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简探辽代契丹人之“卫(养)生保健”

时间:2024-08-31

邢忠利

摘要:本文简要论述辽代契丹人的卫生保健措施。卫生保健设施包括各类医药保健器具,如骨质牙刷、陶制听筒、梳妆用品(木梳、粉盒)、刮舌、铜镊子、竹制担架等。卫生医药保健品包括:药用防护品(“鬼代丹”、特色防冻疮药)、提神麻醉品(“玫瑰油”)、滋补养生品等。

关键词:辽代 契丹人 保健器具 保健品 防冻疮药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之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所以对卫生保健产品的需求及其效果的关注度在逐年提高。本文主要探论辽代契丹人之各类医药保健器具和医药保健品,读史明智,读史知理,希望会对今人有所借鉴。

一、各类医药保健器具

(一)针灸理疗

辽代医学较为发达,东丹王突欲(辽太祖长子,人皇王耶律倍,汉名李赞华),“精医药砭焫之术”,砭即为石砭,焫为热烧,均属物理疗法。辽景宗耶律贤就喜欢“医术,……针灸之辈” 。用针灸技术理疗外伤堪称绝活,在辽代大有人在。《辽史》载:“会剧贼赵钟哥犯阙,劫宫女、御物,(马)人望率众捕之。右臂中矢,炷以艾(针灸时配以艾叶灼疗),力疾驰逐,贼弃所掠而遁。”

(二)口腔护理

解放后,考古工作者在北京西郊翠微路一座辽墓中发现有骨质牙刷器具,鬃毛已无,但其上有孔排列整齐,清晰可见。后一九五三年在内蒙古赤峰首次发现骨柄植毛刷两件,其形制大小类似,较短刷面,毛孔两排,各四,共八孔。另有拔牙的钳子,方可断定此物为契丹人所用的牙刷。此牙刷的出土,比欧洲要早六百多年,实为中国古老优秀文化的代表之一。内蒙古博物馆现存有辽代小形铜器一件,用薄铜片制成,形制呈“∩”形,中部扁薄,两端呈圆柱状,形似现代刮舌,应该是一种去舌秽的卫生保健洁具。

(三)妆扮用具

一九九零年,内蒙古巴林左旗滴水壶辽墓壁画中出土了一幅《梳妆侍奉图》,图中绘有一辽朝女性正弯腰梳妆,在她面前的梳妆盘上,放着木梳、粉盒,以及一长柄的刷子,这可能就是一牙刷。辽宁法库叶茂台辽墓中亦发现了梳子。 巴林左旗“召庙”附近之辽墓壁画上,绘有契丹生活图,所展现的是契丹女主人正梳洗打扮的场景,其身后侍女身旁就有骨梳一件。

(四)医疗器具

在辽代韩州城遗址(今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出土了医疗器具铜镊子 ,极为珍贵。一九七三年考古工作者在先农坛北玻璃四厂出土了一件辽代的陶制听筒,大抵为医疗器具。 孝道思想在辽代社会人们思想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也表现在绘画当中。在北京的门头沟斋堂辽墓西壁上绘有一《孝悌故事图》(又名《彩绘故事图》),其画面以四株不同的树木分隔成三部分。其中,左边画面绘有一青年男子,拖着一副竹制担架,其后立着二位老者,内容为“孝孙原谷”的故事。 仅从竹制担架并结合辽代的《孝悌故事图》,不难推知此担架可能是用以抬行动不便的老者的,同时也说明了千年之前的塞北草原可能生长着竹子。

二、各类医药保健品

(一)药用防护品

辽代民间有一种类似于汉代“麻沸散”的麻醉药物,使用之后效果极佳,人称“鬼代丹”,主要适用于外科手术。金代人刘完素的《宣明方论》即载,“鬼代丹”以“麝香、地龙、没药、鳖子、自然铜、各等分,炼密为丸,大若弹子”,病人在服用时以温酒引下,之后鞭(杖)打而不痛,麻醉效果显著,实质为一种内服麻醉药剂。

辽朝所处区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多寒风与飞沙走石等恶劣天气。为了应对这种恶劣天气,为免受冻伤,据文献记载,辽朝人还发明了特色防冻疮药,效果甚好。北宋使臣赵相两耳被冻伤而变色,其上涂了辽代人发明的黄色药粉后恢复常态,可见此类防冻疮药的药效较好,这类高档防冻疮药在契丹宫廷中大都装入玉盒之中,价格十分昂贵,笔者认为此类似于今北方人于严冬季节所用的獾子油。而辽朝大多数吏民百姓所惯用的防冻药为“狐溺调涂”药,用后亦很有效果。总之,辽朝人之制药水平很高。

(二)提神麻醉品

契丹人制造的“玫瑰油”,品质相当高,曾是让宋人艳慕不已的奢侈消费品。 辽代还制作有鎏金香薰,制作工艺极其精美。从鎏金香薰的功能来看,辽朝人就有经由皮肤系统和呼吸系统传达芳香的药用功效的疗法了。《契丹民族史》引自王鼎的《焚椒录》,辽道宗皇后萧观音有《回心院词》之作,其中就有“热薰炉,能将孤闷苏。若道妾身多秽贱,自沾御香香彻肤。热薰炉,待君娱”的词句,显然,契丹贵族妇女将香薰作为提神苏醒之剂,希望能给君主带来愉快感。

(三)滋补养生品

辽国地大物博,“东至于海,西至金山,暨于流沙,北至胪河,南至白沟,幅员万里。” 蕴藏着十分丰富的药材资源,其中有些珍贵药材是来自于国内,有部分则是周边政权岁贡给辽国的,其中不乏云、贵、川、桂地区的名贵药种。所以,人参、麝香、天南星、鹿茸、鹿尾、熊胆、白附子、茯苓、“骨笃犀”(当为契丹语音译,“乃为大蛇之角”)、沉香、(公、母)丁香、天花粉、儿茶、乳香、(肉)豆蔻、荆芥、(白)檀香、肉桂、坛香、槟榔、谷精草、爸耳子等在辽国境内都可以找的到。辽国北方和东北地区原始部落的居民,“自意相率,赉以金帛布、黄蜡、天南星、人参、白附于、松子、蜜等诸物贡北番,或只于边上买卖。” 通过考古发现可知,学者们仅在辽代庆州白塔修复的过程中就发现了上述所列举的药材中的七类。 由于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就为辽代契丹人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保障。

结束语

千年之前的契丹人对针灸理疗、口腔护理、妆扮用具、医疗器具十分在意,对传承中华医学精髓、口腔健康保持、梳洗妆扮美容、医疗器具发展都具有借鉴意义。“鬼代丹”可以使今人追溯麻醉药的祖源,“狐溺调涂”药的考探可以为今人在冬季防护皮肤提供了历史依据。

参考文献:

【1】(宋)叶隆礼:《契丹国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2】(元)脱脱:《辽史》,中华书局,1974年。

【3】 王玲:《北京通史·辽代卷》,燕山出版社,1990年。

【4】 罗春政:《辽代绘画与壁画》,辽宁画报出版社,2002年。

【5】 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4):教育科学文化卷》,人民出版社出版,2011年。

【6】 任爱君:《辽朝史稿》,甘肃民族出版社,2012年。

【7】 刘宁主编:《辽金历史与考古·第五辑》,辽宁教育出版社,2014年。

【8】《法库叶茂台辽墓记略》,《文物》1975年第12期。

【9】(宋)叶隆礼:《契丹国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60页。

【10】(元)脱脱:《辽史》,中华书局,1974年,第1462页。

【11】《法库叶茂台辽墓记略》,《文物》1975年第12期。

【12】刘宁主编:《辽金历史与考古·第五辑》,辽宁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87页。

【13】王玲:《北京通史·辽代卷》,燕山出版社,1990年,第361页。

【14】 罗春政.《辽代绘画与壁画》,辽宁画报出版社,2002年,第130页。

【15】 任爱君:《辽朝史稿》,甘肃民族出版社,2012年,第399页。

【16】(元)脱脱:《辽史》,中華书局,1974年,第438页。

【17】(宋)叶隆礼:《契丹国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212页。

【18】 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4):教育科学文化卷》,人民出版社出版,2011年,第2页。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