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代玉荣
摘要:核心素养是对学生地理学习情况的一个综合反馈,也是学生地理知识学习中,是否掌握地理思维和地理方法的重要参考。地理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实践探索精神,是深层次剖析现实问题的一个过程。学生所要掌握的问题剖析的方法,以及全面看待问题、理性认识问题的能力。因此,本文立足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备后续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创新策略
引言
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体现,也是顺应社会和经济要求的体现,在此基础上必然会作为人才建设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在客观上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纵观高中地理教学之意义、之价值,其思维培养之作用难以取代,是学生实践能力的体现,也是学生综合性素养的体现。教师要把握好地理教学中的各项具体要素。对焦学生各项具体的地理素质问题,在其合力的作用下,共同构筑高中地理的核心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
(一)人地协调观的重要性
高中地理教学的开端便是对地理环境进行分析, 使学生依托于自身的视角,依托于人类文明的视角,去理解、去感悟自然的和谐关系。因此,人地协调观也是学生应当首先建立起的核心素养内容。那么从我国人地关系的发展来看,在历史的不同时期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包括古代的“人定勝天”等。而之所以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更多表现为不同时期人们的生产力差异,并在生产力差异的带动下,表现出了不同的自然开发程度。简言之,历史上的人类在面对自然时,更多是被动的。但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有了全新的认知,更倾向于一种和谐、共生的人地关系,是人类社会与大自然的协调发展。
(二)人地协调观的培养措施
方法是目标得以实现的载体,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则始终离不开方法载体。因此,在面对人与地的矛盾问题时,教师应当避免繁琐的教学方法,从而在问题的矛盾下,进一步加深了理解的矛盾。基于此,如何以更直观且更深刻的方式构筑知识传递的桥梁,夯实知识运输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的。过程中,在教师向学生讲解环境问题的时候,便可以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导入有关环境教学的相关内容。期间,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视频来给学生们播放“雾霾”的内容。雾霾问题是伴随着人类活动,目前被重点关注的一个环境问题。那么在结合雾霾问题分析生态环境时,教师还可以分别从问题的成因、环境问题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如何解决环境问题三个角度来切入,向学生提出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模拟活动,由学生扮演相关部门的人员,从该角色的角度出发,述说自己对雾霾治理工作的理解。借助于这样一种教学方法,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环境问题,另一方面还能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在完成了以上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形成全新的认识、全新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一)综合思维的重要性
综合思维之价值、之作用,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地理教学是思维的体现,也是思维的运用,必然会涉及到对学生思维的要求。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水平是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地理知识的关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获取地理方法的重要前提。那么从综合思维的角度来看,是对焦学生认知、理解等多个方面的考察。而考察学生的标准同样也是多方面的。主要集中于学生思维的辩证能力、学生思维的全关注能力、学生思维的架构能力。
(二)综合思维的培养措施
直观理解地理教学中的综合思维,指的是学生在面的事物时,能够以客观、公正、辩证、全面等眼光来看待,是直击事物本质和事物规律的思维方式。那么在综合思维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从一些对立的观点出发。面对意见地理事物,教师首先给出一段关于这件事物的观点,并保证观点本身被包装的比较容易认同。之后,教师让学生也读该观点,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是否支持该观点。由于观点本身是被包装的,所以大部分学生都对观点持有认可态度。对此,在这之后,教师便可以针对观点中的一些细节来进行剖析,并逐步打破观点的包装,让学生们看到观点本身立不住脚的地方。之后,教师再向学生提问,这时候学生是否还会认同这一观点呢?通过这样一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独立思维和质疑精神。目前,伴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上面出现了越来越的信息,几乎每一个人都成为了信息的接受者和传递着。那么很多人在面对这些信息时,便很容易被信息中的观点所左右。即便信息中的观点不是正确的,但经过了语言技巧的包装,便会看起来很正确,而实际甚至可能是一个错误的价值观。同理,在面对地理问题时,一些片面的问题解决方法,看似能够解决问题,但是若仔细分析,却又站不住脚了。高中生本身的心智不够成熟,生活经验又比较少,因此便很容易被这些外来的观点所左右,最终影响了自己的判断。因此,通过这样一种方法,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形成综合思维,也在于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维,更理性、更全面地看待问题,并在独立思维中守着自己的底线和原则。
三、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
(一)区域认知的重要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核心素养渗透的过程中,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同样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区域认知也是学生接触地理、分析地理所需要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在学生区域认知的基础上,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体现地理的数据和信息,从而深化地理问题的理解。
(二)区域认知的培养措施
我国作为一个有着极大国土面积的国家,且又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以及较大的南北跨度和东西跨度,不同地区在自然景观和自然属性上必然会存在差异。那么在面对高中阶段的地理问题时,便会基于这些差异来设置一些隐藏条件。如果学生本身不具备区域认知能力,便无法看到这些隐藏条件,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地理问题理解。因此,在教师的教学中,首先可以对焦这些区域差异问题,做好区域差异问题的整理和归总,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成的区域知识框架。同时,在框架建设的过程中,也需要针对一些关键问题、共性问题、难点问题做好提炼。其次,就是教师要提高学生看到隐藏条件的思维。在面对一个地理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对问题进行分析,要抓住问题中包含的每一个信息,并同时针对这些信息进行必要的延伸,在信息延伸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信息,以及得到更多的已知条件,使其成为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辅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核心素养教学已然成为教育工作中不可获取的一部分,也是教育推动人才建设的主要方法和主要渠道,是新时代下给予教育的全新理解。高中地理作为一门融合了社会问题与自然问题的综合性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能够帮助学生更理性、更全面地看待这些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勇斌."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讨[J].教育观察(下旬),2019,000(006):60.
[2]陈铭斌.浅析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地理实践教学探究[J].读天下(综合), 2020,000(009):P.1-1.
[3]寸文.地理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文渊(中学版),2019,000(005):316.
[4]向韬.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2019,000(014):147-14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