜美”,是一种食欲与味觉上的满足之感,可引申为“美味”、“美好”等意思。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美”字好似一个人将羊角(或角状物)置于头顶,以显示自己的地位或者权力,并冠以“美”之含义,意为与众不同,有别于常人。因此我们发现,“羌”与“羊”、“羊”与“美”之间,存在着符号化的间接性关联。在“羌”与“美”之间不仅字形相近,而且在释义之中都与“羊”有关联。族人在赞美羊的同时,用以羊喻人的方式歌颂自己的民族乐于奉献、善良淳朴的品质。羌族的羊皮鼓舞是羌族民间祭祀舞蹈,其中包含着诸多羌族的文化信息以及美学内涵。恩斯特.卡西尔认为:“人是符号的动物。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的代表性特征之一”人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宇宙之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之中。人是符号的动物,舞蹈的表现和传播媒介就是人自身,所以从舞蹈使用者一人与社会的角度去认识、了解人们可能赋予舞蹈的符号意义,才能真正理解人所創作的舞蹈符号的实质。“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代表性特征,宪族羊皮鼓舞的创造活动必然也贯穿着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羌族人民在创造舞蹈时,同时要对舞蹈动作符号化,即用舞蹈符号来指称某种意义。观众在接受舞蹈信息时,不由自主的会将舞蹈动作的表现程序归因于某种意义,不断地寻找隐藏在舞蹈符号后面的(即舞蹈编导及表演者)赋予它的意义或内涵。如在下坛经送葬老人的羊皮鼓舞中,舞蹈动作多以横蹭步、蹲腿划圈、行身转腰击鼓、商羊腿跳转击鼓、蹲起击鼓旋转等,我们就会根据下坛经羊皮鼓舞提供的具体语境,联想到羌族人民为了保护死者的灵魂、不断地驱赶着阻碍逝者灵魂抵达“幸福的彼岸”的其他鬼怪,这种用“感性形式表现最崇高的东西”就是一种符号的美。

二、羊皮鼓舞的美学价值

1.表现形式的价值

在羌族,羊皮鼓舞作为羌族最为古老的民族舞蹈,先民们往往通过祭祀宗教、节日庆典、民风民俗等活动将各方面知识用舞蹈的形式传授给年青一代。在那个文明较为落后的古代,羌族先民们极为崇拜自然,在这一信仰的支配下,羌族需要的舞蹈的诞生都与生产勞动有着密切关系,羊皮鼓舞也是一种与农事活动密切相关的舞蹈,甚至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种生产性的歌舞活动,在向年青一代传授生产知识、劳动技能上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舞蹈角度考虑,羊皮鼓舞中的各种舞蹈步伐是巫舞“禹步”的继承和发展,体现的是一种“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构建和谐生态环境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作为一种文化形式,羌族羊皮鼓舞自诞生之日到现在,一直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作用。

2.传承与保护价值

羌族羊皮鼓舞是一种民族舞蹈,强调的时历史文化的传承和时代风貌的体现。羊皮鼓舞释比唱词中含有大量的古羌族语成分,舞蹈又是生产劳动、生活状态的表现,可算是羌族历史文化的活态载体。从历史角度而言有着重大的传承价值。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古老的羌族羊皮鼓舞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濒临失传的边缘,能够完整表演的艺人已屈指可数。这样一种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倘若失传无疑是我国文化艺术的损失,应积极鼓励羌族后代或其他各族人们加入到这一文化传承的队伍当中。

3.民俗文化价值

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自始至终都保留一种宗教崇拜现象,现代羌族也不列外。只不过现代羌族的宗教崇拜是以白石为象征,他们认为“万物皆有灵”,但这种宗教崇拜却不受任何的宗教机构的约束和场地的限制。这种宗教崇拜主要是通过跳羊皮鼓舞的方式来实现,内容则涉及了宗教礼仪、宗教音乐文化、宗教音乐服饰、宗教道具文化、宗教饮食文化、宗教酒文化、宗教禁忌文化以及倡导真善美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古现代羌族灿烂的历史长河中,羊皮鼓舞积淀和发展成了今天独特而又灿烂的精神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种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宗教文化值得每一个艺术工作者深入研究和传播。

三、羊皮鼓舞传承与拓展的基本途径

羊皮鼓舞是羌族的精神纽带,通过它可以了解到古代羌族的历史文化积淀。它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非常的古老的民族,其民族文化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但古羌族由于在语言方面受到了“有语言而无文字”的影响,其文化传承方式仅仅局限于口传心授的传承和发展模式,加之羌民族历代生活的地方均是高山峡谷,交通极其不便,信息闭塞,这也给一些有志于研究和发展现代羌族羊皮鼓舞文化的学者带来一定的困难。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羊皮鼓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危机。而羌族羊皮鼓舞中充满符号,符号的行为过程包括信息发出者、信息意义、信息接收者,倘若羊皮鼓舞中符号信息能更好地被他人接受和理解,这将更有效地促进羊皮鼓舞的传承和发展。对于符号信息的接受和理解,从符号体验、符号运作和符号生产三方面进行阐述,可以更好地理解符号意义。1.羊皮鼓舞的符号体验

在解读符号过程中,能体现羊皮鼓舞文化内涵深厚、赏心悦目、能激发人的情感共鸣等信息,这样的符号阐释就能给予自身和外界带来美妙的感受。其次,在体验羊皮鼓舞真实性的地方特色、民族传统、独特性等等尤为满足后,羊皮鼓舞的符号体验就会在自身和外界的心理形成不可磨灭的心理记忆。

2.羊皮鼓舞的符号运作

羌族羊皮鼓舞的符号运作包括:及时抢救、发掘和有效保护;与地方经济相结合,形成文化产业链。对于每个地方的羊皮鼓舞表演套路、风格特色、表现程序等进行记录,理解整套羊皮鼓舞所蕴含的符号意义。了解符号的运作规律,可与当地经济相结合,如编创富有代表性的羊皮鼓舞剧目,或舞剧,提高社会的认知度。

3.羊皮鼓舞的符号生产。

提高当地民族自身对于羊皮鼓舞中符号的认识,意识到自身具有“主人”的身份和角色,把握“身份符号”和“角色符号”的内涵。尽最大努力向自身或外界展示属于自身最为独特的羊皮鼓舞。政府方面,应努力为自身和外界创造一个可以深入了解羊皮鼓舞的平台,如让自身和外界能轻松识别出羊皮鼓舞中有哪些方面(如动作形态、表现程式等),哪些能满足自身和外界的情感需要。通过宣传、教育和引导,努力营造一个能实现双方(自身和外界)顺畅而积极的羊皮鼓舞符号互动。传承人的重视,对于当地有威望的羊皮鼓舞传承人应鼓励其进行创作,根据每个村寨羊皮鼓舞的不同,提炼具有符号特征的羊皮鼓舞蹈形态,积极编创能形象描绘当下阿尔村羌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民族心理、宗教信仰、审美情趣诸方面内容的舞蹈作品,但在编创中应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理念。

结语

羊皮鼓舞是羌族传统舞蹈最具有代表形式之一,也是释比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音乐的伴奏下,人们踏着整齐的步调,挥舞着手臂,行发着自身的情感,在这一过程中,舞蹈艺术不在只是动作的简单呈现,折射出中华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现象。我们要做到真正与时代同步,坚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让羌族羊皮鼓舞绽放昔日的光芒。

项目名称:审美文化视野下羌族羊皮鼓舞传承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CYYJ201922,四川音乐学院,王倩。

作者简介

王倩,1995,汉族,四川巴中人,学生,硕士,单位:四川音乐学院,研究方向:艺术史。

注释

[1]Michel Foucault. The Order of Things: An Archeology of Human Sciences[M]. London: Routledge,2002: 33.

[2]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